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上次諮詢的時候,我的諮詢師說她懷孕4個月了,然後跟我說諮詢至少要停掉兩個月,我當場就崩潰了。現在我完全不敢想諮詢停掉的那兩個月,一切跟離別 暫停有關的詞都能讓我情緒不穩定,我也不是很想見我的諮詢師了……我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來訪者和諮詢師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訪者人際關係模式的映射。此刻你遇到的問題,產生的一些感受,也許就是一直以來困擾你的障礙。
諮詢師因為個人原因,跟你說要停掉兩個月的諮詢,你當場就崩潰了。對於分離,你有巨大的恐懼與焦慮,而我想這恰恰就是你會走進諮詢室的一大原因所在。我不知道你具體的議題是什麼?最初走進諮詢室的原因是什麼?但我想背後肯定逃不開這份對於分離的恐懼。
因為這個的存在,可能影響到了你的人際關係,或者讓你產生了生活適應問題等。那麼在諮詢師這裡,由於諮詢師的積極關注、共情,你會感覺到安全,也暫時避免了體驗分離的恐懼。但是諮詢的最終目的,是能去直面這種分離,而不是把諮詢師當作你的第二父母,試圖與他緊緊相連,永不分離。所以,諮詢師提出暫停兩個月的諮詢,我想是一個契機所在。你可以去體驗到兩個月的分離並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那些恐懼大部分都是你自己的想像,而你的諮詢師在離開兩個月之後,依然會回來。這對你來說是一個冒險,也是一個十分好的契機。
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你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你對分離的恐懼,如果對方一有「離開」的意向,你就會產生恐懼,進而會崩潰,然後上升到「討厭」這個人,不想再見對方,就和你現在對諮詢師的情緒感受那樣:認為對方「拋棄」你,而你也不是很想見她了。那在一般的人際交往中,當你產生這一系列情緒感受以及行動之後,通常對方就真的會離你而去,因為你把對方推開了。所以你會驗證到:對方果然真的不愛我,真的拋棄了我。
但是在諮詢關係中,你就有機會去體驗到不一樣的模式,因為諮詢室的關係相對安全。即使你現在不怎麼想見到諮詢師,兩個月後,約定暫停的時間一到,你可以試試,你就會發現你的諮詢師仍然會對你接納。
所以,在這個契機面前,你可以做一個選擇:是繼續重複舊的模式還是願意鼓起勇氣選擇一種新的模式。如果你願意嘗試新的模式,那麼此刻你要做的就是去面對內心那份對分離的恐懼,你可以做深呼吸,去慢慢感受那份恐懼,可以閉上眼睛,去看那份恐懼是什麼樣的,顏色形狀,就這樣深呼吸看著它,感受它。也許你能看到它背後有一些傷心、失望的感覺。不要害怕,就這樣去看著它。當你感到被這種分離的感覺折磨得崩潰的時候,就立即深呼吸去看一看。
其他時間,做一些一個人的活動,注意這些活動是能夠令你感受到平靜的,或者說喜悅的。比如閱讀、跑步、聽音樂等等。你可以去嘗試,只要發現有這麼一兩件事能讓你感覺到平靜喜悅的,你就多做一些。這樣你就會發現其實一個人的時候並沒有那麼糟糕。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首先與母親緊密相連,因為我們需要生存。而當我們長到1歲左右,我們就會與母親漸漸分離,再長大,就會與我們的家庭逐漸分離。因為我們需要更好地生活,需要去建立除父母以外的人際關係圈。每個人都是既獨立又連接,而沒有哪個人是能依附在另一個人身上一輩子的。
如果你只願做一個孩子,那麼你就只能體驗到孩子的生活,也沒有成人願意跟你做朋友,帶你玩,因為太無聊。所以你只有長大,有了獨立的自己,你才能更好地與他人連接,去體驗成年人的世界:有愛、有性、有錢。這三個,孩子都是沒有的。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