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冷知識——今天,我們都是溫州人3

2021-01-09 浙考神牆750

作者:雙樹園

我是蒼南人,出生在一個有著好聽名字的小鎮-金鄉,古代的時候叫金鄉衛,沒錯了,從名字上你就可以猜到,這個鎮建於明朝,歷史不是特別特別悠久但是也不短,600多年我自己覺的還可以了哈,我這個鎮使用的語言,叫作金鄉話,啥?一個鎮也敢給方言冠名?難道這方言不是周圍地區都通用的麼?啥臉那麼大敢獨自叫一種方言?啊啊,其實不是那樣的呢,這裡的方言和旁邊的的確不太一樣哦。

溫州地區常見的方言一共有五類!

市區常用的溫州話當然是第一種,現代語言學將其規劃到吳語方言的一種,這麼說也沒多大差別啦,我們本地的聽習慣了也沒啥好奇的,但是在我成年後對它產生了考究的興趣,經過地區對比和自我判斷,溫州話更像是古代甌越方言,也就是甌語,(文化低,找不到啥著名的著作專門講述溫州話的,我都是自己猜),甌語的一些古老發音還被保留至今,我們課本上學過的一些詩經之類的課文裡,有一些字和溫州話的說法方式還是很接近的,作為溫州人,還是要學一下溫州話,我講的雖然不順,但是基本都能聽懂,這算是一個讓人聽了覺的怪怪的地方,我一個溫州人還要另學溫州話哈哈哈哈啊。。。。

第二種是蠻話,資料查閱說蠻話是閩東語的一種,來源於百越;說百越實在太隨便了,百越可是包含了整個南中國的版圖,先不提百越的事,要說它是閩東方言我也覺的不是非常準確,在與蠻話人群交流接觸,以及近年來遊玩周邊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蠻話更像是甌越與閔越的綜合體,但是肯定不能算閩東語,因為真正的閩東語中,發音習慣,字詞構成,以及文字含義等都與蠻話有莫大的區別,可以說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方言,現如今,使用蠻話的人群數量已經有大量增長,就2018年地區人口統計的話,使用人口可能在35萬以上,這種蠻話的歸屬實在是難以猜測,既有溫州話也就是甌越語的特色,也有閩語的部分特色,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類型的發音,我常年探尋而沒有找到其根源,實在是很好奇蠻話到底如何產生的,不過這不影響我學會它,我現在能流利的使用蠻話進行交流。

第三種是純外來語,也就是閩南話,溫州地區使用閩南話的人群至少150萬人,這個語言不需要考究和探尋,就是福建話的一種,與溫州話,蠻話完全不同源,與溫州話也沒有多少字詞發音接近的,包括斷句習慣,短語口語表達方式,語氣助詞等都截然不同,至於為什麼這麼多溫州本地人會說閩南話,完全是因為浙南與閩北接壤,遷移之類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現在存在於溫州的閩南語使用人群應該都是當初逐步遷移來的,而且這些閩南語使用者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稍微改變了閩南語的原來發音,福建本地的閩南語與我們這的閩南語已經有很多變化了,不過還是可以聽的出來兩地的閩南語是同一方言。

第四種就是金鄉話,也就是我的母語,說到我這母語我就想笑,它不屬於吳越,不屬於甌越,不屬於山越,也不屬於閔越,既不像溫州話,也不像蠻話,更不像閩南話,它居然像中原話!也像江蘇話!這金鄉話就是所謂的「方言島」現象,使用人口現在最多也就八萬人,全部在金鄉鎮,內部沒有分歧與分支,為何我覺的和北方中原的話接近呢,我在與中原省份比如河南,安徽,山東,山西等地一些人接觸時,莫名的發現我的母語有不少發音和他們是一樣的,還有當初看水滸傳時,發現水滸傳上的不少詞彙描寫與我的母語是一樣的,別的不提,就是一些髒話真的是一模一樣,老豬狗,腌臢潑才,破落戶,諸如此類的用語我這裡是一樣的,但是有些發音與普通話不太一樣,比如:老豬狗【落居搞】 破落戶【撲龍】 等等一些詞語都有,還有與杭州上海一帶的詞彙發音差不多的比如電話,杭州,玉米(其實玉米杭州紹興是叫米梭,金鄉話是金居梭,雖然字眼不同,但是可以聽出來其實是一樣的音,叫法變了而已) 由一些基礎的證據,我可以判斷出來,那個金鄉話是由明朝軍話演變而來應該是真的,從金鄉話的這種方言島特點,與周圍方言格格不入的樣式,但是又和中國古語接近的特性,綜合來看,金鄉話也算是難得的一枝獨秀了,當然,中國的方言島現象也不止金鄉話一種,不過說是這樣說,作為金鄉人,我從小除了學習金鄉話,我還要把蠻話與閩南話也學會,不然的話一出鎮子就無法與別人交流了呢,這也算是一種煩惱了吧?

第五種是少數民族語,畲語之類的,說起來畲族話我到現在都還了解不多,因此分析與研究也不是很多,不過可以很明顯的聽出畲族話又是一種獨立於溫州話,蠻話,閩南話,金鄉話之外的一種語言,音字詞架構等完全不同,不過還好使用它的人不多,所以我就不用額外再學畲語了。

作為一個掌握了四項方言的男人(笑),我後來出去讀書就很讓人好奇,為什麼某某你會這麼多方言,我總是笑著說我聰明唄,實際呢,這一切都是被逼的。。。你不學會,出門就沒法交流了啊。。這就是在溫州地區方言的最大特色,走幾步語言就不通了。

【講完了方言,我也說一下我眼中的溫州人溫州事】

這麼些年來,溫州人常在外面跑,人們對我們溫州人有褒獎也有詆毀,總的來說毀譽參半,作為一個也在外省工作十多年的溫州人,我的感覺是這些毀譽參半啥的根本於我們無關,真的,沒幾個溫州人關心這個,整天管那麼多,累都累死了,反正怎麼講我也不會多一塊錢,或者少一塊肉不是麼?隨他們講去唄。

溫州地區曾經是最沒有追星習慣的地區,或者說在明星效應上,溫州人總是慢別人一拍,我們不怎麼追星,對於時尚潮流也是慢一拍,我們的審美學比較特別,簡而言之呢,就是看起來有土氣,土就土吧,我們不在乎,久而久之,說不定還有人會說我們這是溫州範兒呢,雖然是個很無人問津的範兒:/手動狗頭。

溫州以前很窮,30多年前,溫州市的經濟全國墊底,交通不發達,農業靠天,漁業靠求,誰家要是吃頓大米飯準得有大喜事才成,這裡還是要感謝小平他老人家的,沒有他的開放政策,什麼都是空談,有人說國家從來沒給溫州扶持過一毛錢,我覺的吧,有小平同志的方針,那就是最大的扶持,沒有小平同志,我們今天的溫飽都難,更別說奔小康了。

溫州雖然現在不是全國墊底的窮地方了,但是目前也沒好到哪去,富還是其他大城市富,我們溫州人也沒啥好想的,老老實實掙錢,總餓不死不是麼?多多學習,好好努力,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功的,我堅信。

對了,說點可以拿出去吹的內容:

1.溫州的火車站是自己掏錢建的

2.糯米飯少澆湯汁比較好吃

3.外地人來溫州比較喜歡去天一角吃小吃,其實溫州本地人覺得那兒的東西又貴又難吃又不正宗

4.溫州人找對象一般只找溫州人

5.溫州人大學畢業了一般都回溫州

6.很多有名的企業都是溫州的,比如森馬,美特斯邦威,巴拉巴拉,報喜鳥,紅蜻蜓,康奈,奧康,正泰電工,薩啦咪

7.個人覺得,溫州真正有代表性的特產應該是魚餅魚丸,每次回溫州,都會有外地朋友讓我多帶一點

8.溫州人很喜歡投資房地產,基本上中產階級手頭都會有一套房子

9.哦對了,巴拉巴拉是森馬的子品牌

10.溫州每個縣市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貧富差距挺大的。泰順,文成是山區,經濟相對比較落後。

11.三山除了黃山和廬山,還有溫州的雁蕩山

12.溫州大學其實有兩個校區

13.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在全國的眼科醫院當中是數一數二的

14.溫州醫科大學比溫州大學好

15.溫州不建地鐵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溫州的地底下是灘涂,建地鐵不安全

16.溫州的地會下陷,也是因為灘涂的原因。所以有一些住宅的地和強會有裂縫,不過這並不是豆腐渣工程

17.溫州大媽雖然有時候有點聒噪,但是非常熱心

18.溫州蒼南龍港是全國第一個農民城

19.南麂(ji)島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島嶼,炒雞炒雞炒雞美

20.想看海可以去蒼南漁寮或者上面提過的南麂島

21.溫州市區有個江心嶼,和鼓浪嶼還有其他兩大嶼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嶼

最後,我想說,溫州,挺住!!!

相關焦點

  • 溫州商人說,東北人太懶,我不敢否認
    在溫州的一次商業聚會上,一位溫州的朋友跟大家說:她在東北做生意發現,東北人太懶了,做事「磨洋工」,大錢賺不來,小錢不願賺,在喝酒上倒是很豪爽。大家聽後哈哈一笑,我感覺她說的雖有片面並不認可,但與溫州商人對比下,還能有哪個省的可以與之一較高下?說到溫州商人,有幾個不豎大拇指的,溫州商人已儼然成為中國商人的一張名片,有著創業精神和進取精神。
  • 溫州人吃海鮮大數據:平均每人都吃了一斤小黃魚
    溫州網訊 清蒸大黃魚、敲魚湯、紅燒江蟹……無論是宴請賓客還是家人小酌,最對溫州人味蕾的,多半是海鮮。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溫州消費者最愛吃的海產品有哪些?據了解,市區的海鮮供應,90%以上來自溫州菜籃子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2015年,該市場的成交量近1.4萬噸,同比增長了21.7%。
  • 敢為天下先是溫州人的時尚
    敢為天下先是溫州人的時尚 2016/01/08 04:52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瞿含張 瀏覽:3657
  • 揭秘:在歐洲的溫州人有多少?他們是如何去歐洲的?
    他們又都不會外語,很難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很難適應溫州老闆的管理模式,另外,溫州人之間講溫州話,外省人又聽不懂,中午、晚上吃的夥食都是溫州菜,又吃不來,歐洲人的生活還無法習慣,勞累加上孤寂使得很多非浙江省人都吃不了苦,打了退堂鼓回中國了。在溫州偷渡費用一般是15萬,跟蛇頭熟悉的,可以優惠到14萬到13萬不等。
  • 溫州人過清明節,你不知道的冷知識:踏青插柳、娒娒貓犬戴楊柳圈
    ◎青團一般在節前,溫州城鄉家家磨糯米粉做餅,餡以豬肉、筍絲之類,或嵌以豆沙等甜餡,俗稱「清明餅」。母親將之贈送給已出嫁的女兒,以示「報平安」,平陽一帶叫「送清」。溫州人則喜歡吃由「清明草」做成的青團。清明草,學名「鼠麴草」,一年生,草本。清明前,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坊間也有稱之為「綿菜」的。因生長分布範圍較廣,是農村有名的「害草」。溫州人喜歡採摘鼠麴草的葉頂,洗淨搗爛和上糯米粉,以鮮筍、薺菜、肉丁為餡,蒸熟而食。
  • 不與爭天下,濃濃溫州情——天兒冷了,不吃一鍋羊蠍子怎麼過冬?
    ·不爭天下(魚龍混雜、秘制龍蝦、酸菜魚,溫州菜)·廈門市思明區鬥西路142號萬致創意園內111商鋪甌菜是漢族八大菜系浙菜的五個流派之一,溫州菜系的代稱。因溫州古名東甌,建國後,為了提高溫州菜的知名度,經過餐飲專家共同研究,將溫州菜改稱「甌菜」。
  • 溫州幼崽花式賞雪嗨翻了,還有新人舉行戶外婚禮!超...
    溫州人今天的狀態↓只需要一點頭皮雪那絕對是集體沸騰恨不得連發10條朋友圈20條微博向全世界宣布!市區公園路。杜一川 攝有網友調侃,溫州市區下的雪像極了「頭皮屑」,需要「用心感受」。城南小學的孩子們開心到飛起在溫州雪大不大不重要態度和心態決定一切,哈哈只要心中有雪哪裡都能鋪得起(PS:不要細看!不要細看!不要細看!)
  • 改革開放40周年:溫州人的商業奇蹟
    溫州人,一直以來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為何他們的美名名揚天下?讓我們一起探尋改革開放的40年來,溫州商人創造的商業奇蹟。 溫州,簡稱:「甌」,是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位於東南沿海南部,甌江下遊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米,海域面積1100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至今常住人口,921.5萬人。
  • 溫州鮮肉餛飩,皮薄肉香,美味爽口,是溫州人最愛的家鄉美食之一
    餛飩全國到處都有,各地叫法不相同,四川人稱餛飩為抄手,廣東一帶則稱為雲吞,福建人稱作是扁食。相比較餃子來說,餛飩皮薄且肉餡少是其特點。天冷了,總想吃一碗地道的溫州餛飩來暖暖身子,看著那熱氣騰騰的樣子,內心就感到無比的踏實。
  • 陶慧敏開演《溫州三家人》 這是她第100部電視劇
    《溫州三家人》是她的第100部電視劇  談到作為溫州人出演《溫州三家人》時,陶慧敏笑著說:「其實前面兩部她早就應該來了。」她作為溫州人,應該來演溫州人,比較合適。這次劇組聯繫得比較早,她也終於有機會來出演。她覺得溫州人看《溫州三家人》會感到親切,在劇裡看到陶慧敏,看到溫州的老鄉,觀眾會感到更親切。
  • 溫州話,古漢語的活化石-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傳統的純正的溫州話已逐漸淹沒在浩瀚的文化大潮之中,急需我們去發掘和繼承;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方音誤讀,傳統失據的現象屢屢發生,亟待我們去勘正和整理。  由於地方方言的獨特性,任何一種方音,都是靠鄉賢的言傳口授,後人也只能憑感覺心領意會,並沒有權威的經典的字書可作為依據。因而,整理一種方言的語音,比之整理方言的詞彙,顯得更為迫切,其難度也更大。我們急需一部規範溫州話語音的工具書。
  • 兩百多名溫州青年「海外宣講」 傳播中國好聲音 凝聚海外溫州力量
    溫州是著名僑鄉,有近70萬溫州人在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其中華僑青年的佔比很大。為面向海外僑青年做好理論宣講工作,去年以來溫州創新推出「青年海外宣講團」,將中國好聲音、溫州好故事傳播地更遠、更廣。
  • 曬一曬「溫州一家人」的「小康帳本」
    「十個溫州人九個商,還有一個會算帳。」提起溫州,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地人善於經商。在數百萬溫州商人的家中,記有無數帳本。其中,那本「小康帳本」最為特別。數據顯示,去年溫州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引進數分別增長169%和198%,本科畢業生引進數連續兩年增長60%以上,人才實現淨流入。理帳:精打細算算好成本帳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先發地,有175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業,每9個溫州人就有一位經商辦企業。辦企業需要算好成本帳,有了政府「店小二」,溫州企業家少了很多憂心。
  • 溫州城裡那位「大阿公」是誰,你知道嗎?
    這座山不高,卻因一位高人而受到溫州人的世代仰望。  這位高人就是他——郭璞。  這是他的雕像,左手持卷,右手掐指運算。他是晉朝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中國風水學的鼻祖。  他是山西人,我們溫州人為什麼要用一座山來紀念他呢?他和溫州又有什麼樣的淵源呢?  《山海經》記載:甌居海中。西漢初年,東甌王建都。
  • 都說溫州人愛吃魚 可甌江裡的魚你認識嗎?魚類圖譜發布
    2018-03-11 07:1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豔瓊身為溫州人,家鄉河裡的魚你都認識嗎?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參與編著的《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近日正式對外公布。該書由調查者歷時兩年完成,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90種魚類,對溫州開展保護漁業資源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甌江位於浙江省南部,幹流全長384公裡,主源龍泉溪,自西向東流經麗水、溫州等市,是浙江省第二大水系。此次調查涉及的甌江流域溫州段,面積約佔流域總面積的22%,包括甌江幹流、菇溪、西溪、戍浦江、楠溪江、烏牛溪、百石溪和溫瑞塘河、永強塘河、柳市塘河等水系。
  • 三絲敲魚、石斛老鴨、江蟹燒釘螺……到浙江溫州,品味千年甌味!
    美食愛好者 小米:鮸魚在溫州人的餐桌上是挺獨特的一個存在,而且裡面有鮸魚膠,是補的,像孕婦補身體、病人生完病後回來要養身體,都會選擇用鮸魚去做成各種各樣的菜品。在溫州尋「鮮」,除了吃魚,當然還少不了蟹。江蟹生、江蟹燒釘螺,兩道菜的食材都是江蟹,但一冷一熱,自然是兩種奇妙的體驗。
  • 神秘的吳哥王朝,最早的記錄來自一位溫州人
    據記載,元貞元年二月二十日(1295年3月24日)他「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途經福建、廣東、海南諸港,過七洲洋,經交趾洋,三月十五日(4月18日)到達佔城(今越南歸仁港一帶)國都,又經崑崙洋由真浦入境真臘國,之後自真浦出發,過崑崙洋,入真臘第四港(今越南美狄一帶),自港口北行,大舟換小舟,一路行舟,入洞里薩湖,七月時到達湖邊碼頭,上岸即是真臘國都吳哥城。
  • 《說說咱溫州的創業故事》活動花絮之二
    再過些時日,在中央電視臺30集紀錄片《商痕》中,我們會看到這位溫州人的曲折歷程和又一個生命的春天。「眼下有些企業正面臨困惑,我希望溫州企業家們能在大浪淘沙中歷練成金,有海納百川的情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我相信溫州人的路會越走越寬!」胡金林說。
  • 這些影視裡的溫州景象,你都認出來了嗎? 
    後經該劇出品方證實,劇中風景最為秀麗、也最神秘的情報組織琅琊閣,其外景就取自溫州雁蕩山多個景區。其實,除了《琅琊榜》外,還有不少電影電視劇都在溫州取景,你認出來了嗎?「雁蕩山特別符合琅琊閣山水奇秀的設定,所以最終外景地選在溫州。」該劇出品方介紹,劇中琅琊閣的內景是在橫店拍攝的,而梅長蘇夢醒後所見的窗景等鏡頭,則是特別通過後期「嫁接」了雁蕩山的風光,「雁蕩山非常契合我們心目中類似人間仙境、遠離世事的地方,拍出來的效果也非常好。」
  • 溫州這家不起眼的小店,一碗豬髒粉10塊錢,一天賣出500碗
    溫州因為其他方面的名氣太大,讓人們忽略掉了溫州的美食,實際上溫州是一座被低估了的美食城,有人稱溫州是半城煙火半城仙,是將詩情畫意跟日常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一座城市。溫州大街小巷不缺美食,但是很多人卻被一碗豬髒粉所傾倒,溫州到海外的遊子很多,他們心心念念的家鄉美食,就是這一碗普普通通的豬髒粉,溫州街頭巷尾有很多家做豬髒粉的店,而這家很不起眼的街邊小店沒有太大的名氣卻有很好的味道,它就是雪苗豬髒粉。這家豬髒粉店開了16年了,曾經搬過幾次家,雖然搬家會對生意有影響,但是這家店不光沒有影響,反而又圈了一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