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舞蹈雙周的展演部分將於7月23日至28日舉行。本屆雙周將以16臺演出、64個作品在不同單元呈現。最令人矚目的「焦點舞臺」單元今年將迎來以色列、德國、西班牙和中國的作品在解放軍歌劇院上演。
其中,原以色列巴希瓦舞團駐團編舞家莎倫·伊亞(Sharon Eyal)將攜其單飛創立的L-E-V舞團帶來作品《強迫症之戀》在亞洲首演。而如果想看看當前國際現代舞的潮流趨勢,不妨關注更前衛的「另類平臺」。
■ 焦點舞臺
《褪色的獨白》
時間:7月23日
演出: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
今年的北京舞蹈雙周將以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駐團編舞家馬波獨挑大梁的新作《褪色的獨白》拉開大幕。在國內現代舞領域,人們早已習慣了馬波和李捍忠的名字共同出現,這對現代舞「夫妻檔」從1997年的《不定空間》起,已合作編舞近二十個年頭。2005年雷動天下現代舞團成立,二人也都是雷動的創團成員。從舞者、編舞,到女兒、妻子、母親,馬波在不同的場景中變換著不同的身份,這也啟發了她將自身經歷融入舞蹈創作,把生活中的動作帶上舞臺。而這一次的獨立編舞,也必然呈現出與以往「李捍忠、馬波」作品不盡相同的一番風貌。
《強迫症之戀》
時間:7月24日
演出:以色列L-E-V舞團
說起以色列L-E-V舞團,恐怕鮮為人知,但若提起該舞團藝術總監莎倫·伊亞這個名字,對許多業界人士而言興許並不陌生。在2013年與音樂製作人蓋伊·貝哈爾(Gai Behar)合作創辦L-E-V舞團前,伊亞曾隸屬於以色列殿堂級的巴西瓦舞團長達十八年,是舞團的助理藝術總監和駐團編舞家。L-E-V舞團成立後,他們以此前為巴西瓦舞團創作的幾個舞作作為巡演劇目。
《強迫症之戀》(OCD Love)是二人專為舞團創作的首個作品,舞蹈從尼爾·希爾博恩的自傳詩《強迫症之戀》中得到靈感,醞釀一年半完成創作。伊亞的舞蹈語彙十分獨特且吸引眼球,作品中的舞者仿佛一群來自異次元的生物,再配以貝哈爾創作的律動感極強的電子音樂,打造如同末世寓言般的場景。
《須彌芥子》
時間:7月25日
演出:廣東現代舞團
《須彌芥子》是廣東現代舞團駐團編舞家劉琦的近年新作。「須彌」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芥子」是芥菜的種子,形容極其微小。「須彌芥子」意為巨大的須彌山納於芥子之中,暗喻佛法之精妙與無處不在。編舞家專注於純粹的身體動作,從舞者身上汲取動作元素,再將其轉化和重組,使舞蹈在嬉戲般的動作中自然流露。
《流浪者之歌》
時間:7月28日
演出:德國吉森舞蹈團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流浪者之歌》曾啟發林懷民為雲門舞集創作出影響深遠的同名舞作,以東方的禪意解讀人世間的奧妙。而德國吉森舞蹈團這個作品同樣源自黑塞的作品,卻是以西方人的視角探尋生命真諦。舞臺上的水滴裝置營造空靈的意境,六名舞者在臺上使出渾身解數,用他們的肢體表達,演繹人生磨鍊。
《思纏想後》
時間:7月27日
演出: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
被香港媒體譽為「最具潛質編舞新星」的黃狄文,曾在2012年的北京舞蹈雙周帶來《別有洞天》。此次他北上帶來新作《思纏想後》,嘗試純肢體先行,藉由人體自身的微觀宇宙,運用長短、彈性、粗細不一的繩子,表達生活中的變化萬千。血管內的微觀世界,現代都市裡的狹小空間,或許看似微小的變化也足以牽一髮動全身,瞬間觸發「蝴蝶效應」。黃狄文此番還邀來香港著名時裝、形象設計師陳刀助陣,打造不同凡響的舞動造型。
《希望》
時間:7月26日
演出:西班牙可博斯米卡舞蹈團
可博斯米卡舞團由奧爾加·可博斯與彼特·米卡共同成立。舞團作品以爆發力的美感見長,融合了即興舞蹈、肢體劇場、武術的元素。《希望》是編舞家受俄羅斯傳奇畫家、哲學家、作家尼古拉·羅維奇的畫作啟發,運用快速動作、切分式的節奏、空中特技和視覺元素創作的一部現代舞,利用「朝聖」這一形式來反思人類的虛榮與欲望。
■ 另類平臺
今年的「另類平臺」單元將於7月24日至28日的下午16:00在朝陽9劇場上演。
《一生二》 來自西班牙的伊拉切·安薩與來自義大利的伊戈爾·巴科維奇合作的一出雙人舞,以行雲流水的配合印證舞伴之間的微妙關係。
《灰色調》 旅居瑞典的香港舞者羅凡,用該作訴說對故鄉與愛人的思念。
《刺青》 來自紐西蘭的阿塔米爾拉舞蹈團是紐西蘭毛利文化與現代舞蹈劇場結合的先驅。編舞莫斯·帕特森將毛利人的刺青文化融入現代舞,探討身份、儀式與當代的關係。
《整理好的非理性》 新加坡舞人舞團的藝術總監郭瑞文與韓國編舞家金在德合作的這部作品從即興出發,作品融合了文本、聲效、演說和動作,帶來極富戲劇性的劇場效果。
《假裝》 臺灣編舞家、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系主任何曉玫從自己與友人的經歷出發,挖掘人際關係的情感主題。
《拼貼》 由湯婷婷、馬越、肖智仁、阿迪亞、餘麗君五位來自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與廣東現代舞團舞者的作品匯集而成,觀眾可以看到每一位年輕舞者的個性化表達。
《疊加》 西班牙編舞艾馬爾·佩雷斯·加利從美國現代舞蹈家崔莎·布朗的獨舞《累積》中汲取元素,配合重節拍的底特律音樂,讓這部舞作煥然一新。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