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新理念:紅白喜事新辦
5月26日上午,渦陽縣舉辦第三屆集體婚禮。圖為新人們在「移風易俗我踐行 婚事新辦我帶頭」籤名牆上簽名。圖片來源:亳州文明網
5月20日,「愛團圓·愛溪你·相約高新」2019年南昌市青年中式集體婚禮在南昌高新區艾溪湖溼地公園舉行。此次活動有一個特別的口號——「抵制高價彩禮 幸福從零開始」,旨在向南昌市廣大青年倡導婚事新辦、儀式從簡、健康文明的婚俗新理念,讓簡辦婚禮重內涵,彩禮隨禮重情義,喜慶儀式重文明,通過中式集體婚禮的體驗將積極的婚姻價值觀傳遞給新人及其家庭,為忠於愛情、熱愛傳統文化的新人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珠釵搖曳,裙裾飛揚。4月30日,2019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幸福像花兒一樣」漢式集體婚禮在河南南陽月季大觀園如期舉行,30對新人在充滿漢代風情的音樂詩篇中,身著端莊的紅色漢式婚禮服,在月季大舞臺攜手成為伴侶。集體婚禮嚴格遵循史料,再現了迎賓禮、沃盥禮、同牢禮、合巹禮、解纓禮等傳統婚禮流程,儀式感十分厚重,同時又弘揚傳統美德、倡樹文明節儉婚俗,令廣大群眾連連稱讚。
5月22日,浙江溫州「濃情五月·執手共漫」2019文成縣首屆新式集體婚禮舉行。圖片來源:溫州文明網
在浙江紹興越城區,「婚事簡辦雅辦」這一移風易俗的倡議其實已經提倡了很多年,很多新人其實都已經在踐行;而好的風尚實際上是需要一定的載體來傳播的,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好的影響不斷擴大。於是,紹興越城區民政局借著要搞活動的契機,擬定了一份承諾書,內容包括:「婚事雅辦,不講排場;提倡舉辦集體婚禮、家庭婚禮、旅行婚禮等有紀念意義的婚禮;反對奢侈浪費、抵制『天價』婚姻……」承諾書用了大紅色的紙張,末尾讓新郎和新娘鄭重地籤下各自的名字。
近年來,武漢江夏烏龍泉街狠剎農村紅白喜事比排場、比闊氣的風氣,邀請「土廚師」加入紅白理事會。徐啟亮就是「土廚師」之一,因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熟悉村灣世故,可以第一時間介入,在辦宴席過程中勸導村民節儉辦酒席。目前,江夏區已邀請36名鄉村廚師加入理事會,推動移風易俗,讓鄉村風清氣正。
新風尚:家風家訓入心
5月12號,安徽宿州碭山縣舉辦「建設好家庭 傳承好家教 弘揚好家風」家庭表彰活動 圖片來源:宿州文明網
家風家訓,懿德流芳;成風化人,浸潤心靈。近年來,安徽宣城績溪縣實施「百村家風家訓引領工程」,不斷提升群眾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素養。績溪縣將立於祠堂中、家譜裡的家訓家規拿出來,讓村民們時刻比照、爭學趕超、提升素養,此外,良好的家風家訓經過提煉,有些已寫入「村規民約」,並成為每位村民自覺遵守的準則,從而帶動鄉風民風的轉變。
5月25日,福建泉州晉江靈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六守六無」平安創建暨「倡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親子闖關活動在靈源街道靈水古民居靈溪谷9棟古厝裡舉行。活動現場還表彰「平安家庭」「最美家庭」,鼓勵他們用良好的家風帶動淳樸的民風。近年來,晉江靈源街道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不斷深化平安創建及移風易俗工作,為幸福新靈源建設營造出了良好的氛圍。
福建三明建寧縣巾幗志願者進社區向住戶、市民分發「好家風好家訓」宣傳手冊。 圖片來源:三明文明網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山東濰坊壽光市聖城街道深入推進,各村各社區各項活動朝氣蓬勃開展起來,餃子宴、孝德大講堂、好婆婆好媳婦、巾幗美家……一項項活動如春風化雨浸潤到老百姓心裡,讓家風美吸引村風美,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新的社會風尚蔚然成風。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良好的家風家訓如同春風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培育良好家風家教,廣東河源利用「網際網路+婦聯」「婦聯好聲音」服務欄目等,通過宣講、培訓等方式,傳承好家風家訓,培育良好家風家教。近年來,河源市婦聯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載體,常態性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宣傳倡導家庭文明創建。
新內涵:鄉村文化繁榮
南陽市西峽縣「舞臺藝術送基層」惠民演出走進蓮花街道 圖片來源:南陽文明網
近年來,廣東珠海市鬥門區傾力打造文化節、鄉村旅遊節、體育節和美食節四大品牌活動;在全區127個村居建設127個村居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十裡蓮江音樂節、白蕉海鱸旅遊文化節、農耕文化體驗等文旅活動;以「裝泥魚、鬥門水上婚嫁」為代表的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連結多項省市區非遺項目,讓鬥門文脈的精華得以傳承,煥發出鄉風文明的魅力。
山東威海東車門夼村不斷加強文化建設,豐富群眾生活。圍繞文化惠民,繁榮農村生活主題,村委大院配齊了黨員活動室、老年人活動室、農家書屋等惠民辦公文化活動設施,為村民休閒娛樂提供了好去處。還將村老磨坊舊址改建成鄉村記憶館,保存好百年民居胡同等文化遺產,把帶有鄉村特色的符號和元素留住,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成立了秧歌、鑼鼓等文藝隊伍,在春節、中秋節等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
雲南騰衝市固東鎮小組活動場所上的文藝活動 圖片來源:騰衝市婦聯微信
為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昌高新區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促進農村移風易俗,構建了特色鄉村文明體系,描繪出「鄉風文明」之美。
蘆洲南瓜節,俗稱金瓜節,因當地人稱南瓜為金瓜。每年農曆二月十三,廣東惠州惠城區蘆洲鎮東勝村都會舉行盛大的南瓜節。據介紹,近年來,南瓜節被注入更加文明健康的內涵,儀式期間,村裡會放電影,還舉行唱歌、舞蹈、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成為村民情感深處的文化紐帶,傳承著淳樸的民風民情。
新制度:村規民約訂製
滁州南譙:文化長廊中白廟村的村規民約「三字經」 圖片來源:南譙區人民政府
福建泉州鯉城區鯉中街道促進社區是一個以樓棟小區為主的社區,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該社區利用區位優勢,為每個小區量身訂製,實行「一區一圖一規定」,各小區根據實際情況,劃定不同的集中治喪場所、出殯路線、靈車停放點等,並制定不同的操辦婚喪喜慶管理規定。據了解,目前,鯉城轄區81個社區已全面完成移風易俗社規民約制定工作,並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所有社區均對出殯詳細路線進行規劃,盡力縮短路線,減少擾民行為。
「玉皇山下,媯水南岸,滿族漢族,團結典範」……在北京市延慶區井莊鎮南老君堂村委會外牆上,精心繪製的南老君堂村規民約吸引著村民駐足觀看。目前,井莊鎮31個行政村中,已有18個村完成了「個性化」村規民約上牆,成為村莊一道獨特的風景,也在井莊鎮掀起了一股「學村規民約,守村規民約」的熱潮。村規民約上牆後,井莊鎮各村「兩委」,積極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開展黨員帶群眾共讀村規民約活動和踐行村規民約黨員先鋒行動,鼓勵黨員帶頭主動學習村規民約、模範遵守踐行村規民約,促進實現村規民約逐步轉化為村民自覺行動。
雲南麗江華坪縣白姑河村建立鄉風文明「紅黑榜」制度 圖片來源:麗江日報
雲南麗江華坪縣為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近日起結合「村規民約」,引導基層群眾建立鄉風文明「紅黑榜」制度。「紅榜」弘揚正能量,「黑榜」鞭策反面典型,對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提升鄉風文明和德治水平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通過實施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鄉風文明「紅黑榜」制度,在有效提高了鄉村自我管理和村民自治水平的同時,也有力促進了農村各項工作。
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安徽銅陵在自治領域兩手做探索:一方面,用好村規民約,革除陋習,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實施「傳家訓、育家風、立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傳育立行」教育工程,厚植美德,弘揚正氣。在銅陵,用村規民約規範婚喪事宜,頗為普遍:如天門鎮金塔村提出,「要移風易俗,喪事簡辦」;浮山鎮女兒橋村規定,「反對紅白喜事鋪張浪費」。
新舉措:鄉賢榜樣德治
合肥肥東縣石塘鎮四合村鄉賢館展示的身邊好人 來源:合肥文明網
鄉賢文化紮根鄉土,廣大鄉賢人士崇文興學,德高望重,以嘉言懿行垂範鄉裡,成為引領鄉風文明的活標杆。近年來,山東德州樂陵丁塢鎮鄉賢通過將優秀鄉賢事跡和傳統文化中愛鄉睦鄰的典型嵌入廣場、搬進禮堂、請上舞臺,發揮他們在價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上的示範帶動作用,引領農村社會新風尚,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圍。此外,該鎮積極探索建立「村『兩委』+鄉賢」鄉村治理議事制度,協助村「兩委」參與基層治理。
為大力弘揚社會正氣,宣揚身邊好人、先進典型,倡樹文明鄉風,提升群眾文明素質,近日,安徽巢湖中廟街道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學習身邊好人 感受榜樣力量」先進事跡宣講活動,利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用身邊的事來教育和引導身邊的人,進一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通過先進典型引領帶動,營造崇德向善、文明向上的環境,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南陽市方城縣券橋鎮舉行十星級文明戶授牌儀式 圖片來源:南陽文明網
在四川邛崍市臨江社區,新鄉賢的評選,倡導的是講文明、重禮儀、守秩序、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為的是教育、示範、帶動廣大社區居民爭當文明人、爭做文明事。新鄉賢只是臨江社區的榜樣力量之一。在臨江社區榜樣力量多種多樣:有優秀黨員幹部,有新鄉賢,有道德出眾的普通群眾,有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也有生活中的好兒媳、好公婆,還有最美家庭、最美院落……正是這些文明的細胞為臨江社區的發展增添了文明的活力與動力。
近年來,遼寧盤錦盤山縣通過舉辦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好人榜」和組織典型事跡文藝演出等方式,宣揚「身邊好人」,講述「盤山故事」同時,還通過縣主流媒體展示「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鄉村」的先進事跡,組織幹部職工加入「文明盤山」微博群和「印象盤山」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微博、微視和文明網客戶端,擴大覆蓋面和輻射力,大力傳播「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鄉村」的正能量。
結語
移風易俗潤民心。各地在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鄉風的過程中,通過多樣形式宣傳引導,多措並舉推進治理,有效促進文明鄉風成為群眾的共識,為廣袤的農村大地帶來怡人心脾的新氣象、新風貌,為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紮實基礎。(中國文明網策劃 南陽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