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姜夔的清空與騷雅

2021-01-12 讀裁者黃遠輝

流浪者之歌——姜夔的清空與騷雅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文學回憶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七講》《唐宋詞十七講》《一剪宋朝的時光》《蔣勳說宋詞》《詩酒趁年華》《夢裡不知身是客:宋朝詞人的詩酒年華》《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

姜夔是誰?還有還有這個夔字怎麼念?怎麼寫?姜夔的夔念[kuí]。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少小隨父宦遊漢陽,父死,流寓湘、鄂間。蕭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隨蕭移居湖州(今浙江吳興),往來蘇、杭間,與詞客詩人多有交遊。一生未仕,卒於臨安。其詞清空蘊蓄,格律嚴密,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尤精音律,有自注工尺旁譜的詞十七首存世。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木心認為,中國的文化,秦以前是人民的文學,秦以後是士大夫的文學。士大夫的雅,寄託於文學。所謂「詩言志」,其實是「詩言情」。南唐出二李(指的是南唐皇帝李璟和李煜[yù])。至宋,詞成為主要的創作形式(木心《文學回憶錄》)。詞本來是小品,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木心認為,二李之後,宋的詞家有:範仲淹、晏殊、宋祁、張先、歐陽修、柳永、晏幾道、王安石、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共十六家。

我在《奉旨填詞的柳永與詞中皇帝李煜》(請大家關注回看)裡曾提到過奉旨填詞的悲催詞人柳永,我覺得姜夔與柳永的人生多少有點相似。姜夔和柳永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職業詞人,主要精力都用在填詞作曲上。不同的是,柳永走市井路線,從民間樂團和歌女那裡掙錢,姜夔走的是精英路線,靠朋友和貴人賞識吃飯。兩人的結局也比較相似,都是窮死的,死後一個靠妓女湊錢下葬,一個靠朋友湊錢下葬。

姜夔十四歲時父親去世,依靠姐姐生活。二十歲到三十歲,姜夔四次回鄉考公務員,均名落孫山。三十而立之後,不好意思再依賴姐姐生活,於是四處遊歷,曾涉足過揚州、江淮一帶,後又認識了詩人蕭德藻,結為忘年之交。蕭德藻擅長作詩,與範成大、楊萬裡、陸遊、尤袤齊名。由於賞識姜夔的才華,蕭德藻特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姜夔。

楊萬裡(就是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名句的著名詩人)對姜夔的詩詞頗為讚賞,稱讚他「為文無所不工」。另一著名詩人範成大讀了姜夔的詩詞,也極為喜歡,認為姜夔高雅脫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晉間人物。姜夔的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在南宋詞壇上與辛棄疾雙峰並峙。

在楊、範等詩壇大家的盛讚下,姜夔開始聲名遠播,連理學宗師朱熹也對他青睞有加,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此後,姜夔寓居湖州十多年,卜居弁[biàn]山苕溪[tiáo xī]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稱他為「白石道人」。可以看出,姜夔的交遊非常廣泛,朋友圈很強大。

由於沒有考取功名,姜夔一生都生活在貧困線下,連最起碼的愛情都沒有辦法去追求,特別是合肥的那段初戀,心心念念想了一生,留下無盡的遺憾。姜夔早年曾客居合肥,與一對善彈琵琶的姊妹相遇,與其中一位結下情緣,卻因生計不能自足,不得不遊食四方,無法廝守終老。據統計,姜夔現存的八十多首詞作中,有二十二首是在反覆懷念、哀悼那段一去不復返的合肥初戀。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夔二十多歲時在合肥結識一歌女,後來無奈分手,但對她一直眷念不已。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從漢陽(宋時沔[miǎn]州)東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時,夢見初戀情人,寫下該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到,白石之詞,餘所最愛者,亦僅二語,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這首詞還是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初戀情人而作,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元宵節之時。據現代詞學家夏承燾考證,姜夔初遇合肥戀人約20歲出頭。「紹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範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闋,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為贈。」而作此詞時,姜夔已是42歲,與初戀情人的相遇,已過去近20年。難怪夏承燾認為:「姜夔用情之專之深,在兩宋文人中只有陸遊可與之相比,這也使得姜夔的詞具有極為感人的品質。」(備註:陸遊與唐婉的苦戀我們有機會再聊)

姜夔最著名的代表作,非《揚州慢》莫屬,特別是最後一句,讓人印象深刻。《揚州慢》讓古今所有寫揚州的詩詞均黯然失色,可說是力壓群雄,一枝獨秀。《揚州慢》走紅後,姜夔的作品廣受歡迎,青樓歌妓無不以能拿到姜夔寫的歌為榮,頗有當年柳永之風範。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王國維其實不大喜歡姜夔的詩詞,覺得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王國維認為,很多南宋詞人寫景都病在這個隔字上面,蘇東坡不隔,黃庭堅就有點隔;同樣是姜夔的詞,「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裡」不隔,「酒祓清愁,花銷英氣」就隔。

姜夔最知名的詞,還有兩首:《暗香》《疏影》,連詞帶曲,是應範成大的要求創作出來的。姜夔在詞的序言裡說:範成大拿到作品之後,喜歡得不得了,安排樂隊和歌女排練,唱出來優美動人,所以取名《暗香》《疏影》。《暗香》《疏影》來自林和靖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暗香》

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說:「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不唯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姜夔的風格被稱為「清空」,清空是一種詩詞的風格。張炎在《詞源》中談到了兩種類型的清空:一種以蘇軾為代表,另一種以姜夔為代表,他們的共同點在於以詩為詞,但在具體方法上有顯著差異。蘇軾把詞變成一種長短句的新體詩,姜夔則根據自己對音樂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樂譜,使市井俗樂與傳統雅樂的精神相通,使清空與騷雅連成一體,形成一種新的詞風。因此後人論詞,有「姜夔於豪放、婉約之外,另開雅正派或者清空派」之說。

1221年,67歲的姜夔卒於杭州。死時,他最大的兒子僅有十多歲(另有三個孩子早夭),幸好他的詞友吳潛等人籌款為他料理後事,將他安葬。縱觀姜夔一生,短短六十七載,似乎沒有多少歲月安好,居有定所的日子.他一生布衣,終身流離,儼然一個「流浪漢」,可正是在漂泊羈旅中,修煉出一個「清雅」的靈魂,他把「雅詞雅曲」錘鍊到了極致。陳廷焯評價姜夔: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姜夔的一生告訴我們,人活著本身就是意義,精神上有追求,靈魂上有澄境,便具備了真正的意義。不恥門第卑微,憤懣中不甘沉淪,保持人格獨立,真乃「別樣情懷」。

中秋臨近,我們以一首詞和一首歌來結尾。詞是南宋狀元爺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晚清學者王闓運評價該詞:「飄飄有凌雲之氣,覺東坡《水調》猶有塵心」。

《念奴嬌·過洞庭》

南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zhuó]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yì]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歌是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我們一起聆聽,向姜夔的清空與騷雅致敬,祝大家中秋快樂。

相關焦點

  • 才子姜夔:我的詞很冷,可我的心是暖的
    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的《永遇樂》,通過對辛棄疾的讚美,抒發收復中原的願望;還是「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zhi),看檻(jian)曲縈紅,簷牙飛翠」的《翠樓吟》,諷刺南宋朝廷從上至下嬉遊玩樂、偷安苟且的黑暗現實。姜夔的詞是冷雋(jun)深沉,而非熱情奔放;是沉鬱,而非顯豁。
  • 流浪者之歌
    拉小提琴的沒有不知道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的,不拉琴的,即使對他沒印象,大概也聽過他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這是一首以吉卜賽人情感、生活為背景的樂曲,短短不到10分鐘,卻迴腸盪氣,感傷的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
  • 宋詞故事:姜夔的苦戀與蒼涼,浪跡江湖只為情根深種
    姜夔:因為一個人,苦戀一座城他的詞風,和其他詞人截然不同。後世的詩人,評價他「清空」,「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是啊,經過金人燒殺搶掠過的揚州,他寫「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問「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燈如晝、星如雨的元夜,他看到的是「花滿市,月侵衣。
  • 青石文化開啟公益 聽林懷民講《流浪者之歌》
    陳丹青與林懷民碰撞創作思想.臺灣雲門舞集掌門人林懷民作為主講嘉賓,與聽眾分享《流浪者之歌》的創作體驗。文化評論家、畫家陳丹青在現場對話林懷民,兩位大師間的碰撞,猶如品味陳年紅酒令人心醉。  青石講談會開啟文化公益之門  青石講談會是由澳洲青石集團推動的公益類文化講座,是青石文化的重要單元,旨在凝聚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精英與藝術家,倡導獨特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名曲賞析
    《流浪者之歌》也被譯為《吉普賽之歌》,是薩拉薩蒂的代表作。
  • 《天道》「流浪者之歌」你真的聽懂了嗎?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丁元英的角色,其實是一個流浪者,一個不能融入家庭、社會、文化、國家的人。但是他有底線,有公德,也有良知和善念。
  • 丁薇發《流浪者之歌》MV藝術化探討人與生命
    近日,前衛音樂人丁薇發布新單曲MV《流浪者之歌
  •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收藏級)
    來源:天籟之音(ID:tlzy121) 作者:曾浩珉 微信號3005378簡單介紹一下:《流浪者之歌
  •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小提琴獨奏 海菲茨
    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 《流浪者之歌》林懷民:創作緣起菩提樹下的頓悟
    本月8至9日,林懷民的著名舞作《流浪者之歌》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昨天下午,林懷民在演出的發布會和藝術講座上,以繪聲繪色的講演,向大家講述了這部舞作產生的背後,一個個或感人、或搞笑、或深沉的故事。  創作緣起:菩提樹下的頓悟  「人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你擁有的永遠只有當下。」
  • 奧古斯汀4月7日亮相保利劇院 演奏《流浪者之歌》
    原標題:奧古斯汀演奏《流浪者之歌》   3月31日,當紅小提琴演奏家金嘉·奧古斯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4月7日到10日在保利劇院亮相的曼哈頓交響樂團演出的「交響也瘋狂」音樂會中,她接受曼哈頓交響樂團和指揮家辛格的邀請參加中國巡演,她說:「辛格的獨特個性和才華吸引著偉大的音樂家。在樂團裡,很棒的音樂家集合在一起做音樂。」
  • 貫穿《天道》《在遠方》的一首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推薦給你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知道《流浪者之歌》是因為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最喜歡的曲子之一。小說中文字描寫再細膩,不如自己親身感受一次。
  • 顛簸的生活,熾熱的情感——《流浪者之歌》品賞
    暑熱蒸騰的上海七月,得一張滾燙火熱的新碟:《弗拉門戈·流浪者之歌》。這一次,作為「世界音樂」系列的又一力作,葉雲川老師與屢獲葛萊美獎的音樂總監Oskar Cataya 、著名錄音師Adam Kagan合作,精心選取了十二首西班牙弗拉門戈樂曲,力邀一班熟諳西班牙民間音樂的藝術家,於洛杉磯一家著名的模擬錄音大棚傾情演繹,精心錄製成這張《弗拉門戈·流浪者之歌》專輯,讓大家全新邂逅一個動感十足、狂野豪放並且充滿魅惑的聽覺世界。
  •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解讀一個民族——《流浪者之歌》
    一部小提琴獨奏曲,至少學琴5年以上才能接觸到的曲子,是檢驗小提琴技巧以及對音樂理解的試金石,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品之一。
  • P.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Zigeunerweisen, Op.20《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又名《吉普賽之歌》(Gypsy Airs),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音樂主題與吉普賽民族有關,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
  • 《在遠方》為何總是出現流浪者之歌的鏡頭?到底有何預示?
    而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可能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劇中會多次出現流浪者之歌這首歌,在姚遠第一次帶路曉鷗去福利院的時候,路曉鷗就聽的是這首歌,後來姚遠也喜歡上了這首歌,不僅如此,連路曉鷗的父親路中祥也對這首歌情有獨鍾,那麼劇中為何會多次出現這首歌呢?
  • 到山中拜見陸遊,到紹興看姜夔,在鎮江北固亭寫出千古絕唱
    浩歌陌上君無怪,世譜推原自楚狂。知道了陸遊的心思,看到老詩人決絕的態度,辛棄疾也就只好作罷。從那以後,辛棄疾一有空閒,就前往山陰看望陸遊,兩顆偉大的心靈能夠在那個時代相遇相撞,不知道是兩個人的運氣還是時代的幸運。1203年底,辛棄疾奉召入朝。臨行之前,辛棄疾又來到山陰跟陸遊依依惜別。
  • 今生必聽的經典:小提琴《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樂曲起始於豪放而激動的散板音調,自由奔放,還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裝飾,使之充滿了激情和浪漫之感
  • 弗雷德裡曼流浪者之歌介紹,帶您走進藝術的殿堂
    流浪者之歌有三個版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還不足以冠一個好字,同樣一首曲子我們以穆特和福雷德利曼的小提琴做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傷、悲涼、悲戚,福雷德利曼他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摘自電視連續劇《天道》)另一首《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
  • 沙寶亮最好聽的歌叫什麼?流浪者歌曲大盤點
    23日晚,蒙面歌王中國版第六期落下帷幕,流浪者面臨淘汰危機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憑藉一首深情的《老爸》逆襲,最終奪得蒙面歌王第六期歌王,榮耀揭面,他就是——沙寶亮。連著四期節目,流浪者沙寶亮帶給觀眾7首好聽感人的歌曲,下面和尚之潮小編一起來盤點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