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赤衣兇,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三國時,曹操為了補充軍費設立了摸金校一職,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當中提到: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陳琳寫的這篇檄文,是說曹操盜了漢梁孝王墓群。
或許曹操盜了太多的墓,在臨終之前,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得厚葬,曹操在「薄葬」的基礎上又採用了「疑冢」,自從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之後,南北朝廢帝劉子業也設立的摸金校尉一職。
《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記載: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粗有文才……以魏武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陽王休佑 領之,其餘事跡,分見諸列傳。
傳統的摸金校尉以《易經》作為基礎,個個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自古流傳的盜墓門派一共有四類: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天官 。這四類又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每個正統的發丘天官都擁有一枚「發丘天印」,此印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字,不過這塊印在明代永樂年間徹底被銷毀了,沒有流傳下來,在數千年的當中,四大門派也是走向沒落,盜墓賊興起,掘盜毀屍現象頻繁。
為了防止文物損壞,我國也是成立了考古部門,兩者在性質上完全不一樣,一個是為了謀財,一個是為了還原歷史,畢竟幾千年的時光,古代的文獻多數都被銷毀了,這些文物可以證明歷史上所發生過的事。
不過因為郭沫若堅持發掘明定陵,造成了不可估計的損失,我國考古部門就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主動挖掘帝王陵」,這讓許多盜墓分子更為猖獗,在這群盜墓賊當中,還有一個堪稱「祖師爺」的人物。
姚玉忠,是一個「子承父業」的盜墓賊,他從小就跟著父親下墓,祖傳一本風水書,能尋龍定穴,據說他用羅盤和星鬥在方圓保留百裡就能找到墓地,這門「手藝」是他先輩傳下來的,由於他父親不喜讀書,傳到父親時,只學了一半的本事。
姚玉忠將父親的本領繼承之後,又自己不斷鑽研風水,20歲時,他就開始四處拉幫結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古部門算是剛剛起步不久,難以很盜墓團夥相抗衡,盜墓之風十分猖獗。
而姚玉忠更為猖獗,因為「出色」的本領,常常先一步盜取其它團夥的看重的墓,在盜墓行噹噹中,誰先下就是誰的,但這麼做也會招來麻煩,不過他這本領確實很高,沒人能鬥得過他,漸漸地姚玉忠在這一行越來越出名,盜墓界稱他為「祖師爺」。
姚玉忠還有一個稱號「老敗家」,他嗜賭如命,輸贏幾百萬都是常事,輸紅眼時,他會直接拿出盜墓出來的古董在賭場抵押,賭博時,他常常對外炫耀,他這些錢都是挖來的文物,他手頭上的東西都是珍寶,5000多年前的紅山玉璧他都有。
正因為好賭,他作案也十分頻繁,在他落網之前,從2013到2014年,短短一年的時間當中,姚玉忠的團夥就外出作案200多次,紅山文化的玉器文物流向市場,也是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力。
警方在不斷排查下,摸清了姚玉忠這個團夥,但姚玉忠十分謹慎,2014年年底,姚玉忠在附近的山上轉悠,如果是普通的爬山遊客也不會引起護林人員注意力,但是護林人員不是第一次發現姚玉忠。
他在山上轉悠了好幾次,有時一轉就是一天,護林人員雖然不知道他想要做什麼,但還是報警了,偵查人員鎖定了姚玉忠,將其抓獲,原來姚玉忠是確定這山上有墓,踩點來了,警方在抓獲他之後追回了2063件文物,價值5個億。
這還是追回的文物,像是一些極為珍貴的文物,都不知道流向了那裡,更為猖獗的姚玉忠在考古人員現場鑑定是說了一句話:「考古專家都是廢材,論發掘古墓的本事,100個考古專家捆在一起也不如我」。
姚玉忠是我國抓獲的最大、也是最為猖獗的盜墓賊,其中跟他有過牽扯的就有12個犯罪團夥,犯罪嫌疑人數高達225名,而姚玉忠也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他因為非法佔有文化遺址、古墓葬內文物違反了文物管理法。
並以牟利為目的,自行或幫助他人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情節特別嚴重,構成倒賣文物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