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間子宮脫垂有預兆,寶媽產後護理是關鍵,做好6招有效預防

2021-01-10 騰訊網

導言:子宮,被稱為女性的第六器官,重要性不言而喻。

坐月子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這是女性生產後最關鍵的恢復期,也是女性最脆弱的階段。

你知道嗎?坐月子方式不當,很可能導致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通常是在產後出現,是指子宮順著YD下降,甚至脫出體外的現象。

子宮脫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腹部壓力增加

女性在順產時,因為胎兒體積過大,盆底肌會被「撕裂」,肌肉纖維受損,鬆弛下來,盆底肌的「託舉」能力下降,承受不住子宮的重量,來自子宮的壓力變大,就會造成子宮脫垂。

YD撕裂

順產時,女性的YD會出現撕裂情況,導致YD鬆弛,子宮脫垂。

產後過度操勞

產後需要恢復期,讓盆底肌和YD得到自然康復,如果在坐月子的時候孕婦還長時間勞作,會加劇腹部壓力,導致子宮脫垂。

生育次數過多、生育年齡過大

盆底肌的鬆弛程度受到年齡和生育次數的影響——因為人的「自愈」能力是有限的。年齡越大、生育次數越多,子宮脫垂越容易出現。

子宮下垂有哪些表現,如何判斷子宮下垂?

在脫落之前,子宮會有下垂的徵兆

明顯的酸痛感

生產之後寶媽會感覺到腹部酸痛,並且在勞作或者運動後酸痛感加重。

分泌物變多

最明顯的就是月經量變多,白帶變多。如果身體有淤血也是子宮下垂的表現。

泌尿系統出故障

很多媽媽覺得產後失禁是件比較羞恥的事,不好意思跟別人提,或者直接就醫。但是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這可能是因為你的子宮下垂了!

子宮下垂會壓迫到女性的膀胱,讓女性產生排便壓力,嚴重的可能出現尿失禁,無法控制排便衝動。

下體出現不適感

子宮下垂到比較嚴重的時候,女性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自己身體出現不適,甚至嚴重要影響正常行走。

因為子宮脫垂會給女性身體造成比較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做好有效的預防,尤其是在坐月子之間。

孕期適當運動

不是說孕婦就不用動了。媽媽們在孕期也是需要適當運動的,幅度不需要過大,主要是鍛鍊下半部分軀體,做一些擴展運動,給生產做準備。

注意休息

生產完就加入工作,是寶媽對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生產完的媽媽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期,給身體自我修復的時間,除了營養的補充,長時間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也很關鍵。

改變睡姿

在孕後期,媽媽們因為大著肚子不方便,一般都習慣仰睡,但是在生產完之後,仰睡會導致子宮後傾,會更加容易造成子宮脫垂

無論哪一種睡姿都不應該長時間維持,適當變換睡姿也可以讓媽媽們睡得更舒服。

飲食

不光是吃的營養,也要吃的健康,水分、維生素都要及時補充。可以多給寶媽準備水果和粗糧。

每天早晚一杯溫開水,可以有效緩解寶媽的便秘問題。一定要多喝溫開水,不要喝涼水。

保暖措施

哪怕不是冬季,媽媽們也要注意不要著涼,在生產一個星期之後洗澡比較合適,為了健康還是要多忍忍。

收縮運動促恢復

多做提肛肌的收縮運動,可以促進盆底肌的恢復

以上都只是預防措施,一旦有子宮脫垂的徵兆,大家要及時就醫,醫生才是「拯救」我們健康的關鍵,不要懷有僥倖心理,否則最後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坐月子並不單單是「落後文化」,科學的坐月子方式,可以有效保護媽媽們度過產後這段脆弱的時間,避免留下產後後遺症。

你是如何坐月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產後出現子宮脫垂?想快速讓子宮復位,這3種方法別錯過!
    很多寶媽在妊娠分娩的時候,會傷到宮頸以及主韌帶,或者孕期坐月子長時間臥床,形成慢性尿瀦留,這些因素都很容易導致產後子宮脫垂。不少寶媽一不小心就中了招。那麼,形成產後子宮脫垂之後,怎麼做才能讓子宮恢復原位呢?寶媽們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 產後身體發出這幾種信號,很可能是子宮脫垂,媽媽不要大意
    媽媽在分娩的時候,體內的腹壓增加,支撐子宮的肌肉和韌帶容易變得鬆弛,所以產後媽媽會有不同程度的子宮脫垂。脫垂的程度不同,對媽媽造成的影響也會不同,症狀較輕的媽媽並沒有什麼感覺,有的會感到小腹往下墜或者身體有異物感,還有的會感覺腰酸背痛,身體有異常的分泌物流出,症狀嚴重的則會出現泌尿系統的疾病。因此為了自己以後的身體健康,坐月子期間媽媽一定要好好護理自己的身體,多注意以下幾件事情,避免出現子宮脫垂的情況。
  • 女性子宮脫垂的原因是什麼?生娃只是其中之一,這幾點影響也很大
    後來小雅去醫院檢查了一下,醫生說小雅漏尿是因為子宮脫垂引起的,還好症狀不嚴重,後期能調理好。其實很多寶媽產後都被子宮脫垂所影響,那麼引起這個病症的原因是什麼呢?寶媽們趕緊了解一下。懷孕生娃創傷在寶媽懷孕期間,胎兒的成長會壓迫子宮,盆底肌長期受壓,導致肌肉變得鬆弛,再加上分娩胎兒的時候,孕媽要不停地用力,撕裂盆底肌,所以會加重子宮脫垂的症狀。
  • 月子病最可怕的,是子宮脫垂!坐月子前15天,3件事別做
    都聽說過月子病,但月子病到底怎麼回事,很多產婦並不清楚,甚至有些寶媽已經得上了月子病,還是糊裡糊塗。其實,月子病包含兩種,一種是在坐月子期間,由於不注意,讓身體受到二次傷害,比如寒氣吹拂,造成受寒;另外一種,是身體該恢復的時候,由於做錯事,影響了正常的恢復,從而造成月子病。
  • 產後子宮脫垂怎麼辦?
    王小榕:現在認為盆地包括尿道周圍、陰道周圍、肛門周圍一組肌肉群,是共同協調收縮控制這三個地方的開和關閉,任何一個地方的肌肉受損、神經受損,都會產生局部功能的損傷,在分娩之後發生子宮脫垂的機率還是很高的,據協和的一個調查研究表明,發生子宮脫垂最輕的是一度,然後是二度、三度,剖宮產後輕度的子宮脫垂髮生率能達到
  • 產後第一天該怎麼護理?這4點做不好,影響整個月子的質量!
    十月懷胎,分娩的那一天是所有媽媽最難忘的一天,分娩前的緊張、分娩時的疼痛以及分娩後的喜悅,無一不讓寶媽印象深刻。所以很多寶媽在有了寶寶之後,就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寶寶身上,但其實寶媽在產後,更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分娩後的護理工作做好,身體才能更好地恢復。
  • 骨盆修復、滿月發汗、子宮恢復、產後瘦身,不得不做的6大理由!
    02 盆底肌障礙危害大性交疼、陰吹、漏尿、尿失禁 盆底肌是骨盆的肌肉,承託著我們的膀胱、子宮、盆腔臟器,還堅持陰道緊縮度等。產後媽媽有盆底肌障礙等症狀,很簡單引起陰道鬆懈、性交疼、陰吹、漏尿、尿失禁、陰道壁膨出、子宮脫垂等。
  • 產後恢復關係到寶媽們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從懷孕到生產,女人除了身體結構上的重新構建,更有心理上的再認識。特別是在身體結構上,皮膚、骨骼及體內的很多器官都要經受一次嚴峻的考驗。比如產後女性們經常會遇到這些困擾:走樣的身材、剖腹產留下的疤、鬆弛的皮膚、可怕的妊娠紋、大把掉落的頭髮、產後抑鬱的折磨,甚至漏尿、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等疾病。每一樣都能輕易擊潰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內心的防線。
  • 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以外,常合併有陰道前壁和(或)後壁膨出。陰道前後壁又與膀胱、直腸相鄰,因此子宮脫垂還可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   I度患者常無自覺症狀。II、III度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墜脹、腰骶部酸痛,常在久站、行走、下蹲、重體力勞動後加重,臥床休息後症狀減輕。
  • 新媽媽產後怎麼才能完美坐月子,避免哪些誤區,讓你沒有月子病
    如果順利生產後,新手媽媽和寶寶都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一般產後小時後就可以出院了。如果寶媽分娩時會陰撕裂或側切手術,需要待上4~5天後,傷口癒合良好即可出院。剖腹產的寶媽傷口一般在術後6~8天後就可以出院了,若有其他異常情況,需根據病情來界定住院時間。
  • 產後坐月子之路不好走,這四個坑寶媽要避開,以免自己和寶寶受罪
    科學研究表明:女性分娩後,子宮恢復如初,一般需要6周時間,醫學上稱為產褥期。卸貨以後,寶媽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坐月子」,而坐月子是我們自古以來的傳統,月子期間也有很多禁忌。但產後坐月子之路並不好走,而很多傳統月子禁忌其實並不科學,如果遵守,很可能會讓自己和寶寶受罪。所以我作為一名過來寶媽,今天就來給集美們避避坑!
  • 子宮脫垂怎預防?3招運動陰道緊回來
    子宮脫垂常見於中老年婦女,但生產多次或負重工作的女性也有機會發生。子宮脫垂依嚴重程度分成四級,如果感到陰道有異物突出或下墜痛就要小心,平時多做凱格爾運動能預防,還有哪些預防方式呢?子宮脫垂的原因1、自然生產的婦女在生產過程當中,因為腹壓增加造成支持子宮的韌帶及肌肉鬆弛,使子宮脫垂。
  • 坐月休息不好容易子宮脫垂
    在媽媽的眼裡,好像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儘管她在孕期也讀了一些相關書刊,可在外地的媽媽總是不放心,經常叮囑她,一定要坐好月子,千萬別讓身體落下什麼毛病。金苑非常理解媽媽的這種心情,當年她出生時,家裡人都不在媽媽身邊,生下她的第二天,媽媽就不得不下床照料孩子,照料自己,開始做家務,再也沒有躺在床上坐月子。由於產後沒有很好地休息,媽媽的子宮復位得不好,患上了子宮脫垂症。
  • 想「好好坐月子」,產後不滿42天前,寶媽4件事情不要做
    01坐月子到底30天還是42天?有些家庭生完寶寶後30天坐完月子,而有些家庭則坐100天月子。其實醫學上月子的時間是42天,一般會建議產婦在6周(42天)後複查,看子宮、盆腔是否復原。因為寶媽在生產時,其產道或其他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需要調整以及需要時間來恢復。然而,在恢復的時間內,yindao壁的黏膜非常的軟弱,容易受到傷害,如果這裡同房容易導致傷口出血。再者,在恢復期間的子宮沒有完全復原,這時同房很容易把細菌帶入子宮內,引起的gong內膜炎或其他炎症。一旦出現以上情況,輕則拖延恢復時間,重則會危及生命,因此爸爸們不要拿產婦的身體健康開玩笑。
  • 這幾條「清規」產後媽媽最好遵守,觸碰一條,便離子宮脫垂近一步
    可由于大寶才一歲多,二寶還未滿月,而老公要上班,婆婆又年事已高,因此莉莉就連坐月子,也不能夠好好休息,每天都讓她感覺到非常疲憊。在月子快要滿的時候,她感覺到自己的腹部非常疼痛,於是趕緊聯繫老公,兩人急忙趕往醫院。
  • 為什麼你的子宮為掉下來?難言之隱的子宮脫垂
    對於每個女性來講,子宮是身體重要的生殖器組成部分,也是孕育新生命的場所,但是現在臨床上很多產後的媽媽會出現子宮脫垂的現象,當然還有少數未生育的女性也會發生子宮脫垂,而這個問題目前在很多地方仍然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就診率很低,但是嚴重的臟器脫垂對女性的生活影響又是比較大的,
  • 「月子沒坐滿42天我後悔了」寶媽用真實經歷,給你提個醒
    她對我說:「唉,月子沒坐滿42天我後悔了,真不如當初聽你的勸,我那麼著急出月子幹嘛?」這位寶媽有些虛胖,所以坐月子時厭煩了每天湯湯水水的補營養,就想趕緊出了月子減肥。還說自己這麼「壯碩」,身體肯定恢復好了。產後30天,就立馬做家務、抱娃,穿衣服也不注意保暖,結果現在渾身哪兒哪兒都不舒服。
  • 子宮脫垂是如何發生的?4個因素不可忽略,教你幾招,恢復健康
    導語:子宮脫垂就是子宮有不同程度的脫出陰道外。而子宮一旦發生脫垂,手術也難以恢復,一般術後也會帶有副作用。也就是說,脫垂的症狀很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女性發生了子宮脫垂,所帶來的小腹下墜感或者疼痛都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因此,如果出現了子宮脫垂的症狀,千萬不能大意,儘早檢查。
  • 凱特王妃產後7小時攜三王子現身,媽媽和寶寶不坐月子不怕風嗎?
    ……我當時聽了就覺得十分悔恨…………發朋友圈怎麼不分組……口袋育兒發過很多次關於如何「科學坐月子」的文章,但幾乎每一次,都引來一大波寶媽的批評。這些批評意見最主要的觀點是認為,中國人和外國人體質不同,而每個人體質又不同,傳統坐月子有合理的一面,所以不能「全盤否定」。但科學或愚昧,二者必居其一。
  • 早就聽很多人說「月子病」,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月子病,亦稱之為「產後風、月癆、月家癆、月奸病、月中傷、幹耳病」等,是婦女在分娩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種病症。月子病的症狀產褥熱如果新媽媽在生下小寶寶後出現發燒的症狀,通常發生在產後24小時到產後10天就稱為產褥熱。產褥熱感染嚴重的話將影響新媽媽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子宮脫垂有些媽媽產後會感到小腹下墜或腰疼,這是由於子宮韌帶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後變鬆弛,使得子宮位置發生變化,子宮沿陰道方向往下移動,造成了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