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首在彭山區流傳數百年的童謠,也成為無數人追求張獻忠財寶的「尋銀訣」。尋寶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有些不法分子劍走偏鋒,盜取國家文物。
01張獻忠沉銀案真假
張獻忠江口沉銀案流傳300多年,相傳沉銀地方位於眉山市彭山區。張獻忠登基當了皇帝後,以成都為西京。在四川各地瘋狂搜刮民脂民膏,張獻忠的財富各種奇珍異寶,金銀首飾足足裝滿24間屋子。
根據考古學家粗略考證,按照當時的貨幣與現在貨幣換算下來,張獻忠的財富可謂是相當驚人,至少擁有3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可這位皇帝繼位不久,便被吳三桂的大軍擊潰。
「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張獻忠攜帶他的億萬財富金銀珠寶,乘船而逃。吳三桂乘勝追擊,在彭山地區遭到襲擊,載滿金銀珠寶的船隻也相繼落入江中。這就是張獻忠江口沉銀案的傳說。
傳說總歸是傳說,在那個年代也相繼有人打撈過,也都是無功而返。那這到底是真是假,還真的就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呢?直到2005年,這個傳說才被驗證,彭山上遊建設大壩,張獻忠沉銀案才慢慢浮出水面。
大壩施工從河床挖出幾枚銀錠,而這幾枚銀錠正是張獻忠當皇帝的年號。這一傳說變成現實,消息一經傳出,有些不法分子也動起了歪腦筋,偷偷地在江中挖掘,想發一筆橫財。
02文物出土引來盜寶團夥
2010年,發掘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隨著寶物的相繼出土,生活在附近的民眾也是眼熱。有些文物被江水的衝刷打到岸邊,附近的民眾也是一哄而上,引起鬨搶的局面。
被當地流傳300年之久的傳說變成現實,這一爆炸性的新聞,在彭山區傳開了。後來被捕盜寶嫌疑人描述:「自己在外敢運輸工作,聽聞鎮上的髮小說,很多人都跑去江邊撿寶,隨便撿一點銀錠價值大幾千。」
確定是「江口沉銀案」遺址,也隨即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江中的運輸的船隻、漁民捕魚還是允許作業的,這也就導致了盜寶分子有機可乘。這些盜寶團夥裝備非常齊全,購買潛水裝備下江「挖寶。」
盜寶嫌疑人之一何某講述:「他本來有正經職業,受到朋友的煽動,工作也不幹了,加入到挖寶的行列中。」4人組成一個團隊,購買柴油船隻,潛水服等等一切水下作業工具,光這些潛水裝備就花費7萬餘元。
這個時候盜寶人數越來越多,外地的也聽聞此地有寶,也陸續加入到挖寶的隊伍,據統計,這些懷揣「挖寶夢」的團夥達到了10多個。那一年冬天,江口鎮熱鬧非凡,挖寶隊伍達到鼎盛。
這些挖寶隊伍晚上作業,江上挖寶船隻的燈光把江面照如白晝。船挨著船,擁擠在幾百米長的江面上。水下潛水作業,遊泳是基本條件,對於不會有用的村民而言,怎麼辦呢?自費去學習潛水,學成而歸加入到挖寶行列。
03懷揣「挖寶夢」團夥被捕
一切準備就緒,準備大展身手時,他們的「挖寶夢」也並非一帆風順。江底地形複雜,暗流永駐,能見度低。為安全起見,潛水者身上捆綁繩索在腰間,防止被湍流的江水衝走。當然也有例外被江水衝走的。
盜寶人之一何某講:「團夥4人半年時間,也沒挖到值錢的寶物。準備遣散時,挖到一個50兩銀錠。4人商量之下,出手換得6萬多塊錢。7萬塊的潛水裝備錢算是回本了。嘗到甜頭的何某等人,決定繼續挖寶,這一次沒有挖出之前的東西,團隊只好罷手遣散。」
像何某等人盜寶團夥不在少數,他們分工明確。據辦案人員統計,先後被捕盜寶團夥55名,團隊組建了10多個。5年時間,盜寶團夥挖出的文物估值億元,其中一個團夥挖得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價值1億餘元,他們以800萬元價格出售。
隨著警方的大力偵查,這些懷有「挖寶夢」的團夥相繼落網。被捕後他們對自己盜寶一事供認不諱,江口盜寶案破獲後,被賣出的上千件文物也相繼追回。這些懷揣「挖寶夢」的盜寶分子,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