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醜奴兒,辛棄疾與李清照的對決,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2021-01-17 品詩賞詞

宋詞是祖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談起北宋的詞文,有人喜歡蘇軾的奔放,「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人喜歡柳永的細膩,「楊柳岸,曉風殘月。」比起北宋詞文偏於自然的感發,南宋的詞文則注重精巧的構思,比如辛棄疾和李清照,分別以豪放和婉約為主,但作家們都是兼收並蓄,很難說只有一個風格。下面精選他們的兩首宋詞,進行比較。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畢生以抗金和恢復中原為己任,對南宋統治者妥協政策極度憤慨。這首詞創作於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稼軒眼看國勢衰頹,自己卻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的巖壁上題了這首詞,卻流傳至今。

詞人回憶起當初年少不知愁苦,喜歡登高遠眺。青春少年,樂觀自信,不懂世態炎涼,更不知到處都可能危機四伏。青壯年時馳騁沙場,保家衛國,也無暇談愁說悶。如今忽然賦閒在家,心中一片閒愁無處排解。「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個「強」字,感動過很多人,樸素語言,觸動了讀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都曾經有過懵懂無知,也都虛擲過大好年華,感同身受,更加理解詞人此時的心情。

時光飛逝,轉眼間自己已經退休,詞人見多了悲歡離合,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也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報國無門、削職閒居。「而今識盡愁滋味」,表現了作者一腔忠憤,無處發洩。一個「盡」字,表達了說不完的悵惘與孤獨。接下來詞人用疊句,兩個「欲說還休」,抒發了憂國傷時之意。「天涼好個秋」,尾句形似輕脫,卻委婉深沉。

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宋代:李清照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出嫁後與夫趙明誠關係融洽,恩愛纏綿。這首詩就是描寫她新婚後的幸福體驗,與她後期詞作悲嘆身世、哀怨悲苦的風格完全不同,讀來令人心情愉悅。

酷暑季節,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火爐炙烤著大地。「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前兩句看似敘事,卻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這場及時雨的讚美、以及對晚涼天氣的喜愛。估計女才子也是在閨房裡悶了一天,終於可以出來透透氣了。一個人在家讀書寫詞,累了就玩玩音樂,晚上丈夫公幹回來,自己也梳洗打扮一下,小兩口稍微親熱一番。「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這兩句表現了李清照一天的生活場景,活脫脫地刻畫了新婚女子的羞澀和孤獨。

下片先描繪自己的穿著打扮,「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這兩句是說,絳紅薄綃的透明睡衣朦朦朧朧,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醉人的幽香陣陣襲來。最後兩句妙趣橫生,詞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說,「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佳人對丈夫輕輕一笑,然後輕啟朱唇,「郎君,今晚的竹蓆可真涼爽呵。」不言自喻,詞人筆墨酣暢,大膽地展現了新婚的甜蜜生活。

縱觀兩首醜奴兒,辛棄疾與李清照的對決,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辛棄疾構思巧妙,生動真切,雖然閒居時滿懷愁緒卻避而不談,而只寫少年時的愁情。而李清照抒寫閨房情趣,大膽表現新婚生活,卻豔而不俗,詼諧幽默。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連作兩詞,只因戒酒不能,極盡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辛棄疾就是一個離不開酒的人。辛棄疾,號稼軒居士,是南宋時期有名的豪放派詞人,他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與蘇軾並稱「蘇辛」。辛棄疾一生胸懷滿志,卻因與當政一派政見不合屢遭彈劾,起起落落,最終歸隱山林,再不問政事。辛棄疾一生投身於恢復中原的事業當中,卻未受重用,滿心宏圖大略不得志。
  • 宋詞的高手對決: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了首《西江月》,難分高下
    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時所作,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兩位宋詞詩人是怎麼進行高手對決的。再來看看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
    宋詞巔峰對決:蘇軾與辛棄疾失眠各寫《西江月》,千年來不相上下我們在學習豪放派古詞的時候,常常聽人們把蘇軾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和辛棄疾雖然分別處於北宋、南宋兩個朝代,而且二人年齡相差百餘歲,但是卻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已淚流滿面
    年少時曾因為覺得酷背下了辛棄疾最有「殺氣」的2首詞,如今再讀這兩首詞,卻在不覺中淚流滿面。現在才知道,原來我一直都不曾讀懂他。《破陣子》《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首詞是辛棄疾最負盛名的一首詞,他把自己的愛國之 心,忠君憤懣,都熔鑄在這篇神採飛揚而又慷慨悲壯、沉鬱頓挫的詞章裡。梁啓超就曾評價辛棄疾的詞:「迴腸盪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辛棄疾:卻道天涼好個秋 無一字形容愁,卻將愁寫出了新境界!
    還有李清照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相信就算是沒有接觸過古代文學的人,聽到這幾句詩詞是都不會陌生。作詩講究鍊句,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將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而為了將抽象的情感描繪出來,詩人往往會借用生動形象地比喻,感人淚下的經歷,或是蘊藉深厚的典故,以達到具象化。在李煜的筆下,愁苦化作了綿綿不絕的東流水。李白的愁,成了千丈白髮,「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
  • 才女李清照,寫下新婚的銷魂之美,妻子之詞,看得丈夫都不好意思
    或許你會認為男人在詩詞天地中佔盡鰲頭,卻不知李清照作為「千古第一才女」也是讓許多男子都是自嘆不如。她的才情不僅沒有幾個女人能超過,就是與他同一時代的男人也是萬萬超越不了的。相傳他的丈夫就曾經將自己寫的若干詩詞與她的一篇詩詞放在一起,讓自己的朋友挑出那個最好的,朋友們一致選了李清照的,而他的一篇都沒選中。李清照作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幼年所作詩作俏皮可愛,少女心性盡顯。
  • 辛棄疾被罷官,寫下這首狂放之詞,豪邁之中夾雜著無奈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素來有「詞中之龍」的稱號。他不單單是一位豪放派的傑出詞人,更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抗金將領。所以,相較於一般文人墨客的附庸風雅,他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豪放不羈的個人風格。無論是在文學和武功上,辛棄疾都有著令人讚嘆的功底。在他21歲的時候,他就曾經率領過2000人起義,反抗金國統治者。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出了些什麼?
    不得不說,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重新將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帶到了課堂之外,改編成歌曲後傳唱甚廣,引發全民哼唱熱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辛棄疾有首「冷門」詞,句句用典,充滿了諷刺自嘲,又不失灑脫
    一般來說,宋詞裡的典故很少,他們或者短短引用少之又少的典故,或者乾脆不用典故,而這樣的詞更簡單易懂,就像李清照的詞。但南宋時用典就比較常見了,眾所周知帶著豪邁英雄氣概的辛棄疾,他筆下就有一首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詞——《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
  • 辛棄疾經典送別詞,寫盡人生艱難險惡,最後兩句,引發無數人共鳴
    南宋著名大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和前輩易安居士李清照,被合稱為「濟南二安」。雖然如此合稱,但兩個人的詞作風格卻迥然不同,李清照是和柳永等人被詞家尊為婉約派代表人物的,而辛棄疾則和蘇軾等人被稱為豪放派的領軍人物。
  •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今山東濟南人。其父李格非,是「蘇門四小學士」之一,李清照可謂是「家學淵源」。18歲時嫁給當時的禮部侍郎趙挺之的幼子趙明誠。夫妻二人在青州歸來堂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共同收藏編撰金石圖書,情投意合,鶼鰈情深。「靖康」之變後,夫妻二人南渡避難,兩年後趙明誠病故。李清照孤苦無依,流離江南,其間頗多坎坷,但仍代替趙明誠完成了其所編寫的《金石錄》。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十分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這首小詞雖不甚優雅,卻足見東坡天性,率真風趣。蘇東坡寫出這樣幽默詼諧的小詞倒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是他平時幽默詼諧的風格。不過相比之下,下面辛棄疾這首小詞就不太像他的風格了。和以往寫的都不太一樣,十分有趣。
  • 辛棄疾的這首詞,被當作「情詩」,寫出人生境界,叫人拍手叫絕
    其實這種在思想上上的頓悟,不僅需要我們有非常深非常多的慧根,更重要的是我們還需要高人、貴人的點撥,所以說即便是我們可能在人生中有很多人沒辦法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但是也一定不能讓自己一直處在混混沌沌中,一直懵懂無知。
  • 李清照膾炙人口之作,清新慵懶,讀之沁人心脾,口齒留香
    可知本劇名是南宋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李清照少時被封為才女,號易安居士,其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門生,高中進士的李格非,生母出於書香世家,是宋仁宗時期狀元王拱辰的孫女,李清照詩、文、詞無不精通,千古第一才女攜著一身傲氣和才華譜寫一篇篇北宋的詞作明珠。萬千《如夢令》詞中絕佳者,無可置疑是李清照的這首,尾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堪稱拍案叫絕,神來之筆。
  • 20元一隻,後續還會有李清照、辛棄疾造型...
    20元一隻,後續還會有李清照、辛棄疾造型...晚報菌聯繫上了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雪糕售價20元一隻,目前是只推出了草莓牛奶味,但後續還會有巧克力味,果味兒的造型上後續還會推出,辛棄疾、李清照等網紅雪糕。
  • 兩首反襯手法的古詩詞,李白豪邁不羈,李清照頓挫有致
    下面介紹兩首反襯手法的古詩詞,李白豪邁不羈,李清照頓挫有致。 贈郭將軍唐代:李白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臺護紫微。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李白從奉詔翰林到賜金放還,也是一個從高峰跌落的過程,深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意味。 添字採桑子宋代: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 辛棄疾最偏愛的一種動物,在他的詞作中出現近百次!
    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高中學習語文詩詞鑑賞經常出現這首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一句的寓意也頻頻成為鑑賞題目。以沙鷗之愁,寓詞人之愁,並非辛棄疾首創。但辛棄疾卻將沙鷗這種形象深深烙印在他的詞作中,辛棄疾傳世的六百多首詞中,有將近百首出現了「鷗」、「沙鷗」、「白鳥」、「鷗鷺」等形象,以抒發白髮憂愁的慨嘆。下面這10首詞便是其中典型:菩薩蠻·乙巳冬前間舉似前作,因和之錦書誰寄相思語。天邊數遍飛鴻數。一夜夢千回。梅花入夢來。
  • 李清照的《如夢令》,你知道麼?
    李清照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她自己也很喜歡文學,再加上遺傳的因素以及受到父母的教育與薰陶。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就出現了李清照這樣一個奇女子。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性格活潑、天真爛漫。夏天她常和女伴走出閨門,一起去溪亭划船遊玩,常常忘記了時間,直至玩到傍晚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