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民間故事家喻戶曉,本動畫片在故事上有一定的新編,形式也異常鮮活好玩。 紅衣小和尚不遠千裡來到一座高高聳立在山頂上的寺廟,立刻做起快樂勤勞的小主持,雖然挑水只能到山下很是辛苦,他仍做得樂此不疲。不久,來了一個藍衣瘦高和尚,下山挑水的重任於是落在他的身上,很快,瘦高和尚因為該問題同小和尚發生衝突,兩人開始抬水喝。後來,他們又迎來一個黃衣胖和尚,胖和尚剛入寺廟,就把水缸裡的水喝了個光,小和尚和瘦高和尚一下不樂意了,三個和尚為如何抬水吃水問題大打出手。老鼠咬斷香燭引發的一場大火,讓三個和尚明白了一個道理。《三個和尚》不但短小而且簡潔,除了不用對白,畫面三個人物的衣服三種色,單線平塗;背景除了幾樣小道具外全部空白,用的是中國傳統毛邊紙的本色,但並不覺得東西少。阿達說,「這個想法我由來 以久,簡潔並不是簡單化,而是精練,是放一點點,提示一下。」
「這片子使繪製的同志專注於人物動作的刻畫。有人擔心這樣搞是否會太空;為此,我們相應改革了片門,使影片在銀幕上成了正方形。」這一則因為請漫畫家韓羽搞造型,他畫的畫一向是正方構圖;二則正方形,構圖小一點,感到飽滿,不會太空;三則也因此有了與眾不同的新特點。阿達認為,我國古代傳統藝術如一些雕塑,氣勢大,造型卻相當簡單,顯得巧妙。到明清以後,特別是慈禧太后時期,皇宮裡一些東西搞得功夫大,人工味大,可造型上全沒意思。我想,阿達同志講的情況,可以歸結為「返樸歸真」這四個字的道理。而影片《三個和尚》的短小、簡潔,不管是採用正方形銀幕抑或是默片手法,應該說都是由編導付諸影片本身的特定內容與寓意所決定的。獲得首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稱號的國產動畫片《三個和尚》是我這一代人對中國國產動畫片幾乎最早的記憶。
只記得「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順口溜,也從歷屆語文老師那裡知道了這部動畫片所詮釋的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卻沒有看過一次完整的影片。在網絡媒體極度發達,身體心智逐漸成熟的二十歲的元宵初觀此片,仍然被一筆一划勾勒出的樸拙線條感動。 管理學的劉小林老師非常可愛,在所有老師每節課都耳提面命的告訴我要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的時候,他告訴我前途命運,身不由己。只有獲得工作經驗的兩到三年裡,才能對自己的優勢弱勢以及今後的人生道路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他的話暗合了我內心深處的想法,就是很多事情急不得,個人成長需要一點時間,否則是揠苗助長,職業發展,戀愛和婚姻都是生活中註定發生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將其妖魔化,特別是不要總是幻想。這部美術片《三個和尚》憑藉著「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這一句諺語,將這個古老的民間諷刺性故事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部精彩的作品雖沒有配音,但人物設計造型卻是別具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寥寥幾筆就完全表現出了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給人以樸拙、善良的美感。在場景造型上,參考了一些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如繪有山、水、廟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畫造型的味道。還有輕鬆明快的音樂,詼諧幽默的情節,兩隻蝴蝶;小烏龜的出現與小和尚的跌倒;起初日落;敲木魚時,小老鼠的出現。觀音的面部表情的變化。小和尚剛進寺廟時的平靜到有水後的微笑到後來的生氣等。小和尚與胖和尚生氣時,兩人都坐在畫面的外側。三個和尚沒水吃時,水桶和扁擔的特寫。三個和尚吃餅噎著時的競相有節奏的打嗝,批評與譏諷的情景等等。影片還把西方動畫片的現代漫畫表現手法,巧妙地結合併融化在民族風格之中,生動活潑的畫面形象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這部影片,堪稱中國動畫行業的經典,也被許多行業,尤其是管理這個行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現了社會惰化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實,我感覺有時候需要規則和法律約束一下,只有這個最管事。為什麼古代的「仁政」實行不了,包括現在也不可實行,要想做到這點,那麼這個社會的環境得多麼的良好。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法律來制約一下。還有一個就是後天的影響,試想,一個人從小父母管的特別嚴,那麼你如何讓他成為一個膽子大的人?其實,家庭教育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這個以後我會談。一開始,這三個和尚看起來都很善良,對花草樹木那個喜愛,到最後,三個和尚鬧翻,導致了一個多麼尷尬的局面,你看,每個人的面目是多麼猙獰。這裡,想說的就是環境的問題。還有,就是交往的朋友。試想,出淤泥而不染,是得有多麼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