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中國能夠成為舉世聞名的美食大國,不僅是因為中國人民有一顆嚮往美食的心,更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研製美食的傳統,有不少美食都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薑母鴨便是其中一。雖然有些人認為薑母鴨起源於臺灣,明清才傳入大陸,不過據史書記載,薑母鴨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才流傳到了民間,既是一道傳統美食,又是一道滋補名菜,對人體大有好處。
由於鴨肉的蛋白質比豬肉高得多,脂肪含量比較低,所以減肥和健身的寶寶們也能放心使用這道美味可口的薑母鴨,無需擔心鴨肉會給身體帶來較大的負擔。正宗的薑母鴨是用紅面番鴨製作而成,紅面番鴨肉質細嫩飽滿,皮脂較薄,久煮不爛,製作需要長時間燉煮的薑母鴨正合適。我們首先需要將紅面番鴨切成合適的大小,然後同豬棒骨、生薑、蔥姜蒜以及其他調味料一起放入鍋內細細熬煮,並且及時撇出血沫,等到湯色變得乳白時,我們就可以將豬棒骨撈出了。
在此之後仍然需要熬煮一段時間,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在另外一個鍋內放入芝麻油燒熱,並且倒入大量的姜條細細翻炒,直到姜條中的水分被炒幹,姜條收縮變小之後才能放入香料,再炒一會兒就可以關火了。隨後我們需要把姜條和芝麻油一起倒入熬製好的鴨湯裡,再用文火燜煮一會兒即可上桌。用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薑母鴨不僅肉質不幹也不柴,QQ彈彈的鴨肉讓人吃的根本停不下來,並且姜的味道也不會很濃重,就算平日不喜歡吃薑的人都能輕輕鬆鬆地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鴨子性寒,所以我們可以在熬煮鴨湯的時候在鍋裡放入一些米酒,米酒的味道甘甜醇厚,並且酒精會在烹飪的過程中揮發掉,只會在鴨肉中留下一股特有的米香。不僅如此,熬煮鴨湯時所用的鍋也大有講究,最好選擇質量比較好的砂鍋,砂鍋熬製出的鴨湯不僅湯色雪白,而且味道也甚是清甜,絲毫不會感到油膩,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是難得一見的美味,也是老人小孩都非常喜歡的進補佳品。
薑母鴨原本是一道宮廷御膳,當年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吃呢!眾所周知,皇帝都是很講究養生的,他們恨不得壽與天齊,能夠成為長生不老的帝王。所以御廚在烹飪薑母鴨時用到的是細細熬煮一碗的高湯,還會在湯裡放入枸杞子、人參片、菊花、陳皮等具有滋補效果的中藥材。即使用這種方式烹飪出的薑母鴨並不是特別好吃,甚至還帶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兒,讓不少人都難以接受。所以我們在家中製作薑母鴨時無需照本宣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烹飪,畢竟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由於鴨肉多吃也不會上火,而且薑母鴨的熱量也比較低,所以我們可以在家中時常烹飪薑母鴨,既能夠檢查又能夠起到滋補效果,簡直是一舉兩得!不過薑母鴨的製作方法還是有些複雜的,並且製作薑母鴨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大家可以去福州旅遊時品嘗知道當地的傳統小吃。據說福州的不少大廚都對薑母鴨的製作方式進行過改良,每位大廚製作的薑母鴨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成為中華美食的愛好者與傳承者,可以為中華美食文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