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有網友在武漢園博園發現,一處樹幹上竟粘著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卵。園方表示立即展開持久清剿行動。日前,雲南發布了該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其中小龍蝦、牛蛙和福壽螺等深受吃貨喜愛的美食,一夜間都被列為「入侵敵人」。眾多網友不淡定了:「為什麼要清剿,這是對吃貨的侮辱啊」。
驚現園博園的福壽螺是什麼
網友「閒咵」介紹,遊玩時發現粉紅色的福壽螺卵塊,粘在園博園景區長江文明館前水池中水杉樹上。28日,園博園景區工作人員表示立即派人對侵入園內的福壽螺展開持久清剿行動。
為什麼園方「聞螺色變」?湖泊生態修復專家康玉輝博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福壽螺是一種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螺類。在我國,福壽螺屬於危害性外來物種。它繁殖能力強,每隻雌螺每年可產卵萬粒左右;它食性雜、食量大;它通過直接啃食水生植物,可嚴重破壞水生植物群落,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進而影響整個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在有大量福壽螺存在的水域,水質會嚴重下降。同時,因生存空間被福壽螺佔領,其他水生動物會大幅減少甚至絕跡。
另外,福壽螺身上普遍攜帶有寄生蟲線蟲。人們在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時,極易染上線蟲病。
個大肉多的福壽螺到底能不能吃
個大肉多的福壽螺一度是國人餐桌上的美食。2017年,一位網友在成都一家餐館吃完「田螺」之後感覺身體不舒服。隨後成都食藥監調查發現,該餐館提供的食材正是福壽螺。早在2006年,北京一家川菜館推出福壽螺後,導致160多食客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
據了解,福壽螺身上普遍攜帶有寄生蟲線蟲。人們在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時,極易染上線蟲病。
福壽螺到底能不能吃?權威答案是:1、福壽螺不屬于禁售食品。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未明令禁止食品流通領域和餐飲業銷售福壽螺行為。
2、福壽螺可以吃,前提是要煮熟煮透。按規定,螺肉要在沸水裡煮20分鐘。但福壽螺肉煮長了會硬,所以當時北京的廚師只煮了3~5分鐘。
長江日報記者張偲 陳奇雄
連結>>>
這些入侵物種成餐桌美食
長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3種入侵物種,已被吃貨們吃到要人工養殖。第一位當數小龍蝦。這種生物由國外入侵到我國,在英國等地,人們拿它毫無辦法,反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去捕撈,清理海域。新鮮的小龍蝦從5月可吃到10月,全國各地都有小龍蝦的養殖場。
第二個上了市民餐桌的是生蠔。在丹麥等國家,太平洋生蠔沒有天敵,肆意生長,對當地的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強大的吃貨們,羅列出各種生蠔的做法,搭配蒜蓉醬,美味無敵。
第三個生物是牛蛙。牛蛙是來自北美的入侵生物,因為缺少天敵,剛開始出現時也是泛濫成災。在吃貨看來,泡椒牛蛙、乾鍋牛蛙、牛蛙煲、爆炒牛蛙……在吃貨們的餐桌上,牛蛙被吃得只剩骨頭。
據了解,雲南此次發布的《名錄》將入侵物種劃分為5大類,包括Ⅰ級惡性入侵類、Ⅱ級嚴重入侵類、Ⅲ級局部入侵類、Ⅳ級一般入侵類、Ⅴ級有待觀察類。
其中,Ⅰ級惡性入侵類包括微甘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等屬於Ⅱ級嚴重入侵類。
據媒體報導,2013年5月,由於連續暴雨,大批「出水透氣」的小龍蝦不僅入侵了雲南滇池重要的入湖河道,還「蛀空」元陽梯田。
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
近年來,美國亞洲鯉魚泛濫、德國大閘蟹橫行霸道、丹麥生蠔泛濫成災、古巴百萬螃蟹大軍橫行,這些物種因繁殖能力太強,對生態破壞太嚴重,令當地民眾頭疼不已。相比之下,我國的小龍蝦近年來卻在餐桌上身價倍增, 使得很多網友認為,入侵物種之所以會泛濫,主要是因為沒有開發出「吃法」。
和其食用價值相比,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更得不償失。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廖萬金說,如果「吃貨」能解決一切問題,就不會出現物種入侵了。
(長江日報記者張偲 陳奇雄)
如何對付外來入侵物種
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或者機械設備進行清除
化學防治
用化學除草劑防除
生物或天敵防治
利用致病微生物等控制外來入侵物種的種群密度
或者通過綜合治理,結合單向技術發揮各自優勢
我國今年將推動外來物種管理立法
2003年1月
我國發布第一批外來生物入侵的名單,共有16個品種,典型物種如鳳眼藍(水葫蘆)
2010年1月
我國發布第二批外來物種入侵的名單,共有19個品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上榜
2014年8月
發布第三批外來物種入侵的名單,共有18個品種,常見有巴西龜等
2016年12月
發布第四批外來物種入侵的名單,共有18個品種
今年
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19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提出,將推動外來物種管理立法
入侵物種劃分為5大類
Ⅰ級惡性入侵類
Ⅱ級嚴重入侵類
Ⅲ級局部入侵類
Ⅳ級一般入侵類
Ⅴ級有待觀察類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