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掘墳墓」:盜墓祖師曹操自己的墓屢次被盜,文物首次全面亮相

2021-01-10 逸史雜談菌

近日,河南安陽曹操高陵的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已進入了文物布展階段。目前已經完成總量的三成。

也就是說,再過不久,大家就能走進遺址博物館,參觀曹操墓文物啦。

曹操墓中出土的可復原文物,有250餘件。考慮到歷代以來,此墓屢次遭到盜掘,還能剩下這麼多文物,實屬幸運。

不過,作為最早設立盜墓官員的「盜墓祖師」,曹操自己的墓也未能逃過被盜掘的命運。真是風水輪流轉。

盜墓祖師

有個關於曹操墓的傳聞,可能許多人都聽過:七十二疑冢。

這個說法,大概是始於宋朝時期。曹操因為擔心自己的墓被盜掘,故意設置了「七十二疑冢」,來迷惑盜墓賊。

雖然被人們傳為「七十二疑冢」的古墓群,經考古研究證明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曹操墓的所在地如今也被找到。不過,這個傳說之所以流傳了那麼多年,除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之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這事符合曹操的性格。

曹操本是個多疑的人,文學作品當中曹操的狡詐,已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史書中也確實有「曹操多譎」的記載。

其次,曹操可以說是「盜墓祖師爺」。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潘粵明扮演摸金校尉胡八一。這個「摸金校尉」正是曹操設置,專門負責盜墓的官職。

歷史上盜過墓的王公貴族不少,但為此專門設了個官職的,曹操可以說是第一個。

袁紹的手下陳琳在討伐曹操的檄文中,對這事是這麼描述的: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不但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而且挖掘之後,還「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麼過分,說好的雞鳴燈滅不摸金呢?

因此,這「七十二疑冢」的故事從宋朝至今,都被人津津樂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雖說「七十二疑冢」多半只是傳說,但為了避免自己的墓被盜掘,曹操還是做出了一些努力:薄葬。

這事交代給曹丕之後,曹丕決定「高陵上殿屋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不過,薄葬並沒有起到防盜墓的效果。不但古人盜過,現代人也盜過……有墓中留下的各種品牌煙盒為證。

盜墓演義

魏蜀吳三國當中,盜墓的可不止曹操一個。東吳的孫權盜起墓來,比曹操還狠。

曹操盜梁孝王墓,主要是為了軍餉;而孫權盜長沙王吳芮的墓,主要是為了給孫堅修廟。長沙王吳芮的墓,很可能用的是比「金縷玉衣」規格還要高的「黃腸題湊」,因而有大量的木材。

「黃腸題湊」這個詞,比金縷玉衣難理解一些,就像老婆餅沒老婆一樣,黃腸也不是腸。「題湊」指的是葬式,而「黃腸」是指黃心的柏木。也就是四周去皮後的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

據記載,吳人發掘長沙王墓時,吳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裴松之引《世語》)

有個「目擊者」,後來遇到一個人長得跟吳芮特別像,還忍不住湊過去說,「君何類長沙王吳芮,但微短耳。」

結果那人正是吳芮的後人,十六世孫吳綱。此時距離吳芮死,已過去400餘年了。這事若是真的,那基因也太強大了,十六代過去,還跟先祖長得特別像,就是稍微矮點。

後來,孫權還盜掘過南越王趙嬰齊的墓。這事《三國志》沒寫,見於晉人王範的《交廣春秋》當中。

那孫權的墓是否被盜過呢?

孫權墓,在南京鐘山南麓蔣陵。因為沒有發掘,不能確定是否被盜掘過。不過,他的哥哥孫策的墓曾經被盜過。宋朝、明朝,都曾留下有人盜掘孫策墓的記載。

不過,劉備倒是從未留下過盜墓的記載。而劉備墓,也沒有被盜掘的痕跡。

劉備墓位於今成都武侯祠內惠陵。武侯祠很有意思,是全國唯一的君臣合祀廟。「武侯」指的是諸葛亮,堂堂「漢昭烈廟」沒人記得,大家都喊「武侯祠」。君臣關係好到連祠廟都合二為一,全國也是獨一份兒了。

當年關於安陽曹操墓的真偽之爭,曾經引起熱議。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發現,曹操遺骸基本被確認。

再過不久,我們就可以走進曹操墓遺址博物館參觀文物啦,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P.S. 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雜談菌,咱們慢慢聊呀~

感謝關注「逸史雜談」

歷史 | 文化 | 人物 | 拆書

每天了解多一點

相關焦點

  • 他出身盜墓世家,卻不料在千年之後,將自己老祖宗的墓給挖了
    關於盜墓賊的起源,目前已經很難考證,不過盜墓行為官方化、軍隊化,應該起源於三國時期的曹操。一代雄主曹操為了完成自己的雄圖霸業,便把主意打在了陵墓之上,因此,「摸金校尉」這個盜墓行業就此誕生了。不過,有盜墓就有防盜墓,而呂大臨就是一位防盜墓的宗師級人物。呂大臨出身於北宋的官宦四家。當時呂家有四位公子,他們都頗有學識,四人均中第,被人尊稱為「藍田呂氏四賢」,其中三人更是去到朝廷做官,只有老大呂大臨無心仕途,反而對陵墓極其感興趣,從此便專心於陵墓之上,而呂大臨更是成為了我國考古學之父,他在古代陵墓的研究上頗有心得,更是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 大墓被盜9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看後卻笑了:把棺木抬起來
    東晉史學家孫盛的著作《魏氏春秋》,裡面講到魏王曹操的時候,有一段文字是這麼說的「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大致意思就是說,曹操親自帶領著士兵們盜墓。
  • 四大盜墓門派之首的「摸金校尉」,在歷史中真的存在嗎
    盜墓在中國自古有之,最早有盜墓記載的是《呂氏春秋》,提到當時的陵墓「具珠玉玩好財物寶器甚多,無不抇(hu,三聲,挖掘之意)之墓」,至漢代經歷文景之治後,國庫充盈,厚葬之風盛行,漢末盜墓尤為猖獗,漢墓也是被盜的最多的陵墓,更有傳言漢墓十室九空,一個漢墓甚至能找到不同朝代的盜洞,而摸金校尉更是坊間傳言盜墓最厲害的。
  • 「盜墓高人」折戟秦公大墓
    2011年6月,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境內的秦公六號大墓遭到盜擾,盜墓分子用炸藥炸出一個深達19米的盜洞,被稱為「黃腸題湊」的棺槨已經暴露。 秦公六號大墓被盜案發生後,寶雞市、鳳翔縣文物執法部門增強了對雍城地區野外文物的夜間巡查,陝西省公安廳及公安部已將其列為掛牌督辦案件,陝西省文物局也將其列為重點案件。「現場遺留信息極少,加之沒有涉案文物出現,就像大海撈針。」
  • 真正盜墓高手,考古學家都自嘆不如,他們定眼一看就知哪裡有大墓
    鷓鴣穿山甲,發丘天官印,墓裡黑燈鬼打牆;掘嶺四海遊,摸金校尉留,雞鳴五鼓鬼上身。 真的難以置信,盜墓也是有口訣的。因為,盜墓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所謂的盜墓口訣,也只是盜墓者給自己的心理安慰。並且,盜墓絕技自古是傳男不傳女,絕不外傳的。
  • 陝西盜墓大案風雲:盜墓人電腦繪出秦公大墓結構圖
    2011年6月,位於我省鳳翔縣境內的秦公六號大墓遭到盜擾,盜墓分子用炸藥炸出一個深達19米的盜洞,被稱為「黃腸題湊」的棺槨已經暴露。秦公六號大墓被盜案發生後,寶雞市、鳳翔縣文物執法部門增強了對雍城地區野外文物的夜間巡查,陝西省公安廳及公安部已將其列為掛牌督辦案件,陝西省文物局也將其列為重點案件。「現場遺留信息極少,加之沒有涉案文物出現,就像大海撈針。」
  • 秦公六號大墓被炸出19米盜洞 盜墓儀器先進(圖)
    經文物、公安等部門人員現場勘查發現,被盜擾的大墓是秦公六號大墓的主墓室。由於盜洞深達19米,盜洞已到了作為棺槨的「黃腸題湊」,但囿於木質結實才沒有被炸透,也使墓室內的珍貴文物倖免於難。  被盜的秦公六號大墓位於鳳翔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的田地內。先秦陵園博物館館長景宏偉說:「目前尚未有涉及秦公六號大墓區文物的任何消息,至於發現盜洞和墓室內陪葬品是否被盜沒有直接關係。」
  • 河南發現楚國貴族墓,3層樓厚細沙護佑古墓,1000件文物完好無損
    與之相比,今天要介紹的這座貴族墓葬則要仁慈許多,只在於保護,不在於取他人性命,使得墓中1000件文物完好無損。    本著保護遺址的宗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處墓葬群進行了挖掘。第一次大規模挖掘的結果,是兩座南北相列的大墓得現於世,大量蔡、楚文化遺物從見天地。  郭莊土崗在當地名氣不小,經常被盜墓賊光顧。
  • 河南一祖墳被盜9次,後人無奈在墓碑刻下12字,盜墓賊從此消失
    而這些文物大多數都是從古墓中出土的,正是由於這些珍貴文物的存在,也導致了盜墓活動的興起。唐代的顏胄就在《適思》有言:「運否前政缺,群盜多蚊虻」,貼切的描述出了眾多盜墓賊們的活動和猖狂。
  • 他盜5億文物,被稱為「盜墓祖師爺」,被捕後一句話讓專家沉默
    或許曹操盜了太多的墓,在臨終之前,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得厚葬,曹操在「薄葬」的基礎上又採用了「疑冢」,自從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之後,南北朝廢帝劉子業也設立的摸金校尉一職。姚玉忠將父親的本領繼承之後,又自己不斷鑽研風水,20歲時,他就開始四處拉幫結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古部門算是剛剛起步不久,難以很盜墓團夥相抗衡,盜墓之風十分猖獗。
  • 紅外夜視儀、微型探頭,當盜墓用上黑科技如何打擊文物犯罪?
    在偵破武王墩古墓被盜掘案件中,警方扣押了大量專業作案工具,如雷管、土製炸藥、升降機、紅外夜視儀、對講機、微型探頭等。 「洛陽鏟已經淘汰了。」負責偵辦放王崗古墓群盜墓案的安徽省巢湖市公安局刑警二隊民警張鶴婷告訴記者,如今盜墓團夥在探墓方面很專業,一些盜墓者還潛心研究風水、星象,找到大致位置後,利用探針定位。
  • 男子盜墓缺氧身亡 真的是自掘墳墓
    1月13日晚,鹹陽市馬莊村的果樹地來了很多民警,聽說有人在地裡盜墓,用炸藥炸洞時,兩個人死在裡面。當時,有村民還在果樹地裡看見了幾把盜墓用的鐵鍬。  村民說,村子周邊古墓比較多,以前也發生過幾起盜墓案件。
  • 盜墓賊進入漢代大墓,盜走大量陪葬品,唯獨留下了2件頂級文物?
    身份越尊貴,地位越高,勢力越大,越是重視自己的墓葬規格,因為這也是排場,這也是場面。那時候的古墓相當於是另一處極樂宮,活著所享受的東西,死後也必須帶入到墓中。不說遠了,就說慈禧太后的墓,其豪華的程度讓人瞠目結舌,感覺清朝多年的財政都在墓裡了。慈禧頭上的一顆珍珠都能有雞蛋般大,而且這已經價值千兩銀子了。更何況慈禧還是珍珠控,棺木裡還倒進去了4升,真的是窮奢極侈。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
    經遼寧省文物組專家鑑定,該墓葬是遼代漢人貴族墓葬群,如此大規模家族墓葬群國內罕見  核心提示  62歲的爺爺,18歲的孫子,葫蘆島一個「盜墓世家」的祖孫三代四人來錦州盜墓,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挖掘工作」,一個遼代漢人貴族的家族墓葬群得以重見天日,墓室中出土的石壁畫經遼寧省文物組專家鑑定,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 我國首次無償追回被盜國寶!秦叔寶與尉遲恭,兩大門神終於重逢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相信很多人對這首歌詞耳熟能詳,但這也是人的幸運,能用語言、神態表現出來;棲身在冰冷玻璃櫃裡面的文物,卻沒有能力向周圍的人訴說自己的思鄉之情
  • 不光有,曹操還靠他們籌集了三年軍餉!
    這裡面的「操」就是指曹操,也就是說曹賊就是盜墓界的祖師爺,一點沒錯!我們都知道曹賊老奸巨猾,打仗的時候軍餉缺的厲害,怎麼辦呢?曹賊就想了個餿主意,打起了死人的主意。古代有錢人都講究厚葬,死後都把大量的金銀財寶帶到地下,讓自己在陰間也能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在漢代凡是王公貴族、高管地主家的祖墳必有寶藏。那麼曹操之前,這些古墓就沒人偷嗎?
  • 出自盜墓世家的盜墓者,涉案文物竟高達5億,這位盜墓高手是誰?
    自古以來盜墓都是被人們看作非常不好且極少有人做的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極為重視死後的葬禮,特別是皇室中的人,不到年紀就開始蓋皇陵,歷屆皇帝的皇陵無一不是又大又奢華,就連陪葬品也全部都是無價之寶。後來盜墓甚至演變成種職業,從找墓穴到盜墓、銷貨都有完整的體系。現在我們死後通常會火化,所以沒見過並且覺得不會有盜墓者了。但還是有盜墓者,其中最厲害的就是被稱為「現代盜墓祖師」的姚玉忠了。他會自己製作很多工具,並且用這些工具成功盜取暮雪中很多寶貝,經他手倒賣的那些文物甚至價值高達5億。
  • 唐太宗墓三次被盜,棺材打開令人毛骨悚然,兩件鎮陵寶物現藏美國
    昭陵和它的陪葬墓,綿延數十裡,氣勢宏大,蔚為壯觀。根據研究顯示,昭陵陪葬墓到目前已知的有194座,創造了中國帝王陵的歷史之最。李世民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杜甫在描繪昭陵的詩裡說:「靈寢盤空曲,熊罷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民間傳說,李世民的昭陵是大名鼎鼎的術士李淳風給挑選的吉地。
  • 一把洛陽鏟背後的盜墓江湖:大多小學文化,爾虞我詐秩序森嚴
    連日來,紅星新聞多方探訪盜掘嫌疑人、警方、文物部門及收藏者,梳理古墓被盜掘前後的軌跡,探尋古墓盜掘案件背後爾虞我詐的盜墓江湖。  如有古墓,先用探針或洛陽鏟確定古墓位置、「生坑」(未被盜的墓)還是「熟坑」(已被盜過的墓),再用鐵鍬等挖出盜洞,用鋼釺破壞墓室,再小心翼翼地清除掉陪葬物周圍的泥土,拿走陪葬物。
  • 以法之名追索文物:"章公祖師"的漫漫回家路
    消息迅速傳開,一場跨國追索章公祖師佛像的行動啟動了。  跨國追索的道路異常艱辛。一開始,佛像的持有者,荷蘭私人收藏者範奧維利姆表示,如果能夠證明這尊佛像確實是福建村民聲稱被盜的那尊,他願意歸還佛像。後來,他的態度又出現反覆,而且一度要求補償2000萬美元。最後,他索性通過代理律師表示坐佛像已在荷蘭交易,並且拒絕透露詳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