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序幕。不過在第一次正面交鋒中,美軍就輸了個一敗塗地。駐紮在菲律賓呂宋島的美軍部隊,雖然拼盡了全力,但遭遇被國家拋棄的命運,讓他們最終成為了日軍的俘虜。
被日軍的俘虜的美國大兵
日本在珍珠港一擊得手後,陸軍第14軍指揮官本間雅晴立即率部南下,兵鋒直指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要衝菲律賓。菲律賓是「美國人擺在日本門前的一塊石頭」,大名鼎鼎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才是這個島國的真正主人。他麾下共有1.5萬缺乏經驗的美軍和七八萬裝備落後並缺乏訓練的菲律賓軍人。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以麥克阿瑟這點可憐的家當要想抵擋如狼似虎的日本軍隊,顯然是有點異想天開。1941年12月的一個午夜,日本的轟炸機來到菲律賓進行了狂轟亂炸。空襲在短時間內摧毀了大量的美國海軍設施,及陸地上的空軍核心設施。
緊接著日軍在空襲的掩護下,冒著洶湧的海浪在菲律賓西北部的仁牙因灣登陸,美軍少將溫賴特率領美菲聯軍防守這一地域。在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日本陸軍面前,這些缺乏經驗的美菲士兵幾乎不堪一擊。他們在進行了象徵性的抵抗之後,便紛紛扔掉自己手中的老式「恩菲爾德」步槍向山林中逃去。日本人在仁牙因灣登陸的同時,另一路進攻部隊在拉蒙灣的登陸也得手。兩支虎狼之師分進合擊,對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形成了鉗形合圍之勢。
美國在呂宋島的軍隊雖然超過10萬,但他們的槍械不僅少,還非常落後,很多槍炮甚至是一戰時遺留下來的。麥克阿瑟將軍奉命指揮這支軍隊,退到巴丹島,等待美國海軍將必要的救兵物資和武器運來,再把日軍擊退。但事實是由於總統羅斯福決定,首先集中美國的資源對付希特勒,他們得不到任何補給,也不會有援軍,只能憑藉現有的資源抵抗下去。氣得菲律賓總統奎松大聲抱怨:
「美國人為了一個遠房表親歐洲的命運而煩躁不安,卻不顧她的女兒(菲律賓)在後房裡被人強姦。」
撤到了兩面環海的巴丹半島上的美菲聯軍,在倉促間建起了兩道防線。但被狂追而至的日本軍隊馬不停蹄地向立足未穩的守軍發起了猛攻,防線很快崩潰。經過曠日持久的苦戰,巴丹半島上的美菲聯軍處境越來越困難。缺乏海空支援,糧彈短缺,傷亡一天天增加,士氣越來越低落。
1942年4月,巴丹半島戰役上的美菲聯軍終於彈盡糧絕,無力再戰。巴丹前線的美軍指揮官小愛德華·金少將看見守軍再進行抵抗已經毫無意義,提出投降協定條件。與日軍經過數個小時的談判,疲倦的、飢餓的及憔悴的美國及菲律賓守軍在戰事已經沉寂的巴丹半島向日軍投降。
而在此之前,美軍主將麥克阿瑟已經倉皇逃離了菲律賓。至此,歷時124天的巴丹及科雷吉多守衛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包括十幾名將軍在內的上萬名美軍官兵繳械投降,鑄成了美國軍事史上最大的一次失敗。
美菲聯軍雖然在巴丹半島失敗,並導致一個月後科雷吉多島的陷落,但是,沒有這次阻礙,日軍將很快攻佔美國在太平洋的所有基地,巴丹半島戰役阻延了日軍的前進,為同盟國準備之後的戰事取得了寶貴時間。
美國及菲律賓聯軍最終在1945年2月8日收復了巴丹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