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了,如何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湖南省新寧縣巡田鄉有著自己的特色。
據12月3日 《湖南日報》報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新寧縣巡田鄉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脫貧摘帽已經實現,如今又躍馬揚鞭,奏響了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
一直以來,新寧縣巡田鄉在每年的重陽節都會開展節慶活動,在活動中表彰好媳婦、好婆婆、文明衛生戶等,營造了一種全員參與、你追我趕、互促互進的濃厚氛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對鄉村振興的集中論述。在全國832個貧困縣實現清零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高瞻遠矚,建立健全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這非常重要。
文明風尚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所在。長期以來,農村因為貧困,成為了文明的「窪地」。汙水橫流、蚊蠅亂飛,汙言穢語張口就來……還有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這一系列不良風氣、陳規陋習曾是一些鄉村致貧的重要原因。現在,隨著脫貧攻堅的階段性勝利,這些陳規陋習有所好轉,但如果以為物質條件改善了,陳規陋習就自然煙消雲散也是不現實的。地方政府一定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動真碰硬地治理鄉村陋習,讓文明新風吹遍鄉村。
新時代展現新風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農村陳規陋習大行其道,這和部分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存在問題有著莫大關係。要讓文明鄉風浸潤三湘美麗鄉村,就要想方設法轉變村民的觀念。新寧縣巡田鄉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節目種類不僅有傳統戲劇如花鼓戲、祁劇等,而且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將黨的政策、環境衛生、疫情防控、禁塑限炮、禁毒禁賭等內容融入到自創節目中,這對文明的理念入腦入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大有幫助。
隨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在鄉風文明建設中更要多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貼近地氣,激發群眾參與的熱情,才能以高質量的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振興邁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