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7所中小學獲評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

2020-11-24 東方網

浦東新區7所中小學獲評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

時間:2019/10/18 8:59:32

來源:浦東時報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老非遺文化,正日益走進浦東學子的生活中。日前,2019年上海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暨非遺進校園第六批優秀傳習基地名單公布,浦東的上海市上南中學南校入選。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浦東共有7所中小學(含中職校)分批被命名為市級"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鑼鼓書、龍獅、江南絲竹、浦東派琵琶、浦東說書、茶藝、三林刺繡這些非遺項目,在浦東中小學校園裡生根發芽。

浦東娃學浦東話 不但會說還會唱

"河塘裡廂種蓮藕,養雞養鴨養奶牛……"10月14日舉行的2019年浦東新區第十五屆學生藝術節專場演出中,北蔡中學初一學生楊嘉毅等表演的浦東說書《農家生活樂悠悠》,贏得了滿堂彩。楊嘉毅的父輩和祖輩都是土生土長的浦東本地人,小學三年級時她偶然接觸了浦東說書,並參加了學生社團。5年後的今天,她成了北蔡中學浦東說書表演隊的骨幹,逢年過節家裡來客人她就會表演一段,媽媽還會在一旁跟著哼。

在北蔡中學,有一大批師生和家長對國家級非遺——浦東說書很有感情。因為不少師生和家長能講浦東話、願學浦東話,2010年起學校正式將浦東說書引入校園,經過10年深耕,浦東說書如今已成為學校藝術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金字招牌",每名師生都了解浦東說書的歷史文化和表演形式,會哼唱一到兩首簡單的浦東說書作品。一批有表演潛能的學生還代表學校和浦東走上各級各類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欣賞浦東說書。

在千年古鎮新場,基於浦東本土方言說唱並加上鑼鼓擊奏的鄉土風格曲藝形式——鑼鼓書,也在一群學生中受到追捧。2005年,新場實驗中學(原石筍中學)就把鑼鼓書引入校園,學校聘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鑼鼓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談敬德等藝術家"坐鎮",定期進校為師生開講座,普及鑼鼓書知識,並為部分師生授課,校內的鑼鼓書專用教室和古鎮上的"中國鑼鼓書藝術館"等,都留下了師生拜師學藝的身影。此外,學校在劇目上不斷推陳出新,2012年創作介紹新場"桃花節"的《桃花謠》;2015年創作《雨花裡的風採》,頌揚同學間互幫互助的友誼;2018年又創作《學區新氣象》,展現新場學區師生齊心協力辦好家門口學校的信心和決心。

從學刺繡到舞龍獅 傳承文化動靜皆宜

三林刺繡以線細針密、針法多樣、色彩豐富著稱,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如今在三林鎮的一所中學落地生根。在上南南校的三林刺繡專用教室裡,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刺繡繃架,每周一二下午,區級非遺傳承人周蔚紋會帶著學生在此研習三林刺繡技藝。有意思的是,其中不乏男生。初一學生孟樂琦的老家在安徽,他本以鍛鍊動手能力為初衷開始學習刺繡,如今不僅嫻熟掌握了基本針法,還和同伴們合作完成了以竹子、花朵等為題的作品。

為了讓更多學生了解三林刺繡,學校將相關內容引入勞技課和美術課,由教師根據傳習內容編寫教案、資料,講授三林刺繡的文史常識、藝術賞析和基礎技藝。此外,學校還開發了手帕、書籤等課程資源包,供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每年還會舉辦三林刺繡學生作品展。到了元宵佳節,學校周邊的社區居民和學生家長等會被邀請進校,參觀並體驗包括三林刺繡在內的"民俗文化嘉年華"。

每年端午節,三林實驗小學(原聯豐小學)的一群"小龍人"會選擇這樣過節:舞起手中龍,秀出少年志。學校地處三林鎮,受鄉土文化的薰陶,龍獅運動深受師生喜愛。2003年,學校成立了"三林實驗小學龍娃藝術團",聘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陸大傑擔任教練。之後,學校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以龍獅文化為主導的系列化課程,並把舞龍舞獅的基本動作改編成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小遊戲,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如今,學校的"龍娃藝術團"聲名在外,龍獅精神也成為每一名三林實驗人的精神支柱。

樂聲傳至浦江西 茶香飄到果洛去

《琵琶行》中,白居易用一句"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琵琶的音色,在浦東教院附小(原浦東教院附校),這樣的樂聲時常會在校園裡響起。學校與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打造浦東派琵琶傳習基地,並以此為引領帶動民樂特色建設。學校不僅多次邀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嘉慶到校開講座,還編寫了《玉盤切切海上情——"浦東派琵琶"傳習讀本》等民樂校本讀本。去年,校琵琶團隊受邀登上上海教博會的展臺,赴東方綠舟參加"非遺技藝大巡遊",還前往上海大世界為公眾開設非遺課程。

在陸行中學南校,另一項國家級非遺文化——江南絲竹被發揚光大。學校在民樂教育的基礎上構建江南絲竹傳承系列校本課程。一方面,開發笛子、二胡、琵琶、揚琴、中阮等樂器的單聲部課程,每年有12個班、360餘名學生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學校開設合奏課程,鼓勵學生在分聲部學習的基礎上自由組成小樂隊,並在此基礎上組建年級、校級樂隊。此外,每周五中午的"紅領巾廣播",內容也是圍繞江南絲竹的知識普及和名曲欣賞。2017年3月,學校牽頭成立了上海市江南絲竹進校園中小學聯盟,成員中既有浦東的中小學,還包括徐匯、金山、松江等區的學校和藝術團體。由陸行南校編寫的《江南絲竹通識》教材在聯盟內共享,如今聯盟成為浦江兩岸中小學交流江南絲竹進校園實踐經驗的一大平臺。

在新陸職校,一群中職生則跟著兩名在茶藝方面有專長的教師學起了茶藝。從茶葉的理論知識到衝泡技藝,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學習和傳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並將此作為提升個人修養的有效途徑。值得一提的是,前來上海學習的青海果洛學生,也曾加入茶藝社團,他們將嫋嫋茶香從浦江東岸帶到了青藏高原。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晉升「三乙」
    央廣網上海7月1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 曹黎靜)上海市衛健委最新公布等級醫院評審結果,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從二甲成功晉升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據了解,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是一家隸屬於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立綜合醫院。
  • 持上海市浦東新區身份證旅遊將遭拒?全國多家5A景點回應
    11月24日,地處浦東新區的上海迪士尼樂園闢謠稱:未調整入園政策,遊客戴口罩、經過測溫、出示健康碼即可正常進入迪士尼小鎮。北京市故宮博物院北京12345:低風險地區人員進返京須提供北京健康寶綠碼,在測溫正常及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動,無須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中高風險地區進返京須持抵京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 20所學校成為上海首批中華經典誦寫講基地 看看有你的學校嗎?
    20所學校成為上海首批中華經典誦寫講基地 看看有你的學校嗎?時間:2020/11/20 10:06:57 來源:上海市教委新聞辦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如何在校園內傳承中華經典,在育人過程中厚植文化基因?
  • 浦東28所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成績單來啦
    在過去兩年裡,浦東18所市級「強校工程」實驗校全部納入9大教育集團,並在全市率先增設10所區級「強校工程」實驗校,通過一系列支持傾斜措施打出組合拳,提升了新區公辦初中的整體水平。聚焦師資出實招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最核心因素。浦東新區組建57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在課程、科研、學科、德育方面給予實驗校專業支持。新區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於3名專家,進行針對性蹲點、個性化指導。
  • 浦東28所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成績單」來啦
    在過去兩年裡,浦東18所市級「強校工程」實驗校全部納入9大教育集團,並在全市率先增設10所區級「強校工程」實驗校,通過一系列支持傾斜措施打出組合拳,提升了新區公辦初中的整體水平。聚焦師資出實招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最核心因素。浦東新區組建57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在課程、科研、學科、德育方面給予實驗校專業支持。
  • ...相伴學生共成長——湖南長沙雨花區非遺進校園探訪實錄_新聞...
    中國青年網記者郭凱薇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 郭凱薇)和湖南雨花非遺館結緣要始於年前那次「年畫重回春節」系列主題採風活動,時隔數月,記者再臨瀟湘,此行還是為非遺而來,不過側重點變成了參加「雨花區2019年非遺進校園」啟動儀式,實地了解長沙市雨花區非遺進校園活動情況。
  • 宜興市利永紫砂獲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
    原標題:利永紫砂獲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   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評定工作結果,全省共有8家單位獲此殊榮,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成為本次無錫市唯一的入選企業。
  • 今天,上海這29所中學上頭條,有你的母校嗎?
    學校堅持「人文見長」辦學傳統,著力構建「涵泳雅韻」人文特色校本課程,設有綜合學力發展提高班等課改實驗項目,學子節、體育節、英語節等校園活動精彩紛呈,校男籃屢獲上海市冠、亞軍。 2012年,經市教委批覆開設「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具備全市提前招生資格。學校秉承「以誠養德,以靜修業」的校訓,開創以「智誠」為特色的學校教育,確立了「忠誠、責任、獨立、睿智」的核心品質,努力培養「浩然正氣,樂學善思」的優秀學子。
  • 浦東新區衛生系統舉行「我是一名家庭醫生」演講比賽活動
    頒獎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9月16日報導:配合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實事推廣,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參與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舉辦的《由浦東新區衛計委舉辦的、浦東新區醫學會全科學組主辦的、浦東新區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辦的「我是一名家庭醫生」演講比賽決賽日前在新區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 上海市衛計委自2011年起啟動了家庭醫生制度試點,通過近三年的探索,家庭醫生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家庭醫生。
  • 川劇進校園 娃娃好喜歡 學水袖秀身段 唱念做打有一套 「變臉...
    開個大玩笑,將大爺大伯騙上山,看他們現瓜像,我才心情歡、心情歡……」紅牌樓小學改編的川劇版《狼來了》,在校園劇中融入川劇元素,用川劇的唱、念、做、打展開故事情節,孩子們在詼諧幽默的舞臺情境中,理解誠實、學會守信。作為「放羊娃」的表演者,六年級2班的張又文首次登臺時特別忐忑,「怕被觀眾扔雞蛋!」但他一開口,就收穫了大家的掌聲。
  • 上海市第十屆舞龍舞獅錦標賽傳承非遺文化
    10月24日,上海市第十屆舞龍舞獅錦標賽在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張馬村尋夢源·夢水鄉舉行。來自上海市17支隊伍的近300名選手齊聚一堂,分別參與校園組、高校組、社會組以及南獅傳統和舞龍傳統5個組別的角逐。選手們以賽會友,一同發揚龍獅精神,傳承非遺文化。
  • 浦東新區宣傳部、浦東新區電商協會領導一行蒞臨波奇寵物考察交流
    12月11日,浦東新區宣傳部文化產業處夏懷逸處長、鄒秀松老師及浦東新區電商協會秘書長黃嶽、副秘書長黃昕帆蒞臨參觀波奇寵物上海總部進行考察和交流。  在波奇寵物聯合創始人陳迪的陪同下,浦東新區宣傳部文化產業處夏懷逸處長、鄒秀松老師及浦東新區電商協會秘書長黃嶽、副秘書長黃昕帆一行先後參觀了公司的整體布局,隨後雙方在會議室進行了座談交流,陳迪代表波奇寵物介紹了公司的產業結構和企業發展情況。
  • 「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近日,由開封市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開封市文化館主辦的「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下帷幕。不少教師說:「看到趙老師這麼積極地宣傳開封成語典故文化,我們作為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家鄉文化自信!」開封是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在他們幼小的的心靈種下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同時對推廣開封成語文化,弘揚城市地域文化正能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 街鎮- 上海浦東
    完善社區代表會議、黨建聯席會議、「兩代表」進社區等議事平臺運作機制,探索社會組織、高校、小區業主微信群等新社會力量加入社區治理格局。「891公益坊」與6所高校籤約成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基地,「891公益坊項目」獲第三屆浦東社會建設優秀創新項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自主孵化的宜家園物業服務社引導小區業委會規範化建設,調解物業矛盾,全年改選業委會11家、新建1家。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近年來,武漢市多方聯動,非遺文化不但走進螢屏走上「雲端」得以普及推廣,更走進課堂走上書本積蓄青春力量。讓我們跟隨武漢市「非遺進校園」的足跡,在孩子們的興趣與收穫中一同看看非遺文化課業的趣味「變臉」。武漢市礄口區「戲曲進校園」嘉年華活動中學生們表演《生旦淨醜》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作為完善戲曲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戲曲進校園」活動在武漢開展得如火如荼。
  • 宿遷再添7所「江蘇省綠色學校」 有你家附近的嗎
    1月8日上午,記者從宿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省生態環境廳、省教育廳日前公布了江蘇省第十九批「綠色學校」名單,宿遷市7所學校榜上有名。他們分別是:泗陽縣臨河初級中學、沭陽縣東興小學、泗洪縣青陽中心小學、宿豫區豫新小學、宿城區隆城頤和幼兒園、宿遷市洋河新區王園幼兒園、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 磐安小吃店長施彩鳳獲評「全國優秀農民工」
    磐安小吃店長施彩鳳獲評「全國優秀農民工」 2021-01-12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浦東新區最新「拆遷地圖」,有一批人身價要漲!
    根據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2019年5月22日-2020年1月9日公布的《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徵收土地方案公告》,整理拆遷地塊如下: 地理位置示意圖:
  • 「法治之基」閔行區中小學(幼兒園)「上海市依法治校創建」
    閔行區教育局在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中開展依法治校創建工作。依法治校是在學校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學校作為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社會組織,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權利、制約權力的原則,實行依法治校。基本做法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統一依法治校創建思想認識。
  • 上海地鐵崇明線:浦東新區~外高橋保稅區~曹路鎮~崇明區長興鎮
    上海地鐵崇明線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起於浦東新區金吉路站,東北止於崇明區長興島站,聯通了浦東新區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微電子產業基地、曹路鎮、崇明區長興鎮等。截至2020年7月,上海地鐵崇明線一期工程全長22.3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全線設5座車站,全部為地下站;列車採用市域A型車6輛編組;全線設東靖路車輛段1座車輛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