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姜夔的清空與騷雅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文學回憶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七講》《唐宋詞十七講》《一剪宋朝的時光》《蔣勳說宋詞》《詩酒趁年華》《夢裡不知身是客:宋朝詞人的詩酒年華》《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
姜夔是誰?還有還有這個夔字怎麼念?怎麼寫?姜夔的夔念[kuí]。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少小隨父宦遊漢陽,父死,流寓湘、鄂間。蕭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隨蕭移居湖州(今浙江吳興),往來蘇、杭間,與詞客詩人多有交遊。一生未仕,卒於臨安。其詞清空蘊蓄,格律嚴密,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尤精音律,有自注工尺旁譜的詞十七首存世。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木心認為,中國的文化,秦以前是人民的文學,秦以後是士大夫的文學。士大夫的雅,寄託於文學。所謂「詩言志」,其實是「詩言情」。南唐出二李(指的是南唐皇帝李璟和李煜[yù])。至宋,詞成為主要的創作形式(木心《文學回憶錄》)。詞本來是小品,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木心認為,二李之後,宋的詞家有:範仲淹、晏殊、宋祁、張先、歐陽修、柳永、晏幾道、王安石、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共十六家。
我在《奉旨填詞的柳永與詞中皇帝李煜》(請大家關注回看)裡曾提到過奉旨填詞的悲催詞人柳永,我覺得姜夔與柳永的人生多少有點相似。姜夔和柳永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職業詞人,主要精力都用在填詞作曲上。不同的是,柳永走市井路線,從民間樂團和歌女那裡掙錢,姜夔走的是精英路線,靠朋友和貴人賞識吃飯。兩人的結局也比較相似,都是窮死的,死後一個靠妓女湊錢下葬,一個靠朋友湊錢下葬。
姜夔十四歲時父親去世,依靠姐姐生活。二十歲到三十歲,姜夔四次回鄉考公務員,均名落孫山。三十而立之後,不好意思再依賴姐姐生活,於是四處遊歷,曾涉足過揚州、江淮一帶,後又認識了詩人蕭德藻,結為忘年之交。蕭德藻擅長作詩,與範成大、楊萬裡、陸遊、尤袤齊名。由於賞識姜夔的才華,蕭德藻特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姜夔。
楊萬裡(就是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名句的著名詩人)對姜夔的詩詞頗為讚賞,稱讚他「為文無所不工」。另一著名詩人範成大讀了姜夔的詩詞,也極為喜歡,認為姜夔高雅脫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晉間人物。姜夔的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在南宋詞壇上與辛棄疾雙峰並峙。
在楊、範等詩壇大家的盛讚下,姜夔開始聲名遠播,連理學宗師朱熹也對他青睞有加,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此後,姜夔寓居湖州十多年,卜居弁[biàn]山苕溪[tiáo xī]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稱他為「白石道人」。可以看出,姜夔的交遊非常廣泛,朋友圈很強大。
由於沒有考取功名,姜夔一生都生活在貧困線下,連最起碼的愛情都沒有辦法去追求,特別是合肥的那段初戀,心心念念想了一生,留下無盡的遺憾。姜夔早年曾客居合肥,與一對善彈琵琶的姊妹相遇,與其中一位結下情緣,卻因生計不能自足,不得不遊食四方,無法廝守終老。據統計,姜夔現存的八十多首詞作中,有二十二首是在反覆懷念、哀悼那段一去不復返的合肥初戀。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夔二十多歲時在合肥結識一歌女,後來無奈分手,但對她一直眷念不已。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從漢陽(宋時沔[miǎn]州)東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時,夢見初戀情人,寫下該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到,白石之詞,餘所最愛者,亦僅二語,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這首詞還是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初戀情人而作,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元宵節之時。據現代詞學家夏承燾考證,姜夔初遇合肥戀人約20歲出頭。「紹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範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闋,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為贈。」而作此詞時,姜夔已是42歲,與初戀情人的相遇,已過去近20年。難怪夏承燾認為:「姜夔用情之專之深,在兩宋文人中只有陸遊可與之相比,這也使得姜夔的詞具有極為感人的品質。」(備註:陸遊與唐婉的苦戀我們有機會再聊)
姜夔最著名的代表作,非《揚州慢》莫屬,特別是最後一句,讓人印象深刻。《揚州慢》讓古今所有寫揚州的詩詞均黯然失色,可說是力壓群雄,一枝獨秀。《揚州慢》走紅後,姜夔的作品廣受歡迎,青樓歌妓無不以能拿到姜夔寫的歌為榮,頗有當年柳永之風範。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王國維其實不大喜歡姜夔的詩詞,覺得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王國維認為,很多南宋詞人寫景都病在這個隔字上面,蘇東坡不隔,黃庭堅就有點隔;同樣是姜夔的詞,「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裡」不隔,「酒祓清愁,花銷英氣」就隔。
姜夔最知名的詞,還有兩首:《暗香》《疏影》,連詞帶曲,是應範成大的要求創作出來的。姜夔在詞的序言裡說:範成大拿到作品之後,喜歡得不得了,安排樂隊和歌女排練,唱出來優美動人,所以取名《暗香》《疏影》。《暗香》《疏影》來自林和靖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暗香》
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說:「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不唯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姜夔的風格被稱為「清空」,清空是一種詩詞的風格。張炎在《詞源》中談到了兩種類型的清空:一種以蘇軾為代表,另一種以姜夔為代表,他們的共同點在於以詩為詞,但在具體方法上有顯著差異。蘇軾把詞變成一種長短句的新體詩,姜夔則根據自己對音樂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樂譜,使市井俗樂與傳統雅樂的精神相通,使清空與騷雅連成一體,形成一種新的詞風。因此後人論詞,有「姜夔於豪放、婉約之外,另開雅正派或者清空派」之說。
1221年,67歲的姜夔卒於杭州。死時,他最大的兒子僅有十多歲(另有三個孩子早夭),幸好他的詞友吳潛等人籌款為他料理後事,將他安葬。縱觀姜夔一生,短短六十七載,似乎沒有多少歲月安好,居有定所的日子.他一生布衣,終身流離,儼然一個「流浪漢」,可正是在漂泊羈旅中,修煉出一個「清雅」的靈魂,他把「雅詞雅曲」錘鍊到了極致。陳廷焯評價姜夔: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姜夔的一生告訴我們,人活著本身就是意義,精神上有追求,靈魂上有澄境,便具備了真正的意義。不恥門第卑微,憤懣中不甘沉淪,保持人格獨立,真乃「別樣情懷」。
中秋臨近,我們以一首詞和一首歌來結尾。詞是南宋狀元爺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晚清學者王闓運評價該詞:「飄飄有凌雲之氣,覺東坡《水調》猶有塵心」。
《念奴嬌·過洞庭》
南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zhuó]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yì]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歌是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我們一起聆聽,向姜夔的清空與騷雅致敬,祝大家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