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從菲律賓撤離,為何加速了美軍投降?「站著說話不腰疼」

2021-01-10 騰訊網

1942年4月,日本南下作戰取得了輝煌戰果。一方面,奪取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石油的戰略目標已提前實現;另一方面,發動時間較晚的緬甸戰役也進入了尾聲。可以說,日本捷報頻傳,其「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構想已初步成形。

然而,在菲律賓的巴丹半島仍有9萬美、菲聯軍在苦苦支撐,而日軍也似乎也沒有能力突破其防線,雙方形成了「僵持戰」。隨著日軍第一階段作戰接近尾聲,該地區的美軍越來越成為日軍大本營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儘快結束菲律賓戰役,對日本來說意義重大。

其實,日本起初發動菲律賓戰役還是很順利的,本間雅晴僅僅用了18天就將麥克阿瑟趕往巴丹半島,並在戰術上完成了對美、菲聯軍的包圍。由於對整體戰略構不成威脅,只要守軍不往外衝,單就「缺衣少糧」就能讓其「自生自滅」。

因此,本間手裡的主力師團和大部分飛機被調往其他戰場,剩餘部隊很難突破美軍防線;而數倍於敵的聯軍,實際有戰鬥力也就區區2萬人,但士氣低落、飢餓難耐,也無力衝出包圍。雙方就像有默契似的,都不再主動出擊並形成僵局。

隨著戰事進展順利,日本想儘快結束菲律賓戰役。首先,從構建「大東亞共榮圈」戰略設想看,南方地區已基本被日軍所佔領,唯獨菲律賓還有美軍駐守,也就是說,在「大東亞共榮圈」內還有一處不屬於日本的地方,「句號」還沒有畫得圓滿。

其次,經過長時間的封鎖,巴丹半島的守軍已瀕臨絕境。在日軍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守軍可以說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而且厭戰情緒肆虐,士氣低落。只需再增加一些投入,戰役會很快結束,這對打擊盟軍信心有著積極的作用。

最關鍵的是,原以為被封在巴丹半島的美、菲聯軍遲早會不攻自破,甚至主動放下武器,但守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不僅不投降,反而成了盟軍堅持抗戰的「先進典型」,這對日軍來說是無論如何不允許的。儘快結束戰役,政治意義重大。

支持這麼做的自然還有本間雅晴。計劃50天的戰役打了近半年,與其他戰場的節節勝利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已然讓他十分難堪了,而麥克阿瑟在其眼皮子底下逃走,更讓他無地自容。換句話說,消滅巴丹守軍,就是他一雪前恥的時候。

麥克阿瑟逃走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1942年3月11日夜,美軍菲律賓最高長官麥克阿瑟,奉命撤往澳大利亞,職務不但沒有降級,反而升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將堅守巴丹半島的「爛攤子」扔給了溫賴特。儘管他的逃離不會影響巴丹失守的結局,但確實加速了守軍的投降。

一是,守軍官兵十分清楚最高指揮官的撤離,就意味著巴丹半島的防禦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尤其是在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包圍中的守軍等不到援軍來救助,只能是聽天由命、得過且過了。說白了,他們就像一枚棄子被華盛頓拋棄了。

二是,麥克阿瑟臨走前那句「我會回來的」,讓守軍看到了獲救希望。但隨著溫賴特一份份催要補給的電報「石沉大海」,官兵們也意識到這位「逃跑將軍」也拋棄了他們,甚至有人編歌謠諷刺他:「四星上將吃著大魚大肉,他的士兵餓得發慌。」

更可氣的是,遠在澳大利亞的麥克阿瑟,一再命令死守巴丹。要知道,守軍將能吃的都吃了,騎兵旅因為馬匹被吃光改為步兵旅,瘧疾感染者更是高達近80%,許多人連槍都舉不起來。指望這樣的戰鬥力去防守,簡直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華盛頓方面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案就是,提升溫賴特為中將並建立司令部,負責菲律賓的作戰指揮,就是避免麥克阿瑟不切實際的「瞎指揮」,甚至為了防止這位司令唧唧歪歪,馬歇爾乾脆連商量都沒有,直接宣布了這一任命。

果不其然,控制欲極強的麥克阿瑟為此致電陸軍部,提出溫賴特當司令還不夠格,應該繼續由他指揮。羅斯福對此不耐煩地指出:遙控指揮作戰是不可能的,溫賴特必須擁有獨立的司令部,有自主權決定該怎麼打。言外之意就是「不用你操心」。

儘管溫賴特依然堅持抗爭到底,但也無力挽回敗局。就在日軍發起總攻的6天後,巴丹半島7.5萬美、菲聯軍打出了白旗,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身為指揮官的麥克阿瑟,都能逃離戰場,怎能指望士氣跌入谷底的守軍,堅持到底。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二站中美軍規模最大的投降行動,麥克阿瑟差一點也成了日軍的俘虜
    然而日軍帶來的噩夢對於美軍來說這才只是開始,日軍在偷襲珍珠港十個小時後,位於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美軍基地遠東空軍也遭受到了打擊,大量的戰機還沒起飛就被日軍炸的粉碎,可說是日軍對著整齊排列在美軍戰機進行「逐一點名」。麥克阿瑟指揮一沒空軍二沒海軍的美菲聯軍,只得放棄了在海邊阻擊日軍的想法。但是日軍的攻勢太猛,推進太快了,他不得不帶領著部隊退守巴丹半島。
  • 巴丹死亡行軍,美國為何到戰爭後期公布?9萬人投降刷新歷史記錄
    最關鍵的是,原以為被封在巴丹半島的美、菲聯軍遲早會不攻自破,甚至主動放下武器,但守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不僅不投降,反而成了盟軍堅持抗戰的「先進典型」,這對日軍來說是無論如何不允許的。  麥克阿瑟逃走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1942年3月11日夜,美軍菲律賓最高長官麥克阿瑟,奉命撤往澳大利亞,職務不但沒有降級,反而升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將堅守巴丹半島的「爛攤子」扔給了溫賴特。
  • 日軍進攻菲律賓時,美軍只會投降嗎?美軍還是很厲害的
    二戰時,當日軍突襲菲律賓時,美軍駐菲律賓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逃跑了,逃到了澳大利亞,只給菲律賓人民和數萬美軍將士留下了一句「我還會回來的」。雖然麥克阿瑟此後兌現諾言,在二戰後期,帶領美軍成功從日軍手中奪回菲律賓,再次踏上這塊土地,證明了自己。
  • 二戰中讓美國蒙羞的戰役,麥克阿瑟將軍逃跑,80000人投降
    麥克阿瑟將軍的大意1941年的12月8日在日軍偷襲珍珠港的10個小時以後,部署在菲律賓的美國軍事基地也遭到了和珍珠港一樣的命運,當時日軍出動了500架飛機對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美國軍事基地進行了突然襲擊,日軍炸毀了美國100多架飛機同時還擊沉了美國的4艘艦艇,致使美國軍艦不得不倉皇南下逃跑。
  • 從菲律賓撤離的麥克阿瑟,到底是因為膽小怯戰,還是另有隱情?
    面對日軍的進攻,兵力稀少的菲律賓難以堅守,美軍陷入了絕境。此時擺在菲律賓的美國軍事顧問,菲律賓陸軍元帥,實質上的美國駐菲律賓司令,美國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卻離開了菲律賓,將指揮權移交給了喬納森·溫賴特中將,自己跑到了澳大利亞。 這件事讓麥克阿瑟備受指責,被後世稱為麥跑跑。那麼到底,當時麥克阿瑟的離開,是因為什麼呢?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為何不切腹,天皇無恥回答四個字
    本文要說的是日本投降之後的事,說說為何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天皇沒有在投降後切腹自盡。所以我們常常會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一些日本人動不動就剖腹以謝天皇。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當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廣播宣布《停戰詔書》,表示接受美英中蘇四國聯合公告,也就是無條件投降。 當時很多日本人直接就炸了窩,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天皇居然宣布投降,這讓他們的世界崩塌了。
  • 「二戰」中美軍的最大投降行動,日美巴丹島戰役
    日軍飛機連續對馬尼拉附近的美軍克拉克空軍基地進行了狂轟濫炸,將機場上整齊排放的20架B-17飛機以及60架P-40 飛機炸得支離破碎。短短的數分鐘,100餘架美機就輕而易舉地被擊毀了,美軍亞洲艦隊不得不倉皇南下,逃往爪哇海。
  • 二戰此戰役上萬美軍投降,鑄成了美軍史上最大一次失敗
    不過在第一次正面交鋒中,美軍就輸了個一敗塗地。駐紮在菲律賓呂宋島的美軍部隊,雖然拼盡了全力,但遭遇被國家拋棄的命運,讓他們最終成為了日軍的俘虜。 菲律賓是「美國人擺在日本門前的一塊石頭」,大名鼎鼎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才是這個島國的真正主人。他麾下共有1.5萬缺乏經驗的美軍和七八萬裝備落後並缺乏訓練的菲律賓軍人。
  • 美軍剛佔領日本,天皇就主動投案自首,麥克阿瑟:真乃第一君子
    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廣播」,宣布日本正式投降,麥克阿瑟被盟軍任命為最高司令,全權處理日本投降及戰後事宜,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人。一時間,賀電、榮譽紛至沓來。菲律賓國會甚至通過了一項議案,批准麥克阿瑟為菲律賓永久榮譽公民,並且永載菲律賓軍隊名冊,當閱兵點到「麥克阿瑟」時,最高軍官要回答「他與我們同在」……1945年的8月,對於麥克阿瑟來說,是他人生聲望的最頂點,也是他最引以為傲的高光時刻,他在後來的回憶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成人之後很少落淚,但這一次卻沒能忍住自己的淚水。在這一令人自豪的時刻,一股悲傷油然而生。
  • 麥克阿瑟撤守巴丹半島運氣有多好?日軍精銳師團調走,成抗戰英雄
    在重新任用被「邊緣化」的麥克阿瑟,擔任遠東司令的同時,加大了對菲律賓的防禦。但為何早有準備的美菲聯軍,還是被打得措手不及呢? 首先,號稱13萬多人的美菲聯軍「徒有其表」。能稱得上是部隊的,只有美軍的1.2萬人和菲律賓部隊的1.2萬人;其他的11萬人是當地的民兵,但參加過3個月以上軍事訓練的僅佔1/3,大多數是未經過訓練,剛剛擴編進來的民眾。
  • 軍官當場試驗,結果令麥克阿瑟不可思議
    1945年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佔領日本。8月29日,65歲的麥克阿瑟乘巴丹號專機C54空降日本。這時的日本,雖然天皇宣布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但國內仍然有300萬荷槍實彈的日軍。天皇電影配圖這名載史冊的時刻,令麥克阿瑟激動不已。
  • 麥克阿瑟當場實驗,結果讓他不可思議!
    日本人是非常難纏的,哪怕日本都已經敗局已定了,日本人在沒有接到投降的命令時,就會死戰到底,而美軍德軍卻不這樣認為,這些國家在戰場上都是很惜兵的,斷然不會跟日本人一樣,不全部戰死不罷休。美國的總司令麥克阿瑟就曾經被日本人的服從令大開了眼界。
  • 麥克阿瑟的帽子上的美國鷹,是用金線修成的,他為何如此特殊?
    麥克阿瑟大家都不陌生,他在軍中地位獨特,是美國的眾多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一戰、二戰、韓戰這三場戰爭的將軍,早在1944年,就被授予了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的軍銜,是二戰時,美國遠東軍司令,還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盟軍司令。
  • 彭德懷為什麼完勝麥克阿瑟?一個在前線聽槍炮聲一個在後方陪女明星
    不過由於麥克阿瑟虛榮心強,說話刻薄,所以軍校畢業後在部隊並不受歡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才成為赴歐洲領兵作戰的師參謀長、師長,並從此高歌猛進。1919年他成為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28歲時成為最年輕的美國陸軍準將。1928年擔任駐菲律賓美軍司令,1930年50歲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被授四星上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 日本投降後,此人問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說了4個字
    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在與多位專家研究討論後,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向世界宣布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5日中午,日本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日本所涉及的戰爭。美國政府在得知此消息後,立即派出麥克阿瑟將軍前往日本本土,處理一切戰後的賠償事宜。 麥克阿瑟跟日本人之間有太多的糾葛了,之前他們就在戰場上多次交手,使得麥克阿瑟損失了一大批優秀的精銳將士。麥克阿瑟也曾為了這個老對手,幾日幾夜的沒睡過安穩覺。
  •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偽貴族,你指手畫腳的樣子真噁心
    房子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人們心裡,喘不過氣也搬不走。另外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是有目共睹!多少搞科研幹企業的都去炒房了,押套樓房躺賺的錢比沒黑沒白幹一年都賺的多誰還傻子一樣幹實體?可是沒有實業真實的價值來支撐,人們的收入從哪裡來?收入降低債務卻在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人們除了有房有債,還有什麼?高房價還逼得人們三觀扭曲。
  • 日本帝國覆滅記——麥克阿瑟下令進軍馬尼拉,美軍一路高歌猛進
    部隊"的戰鬥,克魯格不願意過快地將第14軍調開。實際上當時他也沒有別的選擇。1945年1月17日,麥克阿瑟發出命令,要求克魯格立即進軍馬尼拉以便為他的部隊提供有利的地形。此外他還命令,為了美國陸軍航空兵以後的作戰需要,克魯格必須奪取克拉克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