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榕:現在認為盆地包括尿道周圍、陰道周圍、肛門周圍一組肌肉群,是共同協調收縮控制這三個地方的開和關閉,任何一個地方的肌肉受損、神經受損,都會產生局部功能的損傷,在分娩之後發生子宮脫垂的機率還是很高的,據協和的一個調查研究表明,發生子宮脫垂最輕的是一度,然後是二度、三度,剖宮產後輕度的子宮脫垂髮生率能達到60%以上,自娩後達到80%-90%以上,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一般認為剖宮產之後子宮脫垂是不可想像得,剖宮產又沒有自己生為什麼會脫垂,但是在分娩的時候本身脹大的子宮就有一個向下的作用,韌帶拉松以後有一個正常值的改變,尤其是順產的話,盆底的肌肉支撐的這些組織被破壞了,保護的屏障被破壞了,會產生一個向下的下墜的作用,就會產生子宮脫垂。
產後大部分是輕度的子宮脫垂,如果要是順產產婦可以達到中度,這個比例也不少,這樣的脫垂,包括有尿失禁或者大便失禁的症狀,提倡可以通過肌肉訓練恢復,肌肉收縮,現在叫凱格爾訓練,是恥骨尾骨肌的收縮運動。可以試一下自己部分肌肉群的運動,比如在排小便的時候到了中間段的時候可以憋一下尿。試一下這樣動用哪幾塊肌肉,這些肌肉就是需要活動的幾塊肌肉,來掌握這些肌肉的位置。但是我們不主張老是以尿流中斷來進行訓練,因為會產生膀胱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專門的機器在排空膀胱沒尿的情況下做盆底的收縮和運動。現在也有肌肉的被動刺激收縮,達到正常的強度,讓肌肉產生一種記憶,以恢復正常的活性,肌纖維由這些退化的脂肪細胞甚至斷裂的神經在刺激下、活動下重新的再生長,這樣恢復正常的功能,對治療子宮脫垂都是有好處的。
因為大家生完孩子的時候都很年輕,產生的子宮脫垂也都是非常輕的,還不到手術的程度,如果要是到手術程度,再做這種保守訓練,效果就不是特別好。手術的話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如果過了十年再復發再去做手術,斑痕會影響生活質量,所以還是以保守治療為好。
了解更多坐月子方面的知識,請進入夏季坐月子與產後恢復專家訪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