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日本所謂「科研捕鯨」 華盛頓公約會議要求組團對日調查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日本NHK電視臺11月28日報導,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華盛頓公約》會議再次表達對日本商業捕殺鰮鯨的擔憂,並要求日本接受專門調查團的深入調查。

《華盛頓公約》常務委員會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具體討論日本在西北太平洋的所謂科學捕撈鰮鯨問題。

報導說,根據保護野生植物條約規定,國際社會嚴謹捕撈鰮鯨,但日本政府以調查鯨魚年齡、繁殖狀態等科學的名義捕撈鯨魚,今年日本政府捕撈了134頭鯨魚。

委員會擔心,日本政府為了商業目的捕殺鯨魚,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代表強烈表達了反對日本捕殺鯨魚的意見,但日方代表則以科研目的進行反駁。

報導說,會議最後結果是委員會要求日方提供更為詳細的捕鯨內容,如有必要,將派出專門調查團。

相關焦點

  • 《華盛頓公約》常委會認定日本科研捕鯨違規 日本稱將改正
    據日本共同社10月3日報導,限制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交易的《華盛頓公約》常務委員會2日在俄羅斯索契開會,會議認為日本在北太平洋科研捕鯨中捕獲的塞鯨的肉以銷售為目的卸貨違反公約,決定要求日本政府妥善應對。日本政府也接受該見解,表示將在明年的下一次委員會上拿出改正對策。 報導稱,塞鯨以科研為目的被捕獲,但其肉在日本國內銷售,收益成為部分經費。
  • 日媒:《華盛頓公約》常委會認定日本「科研捕鯨」存在違規行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共同社3日報導, 限制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交易的《華盛頓公約》常務委員會在2日舉行的會議上認為,日本在北太平洋「科研捕鯨」中獲取的塞鯨以銷售為目的的卸貨行文違反公約,決定要求日本政府妥善應對。
  • 日本捕鯨船28日重新出海進行所謂「科研捕鯨」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是臭名昭著的「捕鯨之地」,3月28日早8點左右,當地漁民乘坐「第七勝丸」號捕鯨船前往日本北海道、宮城沿岸捕鯨。 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稱,「第七勝丸」號隸屬於當地漁業協會,日本鯨類研究所則組建調查團隊,每年隨船調查鯨類生存狀況。 據估計,2018年調查捕鯨一行最多可捕獲170頭鯨魚,研究人員將收集各年齡段鯨類生存數量及鯨類食物等情況。 不過,日本這種打著「科學研究」旗號的捕鯨形式,已遭國際社會的連年抗議。
  • 日媒:《華盛頓公約》締約方會議閉幕 要求日本提交象牙報告
    參考消息網8月29日報導 日媒稱,8月2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華盛頓公約》締約方會議落下帷幕。會議期間,與會者圍繞限制野生生物國際交易的議題進行了約10天的磋商。會議並未要求各國一律關閉象牙市場,但是已達成的正式協議要求目前仍維持象牙市場的日本等國就防止違法交易的措施進行匯報。會議還決定,原則上禁止小爪水獺的國際交易。
  • 華盛頓公約動物委員會會議7月21日閉幕,日本種鰻前途未卜
    華盛頓公約動物委員會會議7月21日閉幕,日本種鰻前途未卜2018-08-02 16: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鰻魚網        瀏覽量: 2076 次 我要評論 文/《》高虹&nbsp編譯自日本權威鰻業報刊《日本養殖新聞》的報導「日本種鰻是否將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2從而被限制貿易,現階段誰都不敢斷言。」
  • 宣布「退群」 恢復商業捕鯨 日本招致多方批評
    【「無法共處」】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天在記者會上宣布退出決定,說定於今年結束以前正式通知委員會,意味著日本明年6月30日將終止成員資格。  圍繞退出原因,菅義偉說,「意見相左的成員不可能在委員會求得共處」,今年在巴西召開的會議「已揭示這一事實」。他說,委員會部分成員僅關注鯨魚保護,拒絕準予合理利用這類資源。
  • 日本捕鯨背後的頑固理由
    原標題:日本捕鯨背後的頑固理由 據外媒報導,日本水產廳近日宣布,將重啟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預計捕鯨船最快將於下周出發。2014年3月國際法庭(ICJ)裁定日本在南極的科研捕鯨違反《國際捕鯨管制公約》,日本不得不停止相關活動。 日本的捕鯨,依區域可分為遠洋捕鯨、近海捕鯨、沿岸捕鯨。
  • 不怎麼吃鯨肉的日本人,為何要堅持捕鯨?
    日本捕鯨爭議由來已久,這次的「退出」事件標誌著一個全新的節點。近30年來,雖然日本始終沒有放棄捕鯨立場,但並未脫離國際多邊合作的框架,仍在名義上遵守國際協約,只以「科研」為由捕鯨。與此同時,日本不遺餘力地試圖修正198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的《禁止商業捕鯨公約》。
  • 日本人執迷專業捕鯨400年
    但很快國際上便出現了捕鯨管制公約,規定保護鯨類及其後代。二戰時期,日本的多數捕鯨船被軍隊徵用,捕鯨暫時中斷。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很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日本捕鯨協會顧問三崎滋子在《日本人為何執念於捕鯨》中這樣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糧食極度緊缺,當時預測每年大概有上百萬人可能會餓死,飼養的動物也不夠,無法補充人體所需要的動物蛋白。
  • 日本捕1430噸鯨肉,年內在市場上流通,為何不顧國際反對堅持捕鯨
    除了所謂的「文化傳統」的理由外,日本為何不顧國際反對堅持捕鯨呢?曾為日本綠色和平組織工作的佐久間順子表示,捕鯨是日本政府運作的,是龐大的官僚結構,有研究預算、年度計劃,涉及有關官員的職業晉升和養老保險諸多利益。而有關的選區與政客也有同樣密切的利益關係。
  • 華盛頓公約(全文)
    因為該公約繫於一九七三年六月廿一日在美國首府華盛頓所籤署,所以俗稱:華盛頓公約。  (二) 秘書處的職責為:  1.為成員國的會議作出安排並提供服務;  2.履行根據本公約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的規定委託給秘書處的職責;  3.根據成員國大會批准的計劃,進行科學和技術研究,從而為執行本公約作出貢獻,包括對活標本的妥善處置和裝運的標準以及識別有關標本的方法;  4.研究成員國提出的報告,如認為必要,則要求他們提供進一步的情況
  • 日本決定重啟商業捕鯨,僅僅是為了讓國民享用鯨魚肉?
    儘管IWC在1986年正式推動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的生效、嚴禁商業捕鯨,但日本每年仍以科研名義捕殺多種鯨魚,其中包括當時被列為瀕危物種的長鬚鯨和塞鯨。澳大利亞曾質疑過日本科研捕鯨的真實性。2010年,澳大利亞政府曾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控告日本在南冰洋的「科研」捕鯨活動實則是商業捕鯨。
  • 日本暫停捕鯨變好了?
    從去年年底開始,日本的捕鯨船隊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南極捕鯨,但船隊多次在海上遭到反捕鯨組織的圍追堵截。高壓水槍對臭彈日本捕鯨船隊包括四艘捕鯨船和180名船員,今年的目標是趁南半球夏季,在南極海域捕945頭鯨。去年12月,船隊從日本出發進入南極海域,但船隊的捕鯨活動持續遭到環保組織的阻攔。
  • 繼《海豚灣》之後日本捕鯨主題紀錄片美國上映,美媒為捕鯨站隊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璐】反應日本捕鯨傳統文化的紀錄片《海豚灣》上映之後,引起全世界各地的強烈反響。日本導演佐佐木芽生,在看了《海豚灣》之後,認為影片中「某些部分是不對的」,「選擇了極少數漁民並將他們描繪成惡棍」,於是她赴太地町重拍紀錄片《鯨世寓言》,希望人們能從其他多個角度看待當地捕豚現象。據日本NHK電視臺8月18日報導,由佐佐木芽生拍攝的日本捕鯨題材紀錄片電影17日在美國上映。上映後引起歐美媒體的關注。
  • 日本捕鯨船計劃再獵殺333頭鯨,「科研」只是一塊遮羞布
    日本漁業機構稱,這一活動將持續到明年3月,捕鯨的目的是研究鯨的行為活動。長久以來,日本一直都宣稱需要「以科研為目的」的捕鯨活動,以便更好地了解鯨群的遷徙、進食等習性。這種所謂的科研捕鯨令國際社會不滿,動物保護人士指出:並不需要通過捕鯨來開展研究。但日本政府不顧反對,甚至從2016年開始,以數十億日元的補助金進行支持。
  • 《華盛頓公約》大會美國代表稱日本應禁止象牙國內交易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大會近日正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擔任美國政府代表的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局長丹尼爾·阿什(Daniel M. Ashe)當地時間9月25日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時指出,為防止偷獵非洲象,不僅是象牙的國際交易,而且旨在禁止國內交易的浪潮也在全球高漲,認為象牙消費國日本也應禁止國內交易。
  • 捕鯨小科普:日本人為何與鯨魚過不去?
    引言 11月27日,日本水產廳宣布2015年度內重啟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南極海域是日本「科研捕鯨」的主要區域。日本2013年至2014年度在南極海域捕殺251頭鯨魚,2012至2013年度在南極海域捕殺103隻鯨魚。
  • 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護鯨宣言 日本欲恢復商業捕鯨遭否決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西媒稱,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周在巴西弗洛裡亞諾波利斯舉行。與會的80多個成員共同表態致力於妥善合理管理現有種群,確保鯨魚種群生存不受威脅。包括西班牙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表示支持維護自然生態環境。
  • 《華盛頓公約》2016-9月紅珊瑚價格新變化
    國際上,自2007年起,美國和歐盟數度提議將寶石珊瑚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二級保育物種。
  • 頂著壓力和指責,日本恢復了殘忍的商業捕鯨
    前幾天日本那位滿眼狡黠的內閣大總管宣布退出的就是這個國際捕鯨委員會。國際捕鯨委員會曾經在1986年高票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徹底停掉了商業捕鯨行為。但是這個協議有一些補充性的條款,說如果是為了科學研究的話,還是可以捕殺幾頭的。科研捕鯨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從1986年之後日本雖然宣布停止了商業捕鯨,但是搖身一變開始為了科學研究繼續捕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