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記者從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獲悉,牧民監測員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過程中,監測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的白色型個體,這是中國對野外馬鹿基因變異的首次記錄。
發現馬鹿白色型個體的牧民監測員才仁丁增說,他是在保護區內一座山坡上發現的,當時一群馬鹿正在進食,其中的4隻白色馬鹿(原有保護色為赤褐色)尤為顯眼。
馬鹿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棲息地分布於四川、青海以及西藏東北部等地,此次監測到的白色型個體馬鹿屬於川藏亞種,也叫白臀鹿。近年來,隨著棲息地面積縮小,該亞種生存受到了很大挑戰。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介紹,白色型(Leucism)也被稱為白毛症,起因是色素細胞分化受阻或無法遷移到體表,因此不止黑色,全身所有顏色都變淺;而白化病只是黑色素無法合成,所以只是缺少黑色,特點是眼睛和口鼻等裸露皮膚變紅。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白色型動物較常見,而受野外天敵等因素影響,白色型動物不易存活。」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李和平介紹,馬鹿在北美和歐洲都有白色型的記錄,在紐西蘭也飼養著一些白色型變異個體,之前中國國內尚無記錄。
「不同於通常我們認為的白化病,這是白色型。」李和平教授說,在青海三江源發現的馬鹿個體眼睛和口鼻等處顏色正常,因此屬於基因突變後的白色型個體,作為中國國內野外的首次記錄,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發現白色馬鹿的囊謙縣位於玉樹州東部,毗鄰西藏昌都市,作為青藏高原向橫斷山脈的過渡地帶,分布有棕草鶥、藏鵐等諸多中國特有鳥類以及雪豹、金錢豹、豺等珍稀獸類,這一地區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中發揮著生態廊道等特殊作用。
囊謙縣委書記張琨明表示,隨著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個項目的實施,囊謙生態向好,雪豹、金錢豹、馬鹿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當地頻頻現身,未來囊謙將從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網絡等工作入手,努力提升生態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發揮囊謙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中的作用。(祁宗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