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購買的燕魚,經常出現整缸暴斃,原因在哪裡?

2020-12-0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關於燕魚暴斃的問題,最近很多魚友都有遇到過,別說是各位新魚友,我這裡也曾經收到過一位魚友贈送的燕魚,一夜之間死了四分之三,剩下來的唯一一條,還在苟活著。

雖然說,我的那些燕魚是因為旅途太遠、包裝過密所致,但由此可見,燕魚這個東西,即使是普通的品種,它們也不是非常易養的觀賞魚,尤其是大批量購買的通貨品種。

那麼,造成燕魚暴斃的原因會有哪些呢?

小魚吃不飽、大魚吃不飽、大小魚吃不飽,過度飢餓,一餵就死

這就牽扯到我們選魚的問題了,這是我們飼養燕魚之所以暴斃的第一大原因,尤其是成批死亡。

挑選燕魚一定是狀態第一、體型微胖第二、體表無任何的紅嘴、紅血絲、紅斑、以及掉鱗徵兆出現。

這裡的掉鱗指的是體表,而不是魚鰭破損,魚鰭破損的燕魚,在十天半個月內完全可以自行恢復的,而體表出現坑坑窪窪,感覺像是掉鱗,其實有不是,這種情況最起碼證明,它們的體表絕對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燕魚出現的外寄的情況不多,但是,如果發現成年燕魚,有體表的坑窪現象,幾乎是有一條算一條,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就是暴斃而亡,這個只是我的一點實踐經驗。

那麼,剩下來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燕魚的體型過於瘦弱,魚鰭不展,這樣的燕魚基本是養不活的,一旦稍微投餵點食物,也就瞬間腸炎、腹水或者脫肛了,尤其是墨燕。

所以說在選魚問題上,如果不仔細觀察就輕易購買,是可以死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燕魚的。

堅決不混養,尤其是初入新缸的燕魚,不要去和任何的已有觀賞魚混養,否則,死魚概不負責

關於燕魚不能夠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的問題,我也是強調了很多遍,可是,有些新魚友們,就愛這麼去做,那是誰也沒有辦法的。

因為如今的燕魚,早就不是三十幾年前的燕魚了,那些燕魚的雜交不重,基本不下藥,從小是吃著活魚蟲長大的。

而現在的燕魚,雜交繁殖過度、吃藥過度、價格太便宜,小魚苗稍微長大一些,就可能魚飼料侍候了,或者適度挨餓,導致它們的體質極度虛弱,死魚也就是常事了。

在這種虛弱的體質下,我們再去把它們和什麼孔雀魚、紅箭魚、七彩神仙魚混養,諸多林黛玉碰到了一起,不一定誰先完蛋,有可能燕魚就會首當其衝,如果我們在選魚問題上不去注意的話。

這個交叉感染,不是說我們換換水,下點藥它們就可以痊癒的,純屬胡說八道,直接死魚很正常,而且速度一定會很快的。

重在投喂,需要謹慎再謹慎:一旦餵多了,腸炎、腹水,一旦極度飢餓了,還是腸炎,投餵活食,可能內寄,投餵魚飼料,可能撐死或者營養不良,這就是如今的燕魚

如果說,我們在選魚問題上能夠做到萬無一失的話,燕魚的飼養相對就會變得簡單的多。

小魚苗不是不可以投餵活魚蟲或者豐年蝦,甚至於適度的紅蟲,成年的燕魚,大部分還是以豐年蝦結合魚飼料為主。

但是,無論哪種投餵方式,我們一定注意營養的全面和謹慎投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魚友飼養在混養缸裡的燕魚,動不動就會患病的原因,因為都是按照其他觀賞魚的喜好,投餵的魚飼料,燕魚要麼不愛吃,要麼根本搶不上食,最後還是一個腸炎。

投餵燕魚,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緩慢加量,一定要結合水質情況和它們的狀態以及排便情況,去做宏觀調理,不能因為它們愛吃,就去突然間加量,也不能因為它們不愛吃,就去長時間停食,它們就是這麼個東西,即使養順了,也不要去掉以輕心。

如果能夠長期投餵成年的豐年蝦或者自製的魚蝦漢堡,燕魚都可以生活的很好,再去少量搭配點飼料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有把它們的體質和狀態養出來,它們的抵抗力才會有所上升,之後患病的概率才會相對減少。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要把它們去隨便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燕魚並不是非常適合混養的觀賞魚。

換句話說,我們如果經常把燕魚隨便放置在什麼孔雀魚或者七彩的魚缸裡,它們經常患病,就不要再去詢問原因在哪裡了,很正常的現象,無論是魚食、水溫等問題,我們都無法做到很好的調配。

喜歡新水是燕魚的一大特點

最後一點就是,其實大部分的普通燕魚都是喜歡新水的,這裡就牽扯到了上述的燕魚體表問題,它們遭遇到過度的老水刺激體表,就會出現一定的坑坑窪窪,繼而失去了保護皮膚的一道屏障,尤其是在魚店的魚缸裡,各種病菌或者其他寄生蟲交叉,一旦進入魚鰓,燕魚就會瞬間暴斃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購買的燕魚,回家之後,經常會遊到水面呼吸,然後幾天就掛掉的原因。

因此,飼養燕魚可以適度的加大一下換水量,比如說爆氧一到兩天,三五天換水五分之一,或者每周換水三分之一,反而有利於燕魚的成長,每天抽底換水也不是不可以,當然了,這裡所指的,還是比較普通的一些燕魚品種。

過於高檔的或者原生的燕魚,就要依據其當地的習性和適應水質情況,予以不同的調理,不能去一概而論的。

最後一點就是,雖然說目前的通貨燕魚可以適應多種水質,但是最起碼,飼養它們的水質不要過硬,保持中性偏酸還是最好的選擇,水溫未必要定的太高,燕魚不是七彩,在24度到28度範圍內,它們都會生活的很好很好,也能夠正常的繁殖。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普通燕魚入缸後就成群暴斃,這種觀賞魚,為什麼如此難養?
    關於燕魚暴斃的問題,最近很多魚友都有遇到過,別說是各位新魚友,我這裡也曾經收到過一位魚友贈送的燕魚,一夜之間死了四分之三,剩下來的唯一一條,還在苟活著。雖然說,我的那些燕魚是因為旅途太遠、包裝過密所致,但由此可見,燕魚這個東西,即使是普通的品種,它們也不是非常易養的觀賞魚,尤其是大批量購買的通貨品種。
  • 為什麼觀賞魚會整缸出現問題?是因為加入了,敏感體質的配魚
    那麼,近期,有很多魚友經常前來詢問,為什麼自己的魚缸就是加入了幾條新魚,然後整缸魚就開始潰爛啊、暴斃啊、現狀慘不忍睹,原因在哪裡?選魚的時候我也很注意啊,看起來體質都很好。只要是我們購買的新魚出現一點問題,我們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它們身上,怎麼辦?是不是能把老魚一起傳染啊,那可是我飼養了很長時間啊,這個狀態根本不對啊。
  • 最難養的熱帶魚品種之一,是燕魚嗎,選魚、飼養難點在哪裡?
    這些品種之所以比較難以飼養,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兩點:首當其衝的就是雜交過重、繁殖過重,體質太差,頻繁患病,患病後死亡率高,經常不易治癒,這是飼養它們我們所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這也是長期以來人工刻意培養所出現的諸多弊端
  • 在下述飼養環境下,想要整缸觀賞魚全部狀態極佳,可能性很小很小
    有些魚友的魚缸水體很大、飼養七彩和燕魚的密度也不大,水質適合、造景很好,在食物的選擇上,可以有所兼顧,那麼,在這種大水體的環境中,七彩和燕魚也能生長得很好,我也見過一位自媒體大咖,在兩米的魚缸內,飼養很多慈鯛科品種,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 粉絲的燕魚出現問題,我給他交流分析原因!
    群裡一位魚友求救問他飼養的燕魚各鰭根部出現出血症狀,且鰓也大面積發紅。1.是否最近新添魚入缸2.換水頻率和量如何操作3.餵得什麼其實在看到魚友提供的照片和短視頻後,我心裡已經鎖定了幾個方向,首先我確定魚友的魚缸水是偏軟,酸鹼度是偏中性甚至偏酸點。為什麼這麼確定自己的分析下面慢慢給大家道來。隨後魚友回答:最近很長時間沒有添過新魚入缸。
  • 成年燕魚,最多一個月可繁殖兩三窩小魚,為什麼總不成功?
    好的燕魚種魚是一定要經過篩選的,別以為隨便兩條燕魚,就可以很好地看護幼魚我們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定要明白:觀賞魚是有各自脾氣和性格的,這是很多魚友之所以燕魚繁殖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些新魚友喜歡購買種魚,原因很簡單,看到這對種魚在人家那裡繁殖的已經很好了,所以買回家飼養繁殖,但是這種購買方式會牽扯到很多不確定性,首先作為種魚,能夠達到那個狀態,一定是非常適應了人家的水質和環境,因此才可以把它們的繁殖工作達到極致。
  • 連斑馬魚都能養到暴斃,這個觀賞魚真的沒法玩了!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近期有位魚友諮詢養魚老道,為什麼自己連個斑馬魚都養不好,買回家幾天就暴斃了,原因到底在哪,是不是自己根本不適合養魚?這個問題養魚老道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或者鄰居在談論,說是人家的魚怎麼養都不死,自己一養魚就死?
  • 在同城的魚友中購買燕魚,我們有什麼要注意的?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如果我們能夠從同城魚友手中購買觀賞魚,總比在地攤上或者水族店裡和網購的安全係數都要高,最起碼,在水質和氣侯上幾乎沒有什麼差異,同時又省去了運費和運輸時間。如果是不太熟悉的和陌生魚友,我們首先就要來看其飼養燕魚的水質如何了,家中魚缸多不多,是不是發燒友,魚缸的水色如何,通過適當的聊天,看看其養殖燕魚的水平如何,這些我們都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比如說是不是有的魚缸出現過黃,過藍,過綠的水色?每個魚缸的缸壁是不是過於光滑?缸水中是否有大量的氣泡?
  • 觀賞魚說,我還沒死呢為什麼給我整缸換水,嫌我死得慢啦?
    很多的新魚友養魚,動不動就會想到給自己的觀賞魚整缸換水,為什麼呢?一般都是魚缸水質調理不明白了,或者觀賞魚部分還是患病了,整缸水發白了、發黃了、雜質柳絮亂飛了,等等,諸如這些問題,我們才會想到給觀賞魚整缸換水。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我們自己實在是沒招了,要麼就是魚主人無能的表現,要麼就是我們自己太性急了。
  • 飼養狗頭魚比較容易暴斃,原因會在哪裡,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位魚友提出疑問,說是自己想要一養一條狗頭魚,而且又是成年魚,不過,聽說狗頭魚成年後經常容易出現暴斃的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養魚老道認為,幾乎所有的觀賞魚,特別是成年魚類,比如龍魚、羅漢、金魚等等,只要我們在飼養它們的過程中不去注意兩個問題,它們都有可能走向暴斃。
  • 七彩神仙魚飼養的最大難關,比燕魚又多兩點,一般人掌握不好
    選魚和燕魚一樣,投餵比燕魚更麻煩,水質要求比燕魚更高七彩神仙魚如果我們是到專業魚房去購買的話,不會像魚店裡買燕魚那麼複雜,基本上狀態都是差不多的,體型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在品種問題上我們要格外小心,避免上當受騙,多去關注一下親魚,最好從小魚苗養起
  • 重新養水很費勁,購買新的觀賞魚,保留原缸水未必是壞事
    最好還是要保留住這缸水,不但是省事的問題養魚老道無論是在開魚店或者自己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也會經常面臨死魚問題的,不過總體來說,整缸團滅的現象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大部分都是個別死亡,那麼這種情況下,這缸水還是少動為妙。
  • 購買和選擇燕魚苗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詳盡的實踐經驗分享!
    由此可見,大家對於燕魚的購買注意細節根本就不了解,今天養魚老道就購買了十條燕魚苗,正好現身說法的給大家講解一下我們購買燕魚苗時,到底有哪些細節應該注意。大家不要只看文章,一定要結合文中的圖片,仔細地觀察這些小燕魚苗的狀態:一、整缸魚必須一個狀態,不要管背鰭殘缺與否1、圖片上的小燕魚大家可能看起來感覺會很大,實際上這些小燕魚的肉身還沒有一元錢的硬幣大,為什麼本來沒有這個打算,突然間我購買了十條燕魚苗
  • 和孔雀魚相比,燕魚有何飼養難度?
    燕魚和孔雀魚,是八竿子也夠不到一起的兩種觀賞魚,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各自生活的水質不同,孔雀魚喜歡弱鹼性水質,燕魚喜歡弱酸性水質,按理說它們的飼養難點不該有共同之處。事實卻是,它們在飼養難度上會有很多共同點的。在昨天養魚老道給大家總結了孔雀魚飼養難點,而飼養燕魚的難點問題,和孔雀魚有很多類似之處。
  • 飼養觀賞魚永遠沒有整不明白的水,只有整不明白的魚!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不知道為什麼很多魚友飼養觀賞魚,對於自己魚缸的水質總是整不明白,養魚老道左思右想也不知道大家的原因到底出在了哪裡,但是至少有以下幾點我們還是應該注意到的:>一、養水時間不夠是個大問題,沒有整不明白的水質1、這個養水時間,很多魚友把它歸結於魚兒入缸之前,實際上這個觀點並不嚴謹,即使我們在飼養觀賞魚之前,把魚缸的水質調理的如何如何好,一切最終還是要靠觀賞魚它們親自來檢驗,對於這個即使是闖缸魚也不能算數,最終說了算的就是魚缸裡的主魚。
  • 待產孔雀魚突然暴斃是啥原因?
    白天還狀態很好的待產孔雀魚一夜之間突然暴斃,這是怎麼回事呢?對於孔雀魚突然死亡的情況有好多種原因,因為涉及的影響因素有太多,而且孔雀魚又不是一個長壽的魚種,一般說來正常情況下的壽命只有2年左右。而玩家買到手的孔雀魚大多都是成年魚,所以養在家裡一段時間後出現莫名死亡的現象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突然出現暴斃的情況還是有跡可循的,尤其是孔雀魚的母魚出現這種情況通常要比公魚的概率高出很多。因為母魚在生產階段遇到的不利因素更多,所以玩家們更要注意。
  • 觀賞魚暴斃的原因,魚缸裡有沒有忽然掛掉的魚?找到原因了
    養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觀賞魚剛剛買回來的時候入缸沒多久就突然抽搐,然後直接翻白肚,躺在浴缸地下直接去世。還有的入缸的時候好好的,到了睡覺前關燈的時候看了一眼也依舊是好好的,安然無恙,結果半夜那條魚直接在睡夢中死去,然後第二天早上起來就看見那條魚躺在魚缸底部,結果可想而知。
  • 所有暴斃都是有原因的!
    相信大家在平時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抱怨「我家的魚突然暴斃了,一點徵兆都沒有」,但是萬事都有因,錦鯉突然暴斃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
  • 燕魚和七彩的飼養難度很大嗎?我感覺並不比孔雀魚、紅箭魚大
    七彩飼養的難點,在選魚問題上其實並不是太難,和燕魚一樣,也是在魚友或者比較專業的魚場、魚房購買,為什麼說七彩選魚並不難呢,因為如果我們看到的七彩魚鰭舒展,無縮鰭、黑體、白便、蒙眼等大致的症狀,並且可以正常的在魚缸的中部巡遊,那就沒有多大的問題。
  • 把燕魚和虎皮魚混養的話,結果會怎樣?
    一、燕魚竟然對虎皮魚躍躍欲試1、本來我以為虎皮魚的個頭不算大,應該比這些燕魚還小,結果是它們被我餵的生長得太快了,入缸之後一看,它們和小燕魚差不多大。2、但是,由於這批小燕魚是提前一周左右入缸的,它們的領地意識還是有的,對於虎皮魚還有點躍躍欲試想去偷襲的感覺,不知道等到虎皮魚回過神來,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