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子宮,被稱為女性的第六器官,重要性不言而喻。
坐月子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這是女性生產後最關鍵的恢復期,也是女性最脆弱的階段。
你知道嗎?坐月子方式不當,很可能導致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通常是在產後出現,是指子宮順著YD下降,甚至脫出體外的現象。
子宮脫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腹部壓力增加
女性在順產時,因為胎兒體積過大,盆底肌會被「撕裂」,肌肉纖維受損,鬆弛下來,盆底肌的「託舉」能力下降,承受不住子宮的重量,來自子宮的壓力變大,就會造成子宮脫垂。
YD撕裂
順產時,女性的YD會出現撕裂情況,導致YD鬆弛,子宮脫垂。
產後過度操勞
產後需要恢復期,讓盆底肌和YD得到自然康復,如果在坐月子的時候孕婦還長時間勞作,會加劇腹部壓力,導致子宮脫垂。
生育次數過多、生育年齡過大
盆底肌的鬆弛程度受到年齡和生育次數的影響——因為人的「自愈」能力是有限的。年齡越大、生育次數越多,子宮脫垂越容易出現。
子宮下垂有哪些表現,如何判斷子宮下垂?
在脫落之前,子宮會有下垂的徵兆
明顯的酸痛感
生產之後寶媽會感覺到腹部酸痛,並且在勞作或者運動後酸痛感加重。
分泌物變多
最明顯的就是月經量變多,白帶變多。如果身體有淤血也是子宮下垂的表現。
泌尿系統出故障
很多媽媽覺得產後失禁是件比較羞恥的事,不好意思跟別人提,或者直接就醫。但是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這可能是因為你的子宮下垂了!
子宮下垂會壓迫到女性的膀胱,讓女性產生排便壓力,嚴重的可能出現尿失禁,無法控制排便衝動。
下體出現不適感
子宮下垂到比較嚴重的時候,女性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自己身體出現不適,甚至嚴重要影響正常行走。
因為子宮脫垂會給女性身體造成比較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做好有效的預防,尤其是在坐月子之間。
孕期適當運動
不是說孕婦就不用動了。媽媽們在孕期也是需要適當運動的,幅度不需要過大,主要是鍛鍊下半部分軀體,做一些擴展運動,給生產做準備。
注意休息
生產完就加入工作,是寶媽對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生產完的媽媽需要一段時間的修復期,給身體自我修復的時間,除了營養的補充,長時間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也很關鍵。
改變睡姿
在孕後期,媽媽們因為大著肚子不方便,一般都習慣仰睡,但是在生產完之後,仰睡會導致子宮後傾,會更加容易造成子宮脫垂。
無論哪一種睡姿都不應該長時間維持,適當變換睡姿也可以讓媽媽們睡得更舒服。
飲食
不光是吃的營養,也要吃的健康,水分、維生素都要及時補充。可以多給寶媽準備水果和粗糧。
每天早晚一杯溫開水,可以有效緩解寶媽的便秘問題。一定要多喝溫開水,不要喝涼水。
保暖措施
哪怕不是冬季,媽媽們也要注意不要著涼,在生產一個星期之後洗澡比較合適,為了健康還是要多忍忍。
收縮運動促恢復
多做提肛肌的收縮運動,可以促進盆底肌的恢復。
以上都只是預防措施,一旦有子宮脫垂的徵兆,大家要及時就醫,醫生才是「拯救」我們健康的關鍵,不要懷有僥倖心理,否則最後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坐月子並不單單是「落後文化」,科學的坐月子方式,可以有效保護媽媽們度過產後這段脆弱的時間,避免留下產後後遺症。
你是如何坐月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