N海都記者 李斐斐 通訊員 曾婧琦
生活中,我們知道要食用加碘鹽,目的是為了補充碘元素,而碘元素正與「甲狀腺」這個器官息息相關,它是人體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種微量元素,是甲狀腺合成的甲狀腺激素的「原料」。
甲狀腺位於頸部「喉結」下方約2~3cm處,狀如蝴蝶,雖小,卻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它獨有的生理功能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用於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對維持人體幾乎所有組織、器官的正常運轉非常重要。
然而,甲狀腺疾病卻是一類發病率很高的內分泌疾病,且患病率迅速增長,特別在中國,近10年患病率增長非常快,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的甲狀腺疾病患者。由於甲狀腺疾病症狀的隱蔽性,科普知識教育的不足,導致公眾對甲狀腺疾病的知曉率低,接受規範化治療的患者比例不高。
甲狀腺病常症狀隱匿 高危人群最好定期體檢
記者了解到,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科,有五成左右的門診病人,為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據該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福建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委員周竟雄大夫介紹,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等,其中有不少起病隱匿,以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為例,早期常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怕冷、懷孕困難或便秘等症狀,多數人將這些症狀歸咎於自己的心理壓力和生活方式,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
如上所述,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周竟雄介紹,人體攝入的碘,80%~90%來源於食物,10%~20%來自於水,而吃入的碘,有90%通過尿液排出,能被身體吸收並利用的僅有10%,而這部分碘通過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並儲存在甲狀腺濾泡中,每天不斷釋放,因此,需要經常補充碘。
而缺碘或者碘過量,都可成為促發甲狀腺疾病發生的原因,此外,遺傳因素、精神壓力過大、免疫功能紊亂等也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
由於甲狀腺疾病早期常表現不典型,周竟雄建議,對高齡產婦、肥胖人群、甲狀腺腫大、曾做過頸部放射性治療、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做過甲狀腺手術等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甲狀腺功能篩查,而甲狀腺功能障礙的診斷並不複雜,通過血液檢查就能發現。
孕期甲狀腺功能異常 影響胎兒智力發育
「甲狀腺是全身新陳代謝的『發動機』,一旦發生異常,會危害到機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周竟雄提醒,女性的甲狀腺疾病發病率遠高於男性,約10%~15%的孕婦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功能異常,建議女性在懷孕前做甲狀腺功能篩查,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為何甲狀腺功能對孕婦這麼重要?周竟雄介紹,孕期母體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導致自然流產、死胎等胎兒發育異常;胎盤早剝、產後出血等妊娠併發症;早產、低出生體重、胎兒窘迫及先天性畸形等新生兒異常。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胎兒腦發育的全過程都需要甲狀腺激素。而在20孕周以前,即胎兒甲狀腺功能完全建立之前,胎兒腦發育所需的甲狀腺激素完全或部分依賴於母體。在20孕周以前,即使母體存在輕微的甲狀腺激素缺乏,也可影響胎兒腦發育,導致後代不可逆的神經系統發育缺陷。
妊娠期間甲狀腺激素合成增加,腎臟碘排洩增加,以及胎兒碘需求增加,導致妊娠婦女碘需要量比非妊娠婦女顯著增加。對於碘缺乏及妊娠內環境改變的婦女,可出現甲狀腺激素的缺乏,出現包括甲狀腺腫、死胎、流產、畸形、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智力低下和身心缺陷等。因此,周竟雄再次強調孕前及孕期檢查碘營養狀態及篩查甲狀腺功能的重要性。
孕期哺乳期碘需求量大 建議每日攝入250ug/L
關於碘營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推薦標準,計劃妊娠、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每天要保證至少250ug/L的碘攝入量。周竟雄說,除正常飲食外,每天需額外補充150微克。富含碘元素的食物有海帶、紫菜、海魚、海貝類等海產品,陸地食品中則以蛋、奶碘含量最高,必要時可加用含碘的多維元素片保證碘的供給。
WHO等國際組織推薦用尿碘評價人群碘營養標準,孕婦以150~250ug/L為碘營養適宜,但由於碘每日攝入量的不均勻性、碘的濃聚和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有一個過程,一次的尿碘含量高,不意味著碘不缺乏。而且有的類型的甲狀腺功能障礙需要限制碘的攝入,所以要準確地評估孕期的碘營養狀態以及需要的碘補充量,需要結合尿碘的水平和甲狀腺功能等指標,具體可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