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巡田:文明鄉風,浸潤三湘美麗鄉村

2021-01-10 紅網

生活好了,如何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湖南省新寧縣巡田鄉有著自己的特色。

據12月3日 《湖南日報》報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新寧縣巡田鄉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脫貧摘帽已經實現,如今又躍馬揚鞭,奏響了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

一直以來,新寧縣巡田鄉在每年的重陽節都會開展節慶活動,在活動中表彰好媳婦、好婆婆、文明衛生戶等,營造了一種全員參與、你追我趕、互促互進的濃厚氛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對鄉村振興的集中論述。在全國832個貧困縣實現清零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高瞻遠矚,建立健全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這非常重要。

文明風尚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所在。長期以來,農村因為貧困,成為了文明的「窪地」。汙水橫流、蚊蠅亂飛,汙言穢語張口就來……還有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這一系列不良風氣、陳規陋習曾是一些鄉村致貧的重要原因。現在,隨著脫貧攻堅的階段性勝利,這些陳規陋習有所好轉,但如果以為物質條件改善了,陳規陋習就自然煙消雲散也是不現實的。地方政府一定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動真碰硬地治理鄉村陋習,讓文明新風吹遍鄉村。

新時代展現新風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農村陳規陋習大行其道,這和部分農村群眾的思想觀念存在問題有著莫大關係。要讓文明鄉風浸潤三湘美麗鄉村,就要想方設法轉變村民的觀念。新寧縣巡田鄉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節目種類不僅有傳統戲劇如花鼓戲、祁劇等,而且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將黨的政策、環境衛生、疫情防控、禁塑限炮、禁毒禁賭等內容融入到自創節目中,這對文明的理念入腦入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大有幫助。

隨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在鄉風文明建設中更要多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貼近地氣,激發群眾參與的熱情,才能以高質量的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振興邁向勝利。

相關焦點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義和鎮文明鄉風徐徐來 靚麗鄉村美如畫
    義和鎮幹群踴躍參加健身運動會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今年以來,涪陵區義和鎮以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為切入點,不斷修煉鄉村治理效率和移風易俗成效「內功」,著力解決移風易俗不「易」等問題,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文明鄉風注入活力,吹響文明號角,繪就義和鎮新畫卷。
  • 涪陵區:文明鄉風徐徐來 靚麗鄉村美如畫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1月5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以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為切入點,不斷修煉鄉村治理效率和移風易俗成效「內功」,著力解決移風易俗不「易」等問題,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文明鄉風注入活力,吹響文明號角,繪就義和鎮新畫卷。
  • 涪陵:義和鎮文明鄉風徐徐來 靚麗鄉村美如畫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6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黃維嬌)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昨(5)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以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為切入點,不斷修煉鄉村治理效率和移風易俗成效「內功」,著力解決移風易俗不「易」等問題,為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美化人居環境、涵養文明鄉風注入活力,吹響文明號角,繪就義和鎮新畫卷。
  • 【中國的脫貧智慧】新寧縣巡田鄉:鄉村振興鋪就小康之路
    為實現產業興村這一目標,巡田鄉大力推行煙稻輪作,讓群眾一年喜撿兩次「金」。通過持續努力,該鄉已連續5年實現煙田增產、菸農增收。 今年在早期疫情、中後期天旱等不利因素下,仍然實現全鄉收購菸葉8729擔,同比增長33.6%,產煙量全縣第一,菸農直接收入1216萬元,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而「巡田模式」也得到了市兩煙辦的高度肯定與大力推廣,在全市掀起了煙稻輪作新高潮。
  • 銅梁試點建設「潔雅」鄉村 「五風」浸潤村民心
    華龍網12月2日15時26分訊 為積極探索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途徑,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銅梁區以黃桷門村為試點,深入實施「五風」浸潤工程,建設「潔雅」鄉村。    自2013年以來,重慶在全市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豐富鄉村文化、構建和諧鄉村是重點工作之一。
  • 「中國的脫貧智慧」新寧縣巡田鄉:鄉村振興鋪就小康之路
    新寧縣巡田鄉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脫貧摘帽已經實現,如今又躍馬揚鞭,奏響了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田土煙稻輪作荒山荒坡發展經濟林2016年以前,巡田鄉菸農種煙積極性都不高,全鄉也僅零星種植1000多畝,產煙3000餘擔,不成規模。為實現產業興村這一目標,巡田鄉大力推行煙稻輪作,讓群眾一年喜撿兩次「金」。通過持續努力,該鄉已連續5年實現煙田增產、菸農增收。
  • 石獅:小孩認養花草樹木獎勵文明積分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鄭厝村創新做法,用鄉風文明積分的形式,激勵全村的孩子們參與到花草樹木的認養活動中來,30盆花、12棵樹一下子就「名花有主」了。今年來,鄭厝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拆危建公用項目」等方式,將一宗宗危房騰出的空間充分利用起來,打造微景觀、休閒廣場、停車場等,村落的花草樹木也隨之多了起來。如何讓村裡的花草樹木得到更好的養護呢?
  • 婁星區杉山鎮:讓村民踏上美麗鄉村的幸福路
    近年來,杉山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強調生態底色,厚植文化底蘊,突出發展特色,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正值荷花盛開的時節,杉山村滿池的荷花吸引了眾多遊客、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
  • 郟縣黃道鎮紙坊村:以鄉風之魂奠鄉村振興之基
    作為擁有著「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傳統村落」「縣級廉潔示範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稱號的村鎮,近年來紙坊村以鄉風之魂奠鄉村振興之基,探索出了一條鄉風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途徑。家風引領、7「好」評選 構建文明鄉風「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口中有德、目中有人」、「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在擁有418戶、1566口人的紙坊村,家家戶戶的大門旁,都掛著一個精美的扇形家風家訓牌,這些家規家訓內容涵蓋了個人修養、處世交友、品德要求等方方面面,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特色靚麗景觀。
  • 南莊這條村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
    9月25日晚上,「尋找鄉村振興排頭兵——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發布會在江門舉行。會上,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誕生。其中,南莊鎮紫南村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為佛山唯一入選的鄉村。
  • 鄉風文明的鄉村調查:擺宴席的彩虹門沒影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是重要內容之一。今年4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文明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意見》,把促進文明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作為新時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任務。如何促進鄉風文明?9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全國文明城市」宜都的鄉村探訪。3年不辦事,那就虧得大?
  • 大型互動電視鄉村全景秀文藝匯演麻陽開演
    懷化新聞網訊 7 月 30 日晚,「三湘巨變微記錄·四十年四十村」大型互動電視鄉村全景秀文藝匯演在麻陽錦江廣場舉行。來自各鄉鎮的群眾齊聚一堂,共享精彩絕倫的鄉村文化大餐。伴隨一曲少兒開場舞《春暖花開》,晚會拉開序幕。隨後,舞蹈、獨唱、變臉表演、民間花燈輪番上陣,引來觀眾連連喝彩。
  • 【記者走一線】從「黑」到「綠」 灣田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記者:湯應彬、徐可、白濤 通訊員:龔新華 近年來,我縣聚力綠色發展「第一路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循環經濟。曲江鎮灣田村藉此東風,從一個曾經的煤炭村轉型生態村,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 建設美麗鄉村要面子光鮮裡子更美
    曾經只存在於《桃花源記》中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如今在美麗鄉村真實再現。新時代下的新農村不僅有詩,更有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遍地開花,湧現出了一個個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園。
  • 美麗東昌 鄉村畫卷丨3D牆繪+燈光展!堂邑鎮教場李村譜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編者按:  為生動呈現村容村貌、文明鄉風巨大變化即日起,中共東昌府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大眾網聊城頻道、大眾網東昌府工作室推出《美麗東昌鄉村畫卷》系列報導。  報導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明鄉風、基層黨建等內容為重點,選取有特點、有底蘊村莊,通過圖文採寫、視頻拍攝,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
  • 湖州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風吹遍美麗鄉村
    「通過這種形式,我們在紅白喜事方面對全鎮黨員提硬約束,對一般群眾提指導意見,有效杜絕了農村地區婚、喪事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禮金繁重、辦酒鋪張浪費等現象,形成了良好的鄉風民風,更擦亮了文明底色。」洪橋鎮黨委副書記盧志剛說到。
  • 湖州:美麗庭院入畫來 「潔淨人家」引領文明新風尚
    圖片來源:湖州日報  今年,湖州市還出臺了《關於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按照「空間優化布局美、物品擺放整齊美、清潔衛生環境美、花木繁盛綠化美、文明和諧家庭美」的要求,把美麗庭院創建有機融入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和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重要內容,力爭到2020年,全市20%左右的家庭達到美麗庭院創建標準,每個縣區至少建成兩條以上美麗庭院示範帶。
  • 潮州錢東上浮山村的文明鄉風潤民心,產業興旺惠百姓
    在此條件下,上浮山村緊抓新農村建設契機,秉持文明淳樸鄉風,促使社會秩序井然,保持經濟快速發展。近期該村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上浮山村內,村道整潔,民宅規整,七彩嵌瓷更顯底蘊,家風家訓懸掛於牆,農事壁畫相映成趣。如此怡然自得的新農村景象,得益於上浮山村近年來創新工作模式,積極發動全村共同參與鄉村建設。
  • 德州紀錄片獲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金稻」優秀作品獎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石健喆 通訊員 李立鵬 姜寶興 德州報導近日,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組委會評選結果發布,由德州市文明辦選送的影視作品《守護鄉愁 千年古村文韻長》獲得首屆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金稻」優秀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