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三八線170: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陳錫聯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立國揚威之戰,也催生了諸多特殊兵種。
在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中,被史達林譽為「戰爭之神」的炮兵作用巨大。
志願軍炮兵的臺前,是炮兵指揮所主任匡裕民、炮7師師長顏伏等一線指揮員,而幕後英雄則是福將陳錫聯。我軍的「小鋼炮」,打敗了17國聯軍的大炮。
陳錫聯將軍
一、在徐總指揮麾下成長
女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這話擱在陳錫聯身上,一點也不違和。
陳錫聯,1915年出生在著名的「將軍縣」湖北黃安,14歲參加了徐海東、詹才芳的遊擊隊,跟隨詹才芳來到紅四發源地七裡坪,參加了紅軍。
1930年6月楊家寨戰鬥,第一次上戰場的陳錫聯趴在地上不敢動,班長孫玉清鼓勵他不要怕,教他如何衝鋒陷陣。此戰殲滅郭汝棟2個連,陳錫聯也得到了鍛鍊。
8月,徐向前紅1師在黃安四姑墩殲敵2個團大部。接連幾仗下來,15歲的陳錫聯勇敢出了名,營長高漢楚點評:小胖人小志氣大,打仗勇敢,就像一個小鋼炮!
1930年10月,紅軍打下光山縣城,陳錫聯碰到連長孫玉清,孫玉清拿出幾個銅板請客,陳錫聯10幾個人也湊了點錢,買了幾根油條、一碗雞血湯大家分著品嘗。不料,被打成「吃喝委員會」成員,要被處決,幸虧視察的軍長徐向前制止了抓捕。
徐向前說,幾個窮孩子跑出來鬧革命,不就是肚子餓了一起吃點東西嘛,抓的放掉,沒抓的不許抓。一句話救了陳錫聯,直到晚年,陳錫聯都念念不忘。
青年陳錫聯
二、劉師長的第一愛將
抗戰爆發後,陳錫聯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
1937年10月,22歲的陳錫聯夜襲陽明堡,炸毀日機24架,有力配合了忻口戰場,受到總部嘉獎,南京也獎勵大洋2萬元。隨後是神頭嶺、響堂鋪、百團大戰。
抗戰勝利後,陳錫聯任3縱司令員,參加了上黨、邯鄲、魯西南戰役。1947年進軍大別山,打開了宛西局面。1947年4月,豫北戰役全殲敵第2快速縱隊。
淮海戰役,陳錫聯攻佔宿縣,率西集團中野1、3縱和華野13縱隊圍殲黃維。
1949年2月,陳錫聯力壓「瘋子」王近山,出任3兵團司令員,時年34歲,是最年輕的兵團司令。渡江後迂迴大西南,攻佔「陪都」重慶,成為重慶第一任書記和市長。
夜襲陽明堡
抗日戰爭中,王近山(左)與陳錫聯在一起
三、主席點將「小鋼炮」
炮兵被譽為「戰爭之神」,往往決定了戰爭勝敗和進程。
抗戰時期,八路軍吃盡了沒有重武器的苦頭。解放時期,臨汾、太原攻堅戰沒有大炮僵持不下,淮海戰役最後也是靠三野大炮解決了問題。
相反,遼瀋戰役打錦州大炮顯威,平津戰役大炮助力29小時拿下天津。
1950年4月,我軍決定建立一支強大炮兵。炮兵掌舵人,主席首先想到紅軍的「小鋼炮」,這樣的虎將負責炮兵當然是內行。陳錫聯接到主席點將,忐忑不安,擔心沒有統率一個兵種的經驗,怕幹不好。劉鄧首長勉勵他,只要革命需要,不會可以邊幹邊學。
陳錫聯
四、強弱懸殊的炮兵
1950年4月,陳錫聯調任炮兵司令員,後兼炮兵學院院長。
不到半年,志願軍渡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第一批13兵團6個軍18個師,每個師有一個75毫米山炮營12門,3個迫擊炮連30門,加上營、連迫擊炮一個師火炮約50門。加上3個獨立炮兵師參戰火炮320門,與美聯軍相比差距很大。
志願軍炮兵口徑偏小,炮彈數量很少,主要靠人力、畜力行軍。
反觀美聯軍,僅美第8集團軍就有火炮2900多門,近一半100毫米以上重炮,240毫米重炮18門,美軍一個師就有火炮800門,是志願軍的16倍。
第一仗雲山之戰,志願軍39軍8個團進攻只有2個炮兵團。第三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炮兵6個團,包圍美軍也很難吃掉對手一個團。相反,在美軍火力打擊下,志願軍傷亡很大。第4、5次戰役,在美軍「範弗裡特彈藥量」的戰術下,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志願軍炮兵陣地
五、抗美援朝:炮兵才是晴雨表
1951年4月,彭總要求各兵種司令員到抗美援朝前線開會。
回國路上,陳錫聯遭遇美機轟炸,一行人趁夜色躲進壕溝,等美機飛走才重新上車。回國後,陳錫聯在國內精選8個師加入炮兵,在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組建8個訓練基地,進行短期突擊、戰時訓練,及時支援抗美援朝前線。
隨著大批蘇制122毫米榴彈炮到來,志願軍火力加強。第五次戰役時,志願軍火炮已增加到2000餘門,還有火箭炮團。鐵原阻擊戰,24門喀秋莎火箭炮起了關鍵作用。
1952年底的上甘嶺戰役,美軍320門火炮43天打出了200萬發炮彈,還是沒有拿下上甘嶺。志願軍133門火炮24門火箭炮也打了40萬發炮彈,殺傷敵軍14000人。
1951年11月馬良山之戰,志願軍一個步兵團,火力支援3個炮兵團1個坦克營。12月,主席指出:秋季作戰取得勝利,炮火猛烈和射擊準確實為制勝的要素。
1953年3月丁字山之戰,志願軍一個團攻堅有12個炮兵團支援。等到了1953年7月金城反擊戰,志願軍1100門火炮已經對美韓形成1.7:1的優勢。接著,志願軍第一個合成軍16軍小試牛刀,猛烈的炮火就讓聯軍感到了威懾。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停戰談判,聯軍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
喀秋莎火箭炮
六、從金門島到珍寶島
抗美援朝勝利結束,陳錫聯的大炮還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我軍炮兵36個營、海岸炮兵6個連460門火炮,對金門胡璉380門火炮進行了多次突然炮擊。
1959年,陳錫聯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69年3月,和肖全夫一起指揮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用大炮捍衛了領土。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其中有7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與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對調,主席特地讓陳錫聯帶李德生到瀋陽軍區熟悉情況。
之後,陳錫聯深得器重,多次主持軍中工作。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陳錫聯牽頭組建抗震救災指揮部,調動部隊組織抗震救災。
1999年6月10日,開國上將陳錫聯病逝,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