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2日電(汪恩民 王逸飛)總有一段歷史,不能抹去;總有一段記憶,不容忘卻……
78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入中國,憑藉堅船利炮喊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一時間,各地生靈塗炭,華夏百孔千瘡。
亡國關口,睡獅甦醒。四萬萬中國人,用血肉之軀與前赴後繼,託起了民族自由與獨立的曙光與希望。回首歲月,是血淚,是反抗,是無畏,是感動。
8年近3000個日夜,在歷史長河留下了一座座「豐碑」。其中,江南清麗地——浙江,是受日軍侵略時間最長、受戰爭災難最深重的省份之一。面對外侮,古越大地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之氣勢,燃起了愈發熾熱的抗日烽火。40萬軍民傷亡毫不畏懼、打破日本空軍不敗神話、救助美英韓多國友人,加固反法國際友誼……一首8年壯歌,唱響了錢塘鐵血之風。
悲歌:鐵蹄之下傷痕累累
28上午,浙江安賢陵園。浙江諸暨市梅嶺村村民傅海終於等來了父親「回家」。這一天,在抗戰中犧牲的3000餘浙江將士魂歸故裡,終得葉落歸根。
「那是1937年11月,日本人打到了浙江,父親當月就去參軍了。」傅海說,家裡人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生死離別。
如傅海所說,在8月轟炸杭州筧橋機場,入侵浙江領空後,日本侵略者於1937年11月5日,在杭州灣北岸江浙交界的全公亭、金山衛、曹涇鎮一線沿海登陸,踏上了浙江大地。
平靜而美麗的江南,因為日軍的長驅直入,從此不再。11月8日,嘉善淪陷,成為浙江首個淪陷的縣城;11月20日,日軍侵入南潯湖州淪陷;11月25日,日軍佔領杭州……
1938年至1939年間,中日兩國軍隊在錢塘江一度形成了隔江對抗的戰局,但無奈軍力差距明顯,日本逐漸佔領浙江。抗日戰爭期間,浙江全省77個市縣中,有1市(杭州)37縣被日軍長期佔領,30個縣一次或數次遭受日軍的蹂躪侵擾,日軍地面部隊未到過的只有9個縣。
硝煙烈火下,無數像傅海一樣的家庭和無辜百姓,成為了戰爭和日軍暴行的受害者。
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當天,平湖全塘鎮就有288名平民被屠殺,一天之內平湖全縣傷亡人口達到1003人。
1938年2月17日,中國軍隊渡江奇襲日軍駐地,擊斃日寇40餘人。次日欲瘋狂報復的日軍從四面包圍餘杭喬司鎮,開始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喬司鎮頓時血流成河,被害群眾達1300多人,被毀房屋7000餘間。
1942年4月19日,日機一月內轟炸浙江衢州機場達59次,機場附近9個村被殺絕。
累累暴行,罄竹難書!
日本侵華過程中,731部隊的細菌戰不恥行徑臭名昭著。而許多人並不知曉,浙江是遭受日軍細菌戰攻擊時間最早、範圍最廣、受害最深重的地區之一。其中大規模實施就有三次,寧波、金華、衢州成為重災區。
據記載,日軍在浙江的細菌戰,混雜使用多種細菌,包括鼠疫、霍亂、傷寒、痢疾、白喉、炭疽等6種細菌,地域涉及杭州、寧波、衢州、金華、麗水、溫州、紹興7市約30個縣。更為殘忍的是,日軍還在浙江進行細菌人體實驗,對鼠疫患者實施活體解剖。有統計顯示,日軍在浙江的細菌戰共造成平民死亡約6萬人。
衢州市新鋪村黃家街道老人崔菊英,是細菌戰中倖存下來的受害者,但卻留在了「爛腳病」的後遺症陰影與痛苦中。70年過去,腿上傷口仍然潰爛,腐臭味能擴至十幾米。在忍受身體創傷同時,他們也終生面臨著心理陰影。
如今雖70年過去,當年大部分的受害者已經離世,但僅在衢州一地,像崔菊英這樣的「爛腳老人」仍有200多名。
日月失色,山河悲鳴。
2006年到2009年,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對浙江省抗戰損失情況進行了一次最全面、最科學的調研:405125人,這是日軍在浙江這片土地上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傷亡人數,其中僅平民百姓的直接傷亡就達313788人。
「除人員和財產損失,日本侵華戰爭阻斷了浙江的現代化進程。此前浙江社會安定,城市建設、農村改革、教育文化、交通等層面的改革已經推進,而戰爭的到來,讓現代化進程大大延遲。」浙江省檔案館工作人員說。
壯歌:軍民同心轟烈救亡
這是一場血與火的洗禮。面對欺辱,浙江沒有逆來順受,富庶江南,勇敢無畏的抗日力量在這裡,擔起了鐵血正義。
1937年3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與蔣介石在杭州舉行國共合作抗日談判。全面抗戰爆發前後,以劉英為書記的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國民黨地方當局建立了浙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在浙江正式形成。
在正面戰場,11月5日日軍侵略浙江時,國民政府軍便在平湖一線誓死抵抗,堅守陣地達10天之久。隨後國民政府軍在嘉善發起阻擊戰,堅守7晝夜,斃傷日軍數千人,陣亡官兵3764人。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軍在敵我雙方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仍英勇抵抗,浴血奮戰。其在浙江正面戰場的戰鬥,有力地牽制了日軍的進攻速度,支援了全國正面戰場,為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1937年8月14日,駐守在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的中國空軍在城東上空迎擊來犯日軍飛機,擊落敵機6架而自己無一傷亡,創造了「八一四」空戰大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杭州筧橋中央航校,也是抗戰主要的空軍力量來源。
1940年7月,在鎮海反擊戰中,中國軍隊以陣亡官兵600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1000餘人;1942年5月至8月,在浙江戰場最大規模會戰——浙贛戰役中,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擊斃日軍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這是日本建立新式陸軍後第一個在中國戰場斃命的現任陸軍師團長。而戰役中中國軍民傷亡達20多萬。
在敵後戰場,1935年,粟裕率領突圍部隊組成挺進師進入浙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與浙南民眾並肩抗日。古稀之年的粟裕大將在口述回憶錄時曾說:「是浙南的群眾哺育了我們遊擊隊的成長,不少人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我們的新生。」
1941年,中共領導的浦東遊擊隊南渡杭州灣到達浙東地區,並於1943年4月,開闢了全國19個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的四明山革命根據地。抗戰期間,根據地經歷大小戰鬥643次,攻克縣城2座,攻克敵偽據點110多個,斃傷日軍610人,俘虜日軍21人,斃傷汪偽軍3062人,俘虜偽軍5540人,解放同胞400萬人。
除去與敵人的直接鬥爭,浙江民眾層面也為抗戰提供著力所能及的幫助。
早在「九一八」後,浙江大學師生就曾為東北義勇軍捐款捐物。浙大在當時的捐款書中寫道:「為助我東北義勇軍能多得一分經濟援助,即增厚一分抵抗實力,凡我國人,宜本斯義,共加提倡……中國之民眾及政府內外之領袖,應抱定抵抗政策,不屈不撓,拼力禦侮,則中國前途,將大放光明,最後之勝利,必屬諸中國。夫為最後之勝利而奮鬥,果何事而不值犧牲乎?」
此外,抗戰期間,浙江大批在外華人華僑,或慷慨解囊,或回國參戰,愛國之精神也被記入史冊。
30年代,浙江旅法華僑金映光、金直夫、林德光等,在法參加中國共產黨,從事抗日宣傳、籌集抗日經費等愛國活動。1938年1月回國,奔赴抗日第一線。歸僑徐進香,參加十九路軍六十一師華僑義勇隊,為抗擊日軍,在上海陣亡。華僑陳則敬,幾天內動員100人募捐數千元,分三次,將錢送交領事館……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表示,在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華僑華人組織抗日救亡團體、捐款捐物、回國參軍殺敵、積極參與駐在國的反法西斯鬥爭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讚歌:救援友軍譜寫大義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主要戰場之一,而在8年時間裡,浙江軍民也用自己的人道主義大愛,加固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間的友誼。
1942年4月18日清晨,美國空軍中校杜立特爾率領16架B-25轟炸機,完成對日本轟炸後,迅速低空掠海,飛向中國。
由於意外情況發生,16架美軍飛機中有15架墜落,3名飛行員犧牲,8名被日軍俘虜。而剩下的64名美軍飛行員,則被浙江臨安、江山、衢州、象山、三門等地在內的中國軍民救下,並安全脫險。當中有51名飛行員曾在衢州會聚,受到過衢州軍民的熱情款待。
在浙江省檔案館的歷史檔案中,有這麼幾段話,真實再現了當時浙江民眾救援美國空軍的情誼:「與美軍各機關密切合作,包括救濟及協助被迫降落當地之美國空軍人員。」「本年九月十六日,軍機一架迫降浦江縣聖雲鄉何店附近。駕駛員少校由該縣平民營救出險,業經傷護。」……
美國前總統裡根在復旦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說:法西斯軍隊席捲亞洲的時候,你們和我們並肩作戰。
在浙江省檔案館藏的民國時期檔案裡,還有一份關於舟山漁民救助384名英國戰俘的資料。
1942年10月1日,日本將進攻香港俘獲的1816名英軍官兵送上「裡斯本丸」號貨輪,計劃送入日本。凌晨4時許,未懸掛運載戰俘旗幟的船隻,途徑舟山群島東北洋面時,被美國潛艇發現並擊沉。
英國官兵紛紛跳入大海逃生,後部分人員被舟山漁民發現。漁民沈萬壽、吳其生、呂德仁等人,營救出英軍戰俘106人;漁民趙筱如、唐品根等動員島上人員,一直撈到午夜,營救出英軍戰俘278人。
次日,日軍包圍舟山相關島嶼。為不連累中國漁民,381名被安置於廟宇、民居中的英國軍人自覺走出並被帶走。而被漁民藏於山洞的3名英國軍官,則躲過一劫,不久後被送到中國軍隊防區,最終抵達重慶。
體現浙江人民正義與大愛的,還有西湖邊長生路55號的一幢老建築。這裡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雖面積狹小,卻承載了當時所有韓國人的光復夢想。
1932年,韓國國父金九和金澈策劃了上海虹口爆炸事件,投彈炸死了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大將等要員,而後在日本追捕下開始了逃亡之路,並在當時浙江省政府幫助下,臨時政府搬到長生路湖邊村。
金九流亡時,日軍曾懸賞60萬元買其人頭,而在嘉興、海鹽、杭州,浙江軍民則冒死保護金九避難。「中國人民不為金錢所動,從上海到嘉興到海鹽,到處受到中國人民的保護,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金九之子金信將軍在浙江尋訪父親故跡時,曾激動的說。
有一份品格也應銘記。侵略面前,浙江正義無畏,道義面前,浙江寬容博愛。
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浙江省政府曾發文各縣,文中寫道:「該縣長應曉諭所屬及民眾,本居安思危之義,揚泱泱大國之風,不念舊惡,與人為善,勿予敵人以羞辱虐待。」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回望歷史,那些畫面如昨日,我們銘記歷史,那些鮮血依然熾熱。那是屬於浙江的悲壯和光榮。面對未來,我們依然堅定,砥礪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