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醉倒松樹下,寫一首《西江月》,對著松樹大喝:老子沒醉!

2021-01-15 一個人談歷史啊

俗話說:詩酒從來不分家。古代人在寫詩之前,往往有喝酒的習慣,因此也寫了很多和醉酒有關的詩。這裡面描述的醉態,不顧形象,非常重要。

但是到了宋朝,社會風氣逐漸變了,文人專攻填詞,不再用舞刀弄槍,言行日益「文雅」,很少在詞作中透露自己醉後失態的真相。

即便是像蘇東坡那樣豪放,《水調歌頭》也不過是發揮醉人的想像,想要飛天攬月。只有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寫了一首《西江月》,真實地刻畫了自己酒後失態的樣子。

1.《西江月遣興》賞析

《西江月遣興》——南宋辛棄疾《醉翁之意不在酒》最近開始覺察古人之書,信而無全是。

昨晚松喝得醉醺醺的,問松「我醉了嗎?」惟疑松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詞作意譯:喝醉後我只想笑,沒功夫去想煩惱。近來一直在讀古人的書,卻發現讀也是白讀,毫無用處。

昨天晚上,我醉倒在一棵松樹下。我問松樹:「我是否喝醉了?」那時,風吹起了松樹的枝條,我以為它會來扶我。所以呵斥道:「滾!「老子不是你扶的!」《西江月》寫得特別機智,好像是在回答別人的疑問。就像有人問他:我最近看到你喝醉了,你是在擔心什麼嗎?於是,辛棄疾回答他說:「!醉後不知何等幸福,哪有時間憂傷?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詩仙李白喝高了,寫了一首《月下獨酌》,那時候他醉醺醺的「舉杯邀明月,影成三。」接著又舉起酒杯,與月下花影共舞。在他心中,也許憂傷,但在他心中,卻顯示出一種幸福的狀態。

辛棄疾喝得醉醺醺的,以為松枝會來拂自己。可是他固執的認為自己沒有醉,還罵老松:滾!只是不肯承認你的內心有問題。

詞頭兩句說「我才沒有空兒憂傷」,但第三句和第四句卻顯露出他的憂傷。他在抱怨:古人讀了許多書,全是白讀,沒有一點用處。

讓他從自己的書本上讀到一朵花來,他仍然無法實現自己對黃金的渴望。因此,相信這些書本上的話,除了浪費時間之外,沒有任何益處。過去梁元帝也曾發出過同樣的怨言。由於他認為自己讀書很刻苦,但國家還是滅亡了,所以「讀書無用」。所以他命令讓人把宮中所有的書籍都燒掉。

不同的人喝醉後,會呈現不同的狀態。有些人會笑,有些人會哭。還有些平時鋸過嘴的悶葫蘆,會突然變得話多,尤其是表現欲強。例如辛棄疾,他是為了找人說話而喝醉的。他對著那棵松樹說,他問那棵松樹是否喝醉了。事實上,他心裡很不喜歡這種醉酒狀態,因為酗酒誤事。此外,民間也有這樣一句話:心事重重才能喝得醉醺醺的。

相關焦點

  • 辛棄疾《西江月·遣興》:一首小令,寥寥數語,醉憨神態活靈活現
    下面,我們來欣賞辛棄疾一首小令,在這首詞中,寥寥數語,就是一副生動有趣的畫面:《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辛棄疾晚年一首《西江月》,清麗淡雅,卻抒發了壯志難酬的傷感!
    辛棄疾也不例外,至少哪怕都到了人生末年,卻依舊看不見南宋朝廷收回故土,連希望都遙遙無期,這樣的境遇下,此人的一腔憤懣只能借醉酒抒發出來了,於是就有了這首《西江月 遣興》。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辛棄疾《西江月》: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今天我們要欣賞這首《西江月 遣興》,也與酒有關,是辛棄疾隱居瓢泉,醉酒後而作的一首詞。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喝醉酒了就要盡情歡笑,哪有功夫整天都發愁呢?最近我才發覺盡信古人書上說的話,完全是錯誤的。昨天晚上我在松樹旁邊醉倒,我問松樹:我醉成什麼樣子了?我懷疑松樹擺動是要來扶我,趕緊用手推開它說:「去」!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正是這樣的放浪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來《清平調》三首千古稱讚之詞。大概千古之詩作寫美人的無人能夠和李白相比。這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遺憾,在南宋四十餘載,官位從未超過三品,聞之讓人悲嘆。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始終無法實現,對於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雖然說在南宋為官四十餘載,但是辛棄疾一大半時間都在隱居,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縱情山水,遠離朝堂,時常酩酊大醉,與人相遊。
  • 辛棄疾最富有戲劇性的一首西江月,把詞寫出了拍電影的效果
    辛棄疾的詞,風格多變,有時候甚至能從他的作品中讀出戲劇性來,顯得別有韻味。雖然在詩詞中,恰當的引入生活場景和戲劇性的情節並非辛棄疾的獨創,但很明顯在辛棄疾手中得到了極大的發揚。這在他的詞中,是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形的,比如在《菩薩蠻》中的「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 辛棄疾的這2首《西江月》太不一樣,1首小清新,1首很搞笑!
    辛棄疾辛棄疾是詞中之龍,公認的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不過並不是說他所有的詞都是豪放的,他也有一些不豪放的詞,或者至少豪放不是主要的特徵,比如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2首辛棄疾的《西江月》,和他豪放詞很不一樣,1首小清新,1首很搞笑
  • 文人與酒的情緣--辛棄疾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
    圖片來源於網絡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遣興》辛棄疾以酒遣興,似醉非醉。古人的話,都沒人信了,還愁什麼呢。昨夜喝醉了醉倒在松樹邊,醉眼朦朧,問松樹,我醉了嗎?風動松搖,還以為松樹要來扶他。去,還以為我喝醉了,我心裡清楚著呢。醉的不是辛棄疾,醉的是當時的南宋統治者們,是那些紙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辛棄疾真醉倒了,也要自己掙扎著起來。辛棄疾深知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動了歸隱的念頭。
  • 讀詩|辛棄疾的這首詞可太可愛了!
    一蓑煙雨任平生說到辛棄疾,感覺他的詞特別新鮮有趣,前人的詞多「以男子做閨音」,總覺得彆扭。稼軒的詞,說是「丈夫詞」也不為過,豪放並不是粗獷,反而有細膩可愛之處。比如這首《西江月·遣興》,先拋開背景與思想情感什麼的,只從字面來讀覺得挺可愛的。《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字面(瞎)翻譯:喝點小酒且醉著呢,迷迷糊糊睡夢裡想起些趣事,笑的都不想醒來了,哪有閒工夫愁啊苦啊的。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實際上早在東晉,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便是一個很多寫飲酒詩的詩人。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本文向大家分享這首《西江月·遣興》,便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著名的飲酒詞。但是與其他飲酒詞略有不同。辛棄疾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便是它的下片採用了散文語法入詞的形式。
  • 辛棄疾被老婆逼著戒酒,眼巴巴看著酒杯卻不能喝,寫下首千古名作
    這些也便罷了,到了《西江月》,他甚至醉倒於松樹邊,此時他的狀態是「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酒多傷身,按辛棄疾自己詞中的話來說,到最後他是「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喝壞了喉嚨,而且睡覺時鼾聲如雷。
  • 論幽默,不得不服稼軒——淺談辛棄疾詞裡的笑
    (最高樓·客有敗棋者,代賦梅)老子平生,笑盡人間,恩怨爾汝。(沁園春·戊申歲奏邸忽騰報謂餘以病掛冠因賦此)君家兄弟真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鷓鴣天·鄭守厚卿席上謝餘伯山,用其韻)同事嚴子文有個侍女,名笑笑,為之題了一首,句句帶有笑字。浣溪沙儂是嶔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座生春。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宜顰宜笑越精神。
  • 世事短如春夢,七首唯美《西江月》盡得詞中風流!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賞析: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十分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例如蘇軾有一首《如夢令》,寫的是去澡堂搓澡,遇到一個擦背十分用力的人,把他擦疼了,過後他就寫了這樣一首小令。《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宋·蘇軾序: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從序言可以知道,這首詞寫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蘇軾調任汝州的途中,蘇東坡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中間發生了一些事引發了詩人感想,之後就開玩笑似地寫下了這《如夢令》詞。另外蘇軾還對這個詞牌做了說明:這個詞牌本是唐莊宗創製的,原名《憶仙姿》,因為蘇東坡嫌名字不雅,所以改為《如夢令》。
  • 宋詞的高手對決: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了首《西江月》,難分高下
    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的傑出代表。蘇軾創立了豪放詞,辛棄疾繼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們的豪放詞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綺麗婉約的傳統模式,寫男兒情懷,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二人的《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兩位宋詞詩人是怎麼進行高手對決的。
  •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我們在學習豪放派古詞的時候,常常聽人們把蘇軾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和辛棄疾雖然分別處於北宋、南宋兩個朝代,而且二人年齡相差百餘歲,但是卻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我們從一出生起,父母就教育我們,讀好書才能獲得一定的本領,從而站穩腳跟。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其實已經是60多歲,旁人到了這個年紀或許會寫出滿含深意的作品,然而這般惡搞的幽默的卻著實不多見。人老了,牙齒鬆動,容易掉落,辛棄疾老了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不得不感慨英雄遲暮啊!在這首詞中,辛棄疾化用了老子的觀點。老子認為柔軟的東西生命力強,堅硬的東西容易折斷,就像是舌頭和牙齒的關係,人老了,變成無齒之徒了,但是舌頭仍然存在。辛棄疾用這個典故,說明在黑暗的時代裡,堅硬剛強者總是容易受傷的現實,也算是對自己的失敗找到了理由。
  • 【文學選編23】吳志誠詩詞專欄/西江月·狂人吟
    把卷聽蟬樹下。 淡泊尋幽古寺,疏狂慣看流霞。 雷音若去駕仙槎。喝令閻王接駕。 《西江月·狂人吟(次志誠先生詞韻)》/李金光 才品杜康陳酒,又論鴻漸新茶。 傳書鐵樹綻花芽。醉倚青牛座下。
  • 紙筆都被風吹走,辛棄疾一氣之下吟出此詞,最後一句堪稱大手筆
    對辛棄疾來說,填詞並不是本職工作,因為史書上給他的標籤先是南宋將領,而後才是詞人。填詞甚至也不是他的夢想,因為他的夢中是「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金戈鐵馬。但頗有意思的是,辛棄疾最終卻成了兩宋詞作最多的文人,平生存詞600多首。這是為何?
  • 辛棄疾晚年牙掉了,寫下一首風趣幽默的詞,但是幽默中卻藏著憂傷
    夏天他在稻花香裡聽取蛙聲一片,喝醉了他竟然調戲起松樹來,辛棄疾看淡了仕途,但是也看開了人生,其實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抗金殺敵!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