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嘟媽DuMa 嘟嘟醫生
當媽以後,對於過敏一定不會感到陌生。當小朋友接觸到某些東西或者吃了某些食物後,出現皮疹或者噁心嘔吐等症狀時。
我們就知道——
哦豁!又中招了!
過敏是如何引起?
過敏其實是人體對於外來物質甚至自身的一種過度免疫應答。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把雙刃劍,好的是它能保護人體不受外界有害物質的侵襲,不好的是當外來物質被認為是有害的時候,它便會發動全身免疫細胞去攻擊,而很多時候這種物質並無害處。
人體將無害物質視為有害物質並發生過度免疫應答的現象就叫過敏。簡單的說,過敏的發生是由於人體接觸了過敏原。
那麼過敏原又是啥?
顧名思義,過敏原就是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它的種類五花八門,總的來說分為吸入性、食入性和接觸性三大類。上到空氣中的粉塵,下到水中的魚蝦,以及日常的洗護用品都可能是過敏的罪魁禍首。
吸入性:如室內屋塵、塵蟎、寵物皮屑、春秋季花粉、黴菌等;
食入性:雞蛋、牛奶、小麥、花生、核果等;
接觸性:染髮劑等。
而臨床上治療過敏的最佳方法就是去除過敏原,那麼前提是首先得找到過敏的真正元兇。
這裡就要提到過敏原檢測了!
過敏源都檢測哪些物質?
正常我們血清學或者點刺實驗所檢測的有20餘種常見的過敏源如:戶塵蟎,屋塵蟎,狗毛,貓毛,蟑螂,黴菌,一些常見的植物和食物等。
常用的過敏原檢測手段
常用檢測方法
優點
缺點
適用人群
點刺試驗
相對其他的檢測手段時間較短,反應明顯可在20min內觀察結果,對兒童來講點刺時皮膚不會出血、不疼痛,操作簡單、快捷、安全,不需特殊儀器,不受環境的局限
過敏原種類偏少,有時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的需求
可以配合的大齡兒童和成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患者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IgG檢測
特異度高、順應性好,且有更多的過敏原種類,能更好、更準確地找出過敏性患者的過敏原
需要靜脈抽血,操作繁瑣,檢測時間長,費用比較昂貴
小兒、孕婦、症狀較重的患者或不願做皮膚試驗的患者
當然,理論上,持久不愈的過敏性疾病患者應一併通過體內和體外手段進行過敏原的篩查。
寶寶過敏了一定要檢查過敏原嗎?
不同的過敏原,可以引起不同的過敏症狀。
吸入性過敏原:可以引起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
食入性過敏原:常常引起腹瀉、皮疹等,嚴重的可以出現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等。
目前,如果孩子出現了過敏症狀,醫生通常會根據過敏原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多注意休息和飲食,儘量少食用容易導致過敏性的食品。
如果寶寶有明顯的過敏症狀,進行過敏原篩查很重要,過敏原檢測結果是幫助我們發現可疑致敏原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也並不是查了過敏原就萬事大吉了!也可能做了檢查花了錢也查不出。這是因為:
1、檢查缺乏針對性
過敏原相關檢查包括皮膚點刺實驗、食物組和吸入組血液檢測IgE水平。
因為過敏原檢查食入組、吸入組的元素有限,而孩子接觸的是空氣、食物、玩具、衣物等成千上萬的元素,沒有針對性的查過敏原,如同大海撈針。
2、實際意義不大
查出陽性結果的食物有可能是孩子正在食用但並沒有任何症狀的食物,而一些從沒接觸過的元素卻提示過敏。
這樣一來,孩子目前的症狀仍然無法解釋,導致家長更加焦慮和失望。
什麼情況需要做過敏原檢查?
美國過敏與感染性疾病國立研究院的建議是:如果孩子小於5歲,有中度到重度的特應性皮炎,且滿足以下條件的:
儘管進行了很好的皮膚護理和外用藥治療後,病情仍持續;
對某種食物具有可靠的、立即發生的過敏反應經歷;
以上兩者皆有;
懷疑某種物質過敏,又無法通過激發試驗確定。
但是如果孩子只有溼疹,而沒有發生明確的食物過敏現象,或者孩子的溼疹在皮膚外用藥以及保溼處理後能夠好轉,或父母本身沒有明確的食物或藥物過敏史等情況,家長就沒有必要去通過這個檢查結果判定孩子食物過敏。
如果做了檢測,如何解讀檢查報告?
1、篩查報告顯示為陰性的
篩查報告顯示為陰性的,患者平日食入或接觸後,也無任何過敏反應的,為真陰性;患者可以大膽地繼續食用或接觸。
篩查結果為陰性,但患者從未接觸過的食物或其他物品,有假陰性結果的可能。建議患者先少量接觸三至五天看看有無過敏反應。
篩查結果為陰性,但患者確曾有接觸後發生過敏反應的物品,應暫時避免再次接觸。
2、篩查報告顯示為陽性的
篩查報告顯示為陽性的,患者平日食入或接觸後,確有過敏反應的,為真陽性;建議患者暫停規避一段時間,然後三至六個月後可重新少量試吃。但對於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食物,建議嚴格忌口,以免發生生命危險!
篩查報告顯示為陽性的,但患者平日食入或接觸後,無任何過敏反應的,可能為假陽性。建議暫停這些物品一至兩周,然後再重新小量嘗試。仔細觀察患者有無過敏反應之後再做定論。
篩查報告顯示為陽性的,而患者從未接觸過的食品或物品,建議暫時避免接觸此類物品。可在三至六個月之後,少量、遞次嘗試,以確定是否存在過敏現象。
END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