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動物】虎斑頸槽蛇

2021-01-19 中藥資源監測與服務平臺


本物種為有鱗目遊蛇科虎斑頸槽蛇 Rhabdophis tigrinus(圖)

中型蛇類,全長48~124釐米。頭較長,略扁,與頸部區別明顯;眼睛較大,瞳孔圓形,頸槽明顯;最後兩個上頜齒大面彎曲。上唇鱗7,2-2-3式,少數為8,2(3)-3(2)-3式;頰鱗1;眼前鱗2,眼後鱗3(4);顳鱗1+2,少數2+2或1+1。背鱗全部起稜或僅最外行平滑,19-19-17(15)行;腹鱗146~172;尾下鱗42~75對;肛鱗2枚。

背面綠色、翠綠色或草綠色;枕頸部有明顯的「八」字形大黑斑;體前段有黑紅相間的大斑塊,體後段紅斑不明顯,只有黑斑;腹面黃綠色或淡黃綠色,喉部綠白色,腹麟閃光。

圖.虎斑頸槽蛇

棲於山區、丘陵、平原近水域地帶,海拔高度可達1800m。主要食蛙、蝌蚪等,偶爾也吃魚、鳥、昆蟲等。行動敏捷,受驚擾時體前段常平扁豎起或作「乙」狀彎曲,膨扁頸部。6~8月產卵,每次產10~23枚。卵徑21~36×11~15毫米。孵化期40~50天。毒蛇。分布於我國除新疆、青海、雲南、臺灣、廣東、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區。

全體、蛇蛻下的皮膜作蛇蛻入藥。四季均可捕捉,獲得後,無痛處死,去除內臟,晾乾或烘乾;四季皆可拾取蛇蛻,拾得後,抖淨泥沙,晾乾備用。

全體:苦、辛,平。歸心、肝經。具有搜風除溼、定驚止搐之功效。主治風溼痺痛、筋脈拘攣;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肢體麻木不仁、麻風、頑癬、皮膚瘙癢;或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溫病高熱動風等。蛇蛻:具有祛風、解毒、殺蟲、明目之功效。主治驚癇、喉痺、諸瘡癰腫、疥癬、目翳等病症。


聲明本文摘自2013版《中國藥用動物志》、2014版《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典》、2015版《中國藥典》、2017版《常用動物藥材識別圖鑑》,由中藥資源監測與服務平臺編校發表。若文章作者或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在微信平臺發布或不應無償使用,認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繫我們:zyzyjc@126.com,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http://zyzyjc.zyzypc.com.cn/ )。

【主編】李軍德 【編校與組稿】李復興 張恬

相關焦點

  • 毒性堪比「五步蛇」卻被說是無毒蛇?常見的奇特毒蛇:虎斑頸槽蛇
    它們主要生活在水草多青蛙、蟾蜍的地方,往往在小河、水溝、稻田附近,就經常能夠碰到虎斑頸槽蛇。多態虎斑頸槽蛇 虎斑頸槽蛇會因為個體的差異,還有生存地域不同導致體態會發生巨大的變異,下面就一起來詳細說說虎斑頸槽蛇的多種體態。
  • 燕園生靈(一八三)丨虎斑頸槽蛇
    走過去詢問大叔剛剛發生了什麼,原來在他釣魚的時候,一條虎斑頸槽蛇悠哉悠哉地爬過他的板凳下,把他嚇了一大跳,而那條蛇也被受驚的大叔嚇的不輕,趕緊逃之夭夭。實際上對於常在河邊釣魚的朋友來說,早已習慣了這種偶遇。在他們專注釣魚的時候,常有覓食的虎斑頸槽蛇優雅地遊過身旁。
  • 女子被虎斑頸槽蛇咬傷 交警打開綠色通道送醫
    而咬傷傷者的毒蛇名叫虎斑頸槽蛇,俗名野雞項,蛇毒性較為強烈,是遊蛇中比較著名的足以對人類造成危險的蛇。(黃斌 記者吳文瓏 來源:貴州都市報)
  • 瀕危虎斑遊蛇闖入商鋪 雲南羅平民警擒獲後放歸自然
    7月26日,雲南網(微信公號:yunnancn)從羅平縣公安局獲悉:板橋派出民警擒獲一條屬《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斑頸槽蛇,並將其放歸自然。7月24日15時40分,羅平縣公安局板橋派出所接到群眾電話報警稱「屋裡跑進來一條紅色的毒蛇,請民警幫忙處理。」接警後,民警立即趕到現場,發現報警人的店裡有一條長半米左右,紅綠色相間的蛇。
  • 「雞冠蛇」原來不是蛇?傳說中的「雞冠蛇」真的存在嗎?
    虎斑頸槽蛇咋一眼看,虎斑頸槽蛇好像除了紅色的斑紋,其餘並不像描述中的雞冠蛇。但之所以說虎斑勁槽蛇有幾分像傳說中的雞冠蛇,主要的原因是它特殊的「頸部」。虎斑頸槽蛇的頸部呈現紅橘色的斑紋,看起來就像雞冠的顏色。而它名字中的「頸槽」指的是此種蛇的頸背部含有「頸腺」,頸腺能夠分泌出液體,甚至是毒液。
  • 科研人員發現頸槽蛇屬新種
    螭吻頸槽蛇圖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助理研究員陳勤團隊與日本京都大學森哲教授課題組合作,於2017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採集到一種頸槽蛇,該蛇一直被當做九龍頸槽蛇記錄。
  • 富源街頭驚現 瀕危虎斑遊蛇 民警抓「七寸」降服將其放生
    這條蛇大約有1.3米長,直徑4釐米左右粗,渾身呈綠黑色帶黃紅色條紋。對於民警的靠近,蛇不時地吐著信子,樣子十分兇惡。民警找來鐵鉗,配合防爆棍按住蛇的身體,防止其爬行,受到驚嚇的蛇張開大嘴一口咬住防爆棍,另一名民警見狀,立即用鐵鉗夾住了蛇的「七寸」,成功將蛇捕獲,帶到郊區野外將其放生。  經過民警查閱資料對比判斷,發現這是一條虎斑頸槽蛇(虎斑遊蛇),遊蛇科,頸槽蛇屬。
  • 這種紅脖子的蛇,經常在農民家裡出沒,很多人都不認識它
    小探說事現在天氣炎熱,蟲蛇出沒的比較多,尤其在農村這種蛇最為常見,但是很多農村的老人都不認識這種蛇,這種蛇主要以老鼠、青蛙、各種蛋類為食,而這些恰好是農村最為常見的動物,很多農村家庭都會養幾隻母雞,母雞下的雞蛋也是蛇類比較喜歡吃的,農民家裡經常有蛇出沒那就不足為奇了。
  • 民間傳說拾遺——危險的雞冠蛇是什麼動物?
    自古以來,蛇就是一種富有靈性的動物,東北民間將它奉作五大仙家之一,道籍《太上感應篇》中也寫道"無故殺龜打蛇,上天不能庇護。"而在中國的東部、南部地區,廣泛流傳著關於雞冠蛇的傳說。
  • 一款看不見毒牙的毒蛇,俗稱「野雞脖子」,曾一度被認為是無毒蛇
    LD50是16mg/kg,那虎斑頸槽蛇的毒性有多強呢?虎斑頸槽蛇非常常見,俗稱「野雞脖子」虎斑頸槽蛇為遊蛇科頸槽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野雞脖子、紅脖遊蛇、扁脖子,屬後毒牙類毒蛇,之所以有這麼個接地氣的俗名,還是源於它們獨特的
  • 赤峰一辦公樓裡驚現雞冠蛇,色彩斑斕,盤踞在大廳
    民警到達現場後,發現一條約1米長的綠色帶紅點的蛇正盤踞在大廳的角落裡,民警們小心地將其捕獲並裝入布袋帶回局裡。經野保部門鑑定,這條蛇是成年虎斑頸槽蛇,也叫虎斑遊蛇、野雞脖子、雞冠蛇,是一種少有的雙毒腺蛇類,它們雖然不是後溝牙毒蛇,但是,口腔深處的達氏腺有毒,可以通過咬破的皮膚滲入肌膚,導致患者中毒。
  • 鷹嘴龜、紅脖頸槽蛇、褐翅鴉鵑 雲南警方救助一批野生保護動物
    連日來,雲南公安機關接到多起救助野生動物的警情,在這些需要幫助的「小精靈」裡,從爬行動物到鳥類一應俱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蜀黍是怎樣救助這些小動物的吧。 一隻小烏龜,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傳說中的蛇王雞冠蛇,就是這個樣子?
    傳說中的雞冠蛇真的存在嗎?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真正解決,但是卻一直都有它的傳說。傳說中的蛇王雞冠蛇,有著無解的毒,但是也通人性,很多雞冠蛇都不會主動傷人。那麼這種雞冠蛇真的存在嗎?我們來看看。
  • 雞冠蛇——一個劇毒無比會模仿人說話的蛇王
    傳說這種蛇長著雞冠子,身體都是紅色的,它們的智商是相當高的,它們一般都是蛇群裡的王者,會讓其他蛇一起攻擊人或其他的動物,據說,它們會捕捉人,而且不會毒殺死,是利用人體來孕育小雞冠子蛇,它們通常是在古老的墓穴裡出現,也是盜墓者最怕的、最毒的鎮墓之寶,想想看,有這樣奇特、厲害的動物把守墓穴,誰還敢去盜墓啊。
  • 農村神秘的「雞冠蛇」,各地都有它的傳說,但從來沒人真正見過
    在農村裡,大家一定聽說過「雞冠蛇」。在農村裡蛇是一種很平常的動物,不管是野外還是院裡,經常會有蛇出沒。見蛇,但是,一般蛇見到人後就會溜走,基本都相安無事。溜走,基本都相安無事。不過有一種傳說的蛇,「雞冠蛇」,究竟存不存在,一直一個謎的生物,全國各地都流傳著這種神秘生物的傳說。
  • 農村神秘的「雞冠蛇」,各地都有它的傳說,但從來沒人真正見過
    在農村裡蛇是一種很平常的動物,不管是野外還是院裡,經常會有蛇出沒。小時候外出玩的時候也經常能碰到蛇,好在這些蛇都是無毒的菜花蛇,見到人後就會溜走,基本都相安無事。不過這其中有一種叫的「雞冠蛇」的動物,具體是什麼沒人能說得清楚,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 兩米多長虎斑遊蛇兇巴巴的闖進昆明一市民家
    安寧市自然資源公安局 供圖9月1日16時45分,安寧市自然資源公安局接到110轉警稱:太平街道太平萬輝3期某住戶家中有一條蛇,請前往處理。由於這條蛇長相奇特,還驚嚇到了發現它的市民。經民警初步確認,這條蛇是虎斑遊蛇。隨後,民警及時用捕蛇工具將其捕獲,並送往昆明市瀕危動植物收容拯救中心。民警提示,虎斑遊蛇雖然性格溫順,但屬於有毒性的蛇類。虎斑遊蛇頸部有明顯的頸槽,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斑塊,背面為翠綠色或草綠色,有方形黑斑,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為淡黃綠色。現在雖然已經入秋,但蛇類活動仍然頻繁,如遇到蛇類,及時報警,由民警前往處理,以避免受傷。
  • 神秘雞冠蛇真的存在麼?
    雞冠蛇,通常稱為「野雞脖子」,不是虎斑頸槽蛇。也有人認為雞冠蛇是一種古老的蛇類,小蛇為白色,成年以後會變紅,蛇類生活習性比較特殊,出於生存本能的多一些,這種蛇類要是還存活,在我國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我國有過相關神話色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