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飲酒來說,要飲得風流,自然是要回味餘韻的,如此這般的話,自然就不能喝得爛醉如泥了,因為,要是喝醉了,便不能體會到飲酒之韻,飲酒之樂了。所以說,體會酒醉之後的餘韻,也是盡可以展現酒中風流的啊。
飲酒可以見風流,只有具有風流人品的人中龍鳳,才能在微醺之後,顯示出自己的風流。當然,醉酒之後,可以顯示出風流,可是,卻不僅僅只顯示出風流,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叫做「酒後吐真言」,一切清醒的時候掩藏、壓抑的人性的醜惡,都會在醉酒之後被顯露出來。世上流傳的好多笑話,都是和醉酒有關的。
貪杯之人,算是很沒有酒品的了,有人曾經總結眾人醉酒之後的狀態,說是有那麼幾種,有的人喝醉了,愛哭;有的人喝醉了,愛笑;有的人喝醉了,愛睡;有的人喝醉了,愛說;有的人喝醉了,愛鬧。但是,不管是什麼樣子,那種狂飲之後的醉態,總不會太美妙的。
飲者盡其量,這才是明智之舉呢,喝酒見人品,所以,不要喝得太醉,微醺便好,而敬酒也是能見酒德的,不宜強灌,隨意便可。
據說,當年孔子的酒量就很大,可是,他卻從來都不亂飲,就像他自己在《論語》裡說的那樣:「唯酒無量,不及亂」。因為,酒能亂性,小飲可以怡情,大飲卻會壞事,要是在自己那三千弟子面前,做出了不好的表率,這孔子,還如何能成為萬世師表呢?
真正會飲酒的人,就像孔子一樣,從來都不讓自己喝醉,所以,也就自然不可能表現出那些酒醉之後的醉態了。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酒之韻味和酒之樂趣。
什麼叫做「美酒飲到微醉中」呢,那是說,飲酒之韻,在於境界和回味,飲酒之後,人有一種既是常人又非常人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飄飄欲仙。醉得一塌糊塗,像一灘爛泥,長醉不醒之人,是斷不會有此般體會的。
對醉酒的感覺,最了如指掌的,恐怕是唐朝詩人元稹了吧,他有一系列寫「醉」的詩歌,分別都用「醉」的層次和狀態來命名,如:先醉、獨醉、宿醉、懼醉、羨醉、憶醉、病醉、擬醉、勸醉、任醉、同醉、狂醉。然而,我卻覺得,這些「醉」雖然也都很有意境,但是,都不如「微醉」來得有韻味。
微醉,在酒醉之時,有一種「闌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樹影移」的閒適和淡雅。而到了酒醒的時候,也不會讓人感到絲毫的不適,「小亭閒眠微醉消,山榴海柏枝相交」,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人覺得精神一爽。
對於現代人來說,工作壓力大,精神壓力也大,辛苦了一天之後,要是稍稍酌上幾杯酒,也能起到一種緩解疲勞的作用。但是,不宜大醉,只宜微醉,因為,第二天的一早,又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要是因為酒醉而惹得頭痛欲裂,這自然不會是什麼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