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大海!紹興20名逝者在舟山集體海葬……

2021-01-09 法制現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近日,諸暨市民政部門陪同逝者家屬赴舟山開展第15次集體海葬儀式,20名逝者在舟山蓮花洋「入海為安」。

在舟山市沈家門碼頭邊,「新天恆」號殯葬專用船船艙內,家屬面向花圈、輓聯,集體默哀,與親人做最後的告別。隨著汽笛鳴響,「新天恆」號駛向舟山蓮花洋觀音神像附近海域。到達海葬指定海域後,家屬們拋撒花瓣,並將裝有逝者骨灰的可降解安息盒緩緩沉入大海。

市民陳雄巍的爺爺,生前一直主張厚養薄葬,生前便與親人商量好,決定用海葬的方式為自己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今天我參加了集體海葬儀式的整個過程,覺得政府對於整個儀式的安排都非常用心,選擇的地點是在蓮花洋,風景非常美。我爺爺是病逝的,在這裡進行海葬,對他來說或許是個安慰。另外,我也從工作人員那邊了解到,海葬用的盒子都是可降解的,相比傳統的喪葬方式,海葬確實更環保也更節約土地。」陳雄巍說。

這是諸暨市第15次集體海葬活動,從2013年12月首次開展集體海葬活動以來,先後完成75名逝者的骨灰撒海活動,是全紹興進行海葬人數最多的地區。同時,樹葬、花葬等其他生態殯葬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現在像海葬這樣的生態葬法,前來報名的人越來越多了,現在就有50多人。我們也加大了對此的獎補力度,對每例獎補10000元。同時我們也在大力推行其他生態葬法,像樹葬、深埋、撒散等方式進行安葬,每例獎勵5000元。現在各種獎勵補助累計已經達到30餘萬元。」諸暨市民政局行政執法大隊副隊長徐國彪說。

據介紹,預約海葬的方式很簡單。有意向的市民,可以到當地民政部門預約;如果當事人已經不在,家屬有這個想法,也可以由家屬籤字,同意海葬。之後,所有的準備,包括前往舟山、一些儀式需要準備的物件,民政部門都會進行對接。

來源:文明諸暨

【來源:紹興文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濟南市舉行第八屆海葬公祭儀式 92位逝者魂歸大海
    本報10月11日訊今天上午,濟南市第八屆海葬公祭儀式在青島舉行。經過報名、確認、手續辦理、骨灰換裝、骨灰運輸等多個環節後,92名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回歸自然。當天,共200多位逝者家屬一同赴青島參加儀式。
  • 威海舉行第11次公益性海葬,204名逝者長眠大海
    9月18日上午,威海市舉行2020年公益性海葬,204名逝者長眠大海。本次活動由威海市文明辦和威海市民政局主辦,威海市公墓管理處承辦。據悉,這是威海市自2012年以來舉行的第11次公益性海葬。當日8時許,逝者親屬分批抵達劉公島旅遊碼頭。
  • 回歸自然是最好的歸宿 30位逝者昨天在溫嶺海葬
    浙江在線3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棟) 昨天,溫嶺的海事碼頭,全省沿海內陸互聯海葬活動上,記者遇到了蔣曉燕。她說,沒有想到,父母都會選擇海葬。  蔣曉燕的父親蔣德明原來是上海軍醫大學的醫生,母親屈文玉也是一名醫生。父母年事已高后,有一天,把蔣曉燕和其他幾個子女都叫到跟前,拿出準備好的遺囑,不約而同地要求海葬。
  • 深圳舉行第44次公益海葬和第14次公益樹葬活動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園19日上午,深圳市第44次海葬活動在大鵬灣海域舉行,同日進行的還有第14次樹葬活動,共有127位逝者魂歸大海,51位長眠樹下。其中,參加海葬的深圳戶籍骨灰50具,參加樹葬的深圳戶籍骨灰30具。
  • 海葬後骨灰盒怎麼處理?
    老人生前有交代,說去世後把骨灰撒向大海,不給兒女留下負擔。於是,做子女的遵照老人的遺願,苦苦等待登記海葬的消息。9月9日,家屬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通知,是北京市民政局發布的關於取消2020年海葬的通知。看完通知後家屬有些失望,等了大半年的時間,結果卻是集體海葬取消了。
  • 記者調查我市生態殯葬情況:海葬逐漸被更多市民所接受_文本_濰坊...
    電影《非誠勿擾2》中將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電影《盆栽》中將心愛女生的骨灰埋在盆栽中……這些生態葬方式經常出現在螢屏上,然而在傳統觀念之下,濰坊市的生態殯葬情況如何呢?5月14日、15日,記者對我市的生態葬進行了調查。
  • 上午海葬、下午放生,一艘大連海葬船的生死苦惱
    ▲手捧骨灰陸續登船的逝者家屬。待船駛出港口約半小時,三聲鳴笛再次響起。家屬們在船員的提示之後,將白色骨灰盒投放在海水裡。骨灰盒在海面上漂浮不到幾分鐘,直到縮成一點,沉入海底。船員拋灑餵食,海鷗齊飛。1997年,當地政府開始提倡海葬,民政部門除了為家屬承擔包括海葬、交通費、住宿的開銷,還發放補助金,因此海葬多被成為「窮人的葬禮」。在政策支持下,陳琦也和民政部分合作,操持起「集體葬禮」。每次上船最多可達100人,平均30-40具骨灰,裝進由降解材料特製而成的骨灰罐,一併投放到海裡。他有三艘海船,一艘小快艇。除了海葬業務,還有很多佛教信徒常年來這裡放生。
  • 煙臺市發布公益性海葬活動公告
    煙臺市發布公益性海葬活動公告 2020-08-3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珠海骨灰海葬活動報名通道正式開啟!
    2020珠海骨灰海葬活動報名通道正式開啟!12-03 2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海揚波
  • 專家:並非經濟條件不好才選擇海葬等生態葬法
    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前夕,家住天津市南開區的李女士和家裡人一起,送走了已經去世20多年的奶奶。3月31日上午,他們和另外130多名逝者家屬從天津塘沽港碼頭乘船來到渤海海域,將63份親人的骨灰伴著鮮花花瓣,緩緩撒入大海。  作出不再保留奶奶骨灰、讓老人家魂歸大海的決定,對李女士和家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新冠肺炎患者屍體葬入大海,會不會感染海鳥和魚類,再回到人體?
    但是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由於文化傳統的原因對於死者採取水葬或者海葬,那麼當一個人死於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逝者被拋入大海之中是否會通過海洋生物鏈再次傳染給其他人?答案要從多方面綜合分析。目前全球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依然十分嚴峻,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依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累計人數已經達到了230萬人,全球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16萬人次。
  • 人死後把骨灰撒入大海不算汙染環境麼?這個真相讓人還可以接受
    人死後把骨灰撒入大海不算汙染環境麼?這個真相讓人還可以接受相信大家應該在不少電視劇中都見過,有些人死後他們讓後人們把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也叫海葬。但是問題來了,人的身體在死後都會存在細菌的,把骨灰撒入大海真的不會把大海汙染嗎?海葬的歷史十分的久遠,它是最早起源於北歐海盜。並成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儀式,海葬最初的儀式十分的簡單,它以小船仔屍,掛上風帆,乘著落日餘暉,驅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流。海葬到底會不會汙染環境呢?
  • 不花分文,清明將有13名逝者骨灰下葬義園
    金黔在線訊 今年清明期間,貴陽市民政局在寶福山陵園免費提供的「義園」,將迎來第二批下葬逝者,預計此次將有13名逝者「入土為安」。逝者骨灰安葬在義園家屬不需花任何費用據悉,「義園」位於寶福山陵園區中心地段,佔地1.5畝。
  • 山雞、舟山黃牛、舟山眼鏡蛇……認識嗎?他們都是舟山的寶
    舟山眼鏡蛇,又名中華眼鏡蛇,中國十大毒蛇之一。全長1000~2000mm,具前溝牙。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沒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黃白色窄橫紋。至於為什麼叫舟山眼鏡蛇,據說是英國人在舟山第一次發現這種眼鏡蛇,因此而得名。東方白鸛
  • 一位紹興「拍鳥人」的故事在圈內傳為美談
    本網訊 一袋重10公斤的垃圾,從200多公裡外的溫州永嘉「跑」到了紹興市區。28日,在甬紹兩地的鳥類攝影交流群裡,一張「垃圾」照引來不少人點讚。「這袋垃圾是我們從野外拍攝點撿回來的,生態文明建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鳥人』要爭當倡導者、踐行者。」帶垃圾回家的紹興鳥類攝影愛好者啜秀萍說。
  • 紹興將再添一家新醫院,總投資超20億元……
    30名醫務人員回到紹興。至此,我市99名援鄂醫療隊隊員全部回歸。由於表現突出,我市第四批隊員所在的浙江省第四批醫療隊已榮獲「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表現突出先進集體」等稱號。據悉,該項目位於蘭亭街道聯合村委及周邊區塊,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11畝,總投資超20億元,將按三級綜合性醫院功能(兼顧三級康復醫院)標準進行建設,預計設置床位1200張,計劃於11月開工。
  • 浙江舟山群島漁民畫作品展展出
    原標題:以美術作品詮釋 大海精神與情懷 近日,「大海家園」浙江舟山群島漁民畫作品展在浙江展覽館展出。展覽由中共舟山市委宣傳部、舟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浙江展覽館、舟山市美術家協會、舟山漁民畫協會承辦。 從弄槳織網到藝術表現的過程,舟山漁民豐富的生活體驗與認知在漁民畫創作中起到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