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腹瀉,這些疾病的背後,都有「過敏」的深度參與。特異性抗原(導致機體免疫反應的物質)、特應性個體(即個體差異、過敏體質),一旦二者相遇就可能引發疾病。
支氣管哮喘是最主要的過敏性疾病,由其產生的氣道敏感和憋悶狀態常給患兒帶來巨大痛苦。
作為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過敏性鼻炎同樣是較為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皮炎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原而致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患兒因為極度瘙癢,撓抓患處極易出現皮膚紅腫、龜裂、浸出透明液,最後變硬、脫屑。
過敏性腹瀉則是對某種食物或物質過敏所致,多數在2月齡時出現,主要症狀是反覆腹瀉,一般為爛便,或者黏液血便,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痛,部分患兒並發皮疹,且可能合併哮喘。
篩查過敏來源對於從源頭上防治兒童過敏性疾病大有裨益。過敏原根據侵入途徑可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等幾大類。很多過敏患兒的父母僅憑經驗,主觀猜測是哪種過敏原在幕後作祟,這種自行評估的效果差強人意,漏查過敏原會耽誤醫治,對患兒有害無益。而客觀的診斷可幫助醫生遣方用藥,也能幫助患兒在今後的生活中有意識地規避「危險物」,以免再次經歷過敏的困擾。
臨床中過敏原檢查總體上可包括飲食過敏和接觸物過敏。飲食過敏又常被稱為「食物不耐受」,這類疾病病情隱匿難以自查,食物抗原反覆刺激機體,各系統疾病遷延不愈。對於食物不耐受的兒童,要對日常飲食調整3~6個月,相關指標一般可降到正常水平。忌食3~6個月後,再次進行食物不耐受複查,如果原有陽性食物轉為陰性,則可以慢慢嘗試重新食入這些食物,但不同食物的重新納入時間至少需要間隔一周左右。
過敏原的檢測值,通常分為陰性、輕度、中度、重度四個等級。
一般情況下,顯示陰性類別可正常食用或吸入;輕度過敏物輪替或減少進食頻率,儘量少吃,減少接觸;中度過敏物建議忌食,絕對不要接觸;重度過敏的食物及複合製品應從食譜中剔除,此類食物的重新納入需要經過複查過敏原。
在過敏性疾病發作期間,應儘量切斷各等級過敏性食物的攝取,以加快機體自身修復進程,但若患兒過敏飲食物眾多,全部忌口並不現實,可酌情少量攝入輕度過敏性食物,同時密切觀察,一旦過敏反應加重應立即停止食入,並及時就醫。
過敏性疾病的預防重於治療,醫生利用藥物能夠緩解患兒的不適症狀,但只是解決了一半問題,而切斷過敏原則需要患兒、家長與醫者相互配合,方可收穫良效。同時,日常注意生活起居、飲食調理和適當的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的抗病力,同樣對預防過敏有所助益。
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 王有鵬
原標題:《防範過敏先查查過敏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