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謎:真相竟是一個世所不容的原因!

2020-12-04 聽泉烹茶

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柴可夫斯基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深受俄羅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

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郊區與世長辭。對於柴可夫斯基的去世,人們除了表示深切的懷念和哀悼外,也對他的死因感到奇怪。

根據官方報導,柴可夫斯基死於霍亂,可有小道消息說柴可夫斯基是死於自殺。當時,政府為闢謠,還特意在彼得堡的《新時代》報上發表了由作曲家的醫生署名的《柴可夫斯基因病逝世》一文,對柴可夫斯基的死因進行了專題報導。

(柴可夫斯基故居)

可是人們還是對柴可夫斯基的死因有懷疑。因為,如果官方報導屬實,那麼霍亂病患者都要被隔離治療,可柴可夫斯基去世之前,他的身旁除了醫生外,還有他的親戚等16人之多,如此多的人守候在一個傳染病人床前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並且柴可夫斯基去世後,其屍體放在那裡任人憑弔,並且人們還去親吻他的臉龐。由此可見,死於霍亂之說確有問題。

(柴可夫斯基作品:天鵝湖)

20世紀80年代,一個移居美國的蘇聯學者亞歷山大·奧爾洛娃聲稱,柴可夫斯基並非死於霍亂,而是自殺。她手中的材料是柴可夫斯基在帝國法律學院學習時,他的同班同學給他的一個「判決」,在這份1893年10月31日的「判決」裡,對柴可夫斯基的死因裁定為「因同性戀行為服毒自殺」。

柴可夫斯基的私人生活一直都不如意,他有過一段婚姻但並不美滿,最後以離婚收場。而最困擾他的是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他的同性戀傾向。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對同性戀的排斥態度,他便將此事長期壓抑在心中。

根據亞歷山大·奧爾洛娃提供的證明材料,人們對柴 可夫斯基自殺的經過有了一定的了解。事情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1893年10月22日,柴可夫斯基在聖彼得堡演出時,他在帝國法律學院學習時的同學尼古拉·亞科比,當時任俄國參議院的公訴人接到一封控告信,信是一位顯赫的貴族寫的,在信中他控告柴可夫斯基引誘他的侄子搞同性戀,並希望亞科比把信呈交給沙皇。

(柴可夫斯基作品:睡美人)

亞科比對此非常為難。據說,在當時很多人都知道柴可夫斯基有同性戀傾向, 但出於對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熱愛,都抱以了寬容的態度,如今有人寫信揭發,點名控告,事情就很難辦了。公開此事則會對柴可夫斯基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使他一世的英名蒙受汙點, 不公開,將做如何處理?

(柴可夫斯:黑桃皇后)

經過再三權衡,亞科比決定組成一個 秘密的「榮譽法庭」,7名「法庭」成員由他們在帝國法律學院學習的同班同學組成,對信中所控告的柴可夫斯基引誘罪過進行辯論。據說,在10月31日,「榮譽法庭」與柴可夫斯基進行了長達5小時的激烈辯論,最後對柴可夫斯基作出了「自 殺」的「判決」。這樣做,既可保全柴可夫斯基木人的體面也對檢控人有所交代。同時「榮譽法庭」還為柴氏提供了自殺所需的毒藥。第二天,柴氏就按照「判決」執行,病倒了並拒絕讓醫生為自己做檢查,直到去世。

(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

據說,很多了解作曲家的人都知道這一情況,但為了柴氏的聲譽,沒有人公開過這個秘密。一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對這位作曲家及他的音樂的評說卻從未止息。這個代表著19世紀末情緒的作曲家,這個浪漫主義運動最後階段的悲觀主義者, 他是俄羅斯的驕傲。人們依然會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他,去紀念他。因為他是俄羅斯之魂。

相關焦點

  • 龍飛:試析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謎
    直到1980年,從蘇聯移居美國的學者奧爾洛娃向傳統結論發出挑戰,論證柴可夫斯基是因同性戀問題被一個半官方司法機構非法判決服毒自殺的。    奧爾洛娃的證據來自審判柴氏法庭的公訴人雅科比之遺孀。雅科比當時是參議院總檢察長,也是柴氏在彼得堡法律學校的同學。據雅科比夫人說,1893年10月,她丈夫收到貴族圖爾莫爾公爵寫給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控告信,控告柴氏引誘其侄搞同性戀。
  • 歷史之家:柴可夫斯基真的是死於霍亂嗎,真相是什麼?
    柴可夫斯基真的是死於霍亂嗎,真相是什麼?在世界音樂的歷史長河中,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一個既響亮又奇特的名字。正因如此,柴可夫斯基成為人們最喜歡的音樂家之一,被譽為「俄羅斯音樂的得道高僧」、「俄羅斯之魂」。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在烏拉爾的一個沒落貴族家裡。父親是當地冶金工廠的廠長和礦山工程師,母親是法國流亡貴族的後裔,喜愛音樂。
  • 傾覆原因仍是謎 四年前,「世越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時間並未治癒人們的傷口,「世越號」仍然是民眾慘痛的集體回憶。韓國總統文在寅稱,經歷「世越號」事故後,該國民眾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對他人的痛苦愈發感同身受。  事故原因究竟為何、幕後是否有「黑手」,4年來一直是個謎。遺體和沉船被陸續打撈上岸,真相水落石出卻尚待時日。
  • 世界文化探秘: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樂》
    然而,也正是這種悲哀痛苦的情緒,卻又引起了人們關於柴可夫斯基死因的種種猜疑。似乎,《第六交響樂》成了柴可夫斯基「自殺」的「預言」。於是,柴可夫斯基「自殺」立即傳為奇聞。事實究竟如何呢?還得從柴可夫斯基創作《第六交響樂》談起。柴可夫斯基一生,在精神異常痛苦的狀態之下,經過頑強而辛勤的奮鬥,創作出14大系列、167篇音樂作品,《第六交響樂》就是其主要代表作之一。
  • 2部轟動韓國的紀錄片,揭示「世越號」304人的死亡之謎
    2014年4月16日上午8點48分,載有476人的「世越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浸水事故。該事故造成304人死亡,142人受傷,另有9人下落不明。船上幾乎都是準備去濟州島旅行的學生。結合先前了解到的關於船體受外力影響側翻的論證,導演組推斷出沉船的原因——世越號在正常行駛狀態下,人為拋下左側船錨使船勾住礁石,導致受外力引起的急轉向令貨櫃堆積到一起,船體重心失衡,最終側翻沉海。
  • 人跡罕至的「死亡之海」,新疆羅布泊,究竟有多少未解之謎
    羅布泊,蒙古語,意為「多水匯集之湖」。因探險失蹤、古樓蘭、無人區、軍事禁區、絲綢之路……等關鍵詞一次次勾起人們的好奇心,讓人想一探究竟!「地球之耳」比喻貼切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東南部,南面是庫木塔格沙漠,北面是庫魯克塔格山,東邊是塔裡木盆地,西邊是北山。
  • 到底是誰殺死了柴可夫斯基?
    但是,就在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的事業和名望逐漸達到輝煌巔峰的時候,卻突然去世。全世界在扼腕嘆息之餘,不免猜測,柴可夫斯基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柴可夫斯基絕不像很多人無端猜測的那樣,是一個寂寞而痛苦的人,正好相反,他從出生、學習、工作到創作出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一直是很順利的,除了他本身就具有音樂的天賦異稟之外,條件優越的出身環境也是重要的原因。
  • 評艾夫曼芭團的柴可夫斯基之戀:矛盾衝撞但迷人
    因此我並不詫異艾夫曼芭蕾舞團近日的演出在上海掀起的截然對立的聲音,無論《柴可夫斯基之戀》或《俄羅斯的哈姆雷特》,艾夫曼的編排首先輸出的不是技巧或觀點,而是激情,排山倒海的情感,讓觀者先前的觀舞經驗靠邊站——太強烈的感情註定會觸動一些人,也會冒犯一些人。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我們經常看到類似「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之類的書籍或者唱片,這種歸類篩選的方法雖然看似簡單粗暴,卻也吸引了不少人去窺探一個自己少有了解過的領域。
  • 俄羅斯音樂之父——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出生在維亞特卡省沃特金斯克的一個礦山工程師的家庭。他的童年時代就在這個邊遠的山區度過。柴可夫斯基幼年時對音樂十分敏感和喜愛,當地流傳的許多優美的民歌、漁歌,給他留下了最初的音樂記憶。母親是位音樂愛好者,經常為小柴可夫斯基唱古老的俄羅斯民歌和當時的流行歌曲。
  • 周五夜談 | 藍可兒失蹤死亡之謎
    原創 尋找真相的 Discovery探索頻道洛杉磯市中心有一棟讓人聞風喪膽的酒店——塞西爾酒店。很難想像的是,它如此惡名昭彰的原因是因為自建成以來,這裡便發生了長達數十年的、接二連三的命案。
  • 柴可夫斯基,一個努力接單的「打工人」
    柴可夫斯基,一個憑藉一己之力,將俄羅斯放上了國際古典樂版圖的音樂家 Fact 01 他也曾「服從爸爸媽媽的安排」 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沃特金斯克一個大家庭中。他的父親是一個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19歲之前他一直在聖彼得堡的法學院讀書,之後在司法部擔任文職。做一個「公務員」,是父母對他的期待。
  • 5000年前「冰人奧茲」被發現,專家經過研究,破解了它的死亡之謎
    在阿爾卑斯山附近,考古專家們曾發現了一具距今約5000年的「冰人木乃伊」,而他的死亡之謎卻成了懸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專家們能否找到他死亡的真相?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蒙古死亡之蟲存在之謎
    一個英國科學家小組計劃到「死亡之蟲」出沒最頻繁的地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科學探險,試圖揭開這個自然之謎。如果有朝一日經過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那麼你一定要小心腳下,因為沙土下面很可能潛伏著一種非常恐怖的怪物。這種怪物十分可怕,很多當地人甚至沒有膽子提它的名字。只把它稱作「死亡之蟲」。
  •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
    柴可夫斯基 ◎ 賈曉偉 柴可夫斯基黑暗的悲痛雲團,一生都在纏繞柴可夫斯基,他難以擺脫。而貝多芬是與陰影搏鬥的巨人,能夠超越今生,自創光明。柴可夫斯基是陰性的,貝多芬則無比剛烈,會把任何鎖鏈扭成一團,扔掉了事。 「悲愴」的錄音版本目前沒有異議,穆拉文斯基指揮的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唱片穩居第一,企鵝榜與日本榜都給予了極高評價(寶麗金公司出品,封面是穆拉文斯基的頭像,暗綠色)。
  • 呂正惠:「同性戀者」柴可夫斯基
    我個人對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契合之處,我從來不像喜好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那樣地喜歡過柴可夫斯基,甚至有一些名氣較小的作曲家(如西貝柳斯和布魯克納),我還更能欣賞。我相信,除了俄羅斯人之外,「內行」的、真正的柴可夫斯基迷大概是不太好找的。
  • 偉大音樂家不為人知的秘密之——柴可夫斯基
    他家境最牛掰似乎所有的音樂家都在為謀生考慮的時候,老柴卻悠閒的玩起了輕鬆式的音樂,而且還有富婆(梅克夫人)的「包養」柴可夫斯基的童年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富裕知識分子家庭,兩人長達十年的通信,未謀面,通信匯集成了一本厚厚的書:給他長達十年的資金資助,為柴可夫斯基提供最優質的生活,以便他能專心創作,不得不說,
  • 柴可夫斯基被稱為俄羅斯之魂,他選擇了「自殺」,因為他是同性戀
    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郊區與世長辭了,噩耗傳來,舉國上下悲痛不已,當時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感到悲痛欲絕,大聲慨嘆「啊,我的上帝!俄國有那麼多人,但偏偏死了柴可夫斯基一個人!」對於柴可夫斯基的去世,人們除了表示深切的懷念和哀悼外,也對他的死因感到奇怪。根據官方報導,柴可夫斯基死於霍亂,可有小道消息私下蔓延,說柴可夫斯基是死於自殺。
  • 中國神秘的「死亡峽谷」,又一個北緯30°未解之謎,知道在哪嗎
    中國神秘的「死亡峽谷」,又一個北緯30°未解之謎,你知道在哪嗎,說到「死之谷」,讓人聯想到美國死亡的大峽谷,這個峽谷的環境很特別,出現了海市蜃樓,鳥氣喘籲籲,石頭在這裡停著走,人類在這裡神秘地消失、死亡,但是,中國也有這樣神秘的地方,那個景色很美,被國內外稱為「百慕達」,聚集了很多世界上的科學家和探險家
  • 古代巨人之謎,小編認為是存在的,但是因為一個原因滅絕了
    在遙遠的古代,時間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無解之謎。這其中,古代的巨人之謎,就是其中一個。從記載上看,古代巨人的故事國內外都有,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巨人的出現也是有可能的。古代到底真的有沒有過巨人,巨人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