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

2020-12-03 文澤帝君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

我們在學習豪放派古詞的時候,常常聽人們把蘇軾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和辛棄疾雖然分別處於北宋、南宋兩個朝代,而且二人年齡相差百餘歲,但是卻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筆者就來講一講文學史上的「蘇辛」二人。

兩個人都行《西江月》。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位宋詞巔峰男人平生絕美之作。先看蘇軾之作。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詞可以說是非常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世上一切的事,那都是恍如一場大夢,一人個只有經歷了好幾個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的時候,那院子裡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迴廊裡,看看自己,鬢上又多添了幾根銀絲。酒雖然不是什麼好酒,但時常是因為沒有客人,而感到發愁。

外面的月亮雖然很明亮,可時常卻是被烏雲給遮蔽住了。我一個人在這個中秋之夜裡,這個世上,還有誰能夠與我共同來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於是我一個人,只好只能拿起酒杯,悽然望著北方,獨自想著自己的心思。

能夠感受到詞人一個人的時候孤寂的心情,也正是這一份心情,總是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試想每當我們獨自一個人時,那種對於孤獨,想要擺脫時的心

另外一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整首詞的意思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棲息在枝頭的喜鵲受到驚嚇,飛了。清涼的晚風好像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這是一年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在跟我們捉迷藏,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想過了小溪去躲雨。可之前那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呢?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我眼前。

全詩散發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總而言之,辛棄疾的詞講究辭令音律,適合學詞者仿效與入門,其在詞學上的成就與地位,可比擬杜工部。而蘇軾的詞更為不拘一格、渾然天成,似李太白之詩,可欣賞而不可學。但正因此卻帶有一股仙氣,不是凡夫俗子可比。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內容講得很精緻,涵蓋政治、歷史、人文等很多的領域。可以說,這是最不可錯過的一套經典詩詞讀物。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相關焦點

  • 宋詞的高手對決: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了首《西江月》,難分高下
    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的傑出代表。蘇軾創立了豪放詞,辛棄疾繼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們的豪放詞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綺麗婉約的傳統模式,寫男兒情懷,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二人的《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兩位宋詞詩人是怎麼進行高手對決的。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蘇軾被一貶再貶,最後去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辛棄疾罷官賦閒了半生,臨死前仍喊著「殺賊」。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二個中秋節,身處異鄉把盞賞月之時,北望遙遠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屢次遭受污衊與排擠,頓時孤寂與愁緒湧上心頭。
  • 辛棄疾《西江月》: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酒的文化,就是一個酒的歷史,曹操的對酒當歌,李白舉杯邀明月,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歐陽修酒逢知己千杯少,還有蘇軾的把酒問青天。酒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高興時酒能助興,悲傷時酒能解憂。當然,物極必反,飲酒過度也給人們身體帶來了傷害。但僅從文化藝術角度來看的話,酒確實為文人們帶來了許多靈感,如「李白鬥酒詩百篇」。
  • 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宋詞,6個字寫盡一生坎坷,真可謂字字珠璣
    作為詩詞史上少見的能夠和李白相提並論的詩詞大家,蘇軾向來以豪邁、自信的人生態度示人。在他的宋詞宋詩當中,經常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等曠達之語,激勵我們積極地看待人生,看待社會。但是,與蘇軾的才名很不匹配的,是他的人生挫折。在蘇軾的人生經歷之中,歷盡坎坷,少年成名卻幾乎一生都在貶謫之地度過,能保全性命已經實屬不易,建功立業只能是痴心妄想了。這一切,在詩人悼念恩師歐陽修的一首宋詞中表現的最為明顯。且看: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 辛棄疾醉倒松樹下,寫一首《西江月》,對著松樹大喝:老子沒醉!
    古代人在寫詩之前,往往有喝酒的習慣,因此也寫了很多和醉酒有關的詩。這裡面描述的醉態,不顧形象,非常重要。但是到了宋朝,社會風氣逐漸變了,文人專攻填詞,不再用舞刀弄槍,言行日益「文雅」,很少在詞作中透露自己醉後失態的真相。即便是像蘇東坡那樣豪放,《水調歌頭》也不過是發揮醉人的想像,想要飛天攬月。只有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寫了一首《西江月》,真實地刻畫了自己酒後失態的樣子。
  • 看看辛棄疾怎麼用宋詞對老婆說「生日快樂」!
    詞中之龍辛棄疾便是第一個大量寫詞祝壽的詞人。粗略統計,辛棄疾傳世詞作六百餘手,有將近三十首為祝壽詞。這些祝壽詞的對象有的是朝廷大員、也有至交好友、還有親戚長輩,當然不能少了辛棄疾自己的夫人。且看看辛棄疾如何用宋詞說「生日快樂」的: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裡,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
  • 蘇軾很出彩的一首詞,雄渾蒼涼,語意高妙,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
    蘇軾很出彩的一首詞,雄渾蒼涼,語意高妙,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每一個時期都是有其主流的文學形式,都是有歸屬於它的光輝歲月,唐朝是詩的盛世,而宋朝則是詞的盛世。蘇軾最出彩的一首詞,雄渾蒼涼,語意高妙,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詞最開始形成於民間,在初、盛唐時期,文人墨客作詞的偏少。
  • 蘇軾被貶黃州,途中看到梅花,想起自己的遭遇,寫了一首傷感詩
    蘇軾作為不管是在宋代文學領域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屬於巔峰級的人物。作為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詩詞書畫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詞風豪放灑脫,與同為豪放派的詞人辛棄疾,合稱為「蘇辛」。蘇軾年少成名,參加科舉考試,名列第三等,名震京師。從此開啟了他的仕途之路。但是世事難料,蘇軾的一生並未因此而平步青雲。
  • 辛棄疾《西江月·遣興》:一首小令,寥寥數語,醉憨神態活靈活現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主戰派官員,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北宋的大文豪蘇軾合稱「蘇辛」。下面,我們來欣賞辛棄疾一首小令,在這首詞中,寥寥數語,就是一副生動有趣的畫面:《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兩首醜奴兒,辛棄疾與李清照的對決,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宋詞是祖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談起北宋的詞文,有人喜歡蘇軾的奔放,「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人喜歡柳永的細膩,「楊柳岸,曉風殘月。」比起北宋詞文偏於自然的感發,南宋的詞文則注重精巧的構思,比如辛棄疾和李清照,分別以豪放和婉約為主,但作家們都是兼收並蓄,很難說只有一個風格。
  • 中秋夜裡,蘇軾無心入睡,寫了一首冷門詞,傷感中流露出豁達
    語文課上,我們要學現代散文、古文言文,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唐詩宋詞。唐代詩人中,成就最高莫過於初唐四傑、盛唐之杜甫李白、唐末詩鬼李賀。而宋詞創作者中,又分為兩大派別。我們今天就來賞析他最不為人所知的一首——《西江月》首句就是「一顆炸雷」,「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此時身處黃州,正值中秋團圓夜,可是父親和弟弟都不在身邊,蘇軾不禁哀嘆自己身世凋零,人生失意。傷心之下,他望著月亮寫出了這句詞。
  • 辛棄疾一首送別宋詞,前半段引用詩經名句,最後8字乃是1個成語
    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悲涼宋詞。在這首宋詞的前半段,我們可以看得出陶淵明的詩句,也能夠看得出《詩經》當中的名句。而在這首宋詞的最後,我們甚至還可以發現隱藏在其中的一個八字成語。且看: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閒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 辛棄疾的這2首《西江月》太不一樣,1首小清新,1首很搞笑!
    辛棄疾辛棄疾是詞中之龍,公認的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不過並不是說他所有的詞都是豪放的,他也有一些不豪放的詞,或者至少豪放不是主要的特徵,比如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2首辛棄疾的《西江月》,和他豪放詞很不一樣,1首小清新,1首很搞笑
  • 辛棄疾晚年一首《西江月》,清麗淡雅,卻抒發了壯志難酬的傷感!
    如果說辛棄疾年輕時所作之詞是豪邁大氣的,那麼到了晚年,或許是心態慢慢沉寂,少了年輕時的熱血,詞風就更為清麗淡雅了。辛棄疾也不例外,至少哪怕都到了人生末年,卻依舊看不見南宋朝廷收回故土,連希望都遙遙無期,這樣的境遇下,此人的一腔憤懣只能借醉酒抒發出來了,於是就有了這首《西江月 遣興》。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正是這樣的放浪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來《清平調》三首千古稱讚之詞。大概千古之詩作寫美人的無人能夠和李白相比。這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遺憾,在南宋四十餘載,官位從未超過三品,聞之讓人悲嘆。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始終無法實現,對於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雖然說在南宋為官四十餘載,但是辛棄疾一大半時間都在隱居,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縱情山水,遠離朝堂,時常酩酊大醉,與人相遊。
  • 蘇軾最豪放的一首宋詞,堪稱豪放之祖,句句奔放曠達,無人超越
    一般認為,宋詞可以分為兩大派系,一派豪放,一派婉約,而豪放派最有代表性的詞人當屬蘇、辛二人,即蘇軾和辛棄疾。結合蘇軾一生詞作來看,最豪放最有代表的詞作又是那首讓人讀來酣暢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蘇軾被貶至黃州以後的作品。
  • 蘇軾被貶後看見一束梅花,寫了一首詩,完美的表現了落寞和孤獨
    在詩作的第一首當中,蘇軾是在寫梅花,寫它孤傲地從巖石夾縫中生長而出,不畏嚴寒,但風吹來的時候,它也必定會遭到狂風的摧殘,而四散飄落。蘇軾在這當中,也在書寫著自己不幸的遭遇,就像這夾縫中的梅花。蘇軾才高八鬥,鶴立雞群。但與周邊的草木,格格不入,狂風襲來時,首先遭殃的,必是它,也是身處於官場之中的自己。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其實已經是60多歲,旁人到了這個年紀或許會寫出滿含深意的作品,然而這般惡搞的幽默的卻著實不多見。人老了,牙齒鬆動,容易掉落,辛棄疾老了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不得不感慨英雄遲暮啊!在詩詞的題材上,辛棄疾涉及的範圍便更加廣泛了,幾乎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辛棄疾甚至還寫過一首「罵」兒子的作品(《最高樓·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可謂是獨具一格。
  • 辛棄疾被老婆逼著戒酒,眼巴巴看著酒杯卻不能喝,寫下首千古名作
    這些也便罷了,到了《西江月》,他甚至醉倒於松樹邊,此時他的狀態是「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酒多傷身,按辛棄疾自己詞中的話來說,到最後他是「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喝壞了喉嚨,而且睡覺時鼾聲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