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和大蟾蜍這「兩棲三傑」共同構成了國人心中「癩蛤蟆」的形象,不得不說人們對這五毒之一的生物是愛恨交加。既然出鏡在「東方靈性」欄目,咱們就不談怎麼「恨」它吧。
在一些商家的櫃檯、茶几上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做工精巧的擺件,
一隻蟾蜍叼著一枚銅錢,身旁圍滿財寶
就像下面這樣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認為金蟾能招財聚財,鎮宅闢邪,與麒麟、貔貅、錦鯉等一樣,都是十分常見的祥瑞之物。
不知道你是否好奇,這個體表滿是疙瘩,內部分布毒腺,民間俗稱「癩蛤蟆」的兩棲動物,是怎麼成為瑞獸的呢?
01招財金蟾
」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相傳,古代有妖怪金蟾,法力高強,喜愛金銀財寶,還會危害人間老百姓。呂洞賓的弟子劉海,功力高深,路過此地,經過一番纏鬥,降伏了金蟾妖怪,在這過程中,金蟾被斬斷了一隻腿,只剩下三條腿。
從此,金蟾皈依正道,為求將功贖罪,它吐出金銀財寶,接濟苦難,發散錢財,造福世人,正因如此,人們稱其為招財蟾。
02蟾宮折桂
神話傳說中,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將月宮稱為蟾宮。
晉武帝讓被推薦為左丞相的郤詵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
用廣寒宮的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於是,就有了「蟾宮折桂"。
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在現代,也用來比喻參加各種考試取得好的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月亮與蟾蜍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詩歌文獻來考證。
比如漢代《孟冬寒氣至》中說到「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還有唐代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將月宮稱為蟾盤。
通過漢唐兩代詩人的賞月詩句,我們可以看出在他們眼裡,月宮中沒有了一隻蟾蜍,將少了許多故事。
03蛙蟾崇拜
現代考古學發現,對蛙或蟾的崇拜,歷史非常悠久。
早在原始社會的陶器及壁畫上,蛙紋及相關圖案便以大量存在。
有學者認為是源於人類的生殖崇拜——蛙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以蛙腹象徵女人懷孕的肚子(子宮),以祈求生殖繁盛。
除了祭蛙祈求生殖繁盛,先民們還祭蛙求雨,甲骨文中即有祭祀蛤蟆以求雨的記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也載有取蛤蟆求雨之術。
總之,不論是生殖崇拜還是雨神崇拜,蟾蜍在後世都演變成了吉祥物。
言歸正傳,蟾蜍雖然長得醜,因為種種原因,成為了一種吉祥物,但它的價值遠不止如此。
絕大多數蛙蟾類都生活在農田、耕地、森林和草地,捕食的對象常以嚴重危害作物的蝗蟲、蚱蜢、松毛蟲為主,對莊稼的有益係數非常高。
此外,蟾蜍全身都是寶,可入藥的地方包括眼下的蟾酥、蟾皮、幹蟾、蟾蜍頭、蟾蜍舌、蟾蜍肝和膽。
蟾蜍製品的藥用價值也非常高,蟾皮的用藥歷史悠久,主要用於治療腫痛、慢性氣管炎等。蟾酥具有解熱、消腫、止痛等功能,用於治療咽喉腫痛、齲齒疼痛等病症。
蟾蜍是一種對人類有非常多益處的物種,
但由於人們對其進行亂捕濫殺,
以及它們棲息的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
野生蟾蜍的數量急劇下降。
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勢在必行,人人有責噢!
最後,
獻上「王之蔑視」
滿足大家想一睹芳容的欲望~
想了解他的近親-青蛙的故事,就來聖海林-我的自然世界(微信公眾號)關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