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本名叫做管夷吾,「仲」是他的字號,後世尊稱他為「管子」。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齊桓公呂小白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二人之間曾經也是恩怨紛紛,多虧有鮑叔舉薦,加上桓公小白大度、為國考慮、不計前嫌,才成就了這一段君主佳話。
桓公也是位雄心勃勃、熱愛賢才的人,接受了管仲的到來之後,與管仲暢談了三天三夜,深深地被管仲的才華所折服,不僅官拜管仲為相國,還尊稱他為「仲父」。
管仲的智謀不得不令人不服氣。簡單說一個例子就看出來了管仲的智謀和膽略。
有一次,齊桓公問管仲:「什麼叫御神用寶?」
管仲回答:「城北有個人從地裡挖出來一隻烏龜,您用這隻烏龜可以換取一百裡的土地。」
桓公不解:「為什麼這樣說?」
管仲:「您立即派出使臣,配備十乘馬車,攜帶黃金百斤,前往挖到烏龜的那戶人家,讓得龜者把龜放在大盤裡。對那家下令說:『這是國君賞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還說:『這其實是東海海神的後代,樣子象龜,寄居在你的家裡,現在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可終身享用,另外,再賜給你百斤黃金的報酬。」
聽罷,桓公依照管仲所說安排下屬去做。
於是,就把這龜迎回宮中,收藏在大臺之上,當作無價的貴物供奉著,每天要用四頭牛來祭祀它,讓大家一起稱它為無價之寶。
轉眼四年過去了,桓公要徵伐孤竹國。但是糧草不充足,犯了愁。管仲派人打聽之後,了解到國中有一丁氏富戶,他家儲藏的糧食多,加在一起能夠三軍吃五個月。
於是,管仲就建議齊桓公把丁家主人召來並對他說:「我這裡有一件無價之寶,現在我有出徵的大事,想把這個寶物抵押給你,來借用你的糧食。
丁氏向齊桓公拜了兩拜,表示願意接受國君命令領命。於是,就把家中的糧食送到軍中。但是,並不敢接受這個作為抵押的神寶。
桓公便對丁氏說:「如今我老了,兒子又不了解這裡的前前後後。你一定要收下這個抵押品啊。」
丁氏推辭不得,只好接受了這隻神寶。
回到家後,丁氏立即改建房屋,輔設墊席,把「神龜」收藏起來了。
這就是管仲金龜換糧的故事。也就是齊桓公向管仲發問什麼叫做「御神用寶」,管仲用金龜換糧就是在御神用寶,借用神明之力來駕馭寶物。其實,這隻龜原本只是被人從土地中偶然挖到的而已,只是遇到了向管仲這樣的智謀才人,賦予它諸多財寶和神明的旨意,才變得如此寶貴。
齊桓公在兵伐孤竹國的時候,管仲就這樣用自己的智謀為齊桓公徵得了丁家的糧食,解決了後顧之憂。
喜歡管仲的可以購買這本《管仲:他為霸業而生》傳記,了解更多。
大家喜歡桓公小白的大度嗎,喜歡管仲的智謀才能嗎?或者有什麼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