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2020-08-04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很多新魚友面臨三伏天的高溫環境,都很著急,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觀賞魚,到底哪些觀賞魚比較耐受高溫環境,哪些觀賞魚可以適度忍受呢?

如果事先知道它們不能忍受,我們是可以適度採取一定的措施的,這個措施和方法因人而異,還是自己動腦去想吧,都不是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所以說,比較關鍵的就是,如果我們以35度的高溫為限,會有哪些觀賞魚最先拜拜了呢?

很多觀賞魚在治療白點病期間,水溫都可以保持在35度,並且恆定一周,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比如說平時飼養水溫就很高的一些高溫魚:羅漢、龍魚、鸚鵡魚、七彩神仙魚等等,這些中大型的熱帶觀賞魚,它們平時的飼養水溫可能就在28到32度之間。

萬一因為換水不慎或者水溫不合適、魚體有所虛弱,導致它們不幸患上了白點病,我們是可以把水溫提高到,最高35度的極限溫度的,這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據大部分資料所示,都把飼養熱帶魚的最高水溫定在了34度,其實呢,現在的加熱管和水溫計,哪一個它沒有誤差?差個一兩度太正常了,因此來說,35度是絕對有可能達到的,它們也能耐受一周或者十天、半個月。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金魚、錦鯉也不是不可以,它們完全可以忍受住35度的高溫環境,我的蝶尾金魚就曾經試驗過,只要是緩慢加溫,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水質、密度、氣壓一變,即使30度的高溫,也可能死魚的

還有的魚友就會說了,不對,為什麼我飼養的金魚、錦鯉等,它們在30度的高溫環境下,就發生了死魚的現象呢?

是啊,這個情況也很正常:比如說水溫又高、氣壓又低、飼養密度再大點、水質調理上再差點、稍微餵多點,它們當然就拜拜了。

在盛夏季節,我們經常會遭遇到一種現象,那就是明明氣溫顯示並不是很高,但是室外微風不動、光照強烈或者氣壓很低,我們就會感覺到憋氣,那麼,我們就會說,這個天氣很悶熱,有點上不來氣。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對於觀賞魚也是一個道理,它們在水中生活,本身的含氧量還沒有大氣中的多,再遇上適度高溫加上以上的那些問題,當然就會暴斃身亡了。

大部分的小型熱帶魚,不太容易忍受住35度的高溫環境

對於魚店裡所售賣的大部分,通貨品種的小型熱帶魚,平時能夠高溫飼養的根本就不多,尤其是,它們並沒有和其他中高檔觀賞魚共處一室,它們的飼養水溫就會更低,平時保證在18度及以上,大部分都能夠生活的很好,個別品種會在20度及以上,它們才不會爆發水黴,比如鬥魚系列。

對於這些小型觀賞魚來說,如果動不動就把它們飼養在,28度以上的高溫環境裡,除非是在夏季,否則的話,哪個魚店也不傻,幾乎是在白費電。

因此這些小型觀賞魚,包括了比較適宜低溫的孔雀魚、瑪麗魚、清道夫、紅箭魚、鬥魚之類的攀鱸科觀賞魚、其他燈科魚……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太多太多的小型觀賞魚品種,它們根本就不適合35度的高溫環境,從來也沒有聽說過給孔雀魚治療個白點病,要把水溫調整到35度的,根本沒必要。

再者就是,很多魚友飼養上述的這些小型魚,容器過小而密度過大,這個時候哪怕是30到32度左右,也會有死魚的可能。

如果我們的密度非常寬鬆、溶氧量很充足、水質很好的話,短暫的高溫環境,它們也可以忍受,具體多短暫、時間多長?這個要看觀賞魚的品種和反應,還有個魚體質。

如果水溫長期過高、大量觀賞魚開始漂浮水面、呼吸困難、鰓蓋大張,那肯定就不是什麼好結果了,假設我們不去果斷採取措施的話,有可能就會大量、一批接一批或者整缸陣亡,這可是毫不客氣的。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我們需要結合水體、飼養密度、投餵量和水溫,以及觀賞魚的狀態,特別是索食慾望、呼吸、巡遊狀態去多加觀察。

關於如何仔細觀察觀賞魚的上述不正常狀態,我們會在以後詳細的講解。

各種原生魚、溪流魚,大部分都是不耐受高溫的品種

關於各種原生魚不耐高溫的問題,也要見仁見智的去理解,不能一慨而論。

比如說我們這裡的最高水溫也能達到35度以上,生活在野外的鰟鮍魚或者小麥穗,即使是在比較小的池塘中,它們也未必會死亡,但是如果在其他地區的呢?

有些原生魚,它們本身在原產地就沒有遭遇到那樣的高溫環境,比如說:

各類吸鰍、部分蝦虎魚等,還有寬鰭鱲之類的吧,它們喜歡水流和溶氧豐富的環境,如果來到一灣靜水的魚缸裡,只要是微風不動或者氣壓一低,溫度再高點,直接也就拜拜了,不用什麼飼養密度的,這是它們的天然習性所致。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所以說,飼養它們的話,至少對於它們的品種和原生環境還是應該有所了解的,人工繁殖的可能例外。

小魚苗不耐高溫環境

最後一點,還有各種觀賞魚的小魚苗,這個也很重要,不管是哪種高溫熱帶觀賞魚的小魚苗,絕對沒有使用35度的高溫去飼養的,最多30到32度就已經很高了,這還針對的是部分小壓成,初期的魚苗或者幼魚,根本不適宜如此的高溫環境。

再者就是,小魚苗本身的飼養密度一般都大、投餵量也大,在初期的開口攝食期間,更需要良好的水質和溶氧環境,一旦溫度過高的話,幾乎就是團滅,這些現象在鬥魚苗、藍曼龍苗、以及七彩、燕魚、孔雀魚之類的各種卵胎生觀賞魚苗身上,都很常見。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只要溫度一高,我們就很難控制住小魚苗的針尾或者死亡率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窩魚苗徹底廢掉,對於這一點,通過所有的觀賞魚沒有在35度的高溫下還能正常繁殖,我們就應該明白了。

不但是觀賞魚,大多數動物都不會選擇在盛夏季節中去繁衍後代,一般都會停止一個月,除了愚蠢的人類……

所以說,在35度的高溫環境下,很多觀賞魚,特別是小型魚、原生魚、魚苗等,一定需要格外注意。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5度,哪些觀賞魚,最容易出現暴斃的現象?
    所以說,比較關鍵的就是,如果我們以35度的高溫為限,會有哪些觀賞魚最先拜拜了呢? 很多觀賞魚在治療白點病期間,水溫都可以保持在35度,並且恆定一周,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比如說平時飼養水溫就很高的一些高溫魚:羅漢、龍魚、鸚鵡魚、七彩神仙魚等等,這些中大型的熱帶觀賞魚,它們平時的飼養水溫可能就在28到32度之間。
  • 觀賞魚遇到哪些情況,會突然暴斃,什麼問題可輕易要了它們的命
    那麼,在這些諸多的疾病當中,有些觀賞魚是因為慢性疾病而亡的,這些疾病大部分都會有一定的前兆,就算是我們再不會觀察,也會看到某些跡象。而有些能夠直接造成觀賞魚暴斃的疾病或者說問題,未必會有任何的徵兆,這樣的疾病導致觀賞魚的突發死亡率極高,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究竟有哪些問題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要了觀賞魚的命,以便於我們及時的察覺。
  • 觀賞魚的入缸水溫到底應該在多少度合適?
    養魚老道認為我們應該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一、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就高不就低除了盛夏季節,魚缸的水溫超過了30度以上,在這種情況下,魚兒直接入缸即可,我們也沒有必要再去過溫了,甚至於如果水溫過高,比如34度以上,我們還要去做降溫處理。
  • 盛夏的水溫達到多少度,熱帶觀賞魚還能夠正常的存活?
    4、換句話說,如果它們在魚店裡飼養的水溫過高,我也是不敢如此操作的,如果它們入缸的狀態不是太好,我也會逐漸去進行升溫調理的,一切還是要源於它們的習慣性和觀賞魚的狀態來定。二、大部分熱帶魚最適應的水溫應該在25到28度1、無論我們把熱帶魚分成多少種,大部分熱帶魚的適應水溫都應該在25-28度左右,在這個範圍內,比較喜歡低溫的,比如卵胎生觀賞魚中的孔雀魚、黑瑪麗等,在25度的環境中它們也能很好的生長。
  • 32度高溫觀賞魚會死掉嗎?一般都不會,問題可能不在水溫上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由於近期的持續高溫天氣,很多魚友的觀賞魚開始出現大批死亡的現象,有不少魚友前來詢問,是不是30度或者32度左右的高溫環境,觀賞魚就必死無疑了?
  • 銀龍、地圖、巴西亞等觀賞魚,水溫最低在22度,需要加溫飼養嗎?
    也就是說,我們儘量把水溫控制在最低臨界點兩度以上,以防水溫計或者室溫出現偏差,並不說它們在18度的水溫下一定會保證不患病或者不死亡,所以說22度到25度,反而會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範圍區間,我們儘量不要讓它們的生活水溫長期在18度到20度之間徘徊。
  • 普通燕魚入缸後就成群暴斃,這種觀賞魚,為什麼如此難養?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關於燕魚暴斃的問題,最近很多魚友都有遇到過,別說是各位新魚友,我這裡也曾經收到過一位魚友贈送的燕魚,一夜之間死了四分之三,剩下來的唯一一條,還在苟活著。
  • 觀賞魚突然暴斃很常見,為什麼有些快死的魚,很快又滿血復活了?
    其實這也未必,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我們的個人操作和判斷,因為今天一位魚友的評論,使我想起了這個問題,關於突然暴斃的觀賞魚,我們就不必解釋了,再解釋它也是活不了了,這會與很多因素有關。但是,有些觀賞魚明明快死了,還能活過來的,會有哪些情況呢,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 連斑馬魚都能養到暴斃,這個觀賞魚真的沒法玩了!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近期有位魚友諮詢養魚老道,為什麼自己連個斑馬魚都養不好,買回家幾天就暴斃了,原因到底在哪,是不是自己根本不適合養魚?這個問題養魚老道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或者鄰居在談論,說是人家的魚怎麼養都不死,自己一養魚就死?
  • 飼養狗頭魚比較容易暴斃,原因會在哪裡,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位魚友提出疑問,說是自己想要一養一條狗頭魚,而且又是成年魚,不過,聽說狗頭魚成年後經常容易出現暴斃的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旦這些觀賞魚,出現了過度恐懼的狀態,那麼我們調理起來,一定是難上加難的。所以,如果我們購買此類觀賞魚,一定有一個較好的心理準備,可能需要和它長期作戰。
  • 為什麼購買的燕魚,經常出現整缸暴斃,原因在哪裡?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關於燕魚暴斃的問題,最近很多魚友都有遇到過,別說是各位新魚友,我這裡也曾經收到過一位魚友贈送的燕魚,一夜之間死了四分之三,剩下來的唯一一條,還在苟活著。
  • 盛夏季節,謹防觀賞魚五種疾病爆發,幾乎全部與水質、水溫有關
    所以說,一旦發現自己魚缸裡的觀賞魚出現了大批量的,尾巴或者體表紅血絲現象,或者部分觀賞魚開始出現了輕微的痘瘡病、以及蒙眼。我們首先考慮到的根本不是下藥,而是需要去及時換水了,要迅速想辦法調理魚缸的水質,也不是不可以檢測一下,有條件的可以迅速予以倒缸、隔離靜養等。
  • 鬥魚科的觀賞魚都有哪些品種,哪些容易飼養,各有什麼優缺點?
    很多魚友一直在問關於中國鬥魚的飼養水溫問題,養魚老道還是那句話,既然我們想要飼養它們,僅僅是一缸或者一條魚,我們還是給它們適當加溫為好,畢竟這不是在野外的自然環境下,水體也不是很大,溫差變動太大,對於任何觀賞魚都會不利,如果不能夠保持18度以上的水溫,我們乾脆就不要飼養了。
  • 觀賞魚暴斃的原因,魚缸裡有沒有忽然掛掉的魚?找到原因了
    為什麼觀賞魚總是在入缸的時候直接就死掉了?而且沒有任何的前兆,讓很多人措不及防?大多數觀賞魚還是非常皮實的,就算是一些生命力非常頑強的鱧科魚或者鯉科魚也經常會出現暴斃的現象,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觀賞魚在入缸之後沒多久就會暴斃?觀賞魚入缸後暴斃,其實有很大的概率是因為你的過水工作沒有做好。現在還是有很多地方的溫度是很低的,比如東北那邊就還在下雪。
  • 有哪些觀賞魚病,比較容易互相傳染?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最近有魚友問到這個問題,就是有哪些觀賞魚的疾病·比較容易互相傳染?其實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因為關鍵的問題不在於病菌,而在於觀賞魚的體質和水質,除非我們魚缸裡出現了大型蟲,它們在魚缸裡到處亂跑,其他的觀賞魚病都不會輕易地傳染。即使是小瓜蟲病,有的體質較好的觀賞魚根本啥事也沒有,並不會被感染到。
  • 不要以為自己的觀賞魚,總是病入膏肓,沒注意的反而容易暴斃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總認為自己的觀賞魚時不時的病入膏肓,一般都會出現在新魚友之間,哪怕是觀賞魚稍微有個不正常,可能在我們看來它們就活不久了,就是大病了,事實上呢?
  • 我被室溫打敗了,晝夜溫差最大20度,這些觀賞魚是怎麼活下來的?
    另外就是珍珠馬甲的水溫我必須控制,否則它們不是水黴就是爛鰭爛身的,目前已經發現由於打鬥問題,部分馬甲出現身體潰爛的現象,但是沒大問題,傷口可以自愈,已經結痂了,那就沒有必要再去管它們了。
  • 如果換水後,魚缸水質或觀賞魚出現下列情況,可以視為正常現象
    三、不是過度、大量換水,比如說突然間超過了一半以上的換水量突然間再去大量換,任何的觀賞魚都會受不了這個打擊的。四、不是直接自來水刺激或者水溫不恆定,已經適度困水自來水的氯氣當然會刺激到觀賞魚的體表,換水的水溫不恆定觀賞魚必定會患病,適度困水以後,絕對可以減少新水對於觀賞魚的刺激,還可以穩定水質,道理我就不必再去囉嗦了。
  • 如果換水後,魚缸水質或觀賞魚出現下列情況,可以視為正常現象
    二、觀賞魚的飼養時間不是一天兩天,最起碼過了一個月的養水期新缸、新水、新魚,突然換水會有很多不可預測問題,本身觀賞魚就不太適應,還在心理壓抑期。三、不是過度、大量換水,比如說突然間超過了一半以上的換水量突然間再去大量換,任何的觀賞魚都會受不了這個打擊的。
  • 不要總以為自己的觀賞魚,就是病入膏肓,沒注意的反而容易暴斃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總認為自己的觀賞魚時不時的病入膏肓,一般都會出現在新魚友之間,哪怕是觀賞魚稍微有個不正常,可能在我們看來它們就活不久了,就是大病了,事實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