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2021-01-09 騰訊網

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盛京)改王稱帝,建立大清,年號天聰。《清太宗實錄》的卷二十八中記載,「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冊封了親王和郡王各7人,貝勒2人」

這是清初因功勞而被冊封的諸王,為後來八大鐵帽子王的設立奠定了基礎

不過,鐵帽子王的出現是1778年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時才有,這些王爺有著比親王還高的特權。既可以世襲罔替,也可以不因隔代傳位而降級,還可以每年享受著俸銀1萬兩和俸米1萬斛。

然而,儘管他們擁有這麼好的待遇,隨著時間的推移,「富不過二代」的詛咒也在這些王爺世家的身上出現。八大鐵帽子王的後人坐吃山空,到最後,有的甚至是兩三代人擠在狹窄的兩間房子中。他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鐵帽子王的後人們又是如何講述其家族興衰史的?

一、睿親王多爾袞的後代

據歷史學家考證,才略和膽識一點兒也不亞於皇太極的多爾袞後無男丁。不過,他以弟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為嗣子,其家族算是被繼承了下來。

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愛新覺羅家族就從未放棄過入主中原。第一代人積極開疆擴土,為王朝的興起奠定基礎;第二代人大力改革,讓後金有了入主中原的實力。到順治帝時,後金王朝已經君位三傳,多爾袞也在這時走上人生的巔峰

他在皇太極去世之後,領兵入主的中原,他雖然不是皇帝,但對清王朝功不可沒。當時的順治帝還未成年,如果沒有他,愛新覺羅家族的夢想永遠也不會實現

不過,因為權勢過高、實力過強和影響過大,在他去世之後,就一直背負著謀逆的罪名。直至1778年,乾隆皇帝才徹底地為他平反,被削爵後的睿親王封號最終也被恢復,嗣子多爾博的四世孫淳穎承襲了這一爵位。

睿親王的鐵帽子傳到金寄水時,已經是第13代。據他自己的描述,小時候的生活與《紅樓夢》中的繁華無異,家裡人揮金如土,僕人多不勝數。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由這些僕人來打點。他們家的房子多達五百多間,僅用於陳列古玩書畫的就有一百多間。

雖然生活如此養尊處優,但是每一天都過得小心謹慎。他說:「電視劇中關於王爺們囂張跋扈、打街鬧事的場面壓根就沒有,因為鐵帽子王雖說可以世襲罔替,但是被皇帝抓到錯誤了依然會被削爵,並讓另外一支宗親來繼承爵位,這就意味著一不老實就會失去所有,所以他們都非常規矩。」

其中也有例子,如禮親王昭槤因為凌辱大臣與對府中的下人濫用私刑,而被嘉慶帝於1816年削爵,並圈禁近一年的時間。

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王府現用的旗產歸王府個人所有,同時,國家不再給各王府俸祿。一夜之間,金寄水的家中多出了500多間的房子和幾十萬畝土地。

從此,金寄水的大伯中銓和父親中銘揮霍無度,府中書畫珍寶賣完之後,他倆直接將500多間的房子以10萬銀元抵押出去。兩年後,抵押房子的錢三到翻到13萬,兄弟倆最終搬離了這十幾代人居住的地方。睿親王的鐵帽子至此被摘下來。

二、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的後人

也許很少有人知道豪格、善耆和金默玉,但沒有人不認識川島芳子。善耆是豪格的嫡系後代,金默玉是善耆最小的女兒,而川島芳子則是金默玉的是同母姐姐。說白了,善耆是川島芳子和金默玉的親生父親。

肅親王的鐵帽子傳到豪格時,王府和清朝早已今時不同往日。隨著王府的衰落和清朝的滅亡,川島芳子流連到日本,而金默玉也已經不再是格格。

為了達到復闢的目的,豪格將王府全部的財產轉賣他人,被舉家遷到旅順去生活。夢想還未實現,豪格便在金默玉4歲時去世,肅親王的鐵帽子從此失傳。

豪格去世後,金默玉與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與其他鐵帽子王后代相比,她的後半生算是比較順利。憑藉著豐富的知識和流利的日語,她曾經受邀到文史館工作,並擔任北京滿學研究學會的會長,為我國的學術做出很多的貢獻。

三、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的後人

現在北京協和醫院的住址就是豫親王的原王府邸。多鐸被認為是努爾哈赤諸子中,最能徵善戰的八王之一。他曾經為清軍入關立過汗馬功勞,不過在進入北京時,卻不慎染上天花,最終生命完結於36歲。

末代豫親王端鎮是多鐸的嫡系後代,王位傳到他這裡時,王府徹底衰落。

端鎮與其他鐵帽子王一樣,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他先將王府賣給美國人建立協和醫院,後又想出賣豫親王歷代王爺的墳墓。

因為跟隨王爺們下葬的物品非常豐富,連棺材也是昂貴的金絲楠木做成,所以如果能夠賣,那將會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產生了這個挖祖墳的念頭,端鎮就沒有停下來過,甚至為了這一件事而與自己的家人打官司。最後,在美國人的幫助下,他居然打贏了官司。

挖掘了祖先們的墳墓後,他用普通的木材代替金絲楠木,將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拿去賣,最後才用普通的木材讓他們再次埋好。這些錢財最後都被端鎮一人全部花光,他與家族中的人也斷了聯繫。

總結

這些末代鐵帽子王們的祖先也算得上是英雄好漢,他們不僅僅為後人打下了大清的江山,而且還給他們留下了可以不斷地繼承的王位不過,他們的後人並沒有如此爭氣,一手將兩百年的積攢全部毀光。有的將府邸全部出賣之後,要麼流落街頭,要麼幾代人擠在小的房子中

前面所講到的末代睿親王、肅親王、豫親王等只是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一個縮影,其他的鐵帽子如末代的王禮親王、克勤郡王、莊親王、鄭親王和順承郡王也好不到哪裡去。

其實,這些親王中也有真正想要為清朝做貢獻的,如肅親王麥王府並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復闢大清。不過,凡是有夢想的人都會英年早逝,所以他的這件事也沒有辦成。反觀其他的親王,如果他們也有和肅親王一樣的夢想,那歷史可能真的也會被改動。

參考文獻:

《清太宗實錄》

《清文獻通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尋找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那麼,就讓我們聽一聽那些鐵帽子王后裔的親身講述吧!睿親王多爾袞的後人——金寄水在八大鐵帽子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可能就是睿親王多爾袞了。雖然,多爾袞論英勇比不上哥哥阿濟格,論戰功抵不上弟弟多鐸,但論綜合實力卻是八大鐵帽王中最強的。過去的歷史學家曾評論,「沒有他,清朝入關的歷史也許改寫,中國封建王朝的史冊也許就不會列有『清』的名字。」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強悍的人物。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第一種原因是在以前的時候財富和權力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富人沒有功名,自身和官場沒有任何問題,那麼這個富人的財產是非常不穩固的,他的財產非常有可能被官場上的人盯上的,為了可以得到這個富人的財產,官府的人就會找各種理由抄他們的家。
  • 八大鐵帽子王到底是誰?多爾袞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清朝嚴禁的等級制度分為十二等級,其中的鎮國將軍等一共三個將軍又各自分類三個等級,嚴格的來說應該是十四個等級,只是當時的有一個是嫡親的親王應該封為是長子,只因為這個等級始終沒有執行過就不算在十二等級中了,直接就去除了。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
    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孫繼承。本家假若無人,還可以由旁支子孫襲封。這叫「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這項規制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  代善父子抬著皇太極登位  「八大鐵帽子王」之中,禮親王代善一家出了三位,佔去了將近一半。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怪事。原因是皇太極所以能夠順利登上龍庭寶座,首要是代善父子的「擁戴」之功。由於代善一家「有大勳勞」,朝廷也「回饋」給他們以特殊榮耀。  天命十一年(1626年)8月11日,努爾哈赤駕崩。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家佔三個
    一般情況下,恩封的爵位屬於世襲遞降,降到輔國將軍為止,而功封的爵位則屬於世襲罔替,意思就是不會逐層往下降級,而且從字面上我們也能看出其中功封的爵位是最有實權、最有地位的,因此這個爵位的王爵也被稱為「鐵帽子王」,但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想必大家在看清朝的歷史劇時,都會常常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往往都代表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與實力,那麼鐵帽子王到底代表著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家為何佔了三個?原因讓人不得不服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清王朝在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王朝開基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們的王位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也就是「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他們為「八大鐵帽子王」。可以說,這八大鐵帽子王是絕對的牛人。可是你知道在這八大鐵帽子王當中,有一家就佔了三個嗎?
  • 富不過三代,窮也不會窮三代
    一位書生家中從祖父那一代到他這一代一直很窮。這位窮書生不甘願這樣的命運,聽說??神仙通常會在一個海上的小島顯現降臨,窮書生打包行李往這個小島,親自要問神仙他家三代窮困的原因。途中路過一個村莊,窮書生因飢餓而昏倒在一個富翁家門口。富翁很有愛心的將他帶入家中,騰出一間客房讓他住,叫僕人煮營養的食物給他吃。幾天後,書生恢復體力,富翁問他為何會昏倒。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家有三個,卻一直夾著尾巴做人,最後高壽善終
    清朝開國時有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說的是有八位宗室親王,為大清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於是被封為「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其實是民間的俗稱,真正的意思是指王爵世襲罔替,王爵的後人可以繼續繼承王爵,並不按代降等,同時可以配享太廟,受到後世歷代帝王的祭祀。
  • 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都是哪個皇帝冊封的?
    清朝的鐵帽子王 所謂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其實直到乾隆時才叫起來。這八個人,因功勳卓著,同時又是皇室,因此被封為八大鐵帽子王。
  • 鐵帽子王:清朝時期的承襲爵位,于謙祖上竟是8大鐵帽子王之一!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那點事——鐵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有正經和不正經之分。據著名"歷史相聲學家"郭德綱教授分析,于謙老師祖上就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綠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可不簡單,允許其子孫世世代代傳承其爵位,而且,級別不降!于謙老師祖上的鐵帽子王更了不得!別的幾個王的鐵帽子都不允許染色,只有于謙老師祖上倍受皇帝恩寵,允許染色。
  • 「窮養兒,富養女」?其實窮養男孩毀三代!
    在中國的教育理念裡,女兒應該要富養,這樣能增加女兒的見識,不會在長大之後輕易受到別人的誘惑,就算在以後嫁人之後,也能夠嫁給一個好人家;而對於男孩,家長往往都會比較苛刻,因為他是需要傳宗接代之人,身上肩負著家族興衰,就應該從小得到培養,要認識到在社會上發展的不容易,任何事情想要成功,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窮富」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所以這句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則是老祖宗給我們後人留下來的。那麼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八大鐵帽子王不止8位,沒有綠帽子王,他們都是那幾個王?
    熟悉清宮劇的朋友們,應該對於鐵帽子王是再熟悉不過了,郭德綱在相聲裡也是用于謙的爺爺是八大鐵帽子王綠帽子王來調侃于謙,可是這八大鐵帽子王究竟是那幾個王呢?什麼是鐵帽子王呢?所謂鐵帽子王就是清朝對於世襲罔替的親王的一種俗稱,難道爵位不是都是世襲罔替的嗎?
  • 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不過她爸爸卻給了她富養的感覺,比如,她想要1塊錢,爸爸就會給她兩塊,而不是八毛。她想吃起士林巧克力,爸爸就滿足她,可她咬了一口就覺得裡面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覺得自己更喜歡德芙巧克力。李雪說:「富養給予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爸爸的富養讓她感受到金錢是流動的,既要努力賺錢也可以愉悅地享受。
  •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幾乎一半是他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
    清朝將幾個勇猛的皇族將領追封為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清朝對有血緣關係、在建國初期戰功顯赫的親王,加封的爵號;二是相當於「鐵飯碗」的意思,但它比鐵飯碗更好使,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封號和特殊待遇,自己後代也有人可以世襲此下去。清朝統治兩百年間,也就出了八個鐵帽子王而已。八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塞碩、嶽託、勒克德渾。
  • 鐵帽子王並不「鐵」 清朝有三個鐵帽子王被殺掉
    所謂「鐵帽子王」,指的是清朝時期得到「世襲罔替」許可的親王或者郡王。有了「世襲罔替」許可,親王或者郡王的爵位,能夠不被遞減地傳襲給下一代。只要大清江山永固,這種爵位就可以永遠傳襲,跟「鐵帽子」一樣。正因為鐵帽子王的特殊性,所以清朝對鐵帽子王的授予極為慎重。
  • 被廣泛傳播的鐵帽子王老照片 不過是指鹿為馬的移花接木
    在網上很多帳號都在傳這樣一組照片,言之鑿鑿的說照片中的男子是清朝末代的鐵帽子王晏森。這樣的「故事」在網絡世界中傳播極廣,已經很難找到第一個講出這樣」故事「的人了。今天就讓"愛歷史"以一個資深老照片收藏和整理者來給你講講這背後的故事。
  • 貓:養貓窮三代?這又是什麼梗?
    其實小編也不知道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開始劉創出這樣的話來的,什麼養貓窮三代?養貓非常費錢嗎?要不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但是之前咱們也介紹過很多種小貓了,而且在小貓的餵養上也是很簡單的,更不會花太多的錢的,再加上養小貓的話還用不著天天像小狗一樣非得帶出去遛一遛,這不是很省心還又省力嗎?
  • 混到要飯的地步,和珅也得跪安的清朝鐵帽子王,到底牛在哪?
    和珅與他鬥富,無意中知道了他的祖上身份是正紅旗旗主,二話不說,直接就給人跪了。今天,老袁就給大家說一說這混的再差,哪怕要飯去,旗人見了也得跪安的鐵帽子王。清朝「鐵帽子王」什麼意思?所謂「鐵帽子王」,不是真就頂著一個鐵帽子上朝。熟悉清宮劇的朋友們一定看過這個清朝官服帽子的造型,真要是頂著一個鐵疙瘩,那些年紀大一點的王爺怕是早就累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