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查過敏原?過敏原檢測的意義有多大?
毋庸置疑,皮膚科最常見的皮膚病,就是過敏性皮膚病。
比如:溼疹、皮炎、特應性皮炎、蕁麻疹、血管性水腫、藥疹、接觸性皮炎等。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皮膚病是過敏性皮膚病以後,
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底對什麼過敏?過敏原是什麼?
這個時候過敏原檢測應運而生了。
但是,過敏原檢測真的有一定有必要嗎?結果可靠嗎?
今天跟大家囉嗦一下門診常用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及意義所在。
皮膚科常用的過敏原監測方法,有斑貼試驗、點刺實驗、皮膚劃破實驗、皮內實驗、血液檢測。
一、 斑貼試驗
斑貼試驗方法:將受試物(懷疑過敏的東西)貼於背部脊柱兩側或前臂屈側的健康皮膚,每次試驗還需要設立對照組。
適應症:接觸性皮炎(尤其是化妝品或化學製品確定過敏原)、職業性皮炎、手部溼疹等。
結果及意義:一般在48小時去除斑貼,間隔30分鐘觀察一次,根據情況可在72小時或96小時後觀察。
陰性(-),可疑反應(+-),陽性(+),強陽性(++)超強陽性(+++)
斑貼試驗準確性高,對於職業和化妝品性過敏原檢測常作為首選,但因為等待時間較長,臨床中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點刺試驗及劃破試驗
試驗方法:一般選擇前臂屈測為受試部位,局部清潔消毒後待2分鐘後血流恢復正常,進行點刺,20~30分鐘後讀取結果。
適應症:蕁麻疹、特應性皮炎、藥疹等與速髮型超敏反應有關的過敏性疾病。
三、 皮內試驗
主要通過皮內注射進行檢測,具體過程可想一下青黴素皮試。
作用原理及適應症與點刺試驗一樣。
四、 抽血檢驗過敏原(血清過敏原檢測)
該方法是臨床中最常用的方法,通過對血液中特異性抗體檢測,檢測方法簡單,檢測種類多。
主要分為吸入性過敏原、食物性過敏原。
五、 過敏原檢測需要注意的事項:
過敏原檢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自然界中,過敏原可以有幾萬種,而我們檢測時最多常見的也就幾十種,所以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果決定做過敏原檢測,要注意一下幾點:
1. 不在病情的急性期檢測,因為這個時候本身皮膚過於敏感,對試劑可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同時可出現假陽性的機會更大。
2. 在受試前兩天不要口服抗組胺藥物。前1周不可服用糖皮質激素。
六、 正確選擇看待過敏原檢測結果
1. 根據不同疾病選擇合適的方法,斑貼試驗對於化妝品型皮炎、職業性皮炎視為首選的檢測方法,也是進行理賠的重要證據。對於長期反覆慢性的過敏性疾病,可選擇點刺或抽血都可以。
2. 不要過度解讀過敏原檢測結果,因為過敏性疾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長期或反覆接觸才會過敏,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兩次過敏原檢測結果會有區別。
所以,如果過敏性疾病最近一直反覆發作,建議根據化驗結果適當控制,避免接觸過敏的東西。如果已經很長時間不發作了,可疑試著增加曾經過敏的食物,尤其有些患者對大米、牛奶、雞蛋這些日常常吃的東西過敏的,可逐漸試著增加。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過敏原會自行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