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脈影像經絡,洞悉文娛風潮
港劇《金宵大廈》播出過半,豆瓣評分依然穩定在8.5分,社交平臺讚譽不斷,媒體大號輪番推薦。這不禁讓人好奇,《金宵大廈》到底是一部怎樣的「神劇」?
早熟的獨居小孩、神經質的單親媽媽、熱情的援交姐妹花,以及愛捉弄人的美豔空姐……當金宵大廈裡的住戶眾生相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時,人們幾乎會誤以為這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翻版。
《金宵大廈》以一對男女的前世今生為主線,一個個的鄰裡怪事為副線,在金宵大廈內部構築了一個游離於真實世界之外的異質空間。
整部劇開始於男主阿蕭(陳山聰飾)上班摸魚時玩的一款恐怖遊戲。詭異的小孩哭聲、無處不在的紅色雨傘、一晃而過的神秘黑貓,以及管道中古怪的流水聲,一開場便將觀眾拽入陰森恐怖的氛圍。
男主阿蕭是一個不求上進的售樓處保安,在「買房是香港人的畢生夢」的年代裡,他已經早早放棄了這個夢想,並且申請了公屋。不僅如此,他還勸說前來買房的人放棄追逐「房屋夢」,結果捅了馬蜂窩,丟掉了工作。
劇中真實的臺詞和熟悉的場景不僅直戳香港人內心,內地觀眾同樣會發出感同身受的苦笑。
當阿蕭到金宵大廈開始新的工作時,真實與虛妄的界限漸漸淡化。
自己睡夢中的女子突然在現實中出現,看似和氣的住戶背後每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密謀搶劫名表店的外來戶進入大廈之後接連離奇喪命...大廈管理人林老師說的那句話仿佛一直在耳邊迴蕩:金宵大廈不需要人保護。
這也是本劇中暗藏的一個重要暗語。為什麼不需要人保護?是因為它可以自我保護嗎?還是它裡邊住的東西,不需要「人」來保護?
當阿蕭與Alex隔著電梯互訴衷腸,出來卻不見對方蹤影時,詭異的場景仿佛在提醒著觀眾: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
一直以來,港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它擅於營造真實的空間布置,總能將觀眾從現實拉入另一個現實。「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等經典臺詞為人津津樂道。
《金宵大廈》雖然貼著奇幻、驚悚的標籤,卻在真實感的營造上不遺餘力。這使得本劇陸續展開的奇幻世界不再是虛幻的空中樓閣,而是在厚實的土壤中滋養生長。
首先,金宵大廈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金宵大廈的原型是香港有名的香檳大廈。香檳大廈為霍英東名下產業,是當時九龍最高的建築物,主營相機及攝影器材。隨著香港社會的迅速發展,九龍區新樓漸起,香檳大廈不復往日榮光,逐漸走向沒落,成為黑幫毒販與妓女的樂園。
如今,這座沒落的大廈在《金宵大廈》中迎來新生。它在劇中不僅僅擔當著一個故事載體,更是其中一個最大的謎團。歷經六十餘年的沉浮,見證萬千興衰往事,這座大廈仿佛有了生命,能夠進行自我管理與保護,留給人們無盡的傳說。
對於熟知香檳大廈的本土觀眾來說,這樣的設定不僅毫無違和感,反而更添一份可信度。
其次,先有人性,再有奇幻。
男主阿蕭從出場的那一刻便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阿蕭的不思進取與安於現狀以及勸退買房客等一系列的偶然事件,陰差陽錯使他成為金宵大廈的保安。
男主一反常態,不再是積極向上、忠厚仁義的形象,這也是本劇不同於傳統港劇的一點。隨著劇集的發展,他或許會轉變觀念、逐步成長,但在最初,他的生活狀態反映的是當下一部分香港年輕人的常態。
空姐Alex表面職業光鮮,卻也不得不屈居於金宵大廈的小臥室。她時常被別人當作援交女,卻也不以為意,反而經常以此捉弄別人。劇中的幾個小細節尤為辛酸:剛剛結束飛行、衣著光鮮的她在回家路上,還要低聲下氣向鄰裡推銷自己從其他國家代購的商品。
事實上,鄰居、小旅店的前臺,都是她代購的忠實客戶。結合Alex所住的「陋室」,觀眾更添辛酸。
其他的住戶,也或多或少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金宵大廈》正是在這樣接地氣的背景下,鑲入了奇幻的設定,在虛實交錯間將觀眾帶入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最後,舊梗新梗齊出,打造觀眾記憶點。
曾經一部名為《幻海奇情》的奇幻類港劇有一個經典情節:四人在一起打麻將,其中一局輪流打出手中的「西」,隨後四人果然輪番死去,被觀眾稱為「一同歸西」,也稱「四人歸西」。
《金宵大廈》以口述的方式講出這一故事,既是真實與虛幻之間的過渡,也是向觀眾相視一笑的舊梗致敬,瞬間激發出觀眾對經典港劇的記憶。
劇中還有一些頗具匠心的設計,加重了懸疑驚悚的氣氛。大廈中每次發生命案或不尋常的事情,廈內管道會發出奇怪的聲音,全廈人都能聽見;與之相似的是,大廈中有一隻「巡視黑貓」,也總能在怪事發生的第一刻嗅到動靜;還有隨時響起的《今宵多珍重》主題曲。
當管道聲響起,當黑貓的身影掠過,當《今宵多珍重》唱響,誰又將遭遇不測?這種從心底升起的恐懼,正是本劇帶給觀眾的絕妙體驗。
實際上,《金宵大廈》的模式並不新鮮。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奇幻潮》《幻海奇情》等經典港劇中,便有了「奇幻+單元劇」的模式,《金宵大廈》所做的,是在這一傳統風格的基礎上起用新演員,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熱播的《十二傳說》同樣是一部奇幻劇,《金宵大廈》出現了《十二傳說》中的相同角色,這一發現也讓觀眾笑稱TVB在打造自己的「奇幻宇宙」。
在兩部劇中飾演相同角色的林夏薇
雖是笑言,但言語中不乏期待。一直以來,港劇為尋求突破進行了諸多嘗試,這種嘗試基本分兩種模式:一種是類似《使徒行者》《飛虎》系列的陸港合拍劇,另外一類便是如《金宵大廈》之類的經典港劇回魂新生。
無論輿論如何唱衰港劇,當精品化戰略與傳統港式風格的復興得以實現,即便無法使之重現昔日的輝煌,但至少會讓今日「港劇已死」的言論不攻自破。
【文/星期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