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演奏漂泊和孤寂的《流浪者之歌》

2021-01-08 音樂焦點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於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樂隊伴奏的小提琴曲,同年在在德國萊比錫首演。音樂主題與羅姆人有關,並在最後一節使用了查爾達什的旋律,這部分的音樂主題與李斯特在1847年完成的匈牙利狂想曲第13號使用的主題相同。協奏曲分為三個樂章,演奏時間約八分鐘。

此曲是薩拉薩蒂流傳最廣的小提琴作品,並在小提琴演奏家中大受歡迎,從1904年薩拉薩蒂本人的錄音開始,留下了很多早期錄音記錄。

整個作品洋溢著優美的旋律,華麗的節奏,與燦爛的色彩。曲中表達出吉普賽人飄泊、哀愁、幻想與熱情奔放的性格。後來,薩拉沙蒂還特地為這首世人酷愛的作品配上效果豔麗的管弦樂伴奏。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音樂表現力很強的炫技性小提琴作品。很多其他樂器演奏家也將其改編成不同樂器的演奏版。其中,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改編的低音提琴版本尤其特別。

Edgar Meyer除了把古典低音大提琴的技巧帶入一個更高的境界外,還引進了純正的民謠,jazz, blue grass和世界音樂的元素。他演出的場合包括了室內樂獨奏和協奏曲,還包括了blue grass festival和鄉村樂音樂會。

相關焦點

  • 百把提琴「無樂譜」演奏吉卜賽樂
    匈牙利布達佩斯吉卜賽交響樂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吉卜賽音樂演奏團體」。通常交響樂團中的弦樂聲部只有五六十位,如若近百位提琴演奏家同臺「飆」技,將呈現怎樣一番景象?不同於常規的交響樂團,此番獻演東藝的布達佩斯吉卜賽交響樂團有著一個龐大而又獨特的樂隊編制——雖然叫「交響樂團」,它們卻沒有打擊樂組、銅管組及複雜的木管組,取而代之的是65把小提琴、9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10把低音提琴、11支單簧管和6架欽巴龍琴的百人編制。追溯樂團的「提琴之緣」,還有著一段略帶悽涼的往事。
  • 奧古斯汀4月7日亮相保利劇院 演奏《流浪者之歌》
    原標題:奧古斯汀演奏《流浪者之歌》   3月31日,當紅小提琴演奏家金嘉·奧古斯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4月7日到10日在保利劇院亮相的曼哈頓交響樂團演出的「交響也瘋狂」音樂會中,她接受曼哈頓交響樂團和指揮家辛格的邀請參加中國巡演,她說:「辛格的獨特個性和才華吸引著偉大的音樂家。在樂團裡,很棒的音樂家集合在一起做音樂。」
  •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周慧妍、王璐、樂堯《流浪者之歌》生動的描繪了吉普賽人浪跡天涯、饑飽無常、冷暖自知的艱辛坎坷和豪邁奔放、熱愛生活的民族精神。原曲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經移植後用二胡演奏,聽起來別有韻味。2012年由嚴潔敏教授改編為二胡四重奏版本,更加豐富了該曲的藝術表現力。演奏家介紹 / 邢璐 /青年二胡演奏家,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二胡專業委員會理事。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並升入研究生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 流浪者之歌
    那種漂泊、孤獨和無助感像海浪一樣湧上來又退下去,留下淺淺的身影,不知從哪裡來,也不知流向何處,餘韻實在令人玩味。   拉小提琴的沒有不知道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的,不拉琴的,即使對他沒印象,大概也聽過他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流浪者之歌》也被譯為《吉普賽之歌》,是薩拉薩蒂的代表作。
  • 今生必聽的經典:小提琴《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樂曲起始於豪放而激動的散板音調,自由奔放,還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裝飾,使之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之感
  • 弗雷德裡曼流浪者之歌介紹,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流浪者之歌有三個版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福雷德利曼的小提琴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福雷德利曼他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穆特她多了一些宮廷貴婦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飛慈當然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就這首曲子來說,我覺得他的詮釋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可能是因為他注意技巧上的嚴謹,反而染上了一些匠氣,少了一點虔誠,所以就這三個人演奏的同一首曲子來比較,我覺得穆特是心到手不到,海飛慈是手到心不到,只有福雷德利曼那是叫手到心到。心是什麼?
  • 沙拉張演奏《流浪者之歌》
    7歲以全額獎學金被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錄取,師從著名小提琴教授多羅茜·迪蕾,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成了同門師兄妹;第二年,她應邀與梅塔指揮的紐約愛樂樂團合作,用一把兒童小提琴演奏了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非凡的演奏技巧引起了在場觀眾的驚嘆,引起了國際音樂界的強烈反響。
  • 天生失明的他,花兩年時間駕馭最難小提琴曲目《流浪者之歌》
    他從13歲開始正式學習小提琴,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每天堅持練琴10小時,成為了中國首位盲人小提琴演奏家。張哲源自學習小提琴開始,已經翻譯了超過上千張盲文樂譜, 除了要將每一個音符都深刻地印到自己的腦海中之外,他還需要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及複雜的演奏技巧去展示這首樂曲的精神內涵。2009年,18歲的張哲源在雲南昆明劇院成功舉辦了個人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丁元英的角色,其實是一個流浪者,一個不能融入家庭、社會、文化、國家的人。但是他有底線,有公德,也有良知和善念。
  • P.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在演藝生涯中,他走遍了歐洲、北美和南美,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他也是首位演奏被錄音的小提琴家。
  • 青年小提琴家谷麗莎演奏《流浪者的夢》追逐放浪不羈的自由與夢想
    前些天給大家分享過一個青年小提琴家谷麗莎演奏的《心酸浪漫》,受到大家的留言表示非常好聽,問我還有沒有谷麗莎老師其他的作品,希望能多分享一些。我們也在第一時間聯繫到谷麗莎老師,經過谷麗莎老師本人同意,我們將老師其他作品也分享在平臺上,希望讓更多喜歡小提琴曲的朋友來欣賞。
  • 正倫提琴俱樂部 秋天的第一次小提琴交流會 圓滿結束
    我們秋天的第一次小提琴交流會,在正倫提琴俱樂部成功舉辦。首先,各位老師們對部分小提琴製作優秀作品進行了反覆演奏對比,並對每把小提琴的優缺點交換了不同意見,充分肯定了中國小提琴製作水平。特別是近些年,中國提琴製作水平正在接近西方水平。特別有老師提到,中國某些小提琴製作作品,並不比西方的差。但在中國,也有部分提琴作品,存在虛假宣傳,這也是提琴屆各位同仁,值得商榷和注意的問題。
  • 如何辨別提琴聲音的好壞
    高音有高音的清澈明亮,但有它的寬度和厚度;低音有低音的渾厚結實,但有它的緊張和力度;中低音發聲豐富溫暖但輕鬆自然,中高音發聲優美圓潤但嘹亮靈敏。 3、音色甜美,表現力強。演奏者可以隨心所欲賦予聲音以情感色彩,是小提琴所應具有的最大表現力。 有人說音色完全是由演奏者的技術所決定的,其實也不盡然。
  • 「5+1大提琴」音樂會:六把大提琴的音樂情景劇
    2010年9月2日晚上在維也納愛樂四重奏音樂會中擔任大提琴聲部的哥哈特考夫曼先生,將會繼續回歸參與11月28日的廣州演出,這是由他組建的5+1大提琴首次在廣州登臺,廣州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家於萍對這場音樂會也抱著期待的心情,雖然因為隨團出國演出而必須「忍痛割愛」,但她也表達了對這種演奏形式的推崇:「大提琴的音域比較寬,它不僅僅可以作為獨奏樂器,也能作為一個組合中的伴奏,所以幾把大提琴一起演奏
  •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解讀一個民族——《流浪者之歌》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至少學琴5年以上才能接觸到的曲子,是檢驗小提琴技巧以及對音樂理解的試金石,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品之一。
  • 十級【外】:流浪者之歌 小提琴音頻/視頻/曲譜
    此曲有降速版音頻↑↑↑琴童在學琴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示範音頻演奏速度較快,聽音頻時跟不上節奏或聽不清音符的問題,下面是十級外國曲目《流浪者之歌》原速版和降速版示範音頻比對試聽。面授或視頻教學皆可金奇老師:全中國小提琴教學學費性價比最高者寧夏全境唯一擁有全套專業小提琴教學法者,錄製有大量原創內容教學視頻寧夏全境唯一掌握全部小提琴演奏技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