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若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內心缺乏安全感,需要家長陪伴

2020-12-03 網易新聞

睡前的育兒經

最近大火的樂嘉性格色彩測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這個測試,主要是通過回答的形式計算得分,來判斷自己是什麼色彩性格的人,其實這個測試還是非常具有參考性的,你可以通過測試出來的色彩性格,對某一個人的性格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說到顏色,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無論是在穿衣打扮方面還是挑選日用品方面,人們首先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歡顏色的那一款。比如說糖果,我每次出去逛街的時候都會挑選一些粉色的衣服,有時候畫畫的時候,對粉色的執念已經深到要把海洋都變成粉紅色了。可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偏愛的顏色,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寶寶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就已經對顏色的鮮豔事物有了很強的感知度。

不同的顏色對應不同的性格

1. 喜歡紅色的孩子

喜歡紅色的人大多數都非常熱情奔放,還非常自信,通常喜歡紅色的孩子,頭腦的運轉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也非常靈活,在生活中這類孩子能很快地融入到集體中去。並且在集體生活中也常常站著主導的地位是有名的孩子王,但是這類孩子的師德心比較重,對待事物都有很強的佔有欲,脾氣比較暴躁,家長應該重點培養孩子做事情的耐心和對人的包容心等等。

2. 喜歡粉紅色的孩子

偏愛粉紅色的孩子,性格相對來說都會比較溫柔,心思也非常細膩,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對我孩子的內心過於細膩的話,就會變得非常敏感,變得比較玻璃心面對這類性格的孩子,家長應該重點培養孩子足夠堅強的體格。

3. 喜歡白色的孩子

喜歡白色的孩子們表現也是,看上去大多數都比較靦腆和害羞,其實他們的內心世界十分活躍和豐富,面對這樣性格的孩子,家長們應該多多鍛鍊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鍛鍊孩子做事情的膽量。家長可以在平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4. 喜歡橙色的孩子

喜歡橙色的孩子,就像夏天的風一樣,這類的孩子性格比較單純,不會有其他的小心思,這類孩子也非常人喜愛,但是他們缺乏專注力,家長應該多多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力才好。

5. 喜歡黃色的孩子

喜歡黃色的孩子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古靈精怪的,因為他們擁有著豐富的想像力,這類孩子的智商都會比較高,在學習上能夠做到全面發展,面對這樣性格的孩子,家長應該重點培養孩子們的情商。

6. 喜歡黑色的孩子

喜歡黑色的孩子表面看上去都比較沉穩,但孩子的內心其實非常壓抑,因為喜歡黑色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心中缺乏安全感,想要通過顏色來獲取自己心中所缺乏的那一個安全感。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在生活中多給予孩子一些陪伴,多聆聽孩子內心的世界。

7. 喜歡藍色的孩子

喜歡藍色的孩子,在性格上大多數都比較沉穩溫柔,內心對待事情的判斷情況也是比較冷靜的,他們對於自己的事情擁有很強的判斷能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和選擇,但是在他們內心的小世界裡會比較容易產生情緒低落,還會產生一些傷感的小情緒。

面對這樣性格的孩子們,家長更應該對孩子們多加鼓勵和尊重,讓他們勇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除此之外,家長更應該多觀察孩子在情緒上的變化,對孩子的不同情緒要及時的疏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遇事易緊張的孩子,可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家長應給予更多陪伴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現象,孩子遇到事情總是容易緊張,其實是由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從而對陌生環境以及少接觸的大場合產生緊張的感覺,緊張感是身體機制當中一種正常的反應,也是一種健康有用的反應,適當的緊張感能夠幫助人們規避危險,使動作變得靈活起來。
  • 為何一見到媽媽,孩子就開始「鬧騰」,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嗎
    這時媽媽們才會慢慢恢復平靜,看著一邊玩一邊嘴裡嘟囔著:「媽媽你看……」的孩子,覺得這個家裡仿佛正是如此才更加有生命力,不管在外面有多大的工作壓力也會煙消雲散。與此同時,心裡也在不停思考著,是不是自己太忙忽略了孩子,讓他缺乏安全感,還是孩子對自己依戀感太強?可能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惑,難道真的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嗎?或者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 孩子膽小、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安全感是兒童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毅,能夠較好的融入群體,現實理智的處理生活中的難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表現為情緒波動大,膽小怕事,社交迴避,性格孤僻,抗挫能力弱。(一)安全感缺失的原因1.早期的成長經歷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親穩定而有規律的照顧,決定了其對這個世界的基本信任。這種基於對母親的信任所發展出來的安全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母親應儘可能地有規律地照料孩子,而不應將其簡單地交給別人餵養或過早分離。
  • 十歲的小女孩性格古怪,老是和父母頂嘴,缺乏安全感是多麼可怕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父母一心想著賺錢,孩子感受不到寶寶媽媽的愛,她便失去了最重要的安全感。而且,保姆和老人身份更有很大不同,她完全是個陌生人,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帶得再好都是有距離感的,孩子可以感受得到。
  • 1歲左右的寶寶如果有這種表現,說明他缺乏安全感,家長要注意了
    母愛是最純粹的感情,媽媽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孩子就會對媽媽也有著深深的依戀。尤其是一歲左右的寶寶,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不管媽媽走到哪裡,他都寸步不離,甚至媽媽上廁所的功夫,寶寶都會哇哇大哭,好像世界末日了一樣,但是很多媽媽又擔心寶寶太粘人,難以獨立,那麼,一歲寶寶粘人的原因是什麼呢?
  • 心理學家:顏色暗示性格,孩子突然喜歡藍色、黑色,父母要重視!
    既然顏色在某些時候可以表達情緒,如果一個孩子,突然從喜歡紅色、黃色、橙色轉變到喜歡藍色、黑色,那家長就要注意了,你的孩子很可能正在承受安全感不足、關愛缺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孩子喜歡藍色、黑色意味著什麼?
  • 孩子最愛的顏色暴露內心想法,藍色不再代表憂鬱,紅色代表情緒
    從孩子剛出生起,人們就將孩子形容為一張「白」紙,隨著日子的增多,孩子這張「白」紙被填上各種顏色,此時孩子的心中也有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從「白」到「黑」,從「紅」到藍。這一系列的變化,也被心理學家稱為兒童性格變化。
  • 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問題在這裡
    那麼在孩子生活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從小過於寵溺,家長們不捨得孩子幹這個幹那個。對孩子有了太多的幹涉,這樣會養成孩子懶惰的心理。慢慢來形成了,只要沒有什麼就得,家長要只要什麼做不好,就讓家長來做的心理。
  • 孩子總摸著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然而,孩子的這一舉動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有力證明,需要媽媽們引起注意。擁有安全感,不僅可以讓孩子輕鬆安穩的入睡,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變得堅強樂觀。而很多孩子不管是受到外界因素,還是父母撫養過程中形成的原因,以及自身性格導致,都會存在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並且,當孩子缺乏安全感後,不僅睡覺不安穩,還會膽小,不敢與人主動交流,怕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
  • 你真的懂孩子的感受嗎?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缺乏安全感嗎?
    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無法很好的適應和融入社會。等成人高興時,拉過孩子不管是否願意,又親又抱。不高興時,就嫌棄孩子話多,不願理睬; 有時還會拿「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等話語相威脅,有時還拿「許願」來敷衍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或者缺乏正常情緒的釋放途徑,長此以往,會損傷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對承認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 孩子睡覺必須抓著小被子?「戀物」不是病,源頭其實是缺乏安全感
    只有當這種情緒依賴的「戀物」行為發展成一種心理障礙時,才能被稱之為一種「病」。孩子之所以迷戀某一樣物品,源頭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特別是2歲到3歲之前的孩子,他們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來自媽媽的擁抱、撫摸會給他們安全的感覺,讓他們不會感覺到害怕。
  • 孩子害怕貓狗等小動物,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父母要幫助他重新建立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不是那麼自信的;在未知的環境當中,也不會有安全感的。個人的觀點是:想要重新建立自信和安全感,其實很簡單的!建立自信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多做自己喜歡的和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給孩子多做鼓勵,這樣做的時間久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慢慢回來了!
  • 表面上內心強大的人,反而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安全感這個詞經常被提及。特別是在戀愛當中,你可能就會遇上一些及其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許有的人會認為,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實就是太矯情,玻璃心罷了。生活當中,哪有那麼多所謂的缺乏安全感。所以,當我們一提到缺乏安全感,大家一般不會聯想到內心強大的人。
  • 孩子膽小敏感脆弱丨心理學家:家長學會這8招,培養內心強大孩子
    1.正能量培養,為孩子的內心儲存心理能量。(1)及時回應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剛出生的嬰兒把媽媽的回應和自我的存在感聯繫在一起,這是一個人最初安全感和存在感的來源。對孩子的及時回應可以遵循以下方法:對小嬰兒要儘量做到100%的及時回應;大一點的孩子也不要忽視,儘量別對孩子說:「你哭吧,等你哭夠了再說」。
  • 幾個小細節暴露出它內心缺乏安全感
    儘管狗狗平時都會儘量表現出對你的喜愛和順從,但是這幾個小細節還是能看出它內心依舊是缺乏安全感的。或許有喜歡的成分,但是更多的還是缺乏安全感。其實這樣的狗狗恰恰是內心充滿安全感的。警惕性高,一點風吹草動就焦躁不安,易怒易叫的狗狗最缺乏安全感。
  • 疫情面前,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教育心理學家張春興有這樣一個觀點,「病因根植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因此,當孩子出現心理應激反應時,家庭支持顯得尤為重要。那麼,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正確應對心理應激反應呢?
  • 寶寶有這個「小怪癖,」爸媽不用在意,不需要讓孩子強制改掉
    往往在孩子睡覺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加的強烈,必須要一些安撫物才能順利入睡。心理學家表示小孩在三歲的時候,正是對周圍的親人和事物產生強烈依賴的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會一個人睡覺後以後,孩子每天晚上在睡覺總是喜歡懷裡這個手裡邊必須要抱著他自己喜歡的娃娃或者一些他經常把玩的東西才能安心的睡覺。在孩子有這種習慣的時候,有些家長可能就是沒有在意,那這種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家長也就沒有在想過。
  • 孩子愛哭還膽小不自信,家長不要怪孩子,3步引導很重要
    在心理學家認為的傳統性格類型中,主要包括4種類型,抑鬱質,粘液質,多血質,膽汁質。其中的抑鬱質和粘液質氣質類型都是偏內向一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從他們降生起就有自身獨特的氣質。  芝加哥兒科心理學家喬納森.波奇利博士認為,「孩子從一開始就有著獨特的個性。」  孩子性格的某些方面是與生俱來的。
  • 為什麼,孩子跟爸爸不親近?因為孩子內心,缺乏父性的力量
    孩子餓了的時候,有母親的乳頭,孩子冷了,有母親的懷抱,在孩子的感覺中,母親是自己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母親對於孩子的有求必應,也讓孩子有了完全的安全感,對母親的這種無條件的依戀,在心理學中,也叫「母子一體性」。1歲之後隨著孩子的長大,開始跟母親做分離,孩子慢慢有了個體感,開始接受並適應,一個既有有父親的男性力量、又有母親無私包容的家庭關係。
  • 為什麼孩子愛咬指甲?這個反應孩子心理的渠道,家長需要了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種種的問題,但是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當孩子的心理出現一定的問題時,就需要家長們自己好好的觀察了。如果家長們在日常中沒有細心注意孩子的情況,就有可能給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髮育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