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江口沉銀遺址文物沒事兒!

2021-01-0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四川多地特大暴雨,令岷江等河流遭遇罕見洪水,水位暴漲。那淹沒在江口沉銀遺址(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文物會受到影響被衝走嗎?

近日,不少文物愛好者發出類似擔憂。四川省文物局文寶保處負責人專門就此表示:已經發掘完畢的遺址早已沒有文物,而尚未發掘的區域,文物掩埋江底泥沙下面兩三米處,基本不會受到洪水衝刷影響。

三次考古區域已經沒有文物遺留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自20世紀20年代起,遺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2017年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江口沉銀遺址經歷了3次發掘,出水文物超過5萬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首次發掘成果也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如今洪水來襲,遺址及埋藏在遺址內的文物有何影響呢?

何振華說,江口沉銀遺址原本就是一個水下考古遺址,遺址在江口鎮岷江河道內,文物主要夾雜在江底的石頭和泥沙之中。針對這一情況,最終採取了圍堰考古發掘的方式:在遺址周邊圍堰抽水後,在河底進行層層發掘。在此之前,考古人員開創了考古新方法,採用了大量高新技術,如無人機加載航磁儀、地質雷達、電法勘探儀、磁法勘探儀等等,提前鎖定了文物富集區,並選擇在冬天岷江枯水期的幾個月進行發掘。一旦進入豐水期,遺址就將全部被江水淹沒。

而在這幾個月內,考古人員幾乎把江底翻了一個底朝天,發掘區內已完全沒有文物遺留。從三次考古發掘公布的工作照片可以看出,各種藏在江底石縫中的文物,都被一一清理出來。「所以,大家不必擔心遺址區域內還有文物被衝走。」

至於江口沉銀遺址,因為處於江底的特殊性質和相關規劃,也並沒有打算保留。為了讓公眾有機會感受到沉銀遺址發掘以及江底文物埋藏的情況,當地政府已經切割了部分江底巖石,未來,公眾可以在江口沉銀博物館看到它們的模樣。

未發掘區域文物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江口沉銀遺址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考古發掘區域只是極小部分,那未發掘區域的文物會被洪水衝到下遊嗎?

何振華說,在江口沉銀遺址近年的考古調查和勘探中,基本確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但是當年張獻忠沉銀後,江底表面較輕的文物肯定會被水流衝向下遊。也因此,遺址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確定在江口東至公路,西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南1000米,北至雙江匯合處向北500米,南北外延500米。但是張獻忠江口沉銀距今已經數百年,長年累月中,文物早已埋於江底泥沙下兩三米處,有的甚至深深嵌入江底基巖,發掘時需要工具才能取出。因此此次洪水雖大,但是基本不用擔心江底文物被大面積衝跑,那種泥沙卷出江底文物並衝走,只是極端情況。

據介紹,目前三次考古出水的文物,正在集中修復過程中,包括蜀王金寶、蜀世子寶等文物,將在江口沉銀博物館展出,展示明末農民戰爭鮮為人知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張獻忠古河道沉銀,湧現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文物震驚四方
    張獻忠古河道沉銀,湧現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文物震驚四方寶藏存於世界各地,尋寶人士蜂擁而至,很多人吹噓那些尋得寶物之人大發橫財,例如基督山伯爵等,他們都尋得大量財寶,開展精彩人生。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我們國家的藏寶的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張獻忠古河道沉銀。
  • 張獻忠「沉銀」打撈出水 除銀錠外還有啥?
    1月5日,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神秘面紗揭開,除發現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銀幣外,最為珍貴的是長12釐米、寬10釐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冊,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重回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出水金銀堆滿3間屋,足有4萬多件!
    經過後來大概十年的勘測,終於在2015年,專家確認了這裡就是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2016年,專家首次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 江口沉銀世子印含金95%重16斤!那皇帝的金印……不敢想像
    張獻忠兵敗江口沉銀的傳說代代相傳,後人們無數次的前往川西地區尋寶,卻始終不見寶藏蹤影,於是這段傳說的真實性成了迷。直到2005年4月,彭山縣在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過程中挖出7枚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在之後的挖掘工作中也陸續發現銀錠、金幣等價值連城的文物。陸續出土的文物證實了「江口沉銀」傳說的真實性。
  • 鐵矛鐵劍實物為證 江口是古代四川最大水戰場
    折戟沉沙鐵未銷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特別報導    在3月20日的新聞通氣會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表示,根據現有出水文物,已經能夠確認江口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古代戰場遺址。  對話  省考古院院長高大倫  考古還將繼續未來值得期待  3月20日,在「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成果新聞通氣會」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就考古進展、文物級別和下階段考古工作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對話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
  • 張獻忠沉銀真相
    消息顯示,2015年5月5日,彭山區人民檢察院偵監科主動提前介入彭山區公安局偵辦的盜掘「江口沉銀---張獻忠沉寶遺址」重大案件。該案系多個團夥作案,涉案人員眾多……作案時間從2011年至2015年4月,長達4年之久;涉案文物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至此,張獻忠沉寶在彭山區境內這一考古謎團終於逐漸浮出水面。
  • 張獻忠沉銀的地址到底在什麼地方?
    張獻忠沉銀就像是一個傳說一樣讓我們覺得半信半疑,但是在歷史上其實真的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獻忠,如今他當年沉銀事件的地址已經完全確定,並且國家也準備將這些文物都統統找出來,對於這一工作其實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的。 歷史上張獻忠為什麼沉銀
  • 實拍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堆滿金銀,圖9國寶曾以800萬元盜賣
    【發掘現場航拍】張獻忠沉銀位於四川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錦江交匯處,目前早已被發掘出水。這處流傳甚廣的藏寶地,因盜寶案被提上發掘日程。2016年,四川警方破獲了「5·1彭山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對於張獻忠沉銀髮掘勢在必行。
  • 張獻忠沉銀遺址,大量財寶得以重見天日,歷史謎團徹底被解開
    不過人們都覺得只是個傳說,真假都不可考,但是隨著張獻忠沉銀遺址被發掘出來,大量財寶得以重見天日,這個歷史之謎,也被徹底解開了。早在2016年,國家文物局就已經著手籌備沉銀遺址的挖掘工作了,2017年正式啟動,經過發掘,最終出水的文物多達4萬多件。
  • 直擊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實況現場圖 出水文物超萬件
    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本次考古發掘,系四川首次開展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考古工作創新了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實際情況,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臺,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鑑經驗。
  • 5000年前「山東大漢」身高達1米9 為目前焦家遺址最高
    另外,上周,「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作為該系列首展,已經登陸國博。  該「山東大漢」為目前焦家遺址最高  這具骸骨來自山東濟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部族首領大墓M184。  據考古人員介紹,墓主為男性,身高經實測1.9米,為目前焦家遺址出土最高的男性。墓內一棺一槨,內外相套。
  • 江口沉銀案,盜寶人挖出價值1億元的金印,最終被警方逮捕追回
    江口沉銀案出土的銀錠張獻忠江口沉銀案流傳300多年,相傳沉銀地方位於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案出土的金元寶「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張獻忠攜帶他的億萬財富金銀珠寶,乘船而逃。吳三桂乘勝追擊,在彭山地區遭到襲擊,載滿金銀珠寶的船隻也相繼落入江中。這就是張獻忠江口沉銀案的傳說。
  • 河南發現遠古遺址,挖出1.7米的「真龍」文物,難道龍真的存在?
    河南作為中華的腹地,基本歷代以來都是都城的坐在地,因此留下了無數的古墓遺址。這些遺址在現代考古家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只要發現了古墓遺址都要考古挖掘。要知道,我國基本都是搶救性挖掘,也就是說在古墓遺址無法在原地保護,需要考古挖掘,遷移出遺址中的古文物時才挖掘,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 新華社「組團」揭秘寧波井頭山遺址
    與傳統圍護方式相比,它可以免用水泥、混凝土等材料,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文物的影響。「廣東『南海1號』沉船是整體打撈出水後搬入室內進行考古清理的,四川江口沉銀遺址考古則是在江上建設圍堰先把水排乾,井頭山遺址則首次在文化層超大埋深的沿海灘涂環境下,成功建造鋼結構圍護基坑後實施考古發掘。它們都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開展特殊對象考古發掘的經典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