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面理解「新基建」內涵與重點

2020-11-2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李海艦

  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在當今代表著發展前沿、發展方向、發展趨勢和發展未來。新經濟,意味著需要與之相適應、相配套的新型基礎設施。近期以來,關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各界廣泛熱議的話題。這裡,擬從五個維度深刻理解「新基建」的內涵與深義。

  從狹義與廣義角度認識「新基建」

  2018年12月1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作為官方首次提出這一概念。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2月3日至3月4日,僅中央層面至少5次部署與「新基建」相關的任務,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兩新」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一重」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簡要梳理發現,「新基建」可分為狹義「新基建」和廣義「新基建」。其中,狹義「新基建」指數字基礎設施,包括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廣義「新基建」指融合基礎設施,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以及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也就是說,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包括能源、交通、城市、水利在內的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位化改造,進而形成融合基礎設施,例如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智慧水利基礎設施等。作為廣義「新基建」,不僅服務於智慧產業(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業、智慧服務業)、智慧企業、智慧政府發展,還服務於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水利發展;不僅服務於供給端生產方式革命,還服務於需求端生活方式革命,進而推動中國社會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5G與數據

  為新型基礎設施提供支撐

  關於新型基礎設施,目前業界有「七領域說」、「三大類說」(2020年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新基建」的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大類)、「兩分法說」等。即狹義(數字)基礎設施,泛指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群,簡稱為「新技術群」,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智能終端;ICT(信息通信技術)、DT(數位技術)、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統)、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區塊鏈;識別技術(指紋、語音、臉部)、無人技術、3D技術、5G技術,等等。概括說來,狹義(數字)基礎設施走向大致如下: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從物聯網到智聯網,從弱人工智慧到強人工智慧,從強人工智慧到超人工智慧。總之,一切都體現為「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

  需特別指出,新型基礎設施也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撐,首先是5G,所有應用場景必須依託5G。其特點一是高速率。一般認為,5G網速是4G的50-100倍。二是低時延。一般認為,5G網絡有著低至1毫秒的延遲。三是廣覆蓋,包括更多設備、更大範圍、更高容量。一般認為,5G容量是4G的數十倍。四是高可靠,包括高感知性、高安全性、高穩定性、高靈敏度。五是高成本,包括基站密度之高,投資巨大。

  其次是數據,所有經濟活動,必須依託數據。數據具有價值,通過數據採集、數據儲存、數據加工、數據集成、數據分析,實現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然而,數據孤島、數據壁壘導致的數據碎片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數據價值。鑑此,實行數據開放,一則數據跨界融合,二則數據跨界共享。這裡,部門利益、數據保護等體制性、政策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併加以解決。

  「新基建」與「老基建」相互補充相互支持

  基礎設施的本質就是互聯互通發揮連接作用。一是打通實體空間之間的相互聯繫,二是打通虛擬空間之間的相互聯繫,三是打通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之間的相互聯繫。空間是人類從事一切經濟活動的場所。隨著時代變化,對空間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空間1.0主要指陸域;空間2.0增加了海域,包括淺海深海、近海遠海;空間3.0則進一步增加了空域,包括低空、高空、太空;空間4.0又增加了虛擬空間。當今社會,正是藉助基礎設施,不僅陸域海域空域融為一體,而且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也融為一體。

  傳統基礎設施大多局限於實體空間尤其陸域,重在有形連接,即「橋連接」,主要包括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碼頭、橋梁等,俗稱「鐵公基」。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實體空間,更拓展至虛擬空間,重在無形連接,即「雲連接」,主要包括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群,也稱「雲設施」。鑑此,「新基建」和「老基建」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關係,而是相互補充、相互支持關係。新型基礎設施,不僅提升了傳統基礎設施功能,而且放大了傳統基礎設施作用。「新基建」加力,「老基建」改造,可以更好發揮基礎設施建設「雙輪」驅動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其標誌是,線上購物、線上支付、線上學習、線上會議發展迅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人已逐漸習慣線上生活。同時,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於發達國家,表現在工作人員遠程辦公率、企業數位技術滲透率、製造產業機器人密度等指標遠低於發達國家。這裡,不僅需要正確認識「新基建」和「老基建」的關係,更要正確處理「新基建」中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的關係。

  推動「新基建」的同時要培育「新企業」

  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各國重塑經濟形態的共同選擇,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在轉型發展中形成強勁勢頭。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19)》研究報告,2018年,美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2.3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位,佔其GDP的60.2%;中國為4.7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佔GDP的34.8%。進一步比較可知,2018年,中國GDP總量是美國的66.3%,然而,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僅為美國的38.3%。儘管中美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是,二者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也是客觀現實。

  毋庸置疑,「新基建」既是強化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又是推進數字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融入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設施。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其抓手一隻是「新基建」,另一隻是「新企業」,兩者之中任何其一不可偏廢。何況,「新企業」是實施「新基建」的核心主體。實踐表明,「新企業」在數據驅動增長中會發揮先導優勢、起著引領作用。據統計,截至2017年3月,全球10大超級數字平臺企業全部來自美國和中國。其中,美國7家,包括蘋果、谷歌、微軟等,佔其總市值的78.5%;中國3家,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佔其總市值的21.5%。今後,中國各地,一是重點支持一批BAT這樣一類超級數字平臺企業成長,二是加快發展一批類似頭條、小米、滴滴這樣的獨角獸企業,三是全力推出一批瞪羚企業,它們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數字經濟發展質量和數字經濟活躍程度。未來超級數字平臺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勢必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標配,要像大規模從事「新基建」一樣,大批量培育「新企業」。

  從思維層面理解「新基建」的重要意義

  近期,各地掀起新一輪的「新基建」熱潮,這既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需要,更是布局未來經濟高效發力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新型基礎設施,既是基礎設施,也是數位技術,還是先進產業,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因此,對「新基建」的理解,不能僅局限於物質層面,更需要拓展至思維層面。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加快引致經濟社會活動發生重大變化:一是從低速狀態轉向高速狀態,其表現為「四個周期」變短:產業生命周期變短,產品生命周期變短,技術生命周期變短,知識生命周期變短,這對各行各業形成全新挑戰。二是從確定性情景轉向不確定性情景,不確定性成為常態,任何重大決策活動都將置於「VUCA」情景(V,易變性;U,不確定性;C,複雜性;A,模糊性)。三是從線性變化轉向非線性變化。數字經濟時代,打造指數型組織,推動指數型成長成為必須,也就意味著高速度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兩者融為一體、相互加持。四是從實體空間轉向虛擬空間,虛實空間兩者打通融為一體;不僅如此,虛擬空間具有「三零一無」特點,即零時間、零距離、零成本、無邊界。五是從同道追趕轉向換道超車,跨界競爭成為必然,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構建數字經濟生態成為大勢。

  隨著經濟社會從非信息化、非數位化、非智能化、非網絡化向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全面轉型,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發生重大革命,一切都在顛覆之中,一切都在重構之中。因此,不能就「新基建」談「新基建」,正確的思維方式是跳出「新基建」談「新基建」,由此才能認清「新基建」的深刻、深遠、深情意義。

[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新基建」的意義?
    自中央多次提及之後,「新基建」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資本市場以及各大證券公司更是視之為宏觀經濟疲軟大背景下的一顆「救命稻草」。這當然有「忽悠」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對於新經濟、新動能而言,還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關於「新基建」的三重解讀理解「新基建」,首先要知道它的具體指向是什麼。目前來看,主要是三種不同範疇的定義。
  • 新基建,是什麼?
    此外,還有很多專家學者提出,新基建除了硬體建設,還包括軟體、制度環境以及整體的數位化進程。觀點的層出不窮與熱烈爭論,反映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和新基建的豐富內涵。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終於給出了權威說法。
  •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而伴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啟動,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位化發展等方向進一步明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基建築牢發展新基石,將成為重點工作之一。
  •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新基建包括涉及哪些行業介紹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新基建包括涉及哪些行業介紹>>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 浪潮王虹莉:用「快」來應對新基建的「新」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導在今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備受關注的「新基建」已成為中國經濟完成新舊動能轉換的利器。但相對於「鐵公基」等老基建,「新基建」的「新」體現在何處,產業界則未有過深入的探討。隨著新基建進程深入,重新理解這一議題也變得愈加重要。
  • 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深圳市長陳如桂也敏銳地洞悉到,「深圳市正面臨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而這一機遇的核心就是『新基建』。」為此,深圳把目光聚焦在以AI、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上,針對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領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一大批重點項目。其中,「AI+5G+8K」為引擎的新基建正展現強勁的動能。
  • 中國5G新基建研究報告
    1意義:5G新基建的重要意義5G對社會來說意味著什麼?商業本質的轉變,才是5G新基建的意義從1G到4G, 是人從聲音,到圖形再到視頻的通信需求推動技術進步的。新基建概念發展新基建是支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概念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被提出,2020年上半年頻繁出現在國家層會議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從新基建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新基建是支撐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
  • 一文看懂BATH新基建:5G是基礎,AI是內核
    「新基建」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由此誕生。2020年3月央視報導「新基建」七大領域之後,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內涵:一是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雲計算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二是以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為代表的融合基礎設施,三是重大科技和產業技術等創新基礎設施。
  • 構築數字城市新基建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論壇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黨安榮教授主持,圍繞智慧城市、園區建設新理念、新技術、新探索,與會嘉賓奉獻了精彩的主題演講,為城市、園區智慧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其中,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城市事業部副總經理曾立民在《構築數字城市新基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中,詳細闡述了基於數字孿生的城區/園區建設管理新範式及其理念、建設方案和在城市、園區的落地實踐。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可以說,從一開始,「新基建」這一概念便與 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產業 緊密相連。然而,我們認為,「新基建」也應該包括對傳統基建領域的補短板。我們認為,「新 基建」的「新」,不應僅僅指的是「新興產業」的「新」,只要能夠發掘出基建領 域的新增長點,便能夠被納入「新基建」的範疇。因此,「新基建」的概念也適用 於傳統的基建領域。
  • 上讀癮110期-新基建
    ,啥時候喝新基建搭了,好吧,既然已借,就過一遍好了。 未來三年的增長點,很大的落筆在新基建上,所以,還是需要細細研究下,有哪些細分。 新基建新在哪裡: 1、基礎新。 新基建關注的是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底層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幅度推進數位化設備的生產和應用。 2、作用新。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科技企業正在成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  百度與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日前聯合成立「CCF-百度松果基金」支持海內外青年學者研究,推動發展中國自主可控人工智慧技術。重倉新基建的除了百度,還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
  • 落實五育並舉 推進內涵發展 構建新時代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他強調,一是新區教育系統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認識五育並舉的重要性緊迫性,夯實德育基礎,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固本,增強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從國家、社會、家長、學生、學校需要方面加強師資和課程建設;二是認清新區教育當前形勢任務,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推動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 新基建是什麼?包含哪些含義
    新基建是什麼?包含哪些含義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1-18 11:01:53   大家可能會經常聽見新基建這樣的詞彙,而風口之下的新基建目前在整個社會來說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這裡我們分享一些關於新基建的小知識。
  • 新基建浪潮下,百度將成為推動人工智慧落地重要力量
    來源:時刻頭條企業智慧財產權正在加速推動中國人工智慧新基建發展。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新基建領域(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認為,以專利為核心的智慧財產權在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中具有強烈的關聯性和控制力。以百度、華為等為代表的我國企業有效推動了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應用。
  • 呂本富談新基建:BATH有望取代傳統基建企業,成為新的中堅力量
    新基建已經成為助力中國數位化轉型、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這也為高新技術型企業帶來的新一輪發展紅利,因此受到了學界、產業界專家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和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發表觀點稱:「在新基建中,BATH 等科技網際網路巨頭有望取代傳統基建企業,成為新的中堅力量。」
  • 新基建寵兒,獵豹機器人業務憑什麼火了?
    從2016年正式宣布進入機器人賽道,到兩年後推出一整套機器人組合拳,再到2020年面對數字新基建的新機遇,獵戶星空機器人進入了全國33個城市的幾百個商場、公共服務場所。在2020年新冠疫情需求考驗和數字新基建機遇面前,獵豹移動服務機器人智能場景解決方案價值被充分顯現,也催生出一個更大的市場機會。
  • 走馬廣東「新基建」:正這樣改變著居民生活!
    (許靜)知多D新基建:一般認為,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交通設施和能源等,而新型基礎設施則包括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它不同於傳統基建,又與傳統基建緊密結合、相互支撐。近年來,中央層面多次部署與「新基建」相關的工作,近期 「新基建」更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 可以從這五個方面來理解
    「不求甚解」原意指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工夫,源於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晉時經學餘波竭力追求「甚解」,探求古人著作詞句中微言大義,實際上是鑽牛角尖。作者:文質彬
  • 「一體雙翼」百度飛槳的「新基建」姿態
    文|曾響鈴來源|科技向令說不同於以往,新基建正在成為各大科技企業大展身手的舞臺。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雖然「新基建」的概念是由上而下推行的,但落實到市場層面、應用領域,科技企業的探索路徑逐步成為了主流認可的方向,影響著行業的發展。百度作為國內AI的領跑者,經過長期的沉澱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其在AI領域的新基建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