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楊麗萍的舞蹈《雀之戀》大獲好評,美得令人窒息。舞蹈能使孩子們身材修長、姿態挺拔,很多家長想讓寶寶學舞蹈,那該怎麼學呢?
2012年央視春晚的舞蹈《雀之戀》備受網友一致好評,很多家長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學舞蹈,擁有楊麗萍一樣曼妙的舞姿,在享受藝術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素質。殊不知學舞蹈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那寶貝學跳舞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怎麼樣引導寶寶去學呢?
* 了解孔雀皇后——楊麗萍
楊麗萍,1958年生於雲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愛舞蹈,沒有進過任何舞蹈學校,然而她憑藉著驚人的舞蹈天賦。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九年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並以「孔雀舞」聞名。1992年,她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赴臺灣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2003年,楊麗萍任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總編導及主演。2009年,編導並主演《雲南映像》姊妹篇《雲南的響聲》,再獲成功。
* 寶貝學舞蹈,會使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 形體優美: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時期的孩子,經過舞蹈訓練(如挺胸、抬頭、收腹)能使他們站得直,形體優美,且能糾正駝背、端肩等形體問題。舞蹈促進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據統計調查,同樣性別同年齡的兒童,參加舞蹈訓練的比不參加舞蹈訓練的,身高平均要高4--8釐米。
◇ 動作協調: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過音樂與舞蹈動作的和諧達成動作協調性的訓練,並且使孩子更有節奏感。
◇ 肢體靈活性和柔韌性:由於經常練習壓腳、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韌性,動作靈活性好。還能夠提高少兒的身體素質。經過訓練,兒童的力量、控制、穩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體素質都會得到提高。
◇ 鍛鍊毅力:從基本功開始訓練能培養他們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練堅強意志。
◇ 提高身體素質:舞蹈需要一定的體力消耗,剪除練習後能促進孩子食慾、增強消化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生病機會。使少兒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發生適應性改善,促進視覺、聽覺、肢體感覺等各感覺機能的提高,使大腦更靈活、健全,反應更迅速,動作更靈敏。舞蹈還有利於提高生理機能。訓練能夠改善心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性,降低血壓和增加骨骼密度,同時使人精力和體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勞。
* 學舞蹈並不是越小越好
有很多家長在寶貝學舞蹈方面存在著誤區,認為在寶貝越早學越好,在寶貝2、3歲的時候就送到舞蹈學習班。然而舞蹈教育專家卻說,這樣反而不利於寶貝的培養。
◇ 寶貝年齡太小,首先是依賴性強:很多舞蹈班只允許家長在教室外看看孩子上課的情景,太小的孩子只要一見不到家長就會哭,教學活動根本無法開展,甚至還有小學員在教室裡尿尿的,讓老師們哭笑不得。
◇ 寶貝年齡太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寶貝年齡太小集中的時間非常短,因此孩子的學習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舞蹈是肢體語言,舞蹈訓練要遵循身體發育規律,教學強度、難度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大的。
專家解析:幾歲開始讓孩子學習舞蹈或其他的運動比較適宜?目前,運動醫學界沒有肯定的答案。相對來說,以孩子的體型、心智及骨骼發育的年齡來判斷。一般來說從4歲左右開始就可以。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對音樂和舞蹈還缺乏理解,只能模仿,所以最初開始學習舞蹈時以啟蒙為主,要通過遊戲訓練寶貝的基本動作,舞姿的訓練也要從趣味性開始引發,再逐步開始學習初步的舞蹈小品表演。對寶貝進行比較正規的舞蹈訓練,一般要到小學以後才開始。
* 如何在家培養孩子跳舞的興趣呢?
◇ 為孩子創設舞蹈氛圍
家裡經常播放音樂,孩子聽到音樂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此時你要特別培養孩子的節奏感,給他聽的音樂可以是節奏性比較強的,這樣更能引起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你還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可以準確地跟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最好父母能和孩子一起隨音樂手舞足蹈,並鼓勵孩子依據音樂的節奏用動作來表達。
◇ 玩音樂遊戲
孩子天性好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著音樂玩音樂遊戲。例如《兩隻老虎》中,父母和孩子可以一邊唱著,一邊做動作:「一隻沒有耳朵(加上手部動作,捂住耳),一隻沒有眼睛(捂住眼睛),真奇怪!真奇怪!(做奇怪的表情)」,這樣玩音樂遊戲,不光是能學會舞蹈動作,也能教會孩子耳朵、眼睛的正確位置。同時比單一的學「耳朵長在哪裡?眼睛長在哪裡?」更增添了趣味。
◇ 鼓勵孩子用動作表達
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物,可以先讓孩子說一說,然後再用動作來表達。例如在公園裡看到鴨子,可以讓孩子學著鴨子走路,還可以深入提問:小鴨子除了這樣走路的動作,還可能有哪些動作?激發孩子進一步創設更多的動作,並通過思考,大大促進了動腦能力。
下一頁:了解各類舞蹈,選擇適合你家孩子的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