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經濟百年最大危機的深層根源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註定使2020年成為人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就拉美地區而言,那裡已是毫無疑問的疫情「重災區」。截止到12月21日,拉美地區新冠確診病例累計已經高達近1500萬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百萬的拉美國家也達到4個,包括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和墨西哥。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都帶來巨大負面影響,但與其他地區相比,拉美地區又是遭受衝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拉美或再陷「失去的十年」

來自不同國際機構的判斷都證明了這一點。其中,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該地區將經歷過去12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測,繼20世紀80年代經歷「失去的十年」後,拉美地區將再度陷入「失去的十年」。

無論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的研究結論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都是基於實實在在的統計數據。根據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的預計,2020年拉美地區經濟將下滑5.3%,出口下滑15%,整個地區陷入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嚴重的經濟衰退導致社會問題急劇惡化,失業率從2019年的8.1%上升到11.5%,貧困率也從30.3%上升到34.7%。

這些數據表明2020年拉美地區經濟形勢的嚴峻程度超過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時代。經濟危機加劇進一步惡化了拉美政治生態和社會形勢,甚至引發政局不穩、社會動蕩等連鎖反應。

經濟危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但值得思考的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對世界經濟體系以及各國經濟都構成嚴重挑戰,但為何會在拉美地區引起如此慘烈的經濟危機?顯然,疫情頂多算是拉美當前這場經濟危機的催化劑,危機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肇因。

事實上,拉美今日的經濟困境在疫情暴發前就已初露端倪。從各項經濟指數來看,2014年到2019年拉美經濟一直飽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影響,長期低迷,六年間的平均增速僅有0.6%。這反映出拉美存在經濟結構的根本問題。

這一現實在拉美地區又有著根深蒂固的歷史根源。在拉美獨立後的200多年發展進程中,大部分拉美國家都長期依靠自身自然資源豐富的特點,走所謂資源型發展道路。即便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代實行的「進口替代工業化」,依然是建立在初級產品生產和出口的模式上。

這種初級產品生產和出口的發展模式,曾經在19世紀中後期到一戰之前給拉美國家帶來經濟繁榮。此後伴隨西方國家的技術進步和快速發展,工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但拉美國家所生產的產品性質長期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依靠初級產品發展經濟的拉美國家在國際需求上逐漸失去活力。

直至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爆發逼迫拉美國家轉變觀念、另尋他路,開始搞起「進口替代工業化」。儘管這種工業化模式幫助一些拉美國家建立起相對現代的工業體系,甚至衍生出一些「經濟奇蹟」,但建立在初級產品生產和出口基礎上的進口替代工業化仍猶如鏡花水月,1982年債務危機橫掃拉美地區後,讓拉美地區一下墮入「失去的十年」。直到本世紀初,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再次拉動拉美經濟回升,特別是2004年至2011年,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拉美地區年均增長率超過5%,拉美似乎再現昔日繁榮。

梳理拉美的發展史不難看出,初級產品生產和出口在拉美地區長期佔主導地位。根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統計,2008年初級產品在拉美出口中所佔比率接近一半。儘管這種發展模式曾經幾度給拉美帶來經濟繁榮,但從長期來看,這一模式造成該地區相關國家經濟結構的依附性和脆弱性。

初級產品生產和出口模式主要依賴國際市場需求,其價格漲跌就會直接反映在拉美經濟增長率上,初級產品貿易比價的上升和下降成為影響拉美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經濟結構的依附性和脆弱性在短期內不會呈現出太大問題,某些時候反而還可以帶來虛幻的繁榮景象,但從長期看卻會帶來致命後果。拉美國家200多年的發展史已經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與其說是新冠疫情引起拉美這次經濟危機,不如說是拉美經濟結構的依附性和脆弱性拖垮了拉美,只不過新冠疫情放大了拉美經濟結構的依附性和脆弱性,成了壓垮拉美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責編:吳正丹

31944952,.拉美經濟百年最大危機的深層根源,.2020-12-23 08:20:02,.204064,.吳正丹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與拉美文學
    比如我讀完《百年孤獨》就結束了,但我沒讀過學者對它的研究作品,沒讀過其它拉美文學,甚至不清楚它的背景和起源。而不完整的信息,又常常會帶來偏頗的見解。所幸大學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鑽研我感興趣的領域。那麼,就從《百年孤獨》開始文學冒險之旅吧。
  • 拉美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成因及維護
    拉美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成因及維護 2019年10月29日 15:34 來源:《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 作者:靳呈偉 字號 內容摘要:由於源文化特質、文化形成過程、社會經濟結構、種族結構、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 國際觀察|拉美抗疫面臨「千萬」考驗
    新華社墨西哥城10月11日電(記者吳昊 趙凱)11日,拉美地區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目前,雖然拉美地區部分國家採取的抗疫措施漸獲成效且疫情有趨穩跡象,但該地區疫情總體仍較為嚴重,且地區內多國存在發展不均衡、公共債務負擔重、醫療投入不足等問題,抗疫面臨不小挑戰。3月22日,在巴西聖保羅,一名旅客戴上口罩乘坐地鐵。
  • 英國央行三百年來唯一外籍總裁!金融危機、新冠疫情與氣候暖化
    世紀風險卡尼談到幾百年來判斷經濟價值的兩大學派:客觀價值論和主觀價值論以及主觀價值與市場原教旨主義相結合所促成的三大風險,其中第三種風險的影響尤其深刻:個人行為可能會助推社會災難,氣候危機是個典型例子;只顧當下,忽視未來:對全球金融危機、流行疫症以及氣候暖化問題都缺乏防範意識;道德情感被市場情感所左右,從而削弱市場的社會基礎,對傳統上不屬於市場的服務精神、公民美德算計標價
  • 熱情神秘的拉美,了解一下?
    那麼拉美地區到底有何商機,又適合哪些領域出海呢?我譯網將為您一一解答。人口紅利、文化統一、經濟較發達拉美地區是世界人口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拉美國家總人口數約 4.5 億,其餘是巴西葡萄牙語和少部分法語,語言、文化都較為統一,整體性強,利於推廣。
  • 「舌尖上的川普」之拉美的龍舌蘭
    從宣布參選,到出奇勝選,再到宣誓就職,川普的外交政策整體不甚明朗,但其中拉美政策相對清晰。而在拉美政策中,對鄰國墨西哥的政策又格外刺眼。早在選戰時,川普就聲稱要驅逐墨西哥非法移民並在美墨邊境修隔離牆,而且費用得由墨西哥一方承擔……此言一出,墨方如同被猛灌一口烈酒,嗆得流淚,辣得無語。
  • 劉志勤:一帶一路加一洋,拉美期待李克強
    劉志勤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克強總理開始拉美四國行,引起國際關注。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來,中國似乎把精力集中在宣傳「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項目實施上,拉美國家似乎有一種被忽略、被冷落、或被遺忘的感覺。而李克強總理的這次訪問,恰好及時而有力的證明,中國是如何重視與拉美國家的合作和友誼。
  • .| 袁志剛: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深層矛盾和基本走勢—從零和博弈到...
    全球化導致的全球區域非均衡增長、發達國家實體經濟衰落、金融泡沫化發展、各階層收入差距擴大,是當今民粹主義、逆全球化行為泛濫的深層原因。中美關係是未來全球化進程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目前兩國合作與競爭關係日趨複雜,但兩國「正和博弈」空間大於「零和博弈」空間,仍然有可能在多元政治體制基礎上形成共容利益,共同為全球治理結構的建設做出貢獻。
  • 非洲、拉美或古巴:哪裡是中美網際網路巨頭的未來戰場?-虎嗅網
    如今,騰訊已經在聯手非洲最大的媒體公司Naspers,在整個非洲大陸推廣微信,並與非洲資產最大的銀行標準銀行合作推出了「電子錢包」服務。據約翰尼斯堡科技研究公司World Wide Worx估計,2014年推向非洲市場的微信,在南非擁有大約600萬註冊用戶,相比之下WhatsApp擁有大約1400萬活躍用戶。
  • 劉華傑:論博物學視野中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北京大學哲學系劉華傑教授近日與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工作委員會(BASE)同仁們分享了他的一篇新作《論博物學視野中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此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
  • 從「動物精神」剖析金融危機
    從「動物精神」剖析金融危機2009/9/18/08:20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各國學界反思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也許是呼應了對理性預期模型的純粹外生性衝擊理論的質疑聲    將動物精神視為產生經濟周期的根源,其實是凱恩斯宏觀經濟的核心思想,但在宏觀經濟模型中理性預期理論體系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動物精神的概念已被現代宏觀經濟理論所摒棄。尤其近些年來,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在宏觀經濟分析和評估的廣泛應用,理性預期假設和新凱恩斯框架中工資和價格粘性理論有機地結合,更進一步排斥了動物精神對經濟波動的解釋力。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疫情擴散已到達「3.0階段」的「趕頂期」,儘管前三階段風險基本被市場吸收,但需要警惕「4.0階段」的超預期風險,防範疫情「震中」從歐美國家向南亞、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過程中的「次生風險」。3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已發出警告: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面臨更嚴峻挑戰。各方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疫情預判有所低估,或成為全球抗擊疫情運動的最大變數。
  • 聖保羅消費電子展:中國品牌渴望打開拉美市場
    根據本次展會的數據,過去5年, 巴西的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增長近38.5%, 2014年巴西消費電子市場銷售額654億美元,市場規模佔到拉美市場的44%,人均電子產品消費額達到300美元。隨著中國和巴西貿易關係愈發緊密,中國已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最大出口市場和主要投資國。就電子市場來說,去年中國電力電子產品對巴西出口157億美元,佔巴西所有進口電力電子產品的38%。
  • 歐洲難民危機暴露出西方制度弊端
    自2010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幾年來一步步演進,最終引爆了歐洲二戰之後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英國脫歐和歐洲民粹主義的強勢崛起,歐盟面臨進一步解體的巨大挑戰。目前這場危機仍在持續,對歐洲的影響還難下最終的結論,但從危機的發生到歐洲對混亂的應對,使得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顯露無遺。
  • 債務經濟是「巨嬰經濟」
    來源 | 智本社(ID:zhibenshe0-1)作者 | 清和債務,像一個幽靈正在世界經濟的上空飄蕩。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危機已演化為債務危機。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1990年日本泡沫危機、1994年龍舌蘭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2年阿根廷債務危機、2007年次貸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歐債危機,都是債務危機或由債務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這是為什麼?債務危機,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是「灰犀牛」。它是可預見、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 經濟崩潰!委內瑞拉是如何墜入地獄的?
    這個盛產石油的拉美國家曾經擁有強大的石油工業,石油產量也曾佔據過世界的十分之一,但目前委內瑞拉的石油業卻瀕臨崩潰,這使委內瑞拉經濟陷入深淵,並引發了一場巨大的危機,迫使約五百萬委內瑞拉人逃離家園、不得已去鄰國另覓生計。
  • 羅漢堂PET追蹤每周疫情經濟:疫情進一步暴露了全球數字鴻溝
    ,其中數位技術的應用對降低潛在的經濟影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也成為這一全球危機中少有的贏家。在這兩類國家內部,更深層次的數字鴻溝也普遍存在於城鄉和性別之間。尤其在中低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內,農村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比城市低40%,女性人口中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比男性低23%,這一差異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最為顯著。
  • 歐債危機製造南歐國家「出走的一代」
    在歐債危機的衝擊下,南歐國家的失業率一再飆升,萎靡的經濟環境和緊張的就業形勢迫使南歐諸國大批民眾遠走他鄉,另謀生路。西班牙、葡萄牙及義大利,這些曾經吸引了大量外國移民的「就業天堂」,現在卻在經歷一場嚴重的「外向移民潮」。這些歷史上的殖民宗主國,現在不僅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其國民甚至紛紛投奔到前殖民地國家討生活。
  • 面對百年變局,習近平總書記這兩篇演講常學常新!
    比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累計吸引外資超過1.7萬億美元,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2萬億美元」; 比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 新時代的中國,正在更加積極主動地以開放促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