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號稼軒,南宋大詞人,與蘇軾並稱「蘇辛」。辛棄疾是著名的抗金英雄,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難。滿懷報國熱情的他,道路卻無比坎坷。他年紀輕輕就帶領著軍隊與金國統治者對抗,聲勢浩大,令敵人聞風喪膽。他有勇有謀,曾率領著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金營,將叛徒張安國擒拿,交給南宋朝廷處決。他能文能武,曾寫過《美芹十論》、《九議》等論著,詳細講述他抗金北伐等思想策略,深受人們的稱讚。可惜,當時南宋統治者階級偏安一隅,只想求和,因此辛棄疾始終未能得到重要。步入宦海的辛棄疾,多年的浮浮沉沉,讓他深刻感受到現實的殘酷,官場的險惡。壯志難酬的他,也只能飲酒抒懷,以醉忘憂。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遣興》
辛棄疾以酒遣興,似醉非醉。有酒可飲,就不用愁了。古人的話,都沒人信了,還愁什麼呢。昨夜喝醉了醉倒在松樹邊,醉眼朦朧,問松樹,我醉了嗎?風動松搖,還以為松樹要來扶他。去,還以為我喝醉了,我心裡清楚著呢。醉的不是辛棄疾,醉的是當時的南宋統治者們,是那些紙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辛棄疾真醉倒了,也要自己掙扎著起來。
辛棄疾深知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動了歸隱的念頭。在他再次被罷免的時候,辛棄疾就回到上饒,開始了他的閒居歸隱生活,飲酒賦詩,會友閒話,漫遊山水。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辛棄疾訪古尋幽都足跡。鵝湖山下的鵝湖寺,辛棄疾就和友人在此舉行過「鵝湖之會」。
辛棄疾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都在為南宋的崛起而奮鬥。其中比較出名的是陳同甫。公元1188年,陳同甫修書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冬日於鉛山紫溪相會。朱熹因故未能赴約,而辛棄疾抱病在床,在瓢泉養息等待著陳同甫。當陳同甫在驛道踏雪而來,辛棄疾似乎病痛全消,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相逢。老友相會,自然免不了要飲酒。人雖然隱退了,但心還系在抗金,收復河山上,痛恨朝中的投降派,嘆息皇帝被佞臣蒙蔽了雙眼,說到痛處,欲哭無淚,在酒精的刺激下,仿佛回到了意氣風發的少年時。
辛棄疾與陳同甫分別後,辛棄疾寫下了著名的《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陶淵明是辛棄疾的偶像,閒居鄉野,也是他的目標,當然那是大宋統一山河之後的事,可惜壯志未酬就提前過起了歸隱的生活。無可奈何,也只能飲酒賦詩來充實自己。
與陳同甫離別之後,辛棄疾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一方面享受著山水田園的恬靜,一方面又為未酬的壯志而苦悶。那一晚,他借酒消愁,酒興正酣,他拿起他的寶劍,昔日殺敵無數的寶劍,儘管還寒氣逼人,如今卻連出鞘的機會都沒有。辛棄疾喝醉後,夢裡仿佛看到了八百裡連營,千軍萬馬,在沙場點兵,準備出徵。戰場上的戰士,英勇善戰,把敵人殺得片甲不留。醒來後的辛棄疾,心潮澎湃,寫下了著名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外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在上饒的隱居的日子裡,辛棄疾還曾出任福建提點刑和福建安撫使。但時間都很短暫,辛棄疾依然被罷免。從此,他便在瓢泉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過著閒雲野鶴的歸隱生活。這期間,杯中物更是成為他不可或缺的朋友。
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廢盡寒暄不寫書,富貴何由得。
請看冢中人,冢似當時筆。萬札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杯中物 飲酒不寫書》
這首小令,寫得詼諧風趣。上片是對酒的聲討,下片又為飲酒辯解。可以看出辛棄疾在做自我心理摩擦。
命運總是跟辛棄疾開玩笑,花甲之年的辛棄疾又被起用了,他被調任鎮江知府,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登臨北固亭,寫下了他永垂千古的名篇《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由於和當時的領軍將領意見不合,辛棄疾無奈又回到瓢泉飲酒閒賦,與青山相對去了。不久後,便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