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強迫症之戀 悟流浪者之歌

2021-01-08 新京報電子報

  2015北京舞蹈雙周的展演部分將於7月23日至28日舉行。本屆雙周將以16臺演出、64個作品在不同單元呈現。最令人矚目的「焦點舞臺」單元今年將迎來以色列、德國、西班牙和中國的作品在解放軍歌劇院上演。

  其中,原以色列巴希瓦舞團駐團編舞家莎倫·伊亞(Sharon Eyal)將攜其單飛創立的L-E-V舞團帶來作品《強迫症之戀》在亞洲首演。而如果想看看當前國際現代舞的潮流趨勢,不妨關注更前衛的「另類平臺」。

  ■ 焦點舞臺

  《褪色的獨白》

  時間:7月23日

  演出: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

  今年的北京舞蹈雙周將以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駐團編舞家馬波獨挑大梁的新作《褪色的獨白》拉開大幕。在國內現代舞領域,人們早已習慣了馬波和李捍忠的名字共同出現,這對現代舞「夫妻檔」從1997年的《不定空間》起,已合作編舞近二十個年頭。2005年雷動天下現代舞團成立,二人也都是雷動的創團成員。從舞者、編舞,到女兒、妻子、母親,馬波在不同的場景中變換著不同的身份,這也啟發了她將自身經歷融入舞蹈創作,把生活中的動作帶上舞臺。而這一次的獨立編舞,也必然呈現出與以往「李捍忠、馬波」作品不盡相同的一番風貌。

  《強迫症之戀》

  時間:7月24日

  演出:以色列L-E-V舞團

  說起以色列L-E-V舞團,恐怕鮮為人知,但若提起該舞團藝術總監莎倫·伊亞這個名字,對許多業界人士而言興許並不陌生。在2013年與音樂製作人蓋伊·貝哈爾(Gai Behar)合作創辦L-E-V舞團前,伊亞曾隸屬於以色列殿堂級的巴西瓦舞團長達十八年,是舞團的助理藝術總監和駐團編舞家。L-E-V舞團成立後,他們以此前為巴西瓦舞團創作的幾個舞作作為巡演劇目。

  《強迫症之戀》(OCD Love)是二人專為舞團創作的首個作品,舞蹈從尼爾·希爾博恩的自傳詩《強迫症之戀》中得到靈感,醞釀一年半完成創作。伊亞的舞蹈語彙十分獨特且吸引眼球,作品中的舞者仿佛一群來自異次元的生物,再配以貝哈爾創作的律動感極強的電子音樂,打造如同末世寓言般的場景。

  《須彌芥子》

  時間:7月25日

  演出:廣東現代舞團

  《須彌芥子》是廣東現代舞團駐團編舞家劉琦的近年新作。「須彌」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芥子」是芥菜的種子,形容極其微小。「須彌芥子」意為巨大的須彌山納於芥子之中,暗喻佛法之精妙與無處不在。編舞家專注於純粹的身體動作,從舞者身上汲取動作元素,再將其轉化和重組,使舞蹈在嬉戲般的動作中自然流露。

  《流浪者之歌》

  時間:7月28日

  演出:德國吉森舞蹈團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流浪者之歌》曾啟發林懷民為雲門舞集創作出影響深遠的同名舞作,以東方的禪意解讀人世間的奧妙。而德國吉森舞蹈團這個作品同樣源自黑塞的作品,卻是以西方人的視角探尋生命真諦。舞臺上的水滴裝置營造空靈的意境,六名舞者在臺上使出渾身解數,用他們的肢體表達,演繹人生磨鍊。

  《思纏想後》

  時間:7月27日

  演出: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

  被香港媒體譽為「最具潛質編舞新星」的黃狄文,曾在2012年的北京舞蹈雙周帶來《別有洞天》。此次他北上帶來新作《思纏想後》,嘗試純肢體先行,藉由人體自身的微觀宇宙,運用長短、彈性、粗細不一的繩子,表達生活中的變化萬千。血管內的微觀世界,現代都市裡的狹小空間,或許看似微小的變化也足以牽一髮動全身,瞬間觸發「蝴蝶效應」。黃狄文此番還邀來香港著名時裝、形象設計師陳刀助陣,打造不同凡響的舞動造型。

  《希望》

  時間:7月26日

  演出:西班牙可博斯米卡舞蹈團

  可博斯米卡舞團由奧爾加·可博斯與彼特·米卡共同成立。舞團作品以爆發力的美感見長,融合了即興舞蹈、肢體劇場、武術的元素。《希望》是編舞家受俄羅斯傳奇畫家、哲學家、作家尼古拉·羅維奇的畫作啟發,運用快速動作、切分式的節奏、空中特技和視覺元素創作的一部現代舞,利用「朝聖」這一形式來反思人類的虛榮與欲望。

  ■ 另類平臺

  今年的「另類平臺」單元將於7月24日至28日的下午16:00在朝陽9劇場上演。

  《一生二》 來自西班牙的伊拉切·安薩與來自義大利的伊戈爾·巴科維奇合作的一出雙人舞,以行雲流水的配合印證舞伴之間的微妙關係。

  《灰色調》 旅居瑞典的香港舞者羅凡,用該作訴說對故鄉與愛人的思念。

  《刺青》 來自紐西蘭的阿塔米爾拉舞蹈團是紐西蘭毛利文化與現代舞蹈劇場結合的先驅。編舞莫斯·帕特森將毛利人的刺青文化融入現代舞,探討身份、儀式與當代的關係。

  《整理好的非理性》 新加坡舞人舞團的藝術總監郭瑞文與韓國編舞家金在德合作的這部作品從即興出發,作品融合了文本、聲效、演說和動作,帶來極富戲劇性的劇場效果。

  《假裝》 臺灣編舞家、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系主任何曉玫從自己與友人的經歷出發,挖掘人際關係的情感主題。

  《拼貼》 由湯婷婷、馬越、肖智仁、阿迪亞、餘麗君五位來自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與廣東現代舞團舞者的作品匯集而成,觀眾可以看到每一位年輕舞者的個性化表達。

  《疊加》 西班牙編舞艾馬爾·佩雷斯·加利從美國現代舞蹈家崔莎·布朗的獨舞《累積》中汲取元素,配合重節拍的底特律音樂,讓這部舞作煥然一新。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陳然

相關焦點

  • 流浪者之歌
    拉小提琴的沒有不知道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的,不拉琴的,即使對他沒印象,大概也聽過他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這是一首以吉卜賽人情感、生活為背景的樂曲,短短不到10分鐘,卻迴腸盪氣,感傷的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
  • 青石文化開啟公益 聽林懷民講《流浪者之歌》
    陳丹青與林懷民碰撞創作思想.臺灣雲門舞集掌門人林懷民作為主講嘉賓,與聽眾分享《流浪者之歌》的創作體驗。文化評論家、畫家陳丹青在現場對話林懷民,兩位大師間的碰撞,猶如品味陳年紅酒令人心醉。  青石講談會開啟文化公益之門  青石講談會是由澳洲青石集團推動的公益類文化講座,是青石文化的重要單元,旨在凝聚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精英與藝術家,倡導獨特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流浪者之歌》也被譯為《吉普賽之歌》,是薩拉薩蒂的代表作。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丁元英的角色,其實是一個流浪者,一個不能融入家庭、社會、文化、國家的人。但是他有底線,有公德,也有良知和善念。
  • 丁薇發《流浪者之歌》MV藝術化探討人與生命
    近日,前衛音樂人丁薇發布新單曲MV《流浪者之歌
  •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小提琴獨奏 海菲茨
    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 《流浪者之歌》林懷民:創作緣起菩提樹下的頓悟
    本月8至9日,林懷民的著名舞作《流浪者之歌》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昨天下午,林懷民在演出的發布會和藝術講座上,以繪聲繪色的講演,向大家講述了這部舞作產生的背後,一個個或感人、或搞笑、或深沉的故事。  創作緣起:菩提樹下的頓悟  「人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你擁有的永遠只有當下。」
  • 流浪者之歌——姜夔的清空與騷雅
    流浪者之歌——姜夔的清空與騷雅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文學回憶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七講》《唐宋詞十七講》《一剪宋朝的時光》《蔣勳說宋詞》《詩酒趁年華》《夢裡不知身是客:宋朝詞人的詩酒年華》《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姜夔是誰?還有還有這個夔字怎麼念?怎麼寫?
  • P.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Zigeunerweisen, Op.20《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又名《吉普賽之歌》(Gypsy Airs),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音樂主題與吉普賽民族有關,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
  •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解讀一個民族——《流浪者之歌》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至少學琴5年以上才能接觸到的曲子,是檢驗小提琴技巧以及對音樂理解的試金石,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品之一。
  • 顛簸的生活,熾熱的情感——《流浪者之歌》品賞
    暑熱蒸騰的上海七月,得一張滾燙火熱的新碟:《弗拉門戈·流浪者之歌》。這一次,作為「世界音樂」系列的又一力作,葉雲川老師與屢獲葛萊美獎的音樂總監Oskar Cataya 、著名錄音師Adam Kagan合作,精心選取了十二首西班牙弗拉門戈樂曲,力邀一班熟諳西班牙民間音樂的藝術家,於洛杉磯一家著名的模擬錄音大棚傾情演繹,精心錄製成這張《弗拉門戈·流浪者之歌》專輯,讓大家全新邂逅一個動感十足、狂野豪放並且充滿魅惑的聽覺世界。
  • 貫穿《天道》《在遠方》的一首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推薦給你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知道《流浪者之歌》是因為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最喜歡的曲子之一。小說中文字描寫再細膩,不如自己親身感受一次。
  • 奧古斯汀4月7日亮相保利劇院 演奏《流浪者之歌》
    原標題:奧古斯汀演奏《流浪者之歌》   3月31日,當紅小提琴演奏家金嘉·奧古斯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4月7日到10日在保利劇院亮相的曼哈頓交響樂團演出的「交響也瘋狂」音樂會中,她接受曼哈頓交響樂團和指揮家辛格的邀請參加中國巡演,她說:「辛格的獨特個性和才華吸引著偉大的音樂家。在樂團裡,很棒的音樂家集合在一起做音樂。」
  • 今生必聽的經典:小提琴《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樂曲起始於豪放而激動的散板音調,自由奔放,還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裝飾,使之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之感
  • 《在遠方》為何總是出現流浪者之歌的鏡頭?到底有何預示?
    而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可能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劇中會多次出現流浪者之歌這首歌,在姚遠第一次帶路曉鷗去福利院的時候,路曉鷗就聽的是這首歌,後來姚遠也喜歡上了這首歌,不僅如此,連路曉鷗的父親路中祥也對這首歌情有獨鍾,那麼劇中為何會多次出現這首歌呢?
  • 強迫行為是強迫症嗎?怎樣自測有沒有強迫症?如何自測強迫症?
    強迫行為是強迫症嗎 怎樣自測有沒有強迫症 如何自測強迫症東西不放回固定的位置,總覺得不舒服;地板明明很乾淨,卻仍一遍又一遍地擦;明明手不髒,卻忍不住反覆洗手;明知道門窗都關好了,硬是放心不下檢查好幾遍……躺槍了嗎?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許多人以為精神疾病離自己很遠。
  • 弗雷德裡曼流浪者之歌介紹,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流浪者之歌有三個版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福雷德利曼的小提琴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福雷德利曼他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摘自電視連續劇《天道》)另一首《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
  •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
    二胡四重奏《流浪者之歌》作曲:薩拉薩蒂改編:嚴潔敏演奏:邢璐、周慧妍、王璐、樂堯《流浪者之歌》生動的描繪了吉普賽人浪跡天涯、饑飽無常、冷暖自知的艱辛坎坷和豪邁奔放、熱愛生活的民族精神。該重奏組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民族室內樂青年演奏人才培養之「樂府新聲」民族室內樂音樂會,並成功舉辦「和弦」邢璐胡琴重奏教學匯報音樂會,參與了多場校內外重要演出活動。邢璐現為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課題「大學藝術美育」——「二胡藝術之美」課題負責人;南京藝術學院「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二胡專業主課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 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演奏漂泊和孤寂的《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是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於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樂隊伴奏的小提琴曲,同年在在德國萊比錫首演。《流浪者之歌》是一首音樂表現力很強的炫技性小提琴作品。很多其他樂器演奏家也將其改編成不同樂器的演奏版。其中,低音提琴演奏家Edgar Meyer改編的低音提琴版本尤其特別。Edgar Meyer除了把古典低音大提琴的技巧帶入一個更高的境界外,還引進了純正的民謠,jazz, blue grass和世界音樂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