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雙樹園
我是蒼南人,出生在一個有著好聽名字的小鎮-金鄉,古代的時候叫金鄉衛,沒錯了,從名字上你就可以猜到,這個鎮建於明朝,歷史不是特別特別悠久但是也不短,600多年我自己覺的還可以了哈,我這個鎮使用的語言,叫作金鄉話,啥?一個鎮也敢給方言冠名?難道這方言不是周圍地區都通用的麼?啥臉那麼大敢獨自叫一種方言?啊啊,其實不是那樣的呢,這裡的方言和旁邊的的確不太一樣哦。
溫州地區常見的方言一共有五類!
市區常用的溫州話當然是第一種,現代語言學將其規劃到吳語方言的一種,這麼說也沒多大差別啦,我們本地的聽習慣了也沒啥好奇的,但是在我成年後對它產生了考究的興趣,經過地區對比和自我判斷,溫州話更像是古代甌越方言,也就是甌語,(文化低,找不到啥著名的著作專門講述溫州話的,我都是自己猜),甌語的一些古老發音還被保留至今,我們課本上學過的一些詩經之類的課文裡,有一些字和溫州話的說法方式還是很接近的,作為溫州人,還是要學一下溫州話,我講的雖然不順,但是基本都能聽懂,這算是一個讓人聽了覺的怪怪的地方,我一個溫州人還要另學溫州話哈哈哈哈啊。。。。
第二種是蠻話,資料查閱說蠻話是閩東語的一種,來源於百越;說百越實在太隨便了,百越可是包含了整個南中國的版圖,先不提百越的事,要說它是閩東方言我也覺的不是非常準確,在與蠻話人群交流接觸,以及近年來遊玩周邊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蠻話更像是甌越與閔越的綜合體,但是肯定不能算閩東語,因為真正的閩東語中,發音習慣,字詞構成,以及文字含義等都與蠻話有莫大的區別,可以說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方言,現如今,使用蠻話的人群數量已經有大量增長,就2018年地區人口統計的話,使用人口可能在35萬以上,這種蠻話的歸屬實在是難以猜測,既有溫州話也就是甌越語的特色,也有閩語的部分特色,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類型的發音,我常年探尋而沒有找到其根源,實在是很好奇蠻話到底如何產生的,不過這不影響我學會它,我現在能流利的使用蠻話進行交流。
第三種是純外來語,也就是閩南話,溫州地區使用閩南話的人群至少150萬人,這個語言不需要考究和探尋,就是福建話的一種,與溫州話,蠻話完全不同源,與溫州話也沒有多少字詞發音接近的,包括斷句習慣,短語口語表達方式,語氣助詞等都截然不同,至於為什麼這麼多溫州本地人會說閩南話,完全是因為浙南與閩北接壤,遷移之類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現在存在於溫州的閩南語使用人群應該都是當初逐步遷移來的,而且這些閩南語使用者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稍微改變了閩南語的原來發音,福建本地的閩南語與我們這的閩南語已經有很多變化了,不過還是可以聽的出來兩地的閩南語是同一方言。
第四種就是金鄉話,也就是我的母語,說到我這母語我就想笑,它不屬於吳越,不屬於甌越,不屬於山越,也不屬於閔越,既不像溫州話,也不像蠻話,更不像閩南話,它居然像中原話!也像江蘇話!這金鄉話就是所謂的「方言島」現象,使用人口現在最多也就八萬人,全部在金鄉鎮,內部沒有分歧與分支,為何我覺的和北方中原的話接近呢,我在與中原省份比如河南,安徽,山東,山西等地一些人接觸時,莫名的發現我的母語有不少發音和他們是一樣的,還有當初看水滸傳時,發現水滸傳上的不少詞彙描寫與我的母語是一樣的,別的不提,就是一些髒話真的是一模一樣,老豬狗,腌臢潑才,破落戶,諸如此類的用語我這裡是一樣的,但是有些發音與普通話不太一樣,比如:老豬狗【落居搞】 破落戶【撲龍】 等等一些詞語都有,還有與杭州上海一帶的詞彙發音差不多的比如電話,杭州,玉米(其實玉米杭州紹興是叫米梭,金鄉話是金居梭,雖然字眼不同,但是可以聽出來其實是一樣的音,叫法變了而已) 由一些基礎的證據,我可以判斷出來,那個金鄉話是由明朝軍話演變而來應該是真的,從金鄉話的這種方言島特點,與周圍方言格格不入的樣式,但是又和中國古語接近的特性,綜合來看,金鄉話也算是難得的一枝獨秀了,當然,中國的方言島現象也不止金鄉話一種,不過說是這樣說,作為金鄉人,我從小除了學習金鄉話,我還要把蠻話與閩南話也學會,不然的話一出鎮子就無法與別人交流了呢,這也算是一種煩惱了吧?
第五種是少數民族語,畲語之類的,說起來畲族話我到現在都還了解不多,因此分析與研究也不是很多,不過可以很明顯的聽出畲族話又是一種獨立於溫州話,蠻話,閩南話,金鄉話之外的一種語言,音字詞架構等完全不同,不過還好使用它的人不多,所以我就不用額外再學畲語了。
作為一個掌握了四項方言的男人(笑),我後來出去讀書就很讓人好奇,為什麼某某你會這麼多方言,我總是笑著說我聰明唄,實際呢,這一切都是被逼的。。。你不學會,出門就沒法交流了啊。。這就是在溫州地區方言的最大特色,走幾步語言就不通了。
【講完了方言,我也說一下我眼中的溫州人溫州事】
這麼些年來,溫州人常在外面跑,人們對我們溫州人有褒獎也有詆毀,總的來說毀譽參半,作為一個也在外省工作十多年的溫州人,我的感覺是這些毀譽參半啥的根本於我們無關,真的,沒幾個溫州人關心這個,整天管那麼多,累都累死了,反正怎麼講我也不會多一塊錢,或者少一塊肉不是麼?隨他們講去唄。
溫州地區曾經是最沒有追星習慣的地區,或者說在明星效應上,溫州人總是慢別人一拍,我們不怎麼追星,對於時尚潮流也是慢一拍,我們的審美學比較特別,簡而言之呢,就是看起來有土氣,土就土吧,我們不在乎,久而久之,說不定還有人會說我們這是溫州範兒呢,雖然是個很無人問津的範兒:/手動狗頭。
溫州以前很窮,30多年前,溫州市的經濟全國墊底,交通不發達,農業靠天,漁業靠求,誰家要是吃頓大米飯準得有大喜事才成,這裡還是要感謝小平他老人家的,沒有他的開放政策,什麼都是空談,有人說國家從來沒給溫州扶持過一毛錢,我覺的吧,有小平同志的方針,那就是最大的扶持,沒有小平同志,我們今天的溫飽都難,更別說奔小康了。
溫州雖然現在不是全國墊底的窮地方了,但是目前也沒好到哪去,富還是其他大城市富,我們溫州人也沒啥好想的,老老實實掙錢,總餓不死不是麼?多多學習,好好努力,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功的,我堅信。
對了,說點可以拿出去吹的內容:
1.溫州的火車站是自己掏錢建的
2.糯米飯少澆湯汁比較好吃
3.外地人來溫州比較喜歡去天一角吃小吃,其實溫州本地人覺得那兒的東西又貴又難吃又不正宗
4.溫州人找對象一般只找溫州人
5.溫州人大學畢業了一般都回溫州
6.很多有名的企業都是溫州的,比如森馬,美特斯邦威,巴拉巴拉,報喜鳥,紅蜻蜓,康奈,奧康,正泰電工,薩啦咪
7.個人覺得,溫州真正有代表性的特產應該是魚餅魚丸,每次回溫州,都會有外地朋友讓我多帶一點
8.溫州人很喜歡投資房地產,基本上中產階級手頭都會有一套房子
9.哦對了,巴拉巴拉是森馬的子品牌
10.溫州每個縣市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貧富差距挺大的。泰順,文成是山區,經濟相對比較落後。
11.三山除了黃山和廬山,還有溫州的雁蕩山
12.溫州大學其實有兩個校區
13.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在全國的眼科醫院當中是數一數二的
14.溫州醫科大學比溫州大學好
15.溫州不建地鐵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溫州的地底下是灘涂,建地鐵不安全
16.溫州的地會下陷,也是因為灘涂的原因。所以有一些住宅的地和強會有裂縫,不過這並不是豆腐渣工程
17.溫州大媽雖然有時候有點聒噪,但是非常熱心
18.溫州蒼南龍港是全國第一個農民城
19.南麂(ji)島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島嶼,炒雞炒雞炒雞美
20.想看海可以去蒼南漁寮或者上面提過的南麂島
21.溫州市區有個江心嶼,和鼓浪嶼還有其他兩大嶼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嶼
最後,我想說,溫州,挺住!!!