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耍,是一項融合了娛樂、藝術的體育項目,有魔術般的神奇,是一項考驗對物件操控的技能。
本期的頑童,葡萄Ian,是一個性格非常細膩,善於觀察、思考,很沉穩的年輕人。
▶︎ 與雜耍相遇
上初三時接觸到轉筆項目,那個時候練習起來很有天賦,很難的動作其他人練習起來很苦悶,但他很快就能練成,後來又陸續接觸到水晶球、拋球、惡魔棍,這一練就是10年。
高中畢業後去臺灣讀大學,轉到了馬戲舞臺表演專業,這樣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專注於雜耍。
最開始,家人是不知道他玩雜耍的,自己偷偷玩,在臺灣上學的時候家人知道了,家庭比較開明並沒有阻礙到他的個性發展,他自己沒有太多家庭的經濟負擔,生長環境比較順利,選擇從事這行並不算糾結。
如果糾結的話就很難把事情做好,
很多人開始之前就在擔心自己做不到,
其實擔心做不到就真的做不到了。
對於別人的質疑和不理解,他選擇無視,因為人生來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沉溺於別人的判斷只會耽誤自己。
▶︎ 認清自己的天賦,選擇它
他有著很多人都不具備的能力,即對自己有天賦且擅長的,喜歡的,沒天賦的分得很清晰。
比如,最喜歡玩的是拋球,玩的花樣比較多;但最想進一步學習的是水晶球,因為天賦好,不能浪費;不能做激烈的運動項目,完全沒有天賦。
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好,
是因為沒天賦,還是因為沒努力?
聽從內心,無論什麼事情都需要做一段時間,身體和內心自然會告訴你
沒天賦+努力=廢
有天賦+努力=強
沒天賦的人在努力也就只能中上而已,或者和別人一樣,但不可能頂尖
有天賦且是自己想做的事,做起來不會覺得辛苦
即便是外人看的枯燥、重複的訓練對你來說每一次都是開心的。
儘管苦練了這麼多雜耍技巧,
但他並非為了向人表演或是炫耀,
他表示:「 我是很喜歡練習的人,對我來說,自己練功的快樂遠遠大於表演。」
他把每一次的練習都當做對自己的挑戰,每當練出了一個新招數,或完成了別人不會的動作時,就是他獲得最大快樂的時刻。
▶︎ 重新認識美與天性
「 實在不太能想像沒有雜耍的生活,很習慣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雜耍讓我思考很多,包括對美學、天性的理解,物件的特性、打破思維定式去思考問題 」
• 美
傳統的美就是技巧,高,直,很直接,很乾淨。並不只有規整工整的才是好看的,有時候殘缺、不和諧、或者是扭曲也可以很美。
• 天性
小孩子走路有的很緩慢,有的很用力,有的比較輕盈,所有這些都是動作,對於玩雜耍的人來說就是不同的特性,會產生不同的風格。
一個標準不可能適用於所有人,當一個項目初學的時候可以按照傳統標準,但隨著深入,根據自身的天性特點,就開始去發掘與自身相適應的風格。
天性和項目互相作用,玩的項目就會產生注入強烈的個人風格,也真是因為如此,所以雖然玩的是同一樣物件,但藝術表現卻五彩繽紛。
▶︎ 對於未來
打算去歐洲發展,尤其是法國,當代馬戲最厲害的地方,「 我想要一直變強下去。」
你有發現自己的天賦嗎?
留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