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文物盜銷案告破 追回玉豬龍等價值5億元文物

2021-01-10 觀察者網

近日,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歷時9個月破獲了一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涉文物案,端掉10個盜墓團夥,175人落網,將包括玉豬龍、馬蹄形玉簪等一級文物在內的1168件(套)、價值逾5億元的珍貴文物悉數追回。10個盜墓團夥成員中,有被稱為「祖師爺」的姚某,有資深考古人員劉某、監守自盜的遺址搶救性挖掘技工鄧某等4名公職人員,更多的是負責埋頭刨挖的農民……團夥犯罪手段從最開始的看風水星象傳統方式,向智能化方式發展,犯罪足跡遍布7省區10個市。而擁有文物收藏證、經營文物店鋪的出土文物販子,給盜墓團夥「掌眼把脈」坐地收贓,使得盜墓團夥從盜掘地下文物,逐漸形成非法文物交易鏈條。

案情

案發遺址外圍發現探挖痕跡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早在1988年就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的現世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被考古界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

據考古學家介紹,紅山文化距今已五千多年,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玉器使用和喪葬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已發現一大批造型別致、精工雕刻的玉器,包括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本次行動追回的玉豬龍即是紅山文化的典型玉器,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去年6月22日,民警巡邏發現牛河梁遺址外圍有探挖痕跡。朝陽市公安局初步斷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外圍區域被盜掘後,組織文物保衛分局相關警種等19名骨幹民警成立專案組,展開秘密布控偵查。5個月時間裡,專案組民警輾轉調查走訪群眾上萬人,行程10萬多公裡,獲取線索數千條。至此,一個全國最大的盜墓團夥浮出水面。

工作人員展示追回的文物——紅山文化玉豬龍

「出現探挖痕跡的地方都在遺址的外圍,地處深山老林,平時人跡罕至。」朝陽市公安局文物保衛分局局長王紅巖說,涉文物類犯罪普遍存在無人報案線索難覓、盜墓分子四處流竄難以抓捕、團夥聚散無常等特點,朝陽警方憑藉多種高科技手段和技術力量,先期掌握了以嫌疑人姚某、馮某、王某等人為首的9個盜墓團夥共80多人的作案軌跡,摸清了他們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倒賣文物的犯罪脈絡、團夥架構及相關證據。

經過偵查,警方掌握到,嫌疑人姚某為盜墓團夥核心人物,浸淫於盜墓30多年的姚某,被稱為「祖師爺」、「關外第一高手」,自稱會「看山」以及通過看風水星象來「鎖定」盜墓地點。2009年以前,姚某對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實施了多年盜掘。2009年之後,姚某盤踞在遼寧省朝陽市、河北省及內蒙古相鄰地帶,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盜掘。從2012年開始,更是變本加厲實施破壞性的盜掘。

去年11月底,此案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經過進一步縝密偵查,一個龐大的作案網絡輪廓更加清晰——10個團夥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繫,活動呈專業化、鏈條化,盜墓、轉運、收藏、倒賣一條龍,涉及7省份10多個地市。

抓捕兩次收網共抓獲百餘人

「姚某行蹤不定,常年不在家,我們分析案情之後,在赤峰部署多組民警進行蹲守。」朝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有組織犯罪案件偵查大隊大隊長張金寶回憶,根據姚某的動態軌跡,警方鎖定了他可能出現的多個區域。2014年12月7日凌晨2點,距離集中抓捕行動還有3小時,姚某現身內蒙古赤峰市某賓館。賓館大門外的車裡,抓捕民警已蹲守多時,他們悄悄將賓館的樓道、門口等出入口全部把守好,只待收網。凌晨4點,指揮部部署抓捕姚某,民警立即衝向其入住房間,將其控制住,並當場查獲放大鏡等作案工具。

工作人員展示追回的文物——紅山文化玉龜

當天的首次抓捕行動中,朝陽市公安局出動785名民警、78個抓捕組,會同其他省市配合抓捕的警力,在遼寧、內蒙古、黑龍江、河南等7省區10市同步行動,在6小時內抓獲78名嫌疑人,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此後的第二次收網行動中,共29人落網。

從公安部門掌握的情況看,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涉文物案中,此案抓捕嫌疑人數量全國第一,截至目前,已抓獲175名嫌疑人。另外,追繳的涉案文物總數達1168件(套),包括一級文物125件,二級文物86件,三級文物200件,一般文物757件,價值逾5億元。「追繳回來的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都有,其中尤以玉豬龍、勾雲形玉佩、馬蹄形玉箍等紅山時代的玉器、陶器,遼代的陶瓷器及金元時期的鐵器、金銀器最為珍貴。」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遼寧管理處處長張桂蓮表示,很多文物是首次發現,填補了考古發現的空白。

揭秘

探測不光看風水還靠高科技

10個犯罪團夥近200人,分別以姚某、馮某、王某、馬某等人為核心,參與刨挖、放風的基本都是農民。

「祖師爺」姚某自稱能根據風水星象「看山」,他通過這一方式來鎖定盜掘地點,並先期進行踩點,然後再帶領團夥進行盜掘。然而,姚某的這手「絕招」並不外傳,除了他弟弟跟隨著他學到些「皮毛」、後來「單飛」自己組織團夥實施盜掘外,其餘團夥主要還是跟隨姚某通過傳統方式尋找「目標」來盜挖文物。

警方追繳回的部分文物 警方供圖

此外,盜墓團夥也在不斷地改進著自己的手法。走在「升級」前列的,是以張某為核心的團夥。在到處流竄作案的過程中,張某結識了經營探測儀的黑龍江人李某,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實施「智能化」盜掘。

「所謂探測儀,也就是探礦儀器,這些儀器對於盜墓分子來說,攜帶十分方便。」辦案民警告訴記者。

挖掘挖掘墓葬後會進行回填

「盜墓作案現場都在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外,作案時間都在深夜,這類犯罪很難被人發現,更別提有人報案有線索了。」王紅巖說,除這些使案件具有「隱形」特點外,嫌疑人還通過各種手段來掩飾犯罪痕跡。

朝陽市東北方向有一個小山包,山下有條小河流經,山上稀稀拉拉長著些荒草,周圍一片荒蕪不見人煙。4月29日下午,記者在山頭看到,大約1000平方米的地方被一圈鐵絲網柵欄圍住,入口處貼著一份公告,寫著「半拉山積石墓地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一處重要的墓地」。

記者看到,柵欄內10多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搶救性挖掘。在工作人員挖開的10多個洞穴中,最淺的僅挖了十幾釐米就看到了紅山彩陶的痕跡。

「那3個洞穴,就是姚某曾經帶人盜掘過後留下的。」王紅巖指著中間位置的3個洞穴說,2013年開始,姚某先後帶著4個團夥在這裡盜掘了好幾回,每次盜掘完,他們都回填恢復原狀。

「從這裡隨處可見的彩陶,可以看出這片墓葬群是典型的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的積石冢群,有極高的考古價值。」王紅巖說,因被盜挖現世後,現在這片墓葬群被稱為「半拉山積石墓地」,距離紅山文化遺址並不遠。

銷贓常有文物販子坐地收贓

10個盜墓團夥主要盜掘的是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文物、遼金時代的錢幣,還有元代到清代的文物。在盜挖文物後,盜墓團夥會將文物出售變現。因此,在盜墓團夥的背後,還有一夥擁有文物收藏證、經營文物店鋪的出土文物販子。

文物販子李某經營著兩家古玩店,他借著自己「喀左縣文博協會會長」的身份從事非法文物交易,他並不滿足在店裡等著收贓,常常第一時間趕到盜掘現場坐地收贓。李某等文物販子的存在,使得盜墓團夥盜挖到的文物出手速度非常快,文物出手的價格以數十萬元居多,最高的是一個玉豬龍,價格高達320萬元。

「文物出手的速度不但快,還往往短時間內就被多次轉手。」負責追贓辦案的朝陽市公安局光明分局刑偵大隊民警蔡炳輝告訴記者,比如一個有雙龍圖案的金簪子,就被從阜新賣到了撫順、又從撫順賣到了太原。據蔡炳輝介紹,這個金簪子是國家一級文物,不可能在市場上買到,所以警方斷定是盜挖來的文物,並順著這個金簪子的銷贓軌跡,追回了45件文物。

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紅山文化研究專家郭大順說,隨著文物收藏熱升溫以及收藏市場不斷開放,盜掘倒賣文物犯罪形勢日趨嚴峻。此次公安部督辦案的偵破,將對涉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為今後打擊盜掘倒賣文物案件提供寶貴的經驗。

盜墓故事

盜墓「祖師爺」嗜賭如命

今年53歲的姚某是內蒙古赤峰市人,在家排行老三,中等個兒,平時「話不是很多」,在圈內有「祖師爺」「老古董」「關外第一高手」之稱。姚某從小就聰明,他小時候,父親本來要教他二哥盜墓手藝,可二哥沒學會,他卻學會了。學會後,姚某一幹30年。其間,曾被警方刑拘過。

姚某的盜墓團夥共有28人,和其他團夥有錯綜複雜的關係,追隨他的骨幹成員董某是其心腹。作為團夥的「總指揮」,姚某白天獨自踩點,晚間帶領團夥成員實施盜掘。只要是姚某認準的地兒,他一定要挖到東西才肯罷手。一次沒挖到,下一次再來挖,所以他常常會對同一個地兒多次挖掘,「絕不走空」。盜墓過程中,被他信任的成員可跟隨一起挖掘,不受信任的只能負責望風、駕車。

「祖師爺」姚某曾帶領團夥盜挖過的半拉山墓葬群目,前正在被搶救性挖掘 京華時報記者錢衛華攝

在跟隨他的團夥成員看來,姚某雖有找尋墓葬的獨家本事,但是他是個「沒義氣」的人,在分贓時「不講義氣」,常常分贓不均,這也使得姚某團夥中很多人都離開他單幹。「大家一起挖,但挖到快要出東西的時候,姚某就自己一個人動手,所以有沒有挖出東西我們不知道,挖出來了賣了多少錢我們更不知道。」團夥成員供述稱,正因為這個原因,連姚某自己的親弟弟都單幹了。

除了「祖師爺」的名號外,姚某還有個外號叫「老敗家」,這是因為他賭錢輸掉的身家已經上億。姚某的同案犯說,姚某到處賭錢,河北、遼寧等地只要是賭桌,哪怕是村頭的小賭桌,姚某也不挑,坐下來就賭,輸到分文不剩時,還曾用盜得的文物作抵押脫身。「一手盜墓獲利,一手賭錢輸掉。」辦案民警說,姚某被抓後,警方發現他的帳戶裡沒有錢。此外,姚某有妻有子,家在赤峰市,不過他常年不在家,其兒子也涉案。

>>姚某團夥

姚某團夥專門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和古墓葬,從事非法盜掘多年。經警方核實,姚某團夥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22起,涉及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的古文化遺址1處。警方追繳各類文物263件,其中一級文物64件、二級文物33件、三級文物78件。

曾被「祖師爺」搶劫玉器

因為姚某經常分贓不均,其親弟弟姚某某學會了一些手藝後,便離開了姚某,和馮某等人組成了另一個盜墓團夥。該團夥成員固定,實行平均分贓,組織嚴密,反偵查意識較強。作案時,馮某等人以紅山文化遺址資料為參考,選擇作案目標較為準確,盜掘獲取的文物級別價值相對較高,並且有成熟的銷贓網絡,能短期內變現獲利。

今年38歲的馮某是遼寧凌源人。馮某說,他們這夥人是姚某某組織的,姚某某在學會「看山」(找到盜墓的地方)之後,先後聯繫了王某、韓某和他。「姚某某是靈魂,我就是幹活的胳膊腿。」馮某說,平時韓某負責開車,其他人則在姚某某的帶領下刨挖,最後再由姚某某負責清理「東西」。

在馮某的記憶中,第一次盜墓是在2013年夏天。當天晚上8點多,他們幾人開車出門,來到一個海拔大約五六百米的小山下,隨後帶著工具往山上爬。「這個地方是姚某某提前踩好點的」,馮某說,姚某某看了山形、山相,說「那裡有貨」,所以大家定下去那裡挖墓。由於這個墓葬和其他地方不同,到處都是砂石,因此馮某等人只帶了「鍬」作為挖掘工具。「挖起來很淺,最淺的只有幾十公分,兩鍬就挖到了。」馮某說。馮某回憶稱,當時挖到一米多深的時候,姚某某下入洞中,將洞裡的東西清理出來,有一個勾雲形玉佩,還有一個馬蹄形玉箍。

馮某稱,他們一共挖掘了5次,每次都挖到了東西,最多時有七八件,最少時也有兩三件,總共挖到20多件。他們將部分文物到古玩城出手,獲利170萬。隨後,四個人完全平分,一人分了不到37萬。

此外,馮某還特別提及了一件事,2014年11月16日晚上,他曾被一伙人在家中樓下控制。那夥人將他拉到一偏僻處進行毆打,迫使他交出了存放文物的保險柜鑰匙,並拿走了其中的8件紅山玉器。事後,馮某得知這夥人是在「祖師爺」姚某的指使下幹的。

>>馮某團夥

截至目前,警方已認定該團夥盜掘涉及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的古文化遺址2處、古墓葬2處。其中2013年8、10月間,該團夥在遼寧喀左縣盜掘的一件「丫」形玉器,銷贓獲利72萬;盜掘的一件方形玉璧,銷贓獲利60萬元。專案組追繳各類文物109件,其中一級文物18件、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19件。

相關案情

4名考古人員涉案

在被抓獲的嫌疑人中,有4人是考古人員。其中,鄧某是遼寧某考古研究所技工,劉某是赤峰市敖漢旗博物館的業務骨幹,是一名資深考古人員。

2010年9月,鄧某在搶救性挖掘工程現場監守自盜,私藏價值高昂的玉豬龍,藏匿一段時間之後,於2012年初通過早前相識的劉某找到買家張某,以320萬元的價格將玉豬龍售出。鄧某說,在對挖掘到的玉豬龍下手之前,他一直想的是要好好看住工地,但是一念間幹了這麼一件後悔不已的事情。劉某則稱,自己平時最痛心的就是珍貴文物流失,結果這次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珍貴文物流失到了私人博物館。

對話

「我支開別人,留下了玉豬龍」

京華時報:還記得怎麼挖到玉豬龍的嗎?

鄧某:2010年9月,在一個被盜遺址那裡,我們進行搶救性挖掘,我在單位主要做田野挖掘的活,所以和幾個民工一共6人一起幹活,挖到了玉豬龍、鐲子等一共3件。我以前都是想著要好好看住工地和挖出來的文物,但是那天突然間想到家裡挺困難,想留一個換錢,就支開民工,讓他去運土,我留下了玉豬龍。

京華時報:為什麼選擇玉豬龍?

鄧某:我參與過編纂資料,知道這個最值錢。

京華時報:玉豬龍怎麼賣出去的?

鄧某:我認識劉某,跟他說有個老頭撿到個東西要賣,給他看了照片但沒給他實物看。他斷定說是真的,就幫我聯繫買家,中間還找了別人幫忙,討價還價好幾回,最後定了320萬的賣價。

京華時報:你給了劉某多少錢?

鄧某:我不知道劉某拿了多少錢,反正他們幾個人一共拿了100萬,我到手是220萬元。

京華時報:這些錢你都怎麼花了?

鄧某:我家裡挺困難的,一直租房住,所以拿了錢就買房子了,給父母也買了一套不大的房子,剩下的錢做理財了。平時根本不敢花這錢,也沒跟老婆提起這筆錢。(京華時報記者 錢衛華)

相關焦點

  • 「玉豬龍」在農田中,在小孩玩耍拖拽中,在文物保護單位的箱子中
    玉豬龍。眾所周知,他是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在農田幹活中發現出來的,從發現到放在場子裡,在到小孩手中的拖拽磕碰摩擦中的玩具,後又在到文物保護部門中的箱子裡靜靜的度過十幾年。「它」的發現到被國家重視,真的是經歷一些挫折和無奈,讓人覺得心驚膽戰,讓人覺得後怕。
  • 蚌埠一8年前被盜明代石虎追回,盜竊文物嫌疑人被抓獲!
    2012年5 月10日夜,蚌埠五河縣小溪鎮化明村嚴小姐墓地上的一尊國家二級珍貴文物明代石虎被盜。案發後,五河警方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相繼抓獲李某偉、曾某富等八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打掉一個專業盜竊文物犯罪團夥,追回涉案明代石虎及其它二級文物、三級文物共20多件,嫌疑人趙某坤畏罪潛逃。
  • 瀋陽民間現稀世文物玉豬龍 收藏者身份神秘(組圖)
    專家在鑑定「大石頭」專家向市民講解民間藏品中驚現稀世珍品,專家鑑寶發現一件紅山文化的玉豬龍!「發現這麼重要的文物,這趟來得真值。」一位老先生把爺爺和父親當枕頭的一塊石頭拿來,非說是文物,當專家告訴他這只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石頭時,老先生不信,說要找別的專家再看看。還有一些大塊的石英石、方解石、漢白玉、玻璃等被市民以奇貨收藏,專家指出後,市民大失所望。
  • 地方新聞|山西追回高等級文物戰國「蟠蛇紋建鼓座」 天津將整治...
    這些涉嫌空置、轉租轉借違規違約行為的保障家庭,停止保障後5年內不得申請公租房保障。【山西】將全程實時監控生鮮乳運輸安全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為保障乳品質量安全,山西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實施意見》,要求所有生鮮乳運輸車輛安裝實時定位和視頻監控系統,實現生鮮乳運輸環節的全程實時監控。
  • 我國第一盜墓高手,30年盜了5億元的文物,被抓後稱專家都不如他
    我國第一盜墓高手,30年盜了5億元的文物,被抓後稱專家都不如他文/小先生2015年5月,公安部宣告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盜墓案終於告破,總共抓獲犯罪嫌疑人超過200名,涉案文物更是高達兩千多件。而根據專家估算,這些文物的總價值超過5億元,可見這批文物價值之高。
  • 洛陽一清代文物石獅子被盜案告破,四人被刑拘……
    9年前的寒冬深夜,偃師市顧縣鎮顧縣村發生了一起清代文物石獅子被盜案,受限於當時的刑事技術條件,此案一隻未能取得突破。可民警並未放棄,隨著公安刑事技術水平的提升高,經過辦案民警大量而艱辛的工作,終於2019年5月將4名盜賊抓獲歸案,時隔9年的文物盜竊案宣布告破。
  • 山西「二龍戲珠」琉璃壁心文物被盜案一審宣判
    人民網太原7月7日電(張婷婷)今天,從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備受關注的「二龍戲珠」琉璃壁心文物被盜案日前在介休市人民法院開庭。該案被告人冀某福和冀某龍二人共同盜竊了「二龍戲珠」琉璃壁心文物,致使文物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壞,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 「玉出紅山」:你當我不知道,古時候「豬」就是「龍」的意思
    這次展出的展品160多件,其中從田家溝和半拉山墓葬出土的文物是第一次走出遼寧。所謂新石器時代,是指舊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之間的一個歷史階段。這一叫法是相對舊石器時代而言的。考古學家把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紡織等生產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出現的標誌和基本特徵。
  • 最看不懂的博物館館藏「玉豬龍」:豬是如何成為龍的?
    參觀北京、遼寧等歷史博物館時,在關於新石器時期文物的展區內,我們會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藏品——玉豬龍,它是距今6700~49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是遠比夏商更古老的年代。遼寧博物館 玉豬龍但博物館寥寥幾語的簡介並不能說清這件藏品的重要性,奇特的命名也給觀眾留下了諸多困惑,為什麼要把作為家畜的豬和高貴的龍放在一起給玉器命名呢?豬和龍能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它會是遠古文化中權威和身份的象徵呢?這一切還要先從豬豬說起——對力量的崇拜提到遠古時代的玉器,它的紋飾特點就不能離開它所處的時代背景。
  • 三峽庫區搬遷的最大地面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張桓侯廟(張飛廟),位於重慶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攝影/漢口光達)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 6000年前炫富就是「炫豬」!這些文物裡的豬,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今天,北青菌決定換個套路,給大家送上一份文化大餐,講解一下文物中的豬!可能你會說,豬這麼普通的動物還會出現在文物上?在博物館裡看沒過什麼特別的豬啊?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發現,常常被人忽略掉的豬,其實大有文化!
  • 價值兩億的文物,被一對夫妻拿來攤煎餅,如今文物已落葉歸根
    文物是歷史的記錄者,後人通過歷史文物來對當年風土人情進行還原與再現,是歷史研究考證的重要證據,也是珍貴工具,一般我們形容文物價值,除了對其工藝、質地進行評價,更多地也是基於其歷史價值做出的綜合考量。自建國至今,許多因天災人禍失落在民間的文物瑰寶紛紛在愛國人士的助力下回歸祖國,藏於各地博物館中,不僅豐富了博物館藏品,更進一步充實了民眾的日常文化活動。
  •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四年 山東發現了這些寶貝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 山東發現了啥寶貝?
  • 「大運河文物展」中的動物們:著急的青銅龍,未知犬豹的金獸
    「大運河文物展」中的動物們:著急的青銅龍,未知犬豹的金獸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揚州博物館獲悉,「水蘊華章——大運河文物精品展」因展覽調整需要,南京博物院藏西漢金獸、東漢銅牛燈、唐三彩雙魚瓶
  • 十大國寶級文物:戰國水晶杯、商周太陽神鳥金飾,你都知道多少?
    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戰國女屍5.戰國女屍:1994年5月在湖北省荊門市紀山楚墓發現,它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所發現的第一具外形、骨骼保存基本完整的戰國女屍,距今已有2300年,比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女屍和江陵鳳凰山出土的西漢男屍至少要早100年,對考古、醫學等諸多學科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堪稱「稀世國寶」。
  • 中國追回流失日本國寶史記
    國寶回家,迅速刷爆網絡;吸引全國熱議。 有網友就問:為什麼此次中國文物局未出資回購,就能追回流日國寶?為什麼之前要花大價格回購流失海外國寶?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日本?中國政府成功追索多少次?本文將一一道來。
  • 大運河文物展中的動物們:著急的青銅龍,未知犬豹的金獸!
    通高10.2釐米,身長16釐米,身寬17.8釐米,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萌萌噠而神秘的造型,使它成為了迄今為止全國出土的最重金器,也成為了南京博物院18件「鎮院之寶」之一。金獸整體為澆鑄而成。它的頭枕於前腿上,瞪目豎耳,頸部帶三輪項圈,頭頂有一環鈕。根據它的造型,可以推測出是西漢初期的產品。
  • 四獸首「回家」引出圓明園文物話題(圖)
    在這一天,流失海外140餘年的圓明園海晏堂前十二生肖銅像中的牛、虎、猴、豬四獸首終於齊聚闊別已久的故園,向公眾免費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工作人員近年來在清理圓明園遺址公園時所發現的瓷器碎片、琉璃構件及被燒焦的梁木。展覽定於10月26日結束,之後,四獸首將仍由保利博物館收藏,並在近期內開始全國巡展。  四獸首在圓明園的展出,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十二銅首」以及圓明園流失文物的關注。
  • 江口沉銀案,盜寶人挖出價值1億元的金印,最終被警方逮捕追回
    江口沉銀案出土的銀錠張獻忠江口沉銀案流傳300多年,相傳沉銀地方位於眉山市彭山區。根據考古學家粗略考證,按照當時的貨幣與現在貨幣換算下來,張獻忠的財富可謂是相當驚人,至少擁有3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可這位皇帝繼位不久,便被吳三桂的大軍擊潰。
  • 倒賣文物的人手段有多殘忍?把玉塞入活羊體內,3年後取玉賣天價
    玉的珍貴精美使人賞心悅目,但同時也讓那也心懷不軌貪圖利益的黑心商人看到的無限的商機。在造假的產業鏈中,有許許多多的無良商人絞盡腦汁的去造假文物,而有些商家使用的造假手段簡直是慘無人道,而這些文物造假販子的手段到底是怎樣的殘忍血腥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