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起名字是一個非常講究的事,尤其是在重血緣,重傳承的社會。好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人們的名字不至於太奇葩。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卻是個例外,如果將明朝朱家的族譜和元素周期表放在一起對比你就會發現,朱元璋子孫的名字佔據了大半個元素周期表,就問牛不牛。在中國古代五行學說一直很興盛,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無窮盡。朱元璋是從滅亡了元朝才奪得政權的,他的兒子名字中都有一個帶木字的。
從朱元璋孫子這一輩開始,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時候,五行字剛好用了兩輪。朱元璋定起名規則的原因就是不想讓宗室子弟有重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宗室子弟越來越多,所以常用的五行字已經滿足不了起名的需求了。為了給宗室起名,禮部官員只能查詢典籍,看還有哪些沒用過的五行字可以使用。當實在無字可用的時候,造字也就成了最後的辦法,所以明朝宗室的名字也就成了五行偏旁字大全。
但太祖皇帝低估了自己後代的生育能力,前幾代朱棣、朱標、朱允炆、朱高熾他們起名字還比較容易,基本上常用字就能解決。可過了幾代,朱家後代人口呈爆炸式增長,起名字劉成了大難題,朱家子孫古籍辭海中總結出的這些金字、火字生僻字以及臆造字,這些字從浩如煙海的字海中被選出,以明朝宗室族譜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提高了這些生僻字的曝光率,保證了這些字能夠順利選入後來的《新華字典》。
例如,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在鈉;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鈰;朱帥鋅;朱徵釙;朱效鈦;朱彌鎘;朱均鐵等等。他們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是些化學元素的名稱。但是,這並不代表化學元素的名稱就是朱元璋家發明的。只是後來元素周期表進入中國後,科學家根據象形和形聲的原理,翻譯過來就是這些生僻的字眼了,恰巧與朱氏皇族的名字重複,這也是歷史的一大巧合。另外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是,當時科學家在翻譯化學元素周期表時,參考了一下朱元璋的家譜。
歷史上驚人巧合,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