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搞動物照的背後,是雄獅對流言蜚語的辯白,以及獅子生存的邏輯

2020-12-03 獅虎豹三兄弟

前段時間全球喜劇野生動物攝影獎評選結果已經出來了,來自世界上68個國家大約4000多個參賽作品成功地將網友們逗樂了,這些照片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比如有捂臉的水獺,衝浪的企鵝,瀟灑的黑猩猩等等,而在眾多的參賽作品裡面,一張小獅子奮力撲向雄獅後面的照片奪得桂冠,成為2019年最有趣的動物照片。照片是攝影師薩拉·斯金納在非洲波札那喬貝國家公園薩武蒂裡面拍攝的。

這張照片一經公布,在世界各地的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網友們紛紛表示十分有趣,但是對於雄獅來說,下一秒似乎就不是那麼有趣了。不過據薩拉·斯金納在採訪時說,當時由於雄獅一直往前走,並沒有被後面的小獅子抓到任何部位,所以說小獅子撲了個空。這張爆紅的照片,無疑是搞笑的,但是你知道嗎?就是這張照片,背後卻隱藏著整個獅子家族的生存邏輯,和雄獅對流言蜚語的辯白。

小獅子的存活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獅的態度

前段時間真人版《獅子王》上映,可能很多人都去看過了,雖然整個劇情故事十分簡單,就是動物版的王子復仇記,但是從動畫到如今的真人版,大多數觀眾還是被裡面栩栩如生的畫面感震撼到了,同時也對獅群的整個生活習性有了不小的了解。但是電影終歸是電影,它有它的敘事邏輯和藝術考量在裡面,自然也就與硬科學知識有些出入的地方,比如我們都對小獅子辛巴,和老獅王木法沙,甚至是反派刀疤都印象深刻,可卻鮮有人記得辛巴的母親,沙拉碧的名字,顯然在電影裡和觀眾的眼中,它並不是那麼重要。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雌獅在各方面起到的作用顯然比雄獅重要多了,雌獅是獅群裡面的核心成員,是最合群的。根據倫敦動物學學會的說法,非洲的雄獅喜歡與獅群呆在一起,而亞洲的雄獅並不怎麼喜歡,但是無論是亞洲獅還是非洲獅,雌獅都喜歡成群結隊一起生活。非洲獅群大多數是由三隻成年雄獅和十二隻雌獅及幼崽組成,不過有些較大的獅群,可以容納下超過40個成員。

雌獅自出生之後幾乎就不會離開自己的原生獅群,它是獅群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組成個體,表面上好像雄獅負責圈地盤、守地盤,而雌獅只需負責「生孩子做飯」即可,可是實際上獅群的地盤大小,完全是由雌獅決定的,雄獅需要做的就是入主獅群,不過由多隻成年雄獅組成的超級聯盟能夠通過入主更多獅群來擴大自己的地盤,但是對於其擁有的每個雌獅群來說,各自的地盤無交集,也不會因為有一個共同「丈夫」而將各自的領地融合在一起。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對於獅群來說也是一樣,尤其是雌性幼崽,更是花朵中的蝴蝶蘭,堪稱獅群中的未來,一個獅群將來能夠壯大到什麼地步?一方面受獵物、環境等因素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雌性幼崽的多少。我們都知道,雄性幼崽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離開獅群,但是雌性幼崽不會,它們會繼續在原生獅群生活下去,所以整個獅群裡面的雌獅,幾乎都沾親帶故的。

大多數雌獅在4歲的時候就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了,雌獅的妊娠期大約是4個月,在幼崽即將出生的時候,雌獅會遠離獅群,獨自找一個地方產子,並且在幼崽出生的前6個星期內將幼崽藏好,獨自撫養,不讓任何生物靠近,因為剛出生的小獅子只有一兩公斤左右,是最無助的,它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夭折,幼崽完全依賴於它們的母親,所以在這個階段,雌獅的態度十分重要。

等到6周之後,雌獅會將自己的幼崽帶回獅群,因為受雄獅在差不多時間裡面與之交配的影響,所以獅群裡大多數雌獅都趨向於在同一時間段內懷孕產子,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的雌獅,包括為生產的雌獅,都會將獅群裡面的所有幼崽當成是自己親生的對待,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包括哺乳,在獅群裡面,阿姨、外婆等照顧幼崽的情況十分普遍。

獅子大部分的生存技能都在幼年時習得

在《獅子王》中,我們看到木法沙經常教育辛巴,而雌獅沙拉碧卻似乎並沒有怎麼教孩子,這在現實生活中恰恰是反過來的,在雌獅把幼崽帶回獅群的一年時間內,是小獅子成長最快的階段之一,在這個階段裡面,它們需要學習各種生存技能,包括與其他個體交流、捕獵、吼叫等等。而小獅子最主要的「師父」,便是它的母親或者阿姨們,非洲獅裡面少量當家雄獅會幫忙教育,亞洲獅裡更少。

小獅子最主要的學習階段就是在它幼年的時間裡面,在獅群中,它既能通過觀察模仿學習長輩們的本領,也能通過與同伴之間的追逐打鬥來實戰自己學到的技能,整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小獅子開始第一次捕獵,當它第一次捕獵結束之後,就意味著它順利「畢業」了,成為能與母親、外婆等並肩作戰的獅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如果不出意外,這些小獅子們會逐漸成熟,成為獅群裡面的中堅力量,並且擁有自己的孩子,將這些生存技能傳承下去。

非洲獅喜歡棲息在稀樹草原或者半乾旱的開闊地帶,它們通常以伏擊加中短距離追逐包圍獵物,所獵殺對象大多數都是如羚羊、斑馬、角馬這類大型的獵物,據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的說法,獅子可以捕殺重達450千克的獵物,但是有些時候也會捕食老鼠、鳥類等較小的動物。在紀錄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獅群捕獵的場景,雌獅是最主要的成員,雄獅偶爾會參與行動,特別是在獵物體型較大的情況下。

獅子們先是以60-8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短距離追擊獵物,在即將追上獵物時,其中一頭獅子會撲向獵物的後背,拖慢它們的速度,接著其他獅子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幫忙,最終一頭獅子咬住獵物的脖子,將其咬死或者使獵物窒息死亡。我們再來看這張爆紅的冠軍照,小獅子所表現出來的動作跟獅子捕獵時的動作如出一轍,表明獅子們狩獵的本事,早在它們還是小獅子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只是隨著體重和年齡的增加,殺傷力會越來越大。

雄獅並不會殺掉所有幼崽

在很多文章裡面,都把雄獅宣揚成一個兇狠的殺戮機器,不管親疏遠近,只要看到雄性幼崽一律殺之,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雄獅的殺幼行為並不局限於雄性幼崽,也不會一律殺之,而是有目的性的。對於雄獅來說,它們一生都在戰鬥,戰鬥的目的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為了擴大地盤等,而是為了交配權,對於它們來說,留下後代是大事,值得它們為此奮鬥終生。

雌獅從懷孕到幼崽2歲之前的整個時間段裡面都不會發情,可一旦自己的幼崽死亡或者因為什麼原因不見了,那麼雌獅就會在短時間內重回發情的狀態,正是因為如此,當一個獅群完成新老雄獅更替之後,如果該獅群有大量的幼崽,那麼就表明有大量的雌獅不會發情,對於剛成為獅王的雄獅來說,這可不行,所以它必須將全部幼崽殺掉或者趕走,讓雌獅重回發情狀態,這樣自己才能與之交配並產生後代。對於雄獅來說,替別的獅養孩子,它做不到。

照片裡的小獅子,正撲向成年雄獅的後腿,從這樣的行為舉止我們不難看出,這應該是一對親父子,或者說是叔侄關係,所以這張照片的內容正是雄獅對流言蜚語最有力的辯白,雄獅對待幼崽的態度並非是一律殺之,起碼它不會咬殺自己的孩子,並且在幼崽逐漸成長的過程中,還會適當充當下父親的角色。或許有人說這只是雄獅對待雌性幼崽的態度,如果是雄性幼崽的話,會不會咬殺,防止其成年之後成為自己的對手呢?

獅群王位的傳承並非如《獅子王》那樣靠接班的,而是靠「拳頭」說話,實際上在獅子家族裡面,「親生兒子」是有可能成為自己對手的,但雄獅要經歷流浪的家族規律使得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變小。在小雄獅未成年時,它跟其他的小雌獅無異,對獅王表現得十分順從,所以沒有感覺到敵意的獅王是不會動手殺掉自己兒子的,這點早已證明,就連以嗜殺聞名的「壞男孩」聯盟,其老大恩格拉拉裡克在入主獅群之後的安逸時光裡面,也被拍到經常與自己孩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類。

當小雄獅逐漸長大,其個性逐漸顯露出來,如果此時它父親面前能夠表現出足夠的順從,那麼它還能在獅群裡面待下去直到完全成熟,但是大多數亞成年雄獅不會這麼安分,它們在平常的生活裡逐漸變得暴躁,並經常與父親發生矛盾。這個階段,獅王逐漸察覺到兒子不服的性格以及慢慢魁梧的身材,於是他出手了,亞成年雄獅到底還是不夠強壯,它們又怎麼會是父親及叔叔的對手呢?所以它們被趕了出去。

雄獅的流浪,讓獅群遠離近親繁殖

流浪,是雄獅一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流浪雄獅的主力軍就是前面說的那些被趕出獅群的亞成年雄獅,少部分是已經戰敗卻沒有死亡的成年雄獅。如果從一個獅群裡面被趕出的亞成年雄獅數量比較多,它們會就地結成聯盟,一般是最大最強的兄長擔當首領,其他兄弟會無條件支持。如果某獅群較小,只有一隻亞成年雄獅被趕出來,那麼它就會與有著同樣境遇的其他無血緣關係的雄獅結盟,形成牢固的團體。獅子們很明白,它們只有形成聯盟才能更高效地捕獲獵物,才能去爭搶地盤。

其實讓雄獅去流浪,是獅子這一物種避免近親繁殖的方式罷了,畢竟整個獅群裡面的雌獅,都跟自己有著理不清的血緣關係。世界上大多數動物都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法則,比如斑鬣狗,它們避免近親繁殖的方式就是讓群內雄性斑鬣狗離開,並且接納其他群裡面出走的雄性斑鬣狗,以此來個大換血;老虎避免近親繁殖的方式就是雄性後代會儘可能的原離生地定居。

在流浪的這個階段,這些亞成年雄獅通過捕獵、打鬥等方式,不斷磨練自己本事,並且在流浪的過程中,它們會積極尋找可以入主的獅群,在這件事情上面,它們有著自己的判斷。比如一個由3隻雄獅組成的流浪男孩聯盟,是斷然不會襲擊由5隻雄獅守護的獅群,它們會尋找三隻以下的雄獅聯盟作為對手。當然,也並不排除一些雄獅體型十分龐大,能夠以三打四。

作為一種魅力十足的貓科動物,獅子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經常出現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劇作裡面,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一些不實的傳言被當成常識而得到廣泛傳播,其實回歸到動物科學,會發現獅子所做出的大部分事情,背後都有一套生存邏輯存在,正如那張第一名的照片上,小獅子玩耍時做出的動作,也是它日後絕殺各種獵物的姿勢。

(關注我,了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禁止抄襲、洗稿,違者投訴到底!)

相關焦點

  • 論咬合力,鬣狗比雄獅都強,但為什麼鬣狗不是獅子的對手?
    獅子和鬣狗都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頂尖捕食者,特別是鬣狗,雖然體型不及獅子一半,但是憑藉猥瑣的戰鬥技巧以及強悍的咬合力,硬是在草原猛獸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一般來說,只要三頭以上的鬣狗,就敢去與雌獅搶食。
  • 為什麼獅子能在非洲生存,而老虎卻不能?
    講到最兇猛的猛獸,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被稱為森林之王的老虎,霸道蠻橫的狗熊和縱橫非洲荒原的獅子等大型動物,而說到這裡,有的人就想提出疑問了,為什麼老虎都是待在森林中,而獅子都是生活在平原呢?在這裡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 獅子和老虎到底誰厲害?巨虎 雄獅動態圖來了
    現在的地球上,大家通常熟知的是,獅子生活在非洲,而老虎生活在亞洲,由於地域之間的間隔,它們之間似乎並沒有發生鬥爭的可能性,那麼獅子和老虎作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兩種貓科動物,它們到底誰更強大呢?今天,我們就從獅子和老虎的從古至今的歷史中給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
  • 動物世界雄獅單挑非洲野牛,安靜等死的野牛突然發狂,雄獅悲劇了.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是這裡的「統治者」。它們擅長群居的生活,幾乎草原上每一頭獅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族群。
  • 都知道雄獅是最「花心」的貓科動物,那麼母獅對雄獅忠誠嗎?
    都知道雄獅是最「花心」的貓科動物,那麼母獅對雄獅忠誠嗎?獅子和老虎都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它們身強力壯,是自然界的頂級獵食者。但和獨居的老虎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類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也是唯一的一種過著群居生活的貓科動物。
  • 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
    導讀: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說起獅子和鬣狗,都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猛獸,它們一個是「非洲一哥」,一個是「非洲二哥」,當然這只是網民們給它們取得外號,實際上如果論單挑能力的話,鬣狗是排不上號的,但是這種生物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和令草原上動物聞風喪膽的戰鬥技巧,所以鬣狗才成為繼獅群之後的另一大猛獸群體。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02 競爭壓力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眾多的食草動物,為食肉動物的生存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這使得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肉動物也複雜多樣。統一生態位中太多的競爭者,獅子僅僅靠體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像斑鬣狗、非洲野犬等兇猛的食肉動物,雖然體型不及獅子大,但是它們可是群居動物。
  • 非洲雄獅和東北虎誰的戰鬥力強,獅子能殺死老虎嗎?
    咬合力:非洲雄獅的咬合力最大可達到450千克,但老虎的咬合力最高可達到500千克。 綜合以上因素,當非洲雄獅遇到東北虎時,非洲雄獅並沒有勝算。不過由於非洲雄獅大多組團活動,而東北虎是獨行俠,如果以多欺少,非洲雄獅還是佔有很大的優勢。
  • 連載:雄獅卡裡:講述了一隻獅子的傳奇歷程(四)
    年10月),在他們統治的4年半中也曾成功養育過大量的後代,為當地獅子的生存繁衍做出了貢獻。(瑞克羅獅群就是當年卡裡打敗毒牙之後的賽倫納獅群,也曾是過去的帕羅戴斯獅群,獅群會隨著雄獅以及雌獅的不斷更替而發生變化,獅群的名字也會因領地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通常當地的獅群都以當時所在地區的地名而命名)傷痕累累的奇加納,他經歷了比同齡雄獅更坎坷的命運,也有著比同齡獅子更多的傷痕對於奇加納來說能夠在這個時候加入獅群是非常幸運的
  • 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 為生存互相殘殺很殘忍
    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 為生存互相殘殺很殘忍時間:2015-09-18 12:43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 為生存互相殘殺很殘忍 震驚一幕!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一口咬死將其吞食十分殘忍。同類互相廝殺,這也太狠了。
  • 獅子是森林之王?野牛不服一對一單挑雄獅,網友:厲害了我的牛!
    獅子是森林之王?野牛不服一對一單挑雄獅,網友:厲害了我的牛!我們都知道,在非洲大草原上有著非常多的雄獅,不僅是最大的食肉動物,而且可以單挑非洲的各種野獸,而且見到他們望風而逃的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在非洲也被稱為草原之王。而野牛我們都知道是是草動物,也沒有實質性是殺傷性武器,只有一對牛角,可是並不是所有動物都害怕的,而且對於獅子來說也是隨意不殺的。
  •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以前古代人總喜歡親上加親,所以經常會出現娶了表妹,或者嫁給表哥這類的情況,但是隨著教育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發現了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危害,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後代有很大的概率會畸形,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 雄獅有鬃毛,母獅卻沒有,或許是雄獅負責挨揍,母獅看熱鬧?
    雌性獅子不長鬃毛,雄性獅子長鬃毛,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僧多肉少」,有了鬃毛的獅子更具競爭力,久而久之個體的生存優勢會慢慢擴散為繁衍優勢,最後雄性獅子都有了帥氣的鬃毛。獅子與其他動物的鬃毛首先澄清兩點:獅子在進化中演化出鬃毛並非必然,如果歷史再從來一次獅子不一定會有鬃毛,會出現鬃毛的必要條件是由於隨機的基因變異,有的獅子長出了鬃毛,可能當時鬃毛並沒有立刻體現出生存優勢,但也沒有生存的劣勢,因為大部分獅子是沒有鬃毛的。
  • 雄獅有鬃毛,雌獅卻沒有,或許是雄獅總挨揍,雌獅看熱鬧?
    雌性獅子不長鬃毛,雄性獅子長鬃毛,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僧多肉少」,有了鬃毛的獅子更具競爭力,久而久之個體的生存優勢會慢慢擴散為繁衍優勢,最後雄性獅子都有了帥氣的鬃毛。首先澄清兩點:獅子在進化中演化出鬃毛並非必然,如果歷史再重來一次獅子不一定會有鬃毛,會出現鬃毛的必要條件是由於隨機的基因變異,有的獅子長出了鬃毛,可能當時鬃毛並沒有立刻體現出生存優勢,但也沒有生存的劣勢,因為大部分獅子是沒有鬃毛的。
  • 完美的貓科動物不是老虎而是獅子?兩者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有人說獅子才是最完美的貓科動物,因為它適應了複雜的生存條件,不斷進化改變了自己的形態,於是成了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捕食者。
  • 飢餓幼獅想要分享獵物,卻被雄獅咬斷脊椎,只能默默等死
    自然界遵循著「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規律,而這種生存規律讓我們看到了殘酷的自然界現狀。尤其是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更是如此。一隻強壯的雄獅正在享受著它捕獲來的美食,一旁的獅群因為忌憚著雄獅因此不敢上前一起分享獵物。
  • 獅子會餵養幼豹,被野生獅子養大的花豹,會過群居生活嗎?
    獅子是貓科動物唯一過著群居生活的物種,一個獅群一般由一兩頭雄獅和若干頭雌獅及幼崽組成,與大多數貓科動物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樣。花豹也是貓科豹屬裡面的一員,它的分布範圍就比較廣了,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如果按照分布地域的不同來分,花豹一共有9個亞種,其中我國喜歡將它稱之為金錢豹或者豹子。花豹跟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的習性相同,都是獨居生活的,它們具有夜行性,傍晚和清晨較為活躍。
  • 鬣狗群不停騷擾年輕雄獅,突然身後由殺出一頭雄獅,直奔鬣狗女王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兩種動物,它們你死我活的戰鬥從未停止過,而且已經到了見面必然廝殺的程度,它們就是:獅子和鬣狗。正常情況下,二者不應該有如何深仇大恨。畢竟獅子體型是鬣狗的接近2倍,而且兩種動物都是群居動物,它們也不是食物鏈上下級的關係。那是什麼讓兩種動物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呢?
  • 雄獅熟睡,一隻鬣狗咬住雄獅的肚子,能打敗雄獅嗎?
    獅子是貓科動物中最強大的存在之一,能和獅子匹敵的一般只有老虎,在貓科動物中獅子是唯一群居的物種,這也與它們的生存環境有著絕對的關係,如果沒有遊蕩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斑鬣狗」存在,獅子想必也不會進化出群居的生活方式,一般在一個獅群中都會有1-2頭雄獅其中一頭作為首領,另外如果獅群中還有雄獅那就是助手了。
  • 關於獅子的14個知識,你知道幾個?雄獅地位讓男人羨慕
    獅子的大名無人不知,它是當今自然界中最兇猛的動物之一,每一個人聽到這個名字都會想到它的利齒和可怕的外部。但是你真的了解獅子嗎?你可能只是自以為了解這種動物……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同樣有百獸之王的稱號,但老虎是獨居動物,而獅子卻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一般來說,一個獅群有大約17隻獅子,雄獅只有1-2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