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關於燕魚暴斃的問題,最近很多魚友都有遇到過,別說是各位新魚友,我這裡也曾經收到過一位魚友贈送的燕魚,一夜之間死了四分之三,剩下來的唯一一條,還在苟活著。
雖然說,我的那些燕魚是因為旅途太遠、包裝過密所致,但由此可見,燕魚這個東西,即使是普通的品種,它們也不是非常易養的觀賞魚,尤其是大批量購買的通貨品種。
那麼,造成燕魚暴斃的原因會有哪些呢?
小魚吃不飽、大魚吃不飽、大小魚吃不飽,過度飢餓,一餵就死
這就牽扯到我們選魚的問題了,這是我們飼養燕魚之所以暴斃的第一大原因,尤其是成批死亡。
挑選燕魚一定是狀態第一、體型微胖第二、體表無任何的紅嘴、紅血絲、紅斑、以及掉鱗徵兆出現。
這裡的掉鱗指的是體表,而不是魚鰭破損,魚鰭破損的燕魚,在十天半個月內完全可以自行恢復的,而體表出現坑坑窪窪,感覺像是掉鱗,其實有不是,這種情況最起碼證明,它們的體表絕對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燕魚出現的外寄的情況不多,但是,如果發現成年燕魚,有體表的坑窪現象,幾乎是有一條算一條,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就是暴斃而亡,這個只是我的一點實踐經驗。
那麼,剩下來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燕魚的體型過於瘦弱,魚鰭不展,這樣的燕魚基本是養不活的,一旦稍微投餵點食物,也就瞬間腸炎、腹水或者脫肛了,尤其是墨燕。
所以說在選魚問題上,如果不仔細觀察就輕易購買,是可以死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燕魚的。
堅決不混養,尤其是初入新缸的燕魚,不要去和任何的已有觀賞魚混養,否則,死魚概不負責
關於燕魚不能夠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的問題,我也是強調了很多遍,可是,有些新魚友們,就愛這麼去做,那是誰也沒有辦法的。
因為如今的燕魚,早就不是三十幾年前的燕魚了,那些燕魚的雜交不重,基本不下藥,從小是吃著活魚蟲長大的。
而現在的燕魚,雜交繁殖過度、吃藥過度、價格太便宜,小魚苗稍微長大一些,就可能魚飼料侍候了,或者適度挨餓,導致它們的體質極度虛弱,死魚也就是常事了。
在這種虛弱的體質下,我們再去把它們和什麼孔雀魚、紅箭魚、七彩神仙魚混養,諸多林黛玉碰到了一起,不一定誰先完蛋,有可能燕魚就會首當其衝,如果我們在選魚問題上不去注意的話。
這個交叉感染,不是說我們換換水,下點藥它們就可以痊癒的,純屬胡說八道,直接死魚很正常,而且速度一定會很快的。
重在投喂,需要謹慎再謹慎:一旦餵多了,腸炎、腹水,一旦極度飢餓了,還是腸炎,投餵活食,可能內寄,投餵魚飼料,可能撐死或者營養不良,這就是如今的燕魚
如果說,我們在選魚問題上能夠做到萬無一失的話,燕魚的飼養相對就會變得簡單的多。
小魚苗不是不可以投餵活魚蟲或者豐年蝦,甚至於適度的紅蟲,成年的燕魚,大部分還是以豐年蝦結合魚飼料為主。
但是,無論哪種投餵方式,我們一定注意營養的全面和謹慎投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魚友飼養在混養缸裡的燕魚,動不動就會患病的原因,因為都是按照其他觀賞魚的喜好,投餵的魚飼料,燕魚要麼不愛吃,要麼根本搶不上食,最後還是一個腸炎。
投餵燕魚,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緩慢加量,一定要結合水質情況和它們的狀態以及排便情況,去做宏觀調理,不能因為它們愛吃,就去突然間加量,也不能因為它們不愛吃,就去長時間停食,它們就是這麼個東西,即使養順了,也不要去掉以輕心。
如果能夠長期投餵成年的豐年蝦或者自製的魚蝦漢堡,燕魚都可以生活的很好,再去少量搭配點飼料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有把它們的體質和狀態養出來,它們的抵抗力才會有所上升,之後患病的概率才會相對減少。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要把它們去隨便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燕魚並不是非常適合混養的觀賞魚。
換句話說,我們如果經常把燕魚隨便放置在什麼孔雀魚或者七彩的魚缸裡,它們經常患病,就不要再去詢問原因在哪裡了,很正常的現象,無論是魚食、水溫等問題,我們都無法做到很好的調配。
喜歡新水是燕魚的一大特點
最後一點就是,其實大部分的普通燕魚都是喜歡新水的,這裡就牽扯到了上述的燕魚體表問題,它們遭遇到過度的老水刺激體表,就會出現一定的坑坑窪窪,繼而失去了保護皮膚的一道屏障,尤其是在魚店的魚缸裡,各種病菌或者其他寄生蟲交叉,一旦進入魚鰓,燕魚就會瞬間暴斃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購買的燕魚,回家之後,經常會遊到水面呼吸,然後幾天就掛掉的原因。
因此,飼養燕魚可以適度的加大一下換水量,比如說爆氧一到兩天,三五天換水五分之一,或者每周換水三分之一,反而有利於燕魚的成長,每天抽底換水也不是不可以,當然了,這裡所指的,還是比較普通的一些燕魚品種。
過於高檔的或者原生的燕魚,就要依據其當地的習性和適應水質情況,予以不同的調理,不能去一概而論的。
最後一點就是,雖然說目前的通貨燕魚可以適應多種水質,但是最起碼,飼養它們的水質不要過硬,保持中性偏酸還是最好的選擇,水溫未必要定的太高,燕魚不是七彩,在24度到28度範圍內,它們都會生活的很好很好,也能夠正常的繁殖。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