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並榮耀著:當「90後」愛上引力波

2021-01-20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每日電訊】;

「十三五」這5年,對「90後」科技工作者隋延林來說,是他對引力波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深深熱愛的5年。

布滿高科技設備的實驗室裡,屏幕上閃爍複雜的程序代碼,科研人員不時記錄數據……這是隋延林入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前,所想像的工作場景。

現實中,他和團隊十幾位成員擠在一間大辦公室,桌上堆著各類設備,桌子下是裝泡麵和麵包的紙箱。這次受訪,隋延林從小山一般的書籍、文獻後露出頭,與記者打招呼。

2015年,隋延林從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畢業,考入長春光機所進行碩博連讀,研究方向是基於機器學習方法的目標識別技術。很快,他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抉擇:加入光機所空間一部空間引力波探測團隊。

2017年,由中國科學院發起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正式啟動。2019年8月31日,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成功發射,長春光機所空間一部空間引力波探測團隊負責其中兩個關鍵有效載荷的攻關任務。如今,項目已進入「太極計劃」三步走的第二步。

攻關「太極一號」時,隋延林還沒有加入團隊。但這支「魔鬼團隊」的「盛名」早已在研究所傳遍:成員們忙到沒時間吃飯,泡麵成主食;隨時準備出差,生物鐘完全搞亂,不少人把行李箱放在辦公室……

2019年,這支團隊招賢納新,隋延林報名了。

在隋延林看來,引力波無處不在,充滿神秘感。追逐引力波,成為他奮鬥的方向。他所在團隊攻關的「太極計劃」兩個關鍵有效載荷在衛星中至關重要,宛若大腦之於人類。他準備「大幹一場」。

隋延林覺得,自己當時失之天真。加入團隊後,他主要負責載荷的電子學設計部分,與學生時代所學迥異。他每天都在「惡補」,看了數百篇文獻,不停地向同行專家請教。其後,正式開始進行電子學方案設計、論證仿真、硬體電路設計、協調軟體開發等工作。

隋延林這樣解讀他的工作——宇宙中存在無數的聲音,類似於無數的歌曲,引力波這首歌微弱地藏在其中。利用常規電子學設計手段捕捉到這些歌曲時,採到的節奏都會有些偏差,時而快進、時而慢進。對於絕大多數常規歌曲來說,這種節奏的快慢不明顯,不影響對它們的分辨。但引力波是很「矯情」的信號,必須研製出更精密的儀器儘可能消除快慢進的偏差,幫助科學家解讀「歌曲」的奧秘。

他負責設計的電子設備精度是常規設備精度的數百倍,只能一點點去設計、測試。

最讓他崩潰的環節是電路調試。引力波探測是嶄新的科研工作,無先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所選器件內部有偏差,板上電阻焊錯,軟體代碼寫錯,上位機指令下錯,都會導致測試出問題。「我也崩潰過,也想過放棄,但很快又接著幹。」隋延林說。

「後悔是絕對不可能的。」隋延林說,能夠做空間引力波項目的「打工者」,感到痛並榮耀著。

如今,隋延林與其他成員正針對「太極計劃」第二步中的更高精度載荷進行攻關。「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瞄準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這讓他很振奮,更有榮耀感。他最大的夢想是,不久的將來,中國人研製的儀器可以傳回引力波的聲音。

相關焦點

  • 80、90後的童年,沒有王者榮耀玩什麼?知道這些的至少30歲了吧?
    80、90後的童年,沒有王者榮耀玩什麼?知道這些的至少30歲了吧?小夥伴們大家好,這裡是熊貓哥哥~據不完全統計,每10個80、90後的年輕人中,至少有3個人手機裡裝有《王者榮耀》。不可否認,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裡,電競遊戲已經成為我們貧乏生活裡的快樂源泉。
  • 珠海啟動「天琴計劃」 砸3億探秘引力波
    在劉慈欣的成名作《三體》中,曾如此描述過引力波,但大劉如此下筆時,引力波還只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今年2月,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執行主任戴維·賴茨在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我們已經探測到引力波,我們找到它了。」 賴茨現場播放了引力波轉化成的宇宙之聲:那是一聲清脆的「噗」,如水滴落水,持續時間短暫得不到1秒。
  • 尋找引力波的新方法
    發表在今天的《物理評論通訊》上一篇新論文報導了一種尋找引力波的新技術,基於將高頻重力波(範圍從兆赫茲到千兆赫茲)轉換為無線電波的技術。這種轉換在磁場的存在下發生,並使來自早期宇宙的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的遺蹟輻射扭曲,宇宙輻射貫穿整個宇宙。
  • LIGO黑洞引力波的回波暗示廣義相對論崩潰!
    在愛因斯坦首次預測引力波將近一個世紀後,物理學家終於探測到了它們——兩個黑洞合併所輻射出的時空漣漪。這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強有力證實。然而,這一發現也提供了首個引人矚目的證據表明廣義相對論在黑洞的事件視界(即最外層邊界,從這裡開始陷入黑洞的光無法逃逸)失效。自二月份以來,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總共已探測到三起引力波事件。
  • 引力波來自兔子洞 人人都可以是愛麗絲
    當地時間2月11日,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由引力波留下的B模式偏振。引力波被直接探測到了。
  • 都是探測引力波 中國「天琴」與美國LIGO有何不同?
    而後發射兩顆衛星,一前一後繞著地球轉,通過兩顆衛星之間的雷射測距來測兩顆衛星之間距離的變化,由此可測量出地球質量的分布、內部的礦產資源等等。最後,放三顆衛星到距地球50萬公裡的高軌上,主要用來測量引力波。 記者:現在「天琴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進展到哪一步了? 李淼:四個部分要一步步地來,現在才剛剛開始,第一步正在啟動、立項。
  • 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 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深度專訪
    因為引力波的效果極其微弱,100年前的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波在任何能想像的情況下都可以忽略。50年以前,實驗物理學家Joe Weber勇敢的開拓了引力波探測的先河。40年前,天文學家Hulse和Taylor發現了脈衝雙星、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
  • 引力波探測參與者:LIGO和中國天琴計劃不矛盾
    近日,LIGO「引力波」項目證實了物理學界的百年猜想,在引起科學家們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公眾對於這項研究的興趣。昨天下午,一場約2000人互動的引力波討論在「科學來幫忙」的8個微信群同步展開,這場討論邀請了分別來自美國加州的陳雁北和德國的胡一鳴兩位「引力波」項目參與者,和媒體、科學愛好者進行了一場中美德三地互動的訪談。
  • 引力波:時空的舞蹈,你們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看法?
    他們所在的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了引力波的真實存在,驗證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的預測。2015年9月,LIGO探測到了兩個遙遠的黑洞碰撞時所造成的時空扭曲。該項發現於2016年2月對外公布,證實科學家能夠「聽到」宇宙中一些劇烈事件所發射出的時空振動。
  • ——「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
    ——「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探測之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天虹、肖思思、馬曉澄、胡喆  12月20日,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飛向太空。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邁出了重要一步。
  •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號」均超預期
    2019年12月天琴一號發射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稱,「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
  • 桌面大小的引力波探測器有望用於揭示暗物質之謎
    據外媒報導,是涉及引力波方面時,可能需要巨大的設備來檢測最微小的東西。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用4公裡長(2.5英裡)的臂能夠探測到小於質子寬度千分之一的空間畸變。但是現在, 西北大學的一個團隊的目標是建造一個小到足以安裝在桌面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它可以檢測到較大設施所遺漏的信號。引力波實際上是時空結構中的漣漪,由星球或黑洞碰撞等災難引起。雖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很早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人類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 這一成就為其背後的科學家贏得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國家引力波研究「天琴計劃」山洞超靜實驗室隧道全線貫通
    央視新聞6月5日消息,今天(5日),國家引力波研究計劃,也就是天琴計劃的重要基礎設施——山洞超靜實驗室隧道全線貫通,為2021年1月份交付奠定了基礎。「天琴計劃」由中山大學領銜實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項目,主要是進行空間引力波的探測研究,並推動一系列基礎物理研究,由其發展出的關鍵技術還可用於精確測量地球重力場,了解地球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的分布和變化等,為國家制定重大政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 解鎖100%性能,90Hz+麒麟820+180Hz,榮耀X10全面評測
    麒麟820,90HZ,以及180HZ採樣率我們都說,華為和小米做產品的思路是不一樣的。小米做的是水桶機,而華為追求的是在一個領域做到最強,針對痛點進行最大程度的滿足。比如華為P20 Pro的賣點是「最強拍攝」,華為Mate20 Pro的賣點是「商務快充」,華為MatePad的賣點是「安卓生產力」。那麼,榮耀X10的賣點是什麼?
  • 王者榮耀:至今無法破解的4個騷套路,「三飛組合」讓你痛到淚流
    王者榮耀:至今無法破解的4個騷套路,「三飛組合」讓你痛到淚流玩了這麼久的王者榮耀,很多玩家在摸索中研究除了很多比較噁心的套路,他們不僅用這些套路娛樂,二期兒還能上分,比較讓人無奈的是,至今還沒有破解的辦法,不知大家有什麼高招?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Buonanno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 Simulating eXtreme Spacetimes (SXS) Collaboration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這一發現可能迫使科學家改變他們對宇宙的認識。
  • ...黑洞|恆星|望遠鏡|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僅兩個月後,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就推導出了愛因斯坦場方程式的一個精確解,從而預言了黑洞的存在。這個令光線也無法逃逸的神秘天體,讓科學家和公眾都保持著極大的興趣。但直到2015年,人們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到2019年,人們才拍下屬於黑洞的第一張「相片」。這個幾乎人人都認識的天體,對於人類來說實在是熟悉又陌生。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體。
  • 《王者榮耀》能90幀遊玩了!華為官宣nova8首發體驗
    華為終端官方微博今日宣布華為nova8將擁有手遊《王者榮耀》90Hz高幀率首發體驗,並且還發布了一張華為nova8與《王者榮耀》遊戲角色魯班七號與魯班大師的聯合海報,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免費教瑜伽 90後楊文婷讓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 愛上運動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免費教瑜伽 90後楊文婷讓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 愛上運動 來源:西安網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引力波之父: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
    嘉賓介紹巴裡什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巴裡什教授是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引力波」之父,量子醫學的劃時代奠基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榮休教授。他是引力波領域的專家,被「世界科學節」授予「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物理學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